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為何私淑葉淺予

2012-01-18 04:51包立民
博覽群書 2012年5期
關鍵詞:文藝報葉老張大千

○包立民

葉淺予是現當代的大畫家——既是漫畫大師,又是國畫名家。他是我敬重的美術前輩,也是我未拜過門、未學過畫、未上過課的私淑老師。私淑什么?私淑他剛正不阿的高貴品質,私淑他自強不息的治藝精神,私淑他對現當代美術家及其作品的精當評述。也許有人要反問:葉是當過中央美術學院的國畫系主任,但教的是中國畫創作,從來沒有聽說他開過現當代美術史論課,你這個自稱私淑葉老的弟子從何而來?不是冒牌貨又是什么?

當今冒牌貨——冒名牌大學、冒名牌教授、冒名人名家名流的學生,不勝枚舉。但我不是冒牌的,也沒有必要冒牌。因為我從未在葉老生前,在人前或名片簡歷上亮過葉老私淑弟子的牌子??梢哉f這是第一次白紙黑字公開的亮相。為什么我要亮相呢?

我與葉老相識于1983年,機緣是訪談,訪談張大千。

1983年4月2日,張大千病逝于臺北。消息傳來,中國文化部、中國文聯聞風而動,委托中國美協、中國畫研究院、中國美術館聯合籌辦“張大千遺作展暨張大千藝術研討會”,并將研討會主持人的任務落實到張大千的老友、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葉淺予身上。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張大千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國美術館公開亮相,也是官方第一次主辦名為研討、實為紀念性質的張大千(藝術)研討會。作為文聯(現為作協)的機關報——《文藝報》的一名記者,近水樓臺,我自然捷足先登。電話中向葉老提出了采訪的要求,得到了他的允諾。

記得是6月初的一個下午,我應約來到東城甘雨胡同的葉老家中,年逾古稀的葉老剛從濟南舉辦畫展和講學歸來,風塵仆仆,白發蒼蒼,但雙目炯炯有神,十分健談。在他的畫室中,我們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長談。

交談中,他發現我對張大千的藝事活動知之甚詳,驚訝地問我多大年紀。我說剛過不惑之年。他低頭想了一想,睜大眼睛盯著我問:“四十來歲,怎么知道張大千這么多事?”我告訴他,因為喜歡張大千的藝術,對他傳奇般的人生又頗感興趣,所以從張氏在京的友人和門人處多方采集他的藝事詩文。他聽了大為高興:“真沒有想到《文藝報》還有這樣一個人才?!比缓笥钟檬峙牧艘幌庐嫲傅溃骸拔艺诨I備一個座談會,既然你人頭熟悉,就來做我的聯絡員,聯絡會務活動?!辈蝗莘终f,初次見面就給我分派了任務。

訪談回來,我將錄音整理成一篇四千多字的《葉淺予談張大千》,發表在《文藝報》上。

6月13日,研討會在美術館東廳舉行。這一天也是“張大千遺作展”的開幕之日。當天觀摩畫展的人十分踴躍,可謂摩肩接踵、人頭攢動。與會者坐在東廳,廳中央用長桌拼成一張大會議桌,桌上清茶一杯。與會者有來自各地的張氏親友、門人二十來人,還有在京文藝界知名人士,總共四十多人。從上午到下午,開了一整天,發言緊湊、有血有肉又有感情,葉老十分滿意。會后,他又要求我把每位與會者的發言整理成文,編輯成書,聯系出版社出版發行,我遵照吩咐,在他的指導下,在黃苗子先生的協助下,編輯成《張大千的藝術》交由三聯書店出版。這是我踏上研究張大千道路的第一步,可是葉老卻對我寄予厚望,私下鼓勵我繼續努力多寫,還把我的文章推薦到香港《大成》雜志發表?!洞蟪伞分骶幧蛉敶笆菑埓笄袄嫌?,與葉淺予也多有交往。我要感謝已故的沈先生,是他提供版面,讓香港和海外讀者在《大成》雜志上不時讀到我撰寫的有關張大千藝術圈的文章。

葉淺予

我生也晚,與張大千緣慳一面,無法當面向他訪談求教,故寫作他的藝術交往文章有些困難。當事人缺席,怎么辦?只得求助于報刊資料。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還好辦,可以去北京、上海兩地的圖書館查閱,50年代至70年代的就難辦了,大陸報刊一片空白,只得求助于海外的剪報或圖書出版物。其中,對我幫助最大的一是葉老,二是黃老(苗子先生)。葉老不僅是張大千的老友,是大千藝術圈中的人,而且對張氏交往中的藝友(諸如徐悲鴻、齊白石等人)也多有往來,可以指點。葉黃二老的海外友人多,故港臺出版的畫冊、傳記、評論、紀念文章及有關信息資料,每有寄贈,便供我參閱。正是在葉、黃二老的幫助下,才使我順利完成《張大千藝術圈》的寫作和出版。

此后葉老不僅在張大千研究及中國畫領域方面引我登堂入室,而且引導我走近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漫畫圈,讓我先后結識了魯少飛、華君武、張樂平、黃苗子、丁聰、陸志庠、廖冰兄、胡考、王樂天等一批老漫畫家。在葉老的協助下,我以《文藝報》編輯部的名義召集過一次座談會,請他們白首話當年,回顧半個多世紀的漫畫生涯。葉老還興致勃勃地為在座的每位老漫友分別畫了漫像,我則寫了一篇《老漫友歡聚文藝報》,先后刊發在《文藝報》和上海張樂平主編的《漫畫世界》上。葉老是抗日戰爭時期“漫畫宣傳隊”的龍頭,由此,我萌發了一個想法:以葉老為中心,寫作他與這批老漫友的藝術交往,類似《張大千藝術圈》似的,一章一章寫下去,最后結集成一部《葉淺予藝術圈》的專著。

要寫葉老的藝術交往,除了分頭訪談外,還要讀30年代的漫畫刊物、讀漫畫作品,可是上哪里去找當年的漫畫刊物呢?我向葉老咨詢,葉老笑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可以到范老板家里去找?!蔽抑婪独习迨欠队孟壬膼鄯Q,他出任過三聯書店的經理,故有此稱號。當年他住在東總布胡同,離葉老新家不遠,故有“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之說。正是在葉老的引薦下,我來到了范先生家中,向他說明借閱漫畫刊物的用意。他聽說是葉老介紹的,滿口答應,馬上找出他珍藏的30年代成套的漫畫刊物,諸如《漫畫生活》、《漫畫界》、《獨立漫畫》及魯少飛主編的《時代漫畫》(葉淺予參與主編的《上海漫畫》似乎未見到),我喜出望外,驚奇地問道:“這批寶貝‘文革’中怎能安然無恙?”他回道:“哪里無恙,照抄不漏,這是劫后余生,后來發還的,已經不齊了?!彼屛覍懥私钘l,把要借的成套刊物,用舊報紙分別包扎好讓我帶走。

說句實話,采寫葉老與老漫友的藝術交往難度倒不算大,主要是聽他口述回憶與某某的交往,如某某健在,尚可分頭訪談,訪談前后翻閱有關刊物作品。當年葉老正是暫封畫筆,集中精力撰寫回憶錄的時期,每天寫千把字。我要訪談的內容,又正是他寫作需要回憶思考的問題。他記憶力很好,遇有記不清楚的地方,就利用清晨與丁聰、陸志庠一起散步的機會,請他們幫助回憶。因此他的《細敘滄桑記流年》回憶錄寫作進程很快。我的訪談也很順利,邊談邊寫邊發表,先后在北京的《美術之友》、香港的《大成》雜志上刊發了。也許是比較順利,沒有壓力,總認為葉老就在身邊,他不會老,只要有選題,不用電話預約,可以隨時登門訪談。加上我又另辟蹊徑,征集畫家自畫漫像,著手編著《百美圖》(《百美圖》的創意也來自葉老為老漫友畫漫像和30年代他們的互畫漫像),一心兩用,放慢了訪談的節奏,斷斷續續,只寫了十來章。誰知葉老也會老,也會病,也會走,一走就再也喚不回來了。構想中的《葉淺予藝術圈》只寫了十來萬字,嚴格來說,只寫了半部,還有不少該入圍的訪談對象,就此中斷。

《漫話葉淺予》,包立民編著,學苑出版社2011年10月版,45.00元

怎么辦呢?十來萬字結集,不但分量輕,而且內容也單薄,不足以反映30年代漫畫界一代老漫友的深厚情誼,不足以顯示葉老在讀者(包括親友)心目中的真實而美好的形象,也不能表達我這個私淑學生的寫作初衷。

葉老逝世兩年后,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孟慶江,根據葉老女兒葉明明提供的剪報,將有關親友、學生撰寫的回憶、懷念、悼念文章,以《葉淺予》為書名,作為紀念文集印行出版。這部書稿出版后,我的半部書稿也放了下來,心想找機會補寫一些文章再說,這一放就放了十來年。

回想當初,采寫葉老藝術交往的訪談文稿,是有的放矢,有問有答,一鼓作氣,緊扣主題,順藤摸瓜,寫作很順利,幾乎一氣呵成。而今時過境遷,連訪談對象都沒有了,怎么補寫?歲月蹉跎,一晃就是十來年。十來年中,倒也曾想過,既然出不成自己的專著,何不從葉老老友中選幾篇他們交往的文章,有著有編,編著一部《葉淺予藝術圈》呢?于是有意物色了幾篇,諸如臺北張佛千在臺北《傳記文學》上刊發的《憶淺予》、黃苗子在《畫壇師友錄》中的《我與淺予》一章;另有上海魏紹昌、臺北林海音、北京黃苗子三人談梁白波文章。他們都是葉老的老友,又是寫作高手,寫得都很精彩,很適合我要編著“藝術圈”的要求,何況這幾篇文稿,“人美”版中又未曾收入。當我讀完這些文章后,也分頭與他們打過我要編書的招呼,并征得了他們的授權承諾??墒请s事煩忙,始終未能抓緊進行。

2007年3月31日,是葉老百年誕辰的紀念日。我本想趕在百年誕辰的日子,將自己編著的《葉淺予藝術圈》出版,作為奠禮獻給我的私淑老師,可是偏又撞上了中國文聯出版社新出的《論葉淺予》。封面注明是紀念葉淺予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孟慶江是葉老的老學生,既然他要表示紀念老師的心意,我只得又放下,一放又是四年。

感謝學苑出版社,在書業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下,接納了我這部半著半編的不太像樣的書稿,了卻我心頭多年的心愿。這本書順利出版,可以遙寄葉老夫子的在天之靈!

(此文為《漫話葉淺予》序言,本刊標題和內容均有改動。)

猜你喜歡
文藝報葉老張大千
傳奇大師張大千
張大千收藏古書畫述略
棄單間和學生一起辦公
論《文藝報》對“十七年”文學批評的建構
葉圣陶:精神的健康
葉圣陶為什么會長壽
我的最牛老爸
張自啟插圖
復刊《文藝報》(二)
請葉圣陶先生題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