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藝報》對“十七年”文學批評的建構

2018-10-25 10:33蘆潔
西部論叢 2018年10期

蘆潔

摘 要:《文藝報》作為“十七年”文學斗爭的陣地,引領著輿論的方向。它以權威的角色參與到了“十七年”文學批評中,用實踐推動著文學批評領域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文化領導的主導權。本文試圖從“對讀者批評的創建”、“對創作主體的規約”和“重要批判事件的參與”三個方面著手,梳理《文藝報》對“十七年”文學批評的建構,以期對此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

關鍵詞:《文藝報》 “十七年” 讀者批評 創作主體 批判事件

《文藝報》作為一份機關文藝報刊,在“十七年”(1949-1966)以“政治標準 ”為主要要義的話語語境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權威的角色參與到十七年文學批評領域中,其中無論是對讀者批評的創建、創作主體的規約還是重要批判事件的參與共同促成了“十七年”文學批評的建構。

一、對讀者批評的創建

《文藝報》曾召開“舊的連載、章回小說作者座談會”,丁玲在文藝座談會上發言道:“要在毛主席的文藝旗幟下為爭取小市民層的讀者而努力?!盵1]此次座談會的主題不言而喻。如何爭取讀者、建立讀者輿論的規范是當時《文藝報》亟待解決的問題。配合這樣的文藝要求,《文藝報》試圖組建廣泛的文藝網絡,把全國各地征聘的通訊員納入其中,明確規定了讀者的具體任務和注意事項。讀者批評的日益高漲,同時也滿足了文藝領導者希望更大規模開展批判的“策略性需要”。[2]

在具體的構建過程中,《文藝報》不僅重視讓讀者加入討論,還或多或少的參與引導讀者討論和批評的方向。其開辟的“新語絲”欄目中發表過多篇“短評”,呼吁重視讀者群眾的需要。

二、對創作主體的規約

隨著中共中央委員會1950年發布了《關于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決定》,《文藝報》迅速作出反映,跟隨著主流意識形態率先進入自我檢討的狀態。由初期階段作家們比較普遍的“自我批評”,經過慢慢發展,帶來了一片“和諧”的話語。從《文藝報》主編的轉換上我們也可以發現其對創作者思想的規約作用。創刊初期編者署“文藝報編輯委員會”,可以看出是政治制約下的集體創作。1950 年 8 月由丁玲、陳企霞、蕭殷擔任主編。丁玲只待了2年多,因為在《文藝報》中對“武訓傳”批判性不夠,被調往了《人民文學》擔任主編。1952年,馮雪峰開始在《文藝報》任主編。他曾發表過《反對玩弄人民的態度,反對新的低級趣味》文章來批判蕭也牧的《我們夫婦之間》。因為表現積極,為其后進入《文藝報》工作埋下了伏筆。[3]這期間的多次主編變更,反映的是個人的編輯理念被國家意識形態所壓制,他們只能執行國家意識形態的批評理念。

創作者的書寫表現對象被限制在“本質主義”之內。文學界反復鼓勵和提倡描寫重大題材,那些不符合本質主義要求的現象層面的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 則被排斥在文學表現的范圍之外。[4]這種表現重大社會歷史事件的要求,引導作家更多注重外在的、客觀的社會生活,往往忽視了從深度挖掘內心世界的情感。

三、重要批判事件的參與

《文藝報》作為文學斗爭的陣地,不僅要有相當的藝術水準,還要緊跟政治步伐。在歷次的文學斗爭和批評運動中,《文藝報》都能做出迅速積極的反應?!段乃噲蟆匪鶎俚匚坏臋嗤耘c發布國家政策、闡釋黨的文藝思想等方面的權威性,使它成了國家意識形態的傳聲筒。[5]這些批判事件,清晰地展示《文藝報》如何實現對“十七年”文學批評的建構。下面就列舉一些對重要文學事件的批判。

對《武訓傳》的批判?!段溆杺鳌返脑瓌撟饔?944年,最初的主題是歌頌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武訓“行乞興學”的義舉。上映之后得到了一些好評。但是,自從1951年3月開始,就有唱衰的聲音出現。作為批評先鋒的《文藝報》嗅到了氣息,4月第4卷發表了短文《建議教育界討論〈武訓傳〉》。在此引導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都用了大量篇幅,發表多篇文章批判。這場批判,彰顯了《文藝報》作為國家文藝機關刊物體現的是國家意識形態對文藝的規范作用。

對蕭也牧《我們夫妻之間》的批判。1951年6月,《文藝報》第四卷第五期馮雪化名為李定中發表了《反對玩弄人民的態度,反對新的低級趣味》。他指出作者脫離了政治!”。[6]丁玲也在《文藝報》第四卷第八期發表了《作為一種傾向來看——給蕭也牧的一封信》,對其進行了批判。

通過史料的搜集,做了以上的梳理,我們可以理清“十七年”期間,在政治和社會狀況不斷變化的大環境下,《文藝報》是如何抓住當代的文學走向緊跟潮流,以及如何建構“十七年”的文學批評,為我們面向當時文學現場提供了一條道路。

參考文獻:

[1] 本報記者.爭取小市民層的讀者——記舊的連載、章回小說作者座談會,文藝報,1949.

[2] 魏寶濤.《文藝報》與“十七年”大眾讀者批評輿論建構,南都學壇,2012年5月,63頁.

[3] 胡友峰. 《文藝報》與十七年(1949-1966)的文學批評,百家評論,2017(4),6頁.

[4] 武新軍. 意識形態結構與中國當代文學——“《文藝報》( 1949- 1989) 研究”緒論,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24頁.

[5] 魏宏瑞.文學場與政治場—— 以十七年(1949 — 1966)《文藝報》 “編者按”為考察中心,揚子江評論,2008 (5),57頁.

[6] 反對玩弄人民的態度,反對新的低級趣味,文藝報,1951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