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放線菌病的診斷與防治技術評述

2012-01-24 13:27林立孔繁德徐淑菲周斌華王景明
質量安全與檢驗檢測 2012年1期
關鍵詞:放線菌

林立 孔繁德 徐淑菲 周斌華 王景明

(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福建廈門 361012)

1 前言

牛放線菌病(Bovine actinomycosis)是一種多發性、非接觸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的慢性傳染病,主要侵害牛,其次為豬、羊,偶見發生于鹿科動物[1],病原為放線菌(G+)和林氏放線菌(G-),前者主要侵害骨組織,后者主要侵害軟組織。本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廣,長存在于土壤、水、禾本科植物(如小麥、青稞等)的穗芒上,主要通過消化道、皮膚和黏膜,由創傷口進入動物體內,如牛采食時,因芒刺破口腔和齒齦粘膜而感染。此病特點為頭、頸、頷下和舌體的放線菌腫,其中牛的頜骨是主要被侵害的對象,常常首先侵害頜骨,使頜骨腫大,所以此病又稱為大頜病(Lumpyjaw)。

我國法定動物疫病病種名錄規定,放線菌病為三類動物疾病,屬人畜共患?。?]。目前我國從澳大利亞、新西蘭、烏拉圭等國家和地區進口種奶牛的數量迅猛增長,除了法檢傳染病外,發現部分奶牛出現放線菌腫的現象。為了加強進口種牛的管理和疫病防治,有必要對牛放線菌的檢測和防治技術作一介紹。

2 流行病學

放線菌病的病源在環境中主要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飼料和飲水中,在牛身體上則通常寄生在口腔、鼻腔和氣管內,也有部分寄居在體表皮膚上。病牛特別是發病部位破潰的牛只為主要的傳染源,當口腔、鼻腔和氣管以及由于外傷等原因所致的黏膜或皮膚等破損時,內外源性放線菌適時侵入、定居、生長繁殖、引起本病的發生和流行[3]。后期重癥病變部位多處在口腔附近的頭、頸部、皮下,個別侵害上、下頷骨,多見于成年牛。

該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無明顯季節性,呈散發性,以水平方式傳播,潛伏期較長,可達3-18個月[3,4]。本病初發牛只多為 0.5 -1 歲,換牙齒期和天氣炎熱時尤其易感;后期重癥病牛多發于3歲及成年牛。

3 臨床癥狀

3.1 總體癥狀

牛常見上下頜骨腫大(大多數發生于下頜),界限明顯,由皮膚表面即可觸知。腫脹進展緩慢,一般經過6-18個月才出現一個小而堅實的硬塊,不能移動;有時腫大發展甚快,牽連整個頭骨;腫部初期疼痛,后期缺乏痛覺;病牛流誕,呼吸、吞咽和咀嚼均感困難,消瘦很快,口內有惡臭;有時皮膚化膿破潰,膿汁流出,形成瘺管,長久不愈;頭、頸、頜部組織也常發生硬腫,不熱不痛;舌和咽喉被侵害時,舌和咽部組織變硬,舌活動困難,稱為“木舌病”;乳房患病時呈彌散性腫大或有局灶性硬節,乳汁粘稠,混有膿汁[5]。

3.2 分期癥狀

3.2.1 初期癥狀

流延、食欲減退、精神不振、口溫較高、口腔黏膜泛白,舌、牙齦和兩內頰有數量不等的肉芽,多呈紅色柱狀突出黏膜表面,肉芽上端中央有灰白色膿狀物,擠壓有硫磺樣顆粒狀菌出現,全身癥狀不明顯。

3.2.2 中期癥狀

除初期癥狀外,肉芽數量較多,部分肉芽周圍觸摸到大小不一的硬結,有些肉芽長到0.5-1cm,破后出現出血、流膿等癥狀,全身也會出現輕微癥狀。

3.2.3 后期癥狀

病牛的兩頰、上下頷皮下及頭、頸部皮下出現不定位多處化膿硬結,大的如拳頭,小的如蠶豆,有的破潰后流出的膿汁夾帶污血,甚至形成口腔瘺;病牛全身癥狀明顯,高熱、無食欲、精神萎靡,整個頭部腫脹,有的出現敗血癥狀,并伴有其他并發癥。

4 病理變化

本病在發病過程中常伴有化膿棒狀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一般而言,牛骨骼放線菌病主要由放線菌引起,在動物組織中呈現帶有輻射狀菌絲的顆粒性聚集物—菌芝,外觀似硫磺顆粒;制片經革蘭氏染色后,菌體呈紫色,周圍輻射狀菌絲呈紅色。皮膚和柔軟器官放線菌病主要由林氏放線菌引起;本菌是一種不運動、不形成芽孢和莢膜的呈多形態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在動物組織中形成菌芝;無顯著的輻射狀菌絲,革蘭氏染色后,中心與周圍呈紅色[6]。

病原體可在牛機體的受害組織中引起以慢性傳染性肉芽腫為形式的炎癥過程,在肉芽中心,可見含有放線菌菌芝的化膿灶(膿腫),有時在炎癥的發生過程中出現結締組織顯著增生,而不發生化膿;結締組織增生會發展成為腫瘤樣贅生物—放線菌腫;當舌組織被侵害時,增生組織常突破黏膜而形成潰瘍;骨內肉芽增殖,則破壞骨組織,引起骨骼崩解;由于骨質的不斷破壞與新生,以致質地疏松,體積增大,外形似蜂窩狀,切面常呈白色,光滑,其中鑲有細小膿腫;在口腔黏膜上有時可見潰爛,或有蘑菇狀生成物,圓形、質地柔軟呈黃褐色;病程長的病例腫塊有鈣化的可能。另外在組織內由于白細胞的游走,化膿菌可繁殖形成膿腫或瘺管,且濃汁內含有硫磺樣顆粒[7]。

5 診斷

5.1 臨床診斷

口腔粘膜有紅色柱狀突出黏膜表面的肉芽組織,上端中央有灰白色膿性物(該特征可與口蹄疫、口炎、水泡病相區別);兩頰、上下頷及頭部皮下有多個破潰和非破潰的化膿性硬結,有些侵入骨骼;從以上兩項的膿汁中可發現肉眼可見的硫磺樣顆粒狀菌塊,將該菌塊送實驗室檢測確認。

5.2 實驗室檢測

牛放線菌為革蘭氏陽性菌,是不能運動、不形成芽胞的桿菌,有長成菌絲的傾向,能形成孢子,兼性厭氧。

5.2.1 解剖鏡觀察

用無菌注射器穿刺于按壓呈波動狀的部位,抽取膿汁置于無菌培養皿中加少許生理鹽水稀釋,用解剖鏡觀察,找出直徑1mm以下的灰色或硫磺色顆粒,用接種環挑至玻片上,加蓋蓋玻片,輕輕擠壓,有必要時可將小硫磺顆粒用10%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溶液2-3滴處理,使外表的粘附物消化,以便除去鈣質而易于檢查。置玻片于低倍鏡下觀察,光線為暗視野,最后調為高倍鏡觀察其結構,可見中央較為深暗色,系菌絲交叉纏繞的結果,有好多相交的菌絲,次種菌絲的末端排列成放線狀,頗為緊密,終末部分較粗。直接鏡檢完畢后用鑷子小心地把蓋玻片揭去,待標本干燥后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5.2.2 分離培養

用無菌方法將含有小顆粒的膿液在乳缽內研碎后接種于血清LB瓊脂和血清LB肉湯中各自分別做10%CO2的厭氧和需氧培養。37℃ 培養24 h兩者都可生長,但厭氧條件較好;瓊脂平板上可見灰色、圓形、邊緣略透明、粘稠的、深入培養基內而不易挑出的細小菌落和濕潤、光滑、隆起的圓形大菌落;肉湯中可見渾濁、細小、絨球樣絮狀沉淀于試管底部。取培養物革蘭氏染色鏡檢。分別做涂片、染色和純培養后可確診大菌落為葡萄球菌,小菌落可見革蘭氏陽性的細分支菌絲和菌絲的斷片。

5.2.3 革蘭氏染色鏡檢

標本干燥后染色鏡檢,可見中央菌體呈紫色(革蘭氏陽性),向周圍放射狀排列的菌絲呈紅色,末端膨大,如同菊花,即可確認為放線菌病。分離培養菌液和菌落分別做涂片、染色,可確診大菌落為葡萄球菌,小菌落可見革蘭氏陽性的細分支菌絲和菌絲的斷片。

5.2.4 生化鑒定

該菌能發酵麥芽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蔗糖、甘露醇產酸不產氣,產生硫化氫,MR陽性,吲哚陽性。

6 治療

以手術和藥物治療較為常見,并常綜合運用。雖然物理治療目前應用較少,但據文獻報道療效顯著且經濟方便,值得進一步探索研究。

6.1 外科治療

6.1.1 手術切除

用外科手術切除腫塊,排出膿汁和增生物,若有瘺管形成要連同瘺管徹底摘除。切開后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清洗創腔,再用青霉素粉敷于創面上,用量視創面大小而定,然后再肌肉注射止血藥和消炎藥,消炎藥要連用3天[7]。亦有報道手術后在紗布上撒布高錳酸鉀粉或用碘酊浸潤紗布后填塞創腔,注意外留1-2cm,以便引流排膿,應選擇患牛放線菌腫塊成熟軟化時為佳[8]。有病例因創周感染而失敗,因此術后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手術治療時要注意避開大血管,如腫塊長在頸靜脈等大血管上,宜選擇藥物療法。

6.1.2 燒烙

將牛保定,固定好頭部,用兩根粗細適宜的鐵棒燒紅輪流伸入瘺管內進行火烙,連續數次,直到鐵棒上無壞死組織為止。瘺管內塞碘仿粉,創口以碘甘油紗布引流?;鹄盈浌苊扛?天進行1次,見瘺管內無壞死組織后停止火烙,改用5%碘酊棉球消毒瘺管內壁后塞碘仿粉,以碘甘油紗布引流,直至痊愈[8]。

6.2 藥物治療

6.2.1 西醫治療

放線菌對青霉素、紅霉素、氯霉素、四環素、林可霉素、磺胺類藥物和碘較敏感,所以合理應用抗生素可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6.2.1.1 抗生素療法

用青霉素400萬IU、鏈霉素200萬IU,每天肌肉注射2次,7d為1療程;也可將青霉素G鈉400-480萬IU、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10-12mL(相當于0.2 -0.24 g)、氫化可的松注射液10 -12 mL(相當于50-60 mg)于患部周圍分點注射,1次/d或2d,連用3-5d。消瘦脫水者應靜脈滴注5% 的葡萄糖生理鹽水和10% 的葡萄糖注射液1500-3000 mL,同時配用維生索C和維生素A、B等輔助藥物[9]。

6.2.1.2 碘劑療法

內服碘化鉀,成年牛5-10g/d,幼牛2-4g/d,連用2-4周;重癥畜需靜脈注射10%碘化鈉,成年牛50-100 mL/d,隔日1次,共3-5次,此法可使腫物游離于皮下,對舌、咽部、皮膚及皮下的放線菌腫有顯著效果[9]?;蛴?%碘酊20-40mL在腫塊周圍和基部皮下或肌肉分2-4點注射,3次,每次間隔7d,直至痊愈[10]。在用藥過程中如出現皮膚發疹、脫毛、流淚、消瘦和食欲不振等碘中毒現象,應暫停用藥5-6d或減少用藥劑量[11]。硬結小且未破潰者,可內服碘化鉀或靜注碘化鈉。并于硬結周圍肌肉注射青鏈霉素進行局部封閉,療效較佳。

6.2.1.3 其他

(1) 碘化鈣

5%碘化鈣50-100 mL摻入5%葡萄糖液靜脈注射,隔日1次,連用2次。嚴重時可連用3-4次,有破潰處用10%碘酊涂擦。采用碘化鈣對此病進行靜脈治療,效果比口服碘化鉀好,具有收效快、副作用小等特點[12]。也有人用5% -7%氫氧化鈉溶液,每個病灶部位用10-20 mL,獲得滿意效果[8]。

(2) 碘化鉀噴霧

500mL噴霧器裝滿水并加碘化鉀5g,搖勻后噴灑病?;疾【植?,4-6次/d,每次10-20mL,據報道稱該法經濟簡易有效[13]。

6.2.2 中醫治療

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益氣活血為主。

6.2.2.1 外敷

對于軟組織的局限性病灶,如果體積不大并與健康組織界限明顯時,可采用外敷療法;或用石蒜5顆、生石灰250 g搗碎,拌白酒250 g制成糊狀,涂于放線菌腫塊上[7];或用花椒 30 g、蒲公英 40 g、敗醬草40 g、蔥頭40 g,水煎得汁后,加硫酸鎂100 g,紗布溫敷[9];或用雄黃10 g,黃柏60 g,大黃30 g,白芨30 g,五倍子30 g,冰片5 g,研末,加蜂蜜120 mL,用陳醋適量調糊狀,敷在腫塊處,隔天更換1次[10]。

6.2.2.2 內服

用牙硝散,配方為芒硝90 g(后入),黃連、黃柏、黃芩、郁金、大黃、梔子、連翹、生地、玄參各45 g,甘草24 g,水煎去渣后溫灌服;若腫脹擴大至咽喉及下頜部,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以清利咽喉[9]?;蛴命S連40g、知母50 g、連翹50 g、梔子50 g、黃柏50 g、玄參60 g、麥冬60 g、黃芩50 g、大黃50 g、木通60 g、粉葛60 g、銀花60 g、野菊花50 g、貫眾60 g、虎丈 80 g、當歸 40 g、川芎 40 g、白芷 60 g、桔梗 60 g、甘草10 g,燈芯草為引;若母畜有孕,禁用花粉、大黃、貫眾、當歸,酌加益母草、陳艾,將以上藥煎水內服,連服1-2劑[14]?;驅σ哑茲⒌寞徔谟蒙睇}水洗凈后,用適量的5% 碘酊注入病灶內,1次/d,連用3-5d。然后用二海全蟲湯,海藻50 g、昆布50 g、全蟲 50 g、穿山甲 50 g、荊三棱50 g、莪術50 g、青黛15 g、土茯苓50 g、夏枯草50 g,共研細未,溫水沖服,1劑/d,連用3-7d。諸藥合用可達到消腫散結,攻毒排膿的功效[15]。

6.2.2.3 術后填充創腔

化膿期或瘺管期用此法治療(腫脹期不能用此法治療)。使用手術刀或寬針刺破瘡體,排凈膿汁后根據瘡體大小,取斑蝥錠(斑蝥、黃丹、白礬、砒霜、食鹽各等分,研碎后兌入少許玉米面加水適量,混合成面團狀,然后揉制成棗核大小,即成斑蝥錠,每枚錠純藥量約1 g左右)1錠半放入瘡底,用脫脂棉花堵塞瘡口[16]?;驅夹笠哑茲⒌膫谔钊?-4個砒石樟腦錠(用砒石30 g,樟腦粉20 g,加水少許,摻入適量面粉,調成糊狀,搓成比米粒稍大的條藥錠,陰干、裝瓶備用即可);對未潰爛者,從膿腫中間用大寬針或穿黃針刺一小孔,將藥錠向下方向塞入2-4個,防止藥錠流出。填塞藥錠后3-6d內局部腫脹增大,后逐漸結成硬核,且周圍裂縫,一般1-2月自行脫落痊愈[17]?;蛳刃行g部消毒,然后切開膿腫,用滅菌生理鹽水沖洗膿腔后,把自制的砒霜丸(砒霜20份、雄黃1份、棗泥適量。先將砒霜放在火上加熱至冒白煙,待冷卻后加入雄黃、棗泥,攪拌均勻并捻成棗核大小的丸狀,陰干、裝瓶備用即可)放入其中,7d后再放一粒,一般情況下,放2次即可痊愈[18]?;蛳扔么髮掅樤疾?-4 cm深,用1%高錳酸鉀進行沖洗,再用鑷子取藥丸(用信石、雄黃、輕粉、飛蘿面按2:2:1:4混合研細,制成沙棗核大的丸劑進行治療:或用人言、明雄、雌雄、硼沙、輕粉、冰片各1份,白芨3份,研成細末,制成錠子,每次用2-5個)從針口放入,1-2丸/次,放藥1-2次,可在1月左右局部干裂脫落[19]。

6.3 物理治療

CO2激光照射:采用YYJC-I型CO2激光器,且治療分為2步:(1)多點激光封閉,每點10min;(2)對患部進行掃描燒灼照射,30-50min/次。照射結束后用吸塵器清除術面碳屑,并涂擦1%龍膽紫。比照治療結果,治愈率97.8%及治愈時間平均6.5d總體都明顯優于藥物治療對照組的77.8%和30.5d,且花費較少。不過CO2激光照射效果與放線菌病發病時間、腫塊大小相關。發病時間短,腫塊范圍小,治療效果高,這與激光能量有關;對于已經形成壞死灶的放線菌病變部位宜進行開放治療,經清創后再照射,灶內碳化,灶外封閉,這對較大腫塊的治愈有積極效果[20]。

6.4 綜合治療

(1)對于軟組織和呼吸道、消化道上部的病灶,采用內服碘化鉀療法(犢牛3 g,成年牛5 g),3次/d,2周為1個療程。外部病灶周圍每次用青霉素160萬IU 2支、普魯卡因2 mL,在腫脹部周圍分4點注射,作局部封閉。2次/d,2周為1個療程。上述治療共進行3-4個療程[3]。

(2)采用雄黃、蜂蜜各100 g,調成糊狀對患處進行外敷。待形成膿腫,破潰流出膿汁,需用10%硫酸鎂溶液作紗布引流。當膿汁形成減少,肉芽組織填充創腔時,用松碘油膏作紗布引流,直至痊愈[9]。

(3)在用燒烙法切排除膿汁以后,用食鹽消毒,然后將常見的中草藥雞屎藤10-20 g搗碎,加入生石灰300 g,加雞蛋清5-6個,調勻涂抹患部,并用魚石脂軟膏涂于傷口四周。同時,全身肌肉注射青霉素1-1.5萬IU/kg體重,鏈霉素10μg/kg體重,1 次/d,連用5d,預防全身感染[21]。

7 預防

對本病的預防,目前尚無有效的免疫制劑。

(1)由于本菌主要存在于污染的土壤、水和禾本科植物穗的芒刺上,健康家畜口腔及上呼吸道內也有本菌存在,當口腔黏膜及皮膚損傷時而感染發病。因此,畜牧生產中應注意加強飼養管理,平時飼喂精料不宜過多,以粗纖維飼料為主,在補飼前1天,用水或1%的碘化鉀或食鹽溶液噴灑在備用的干秸稈飼草上,使其變得柔軟后再飼喂,以避免刺傷口腔黏膜,并且碘化鉀可殺滅和抑制該病菌的生長;如發生刺傷,要及時處理,同時使役不宜過量,不在低濕地區放牧[22]。在用藥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防止碘中毒,如用藥后患畜出現流淚、皮膚出疹、大量脫毛等時,應立即停藥或減少用藥劑量。

(2)母牛常因乳頭損傷而引發該病,因此要消除引起外傷的一切因素,如清除牛圈周圍可引起外傷的尖銳物體(如釘頭、鐵片、碎玻璃、尖石頭等)。

(3)對放牧牛群定期進行個體檢查,若發現病牛要及時處理,并立即隔離治療。

(4)對污染的畜舍及飼養環境應及時、定期進行消毒,預防和控制本病的繼續發生和蔓延。

[1] 汪曉飛.鹿科動物七例放線菌病的診療[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04,34(2):8.

[2] 士心.我國法定動物疫病病種名錄[J].中國獸醫雜志,2002,38(3):60- 61.

[3] 許立華,康曉冬,李知新,等.奶牛放線菌病的診斷與治療[J].黃牛雜志,2005,31(2):93 - 94.

[4] 何仁珂.乳牛放線菌型腺炎[J].中國獸醫雜志,2003,39(3):27.

[5] 石莉萍,石莉蓉,劉慶才.中西醫結合治療牛放線菌?。跩].中國農業科學,2009,35(5):88 - 89.

[6]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獸醫微生物[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8:301.

[7] 宋祿昌.牛放線菌病的診斷與治療[J].農技服務,2007,24(6):81- 82.

[8] 劉紅英.牛放線菌病及治療[J].中國畜禽種業,2009,4:75-76.

[9] 王延壽.牛放線菌病診治[J].畜牧獸醫雜志,2003,22(4):45.

[10] 秦永福,嚴愛萍.牛放線菌病的診治[J].中獸醫醫藥雜志,2006,4:49 - 50.

[11] 范秋香.牛放線菌病的診斷及治療[J].福建畜牧獸醫,2008,30(3):49.

[12] 凡有文,凡華,凡輝,等.對121例奶牛放線菌病治療體會[J].現代農業科技,2006,7:125.

[13] 劉漢銘.牛放線菌病的簡易治療[J].云南農業,2010,2:16.

[14] 李仕興.耕牛放線菌病的診治[J].四川畜牧獸醫,2002,29(10):50.

[15] 孔憲蓮,胡惠琴,李德鑫.二海全蟲湯治療牛放線菌?。跩].中獸醫醫藥雜志,2006,2:60 - 61.

[16] 劉長有.斑蝥錠治療牛放線菌?。跩].中獸醫學雜志,2001,4:21- 22.

[17] 才仁吉,楊永靖.用砒石樟腦錠填塞治療牛放線菌?。跩].中獸醫學雜志,2009,2:53.

[18] 王紅軍,亢世新,劉玉新.黃牛放線菌腫的診治[J].河南畜牧獸醫,2004,25(9):44 - 45.

[19] 李世雙.奶牛放線菌病的調查與治療[J].中國畜禽種業,2009,6:106.

[20] 王念民,戴洪亮,張洪萍,等.CO2激光治療牛放線菌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獸醫科技,1989,6:29.

[21] 吳強,崔恒敏,李英倫,等.水牛放線菌病的診治[J].中國獸醫雜志,2010,46(7):87.

[22] 嚴成祿,金春鳳,王森寶.放線菌病診治病例報告[J].吉林畜牧獸醫,2008,29(9):40.

猜你喜歡
放線菌
青藏高原土壤放線菌的分離與初步鑒定
徐州地區土壤中放線菌的分離鑒定
泥土的清香來自哪兒
泥土的清香來自哪兒
土壤中稀有放線菌選擇性分離方法
羊放線菌病的癥狀、診斷及防治研究
生存脅迫法分離那拉提土壤拮抗放線菌及活性產物
泥土的清香自哪兒來
日照海岸線可培養放線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多樣性研究
泥土的清香自哪兒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