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堂不能“顧此失彼”

2011-12-14 05:43陸玉娟
新語文學習·教師 2011年5期
關鍵詞:安塞腰鼓五角星

陸玉娟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理念在語文課堂中得以貫徹和實施。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個性化體驗、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在課堂教學中初現魅力。但現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也存在一些顧此失彼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思考。

一、 “謹小慎微”與“為所欲為”

現象:“謹小慎微”

課堂上,師生堅守“本分”。教師為了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實行“一言堂” “滿堂灌”,課堂紀律嚴肅,學生正襟危坐,全神貫注聽教師講課,教師的話、書本上的內容,學生不得懷疑。學生的思想、言論與教材有異,便是“越軌”,將受到批評和指責,聽話的才是好學生。

剖析:

身處以上教學環境里,學生首先考慮的是各種“規矩”,謹慎小心,心情緊張,內心壓抑。師道尊嚴,使學生變得膽小,凡事不敢“越雷池半步”。課堂上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回答問題不符合教參精神,本來是很正常的事,卻往往招來訓斥、嘲諷,學生剛剛被激發的求知欲、參與熱情,就這樣被冷水澆滅了。學生只得保持沉默,不去多想、多問、多說,更不去多做,以免惹上麻煩。在這種教育環境中成長的學生,往往寡言少語、謹小慎微、毫無主見、人云亦云,“聽話”倒是聽話了,但他們的身上也沒有了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低下,出現“高分低能”現象。

現象:“為所欲為”

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很大的參與教學和自主活動的空間。課堂里互動活動多了,方法也靈活多樣了,學生說話多了,操練也多起來了,一改過去的拘謹,大膽展示自己,興奮起來毫無顧忌,有點變“野”了:不僅與同學爭辯,還與老師爭辯,與書本爭辯!

剖析:新課程倡導“重過程、重體驗、重探究”,主張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替代講授、灌輸式教學。若真正將這些教學理念和方式落到實處,課堂就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原有的“秩序”,需要一種新的秩序取而代之。學生動了,活了,教學重心下移了,而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動力、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參與狀態是有差異的。學生之間出現參差不齊、你快我慢、你動我靜等一系列現象也就不足為奇。正是這一點“無序”、差別,使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凸顯,個性得以表現,創造性獲得解放,課堂可謂“熱鬧”。當然,“熱鬧”往往是課堂有序的大敵?!盁狒[”也得有度。教師的“主導”“平等中的首席”作用發揮如何?處理課堂“旁逸斜出”的機智怎樣?能不能夠使課堂既“熱鬧”又“有序”?這就要看教師的功夫了!

二、 “行云流水”與“盲目探究”

現象:“行云流水”

課例:《蘋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啟發孩子創造意識且又充滿童趣的說理性記敘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這樣一個故事:鄰居家的小男孩“傳”給“我”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把蘋果橫著切下去,蘋果核部分就會出現一個“五角星”的圖案,這使“我”從中受到啟迪——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文章很好理解,大多數四年級學生讀過文本之后,都知道怎樣找到蘋果里的五角星。下面是我在公開課上“切蘋果”環節的教學:

師:讀完課文,有的同學看到了蘋果,有些按捺不住了。(指名)你現在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切一切,看看里面是否有五角星。

師:俗話說得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下面就滿足同學們的好奇心,我們一起來切一切,看一看蘋果里的五角星究竟是什么樣子的。誰來?

師:你打算怎么切?

(生用手比畫)

師:他準備這樣切??磥硭斫饬艘粋€詞語的意思。(板書:攔腰)

(指蘋果:蘋果的腰在這里,這樣橫著切下去,就叫“攔腰”切)

師:看到五角星了嗎?快,舉起來給大家看看。有五角星的這個面,叫什么面?

生:橫切面。

師: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五角星?

生:蘋果核,里面有蘋果籽。

師:在這之前,你們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的五角星?很少見。形容很少見,書上有一個成語,叫——(板書:鮮為人知)鮮在這里就是“少”的意思。

剖析:

在評課時,聽課老師們說我這節課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行云流水”。行云流水,固然很美,但我知道,老師們的批評是委婉的。雖然流暢,但我在課堂上忽略了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和障礙,忽略了即時生成的資源,忽略了變動的實際狀態。因為我聽到了沒有通過話筒傳來的聲音。有孩子說:這個實驗我幼兒園就做過了;有孩子說:那個蘋果里的五角星看不清。事實上,因為蘋果變種的關系,只能看到三個角,而且籽已經退化。雖然這幾個孩子很“懂事”,只在下面嘀咕,站起來說卻非?!芭浜稀?。但因我聽到后怕節外生枝,影響進程 ,于是對這特異的聲音不予理睬。

一節好課的標準是什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充分調動,學生總是有可能給教師的教學提出這樣或那樣的挑戰,使教師的教學在有意無意之間脫離預定的軌道,呈現出新的狀態。一個偶發性的事件,一個未曾想到的特殊舉動,都有可能給教者帶來極大的挑戰。我們聽過的課,有些地方之所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不是這堂課沒有障礙、問題、矛盾,而恰恰是這課堂某一個教學環節、某一個教學場景中的阻滯以及教師的藝術化處理或學生的靈光閃現等,使我們認識到課堂真實狀態的存在,體會到課堂的魅力。這樣的課堂也許做不到“行云流水”,但是是真實的課堂,是課堂的本來面目,更能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與活力。我們在教學設計中,要有意識地預設一些障礙和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帶著孩子們跨越突然出現的障礙,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現象:“盲目探究”

課例:《安塞腰鼓》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激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以下是一位老師的教學:

師:(投影出示文字)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這段文字。

(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

師:請你說說你是用什么方式來學習這段文字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我是用讀的方式。(讀文字)

師:他讀得好不好?有沒有感情?(評價略)

生2:我是用畫畫的方式來學的。(出示畫)

師:她畫得怎樣?大家來評評。(評價略)

生3:我是選擇發現問題,然后與同桌合作解決的方法來學的。但我和同桌都不明白“流蘇”是什么意思。

師:你可以讀讀這段話,聯系上下文思考。

(生不會)

師:回家查查詞典,明天我們再交流。

剖析:

蘇教版的每篇文章都有“魂”,這個“魂”指的是文章的主題、主旨、思想、情感。也有“體”,這個“體”指的是文章的材料、結構、順序、思路。但我們經常在聽課中碰到這樣的情況:有的抓出了文章的主題中心,領會了思想情感,卻跳過了選材、結構、思路,如天女散花般去“找出自己喜歡的語言”賞析一番;有的概括了內容,歸納了段意,教材分析面面俱到,卻忽略了主旨,缺少靈魂,出現了“魂不附體”“盲目探究”的現象。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學習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種沒有老師指導的盲目探究,看似熱熱鬧鬧,其實學生收獲甚少。老師不能因學生喜歡用讀的方式學習,就不敢引導他們先去感悟,任其信馬由韁。語文不是無情物,字詞句篇都有感情。作者的感情表達常常隱匿于文字深處。老師必須引導學生牢牢抓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詞,讀讀、議議、品品,讓學生在品味中感悟從而讓積蓄的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關于《安塞腰鼓》一課中的這段話,我們可以這樣重建:首先讓學生自讀思考:從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及火烈的場面?再引導學生談談是怎么從這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讓學生去揣摩和感受詞語的內涵,然后去讀。這樣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安塞腰鼓的特點,學生的情感就與安塞腰鼓壯闊、火烈的場面交融在一起。老師也不能因為學生喜歡用畫的方式學習,就讓其畫。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學習來感知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培養對母語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中只有首先考慮這一點才能保證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再說“流蘇”是一個名詞,它是指裝在車馬、帳幕等物上的穗狀飾物,和上下文沒有關系,不是通過讀上下文就能理解的。老師根本不需要費那么大的周折,完全可以運用直觀法出示實物,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流蘇”,這樣既簡便快捷,還不影響理解。語文要體現“人文性”,需關注學生“多元反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但同時也要根據文本、根據學情作適時的引導和糾正,不能放棄了“牽牛式”卻又用上了“放羊式”教學模式。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覓渡教育集團】

猜你喜歡
安塞腰鼓五角星
拼五角星
唐代的腰鼓這樣演奏
安塞腰鼓的體育文化價值與傳承發展探究
在黃土地上飛揚的安塞腰鼓
安塞區開展“我們的中國夢”義寫春聯活動
你好,腰鼓
激發興趣,簡化腰鼓教學
drum dance in ansai 安塞腰肢舞
酸酸甜甜的“五角星”
考眼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