?

巧借“無理”解散文

2011-12-14 05:43王文平
新語文學習·教師 2011年5期
關鍵詞:冷雨文脈散文

王文平

自古有詩文一家之說,但與詩歌這個文學貴族相比,散文少了些正襟危坐、精雕細刻,一如街頭巷陌的閑話家常,自由而平實。出于離情別緒,落入寂寞心頭;連著思鄉苦憶,蘸著往昔甜蜜。散文,承載了世人多少喜怒哀樂。

但散文之所以為文,不止達乎情,還應通文理。雖有信馬由韁,卻不可時有偏離。司馬光《進通志表》有言“文理迂疏,無足觀采”。盡管如此,文章沉郁于理,便不靈動,有多少名篇看似無理,實則深沉,賀裳在《皺水軒詞筌》中說“詩又有以無理而妙者”,即詩詞內容雖不合常理,卻妙趣橫生,說的是詩詞,散文何嘗不是如此呢?

《語文課程標準》在散文閱讀方面建議:“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散文作品,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蔽覀儾环粱睘楹?,通過尋找到文中的“無理”之處,從情感、文脈、語言三個方面,揭開蒙在散文臉上的面紗。

一、 巧借“無理”切文脈

文脈乃文章勾筋連骨處,看似漫不經心,實則精心結撰。元初學者劉塤《隱居通議·文章三》說道:“凡文章必有樞紐,有脈絡,開闔起伏,抑揚布置,自有一定之法?!?散文“散”而不亂,一線貫穿。引導學生去梳理文字間的脈絡,感受作者謀篇布局的獨具匠心,才能做到讀書有得,心領神會。

汪曾祺在《故鄉的食物·咸菜茨菰湯》中寫道:“我們家鄉鬧大水,各種作物減產,只有茨菰卻豐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菰,而且是不去茨菰的嘴子的,真難吃。我十九歲離鄉,輾轉漂流,三四十年沒有吃到茨菰,并不想?!?茨菰,是作者小時候貧窮生活的記憶符號,不喜歡吃,也不想吃,完全在情理之中。但作者筆鋒一轉,“前幾年,北京的菜市場在春節前后有賣茨菰的。我見到,必要買一點回來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愛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個人‘包圓兒了。北京的茨菰賣得很貴,價錢和‘洞子貨(溫室所產)的西紅柿、野雞脖韭菜差不多?!?出人意料的是,價格很貴,家人又不愛吃,為什么還要買呢?這正是引導學生把握文章脈絡的關鍵。情節的跌宕起伏,需要學生靜思感悟,試著投入到與作者同韻律、同節拍的生活情景中,如臨其境,如歷其事。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比绻裰裢驳苟棺?,就失去了變化的魅力。本篇前后文看似矛盾,背后實有深意。文章以茨菰為竹簽,串起了一支思鄉的糖葫蘆。把握住了文脈,作者的寫作意圖也就了然于胸。汪老細細回味的,分明是家鄉的味道,味蕾上卷起的,絲絲縷縷無不是對家鄉的牽念。究其實際,故鄉的食物不過是故鄉的代名詞,所以結尾是“我想念家鄉的雪”。

林海音的《竊讀記》開篇即是:“轉過街角,看見三陽春的沖天招牌,聞見炒菜的香味,聽見鍋勺敲打的聲音,我松了一口氣,放慢了腳步?!北疽詾樽髡咭吗^子,然而她卻走進緊鄰它的一家書店,接著就開始描述自己竊讀時的快樂與懼怕,其中用外國女詩人的一首詩來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小孩慢慢地踱著嘆口氣,他真希望自己從來沒有認過字母,他就不會看這老東西的書了?!薄皩χ氲镁赖暮萌饪胀?,他免不了希望他生來沒有學會吃東西?!闭f的是那小孩,豈不知是那小孩也是這小孩呢?這個超越事理的“希望”值得我們思索,現實和愿望之間的距離在哪里?試著讓學生找到其中的差距,以達到理清文章脈絡的目的。她幻想著一碗熱熱的排骨大面,但取而代之的是“買上兩個銅板的花生米”;認識了漢字,想讀書卻又無力購買,因而只能“竊”?!拔胰琊囸I的瘦狼,貪婪地吞讀下去?!?盡管對文字有著如此強烈的渴望,但生活上不也是同樣困乏嗎?現實是殘酷的,“我的腿真夠酸了,交替著用一條腿支持另一條,有時忘形地撅著屁股依賴在書柜旁,以求暫時的休息。明明知道回家還有一段路程要走,可是求知的欲望這么迫切,使我舍不得放棄任何捉住的竊讀機會?!薄懊诖锸且话洺缘幕ㄉ??!边@樣情節安排上以“竊”為主線,以“吃”為輔線,兩者交織進行。最終還是讀書能夠讓她忘記一切,包括最難忍受的饑餓。先前有悖常理的“希望”,成了后來一切行為的正當理由,因為那是作者對智慧的渴盼。

二、 巧借“無理”品語言

文學本來就是語言的藝術,每篇文章都有其特殊的風格與審美特性,只有對語言進行全面深刻地認識,才能最終達到品讀散文的目標。

20世紀上半葉西方興起的超現實主義藝術流派,強調追求非理性的一面,通過表現人的潛意識或夢幻心理,進而更加清醒地認識真實的自我?!逗商猎律肪秃孟裰熳郧逑壬囊粓鰤艋?,“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鄙眢w的獨處,思想的自由,竟讓作者產生了幻覺,全然沒了物理的界限,本只是一般味覺、視覺,卻憑空生出一些聲音來。似乎全身都在感受著一種氤氳的氣氛,這語言氛圍,產生了何種表情達意的效果?正所謂言為心聲,解讀散文,要看文章的語言和作者的情感是否能夠對位,只有和諧一體,才能領悟作者獨特的心靈體驗。微風時斷時續,清香若有若無,歌聲時高時低,一切都給人似有還無的感覺,如同醉酒人的喃喃細語,又如同輕輕的夢囈。這正是作品的情趣所在,雖不合平常人的情感體驗,但給人一種新鮮的感受,恰如其分地把作者幽幽的情感傳達出來,正是“無理”的妙處。

《聽聽那冷雨》是美文也是難解之文。聽雨,這種體驗基本每個人都有過。屋檐窗外滴答,庭院碧樹風行,已然很美。這是一般意義上的聽雨,不是余光中先生的?!岸氵^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聽聽那冷雨,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谷咕咕的啼聲。雨是潮潮潤潤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p>

這哪兒是雨??!什么雨能下滿一個民族的歷史,連思想和啼聲也被浸濕了?難道思想和啼聲還有干濕之分不成?這種語言的架構和學生的閱讀經驗被生生拉開了距離,是作者有意而為之。就此引導學生感受遣詞造句的新奇獨特,能夠提高他們對語言的敏感度,培養其想象、聯想等思維能力,進而與作者展開對話,品味語言的蘊藉之美。這雨超越了時空,從古代下到了今天,從天上落進了心里,仿佛無所不在似的。雨是否具有這樣的效果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這雨,讓人想起古大陸,想起古大陸的這里、那里。作者浮想聯翩的心,就像這語言一般連綿不斷。這已不同于平庸的觀雨、賞雨,甚至他都要舔舔那冷雨了,以求那雨下進心里。還有,“聽四月,霏霏不絕的黃梅雨,朝夕不斷,旬月綿延,濕黏黏的苔蘚從石階下一直侵到舌底,心底?!边@種體驗是一般人的情感無法抵達的,令常人不舒適的濕黏黏的苔蘚,在他也成了值得收藏、值得惦念的珍品。北宋詩詞大家蘇東坡曾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趨?!痹娢耐?。

“雨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峽的船上”,這一句按照常態應該寫成:“雨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峽的船上”。但這么一來,文法就太順溜了,句法也太刻板了。相反,沒有句讀的分隔,刻意地把文字拉長,把文法相同的句子連接在一起,語言的密度大了,速度加快了,像雨落大地,似斷非斷,不正如游子此刻情牽意連的心情嗎?形散神聚是散文的宗旨?!靶紊ⅰ钡淖杂啥?,使作者或者在構思上,或者在語言、情感上,追求著匠心獨運的新意。這給文章帶來清新風貌的同時,也會給讀者帶來閱讀的困擾。要破解作者難以言說或者無從表達的感覺,“無理之妙”就仿佛那把魔力無比的鑰匙,打開了阿里巴巴的寶藏。但究其實際,散文解讀的口令往往并沒有那么簡單有趣。筆者闡述的只是登山的小道,登頂的燦爛須在我們貼伏文本的基礎上,去發掘深藏在文章內里的深意,方能找尋到通幽的路徑。我們抽絲剝繭的分析,往往追不上作者的神來之筆,唯有沉浸文本之中,踩著作者走過的腳印,才是走向理解散文的真正坦途。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青陽中學】

猜你喜歡
冷雨文脈散文
清平樂·初冬夜半驚雷
我與風
2021年《儷人·西部散文選刊》精品獎(30名)
2021年《儷人·西部散文選刊》評論獎(10名)
相見歡·無聊獨自彷徨
生與死的尊嚴(散文)
卜算子·清明
丁酉年臘月十九黃州壽蘇會
文脈
立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