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文化專題研究課”教學心得

2011-12-14 05:43蔡媛
新語文學習·教師 2011年5期
關鍵詞:手抄報植物校園

蔡媛

閑暇之時,我漫步校園,青松給我堅韌挺拔的感受,梅花給我“香自苦寒來”的教誨,翠竹給我高風亮節的啟示。植物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優美舒適的學習環境,還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為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我校主編了校本教材《雙桂流芳——校園植物文化品賞》,它被列為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第八項立項課題,我參加的是子課題(一)《校園植物資源在語文學科中開發利用的研究》中的柳專題研究。參加這個課題的研究后,我深深體會到:校園植物文化的研究的確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我班選定研究的植物是柳以后,我就布置學生課前大量搜集資料,分析整合信息;課上理解運用材料,展示學習成果;課后總結心得體會,呵護校園植物?;顒託v時一個多月,我獲得了較為深刻的教學心得。

一、 營造氛圍,點燃激情

校本課程的學習方式是自主探究,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去,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有的學生都煥發出極大的熱情,樂此不疲,而我則努力創設一個優良的教學環境,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我在教室的墻上張貼學生的有關柳的書法、繪畫作品,圖文并茂的手抄報,窗臺上擺放著花草小盆景。課前,請同學在黑板上畫上翠綠的柳枝,書寫課題:“迎得春光先到來,淺黃嫩綠映樓臺——柳專題”。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很有成就感,置身于春意濃濃的教室里,快樂學習,蓄勢待發。教室里還播放視頻揚州小調《楊柳青》,讓學生聽著熟悉的歌曲,哼唱著活潑的小調,輕松步入柳文化研究中來。

這是一堂綜合性的學習課,內容多,覆蓋面廣,成果展示必須借助多媒體。我精心挑選最靚麗的圖片,配上最精美的語言,努力給學生營造一個柳枝拂面、清新雅致的氛圍。其中播放了這樣一組圖片:新柳枝頭剛剛吐露一點綠,嫩嫩的柳條在水邊輕舞,最后是河岸兩邊大片濃翠的柳陰。我適時導入:“同學們,枝頭的那一點綠意,是點點春光,青青的柳條是春天在向我們招手……它們從唐詩宋詞里向我們走來,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解讀柳文化,通過圖片展示柳生長的漸進過程?!焙袧鉂獾奈幕瘹庀⒌膶дZ,沖擊學生視覺的圖片,讓學生一下子喜歡上了柳,他們驚嘆柳的多姿多彩??鞓穼W習開始了。

二、 拓寬視野,獲得知識

柳樹是學生極熟悉的植物,這樣一種普通的植物會蘊含著什么文化內涵呢?我和同學們討論這個話題,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到文學作品里去尋找,比如含柳字的成語,寫柳的詩歌、美文等。這時我提醒學生不僅要探尋文學作品,還可以把視線轉向音樂、繪畫、風俗、飲食以及不同地域的柳樹,名人愛柳的佳話等等。學生搜集資料的空間一下子擴大了,感知到柳文化無處不在,認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還汲取了民族文化的智慧。

課前播放的音樂視頻《楊柳青》,就已經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課上我又向學生推薦歌曲《灞橋柳》、民樂《陽關三疊》《蘇堤漫步》等,讓學生明白柳文化可以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音樂是用聽覺理解柳文化,而繪畫是用視覺感悟柳文化。我向同學們介紹了詩句“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和傅抱石的《渭城曲》名畫,鼓勵學生也拿起手中的筆,繪出每個人心中的柳樹情意。

提及楊柳,同學們總會把它與煙雨樓臺、小橋流水等秀麗的江南水鄉風光聯系在一起,柳成了江南的象征。在搜集資料初期,我也有這樣的認識,翻閱大量資料后才知道這是偏見。我覺得有必要向學生講清楚這一點,就引導學生從不同地域查找柳的文化歷史資料。我們研討的結果是:北方的代表灞橋柳——大唐柳色,南方的代表蘇堤柳——江南柳色。課件制作再給以支持,選最有代表性的圖片并配上精準的解說詞,讓學生對南北名柳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明白柳文化還有地域的區別。這樣就拓寬了學習空間,感受到柳文化的特色魅力。

三、 實踐活動,提升能力

學生對柳文化專題的研究就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過程。學生借助網絡、圖書館查閱柳的資料,然后根據要求,正確地處理信息,嚴謹地取舍、歸類,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培養了學生搜集資料、整合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學生的成果展示就是一個能力提升的過程,課堂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堂了,而是自主探究的實驗室。學生真正走進課堂、把握課堂,“我”的課堂“我”主宰。

柳給予了學生外形美和內涵美,我還要在學生心中培養創造美的能力。在課題研究中,我想到了辦手抄報。手抄報需要巧妙設計,精心安排,這就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大膽設想,如版面設計,須根據內容增減圖畫,這樣版面才會圖文并茂、活潑新穎。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正是時代的迫切需要。在學習“柳文化”這個專題時,學生擬報名《柳韻》《綠柳春煙》《輕輕楊柳風》等,欄目名 《柳拂情思》《柳俗趣談》《名人話柳》等,針對詩歌鑒賞、美文品讀、俗語趣談、地方特色等內容,配畫涂色,一張張精美的手抄報在學生的手里誕生了。我把手抄報張貼在教室的墻壁上,營造出濃濃的校園植物文化氛圍,讓學生在獨特的情境中感悟美、鑒賞美。

柳枝輕拂,撥動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弦,寫柳的詩歌不下千首。學生搜集來的詩歌美文,數量多,內容雜。我指導學生進行分類:第一類,因為“柳”字諧音“留”,所以,古人在柳身上寄托別離之情,如“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別離之后,游子漂泊在外,難免會思念家鄉和親友,柳就成為他們思鄉情感的寄托,如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钡诙?,柳喻春天,如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由喻美景聯想到喻指美人,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第三類,在一些詩人筆下,柳又變成了邀寵獻媚的小人。如 “癲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钡谒念?,在現代大家豐子愷的《楊柳》中,豐子愷先生看到柳樹的倒垂形態油然而生報答養育之恩的感情,柳又被寄予飲水思源、不忘根本的感情。經過歸納,學生對柳在詩歌中的意象有了深刻的認識,了解了柳文化的多樣性。柳在文人眼中有時是積極的,有時是消極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要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泰州市姜堰南苑學?!?/p>

猜你喜歡
手抄報植物校園
我的手抄報
我的手抄報
我的手抄報
哦,不怕,不怕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將植物穿身上
植物罷工啦?
植物也瘋狂
辦手抄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