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經的中醫理論發展源流及治療特色淺析

2012-01-25 08:51張旭賓孫靖若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2年12期
關鍵詞:病源風冷補益

張旭賓 孫靖若

廣東省中山市博愛醫院,廣東 中山 528403

疼痛的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無論外感六淫、七情內傷、飲食勞逸、外傷、瘀血、痰飲等均可導致疼痛及疼痛性疾病的發生。疼痛癥狀雖然男女皆有,但在婦科疾病中所見尤多,因為婦女在生理上常不足于血,而且經孕產乳期間,血脈虧虛,氣血不足,更易受寒邪侵襲,產生疼痛。例如在經期涉水淋雨,過食生冷,或觸冒風寒,從而寒濕客于胞中,搏于沖任,可以導致痛經。中醫古代文獻中對痛經有一個逐步發展的認識過程。

1 起源

婦女經行疼痛 (即痛經)的描述首先見于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經文中有:“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記述了痛經的癥狀及治療[1]。經文論述比較簡單,但以方測證,可以推知張仲景認為痛經以血瘀為主,治療采用活血化瘀法;此外從本條經文我們可以看出痛經每月一次的特點。

隋·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婦科雜病諸侯一》首立“月水來腹痛候”,對婦女痛經的證候和病因進行了論述。經文說:“婦人月水來腹痛者,由勞傷血氣,以致體虛,受風冷之氣,客于胞絡,損沖、任之脈……經血虛,受風冷,故月水將下之際,血氣動于風冷,風冷與血氣相擊,故令痛也”[2]。從本條論述我們可以推知巢元方認為痛經主要病因為“體虛風冷”。而且是由于過勞損傷機體正氣時,風冷之邪客于胞絡,損傷沖任之脈,造成經行之時正邪交爭,出現痛經。另外在《諸病源候論·婦科雜病諸侯二·帶下三十六疾候》提到“九痛”之一就是“月水來腹痛”[3]。反映了婦女痛經之病早已被古代醫家所明確認識。古代醫家對婦女痛經病因學的最早認識和明確記載首見于《諸病源候論》。巢氏對痛經病機的認識仍主“寒凝血瘀”,但可惜有證無方,不能了解巢氏對痛經治療的特色。

2 發展

唐·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對痛經的治療作了詳細記載?!秱浼鼻Ы鹨健ぞ淼谒摹D人方下》有:“桃仁散”主要治“月經來繞臍痛,上沖心胸”;另有“治月經往來,腹腫,腰腹痛方”。觀其治療方藥,多用蟲類破血藥和大黃、桃仁等攻下藥,配合使用干姜、蜀椒、桂心等溫通藥物,較少采用補益藥。說明孫氏對痛經的病因的認識仍遵循巢氏“體虛風冷”論,病機當為“寒凝血瘀”,當以實證居多,治療原則為破血化瘀、溫通行氣止痛。孫思邈彌補了《諸病源候論》有論無方的不足。

宋·陳自明《婦人良方》繼承了《諸病源候論》關于痛經病因病機的理論,同樣也主體虛風冷致病的學說。經文中有:“夫婦人月經來腹痛者,由勞傷氣血,致令體虛,風冷之氣客于胞絡,損于沖任之脈、手太陽、少陰之經。沖脈、任脈皆起于胞內,為經脈之海也?!浣浹?,則受風冷。故月水將行之際,血氣動于風冷,風冷與血氣相擊,故令痛也”。陳自明在家傳及自己臨床經驗基礎上推出了治療痛經的方藥—溫經湯、桂枝桃仁湯、萬病丸等方藥,臨床有顯著效果,溫經湯方為后世醫家所喜用。在治療用藥上以溫通化瘀為主,多采用當歸、川芎、赤芍、牛膝等溫和的活血化瘀藥,配合桂心以溫通經脈,稍加補益之品,很少使用蟲類破血化瘀藥和攻下之品。

宋·齊仲甫《女科百問》第八問有“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營衛周身者也。血氣盛,陰陽和,則形體適平?;蛲馓澬l氣之充養,內乏營血之灌溉。血氣不足,經候欲行,身體先痛也?;蝻L冷之氣,客于胞脈,損傷沖任之脈,及手太陽手太陰之經,故月水將下之際,血氣與風冷相擊,所以經欲行而腰痛也”。其更為詳細的談及痛經形成的機理,他認為經絡和氣血在人體中有重要作用,人體感受寒邪后,經期正氣與寒邪交爭,所以出現痛經的癥狀,對于痛經的虛實病機分析更為透徹。在治療上選用趁痛飲子、溫經湯、沒藥除痛散、撞氣阿魏園、滋血湯和琥珀散,常用活血化瘀藥物有三棱、莪術、當歸、川芎、牛膝、玄胡索、蒲黃、沒藥,溫經藥有肉桂、高良姜、胡椒、小茴香、熟附子等,此外還加用如熟地黃、砂仁、虎骨等一些補益的中藥,宋代使用的藥物種類和范圍不斷擴大。

金元時期對痛經有進一步的認識和治療措施。朱丹溪在《格致余論》提出:“將行而痛者,氣之滯也,來后作痛者,氣血俱虛也?!敝斓は岢鐾唇浻蓺鉁?、氣血虛弱所致,在辨證上以經將行作痛、經來后作痛分虛實,開創了虛實論治痛經的先河。

3 完善

明·張景岳在《景岳全書·婦人規》:“經行腹痛,證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或因熱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然實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經通而痛自減;虛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為虛;拒按、拒揉者為實。有滯無滯,于此可察。但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此當于形氣稟質兼而辨之。當以察意,言不能悉也”,張景岳提出對于痛經必須審查寒熱虛實或虛實挾雜、在氣、在血等情況,辨證準確,才能立法處方,治而有效。張景岳根據臨床實踐提出:“凡婦人經行作痛,挾虛者多,全實者少”。張景岳在治療上更是提出痛經的辨證論治,強調虛證疼痛的補益治療。在《質疑錄·論諸痛不宜補氣》:“痛在經者脈弦大,痛在臟者脈沉微,兼脈證以參之,而虛實自辨。是以治表虛痛者,陽不足也,非溫經不可;里虛而痛者,脫泄之陰也,非速救脾腎、溫補命門不可。凡屬諸痛之虛者,不可以不補也?!睆埦霸缽奶搶嵳撝瓮唇?,對痛經在辨證上作了規范性論述,在治療上注重補益之法的應用,可謂言簡意賅,切中主題,堪稱后世規范。

明·萬全《萬氏婦人科·卷之一·調經章》則主:“凡經水將行,腰脹腹痛者,此氣滯血實也,桃仁四物湯主之……凡經水過后,腹中痛者,此虛中有滯也,加減八物湯主之?!绷⒎ǚ剿幘?,臨床使用方便。

明·岳甫嘉在《妙一齋醫學正印種子編·下卷女科》指出:“經行后期不來作痛者,血虛有寒氣滯也,治宜溫經養血行氣……經水將來作痛者,血實氣滯也,腹中陣陣作痛,乍作乍止,氣血俱實,治宜行經順氣,不宜補……經水行后作痛者,氣血虛也,治宜調養氣血?!睂ν唇浽谠陆浀牟煌瑫r期的調治樹立了規范。

清·傅山《傅青主女科·調經門》在“經水未來腹先疼”條目中提出: “經欲行而肝不應,則抑拂其氣而疼生”;在“行經后少腹疼痛”條目中提出:“婦人有少腹疼于行經之后者,人以為氣血之虛也,誰知是腎氣之涸乎!”;在“經水將來臍下先疼痛”條目中提出:“婦人有沖任之脈,居于下焦,沖為血海,任主胞胎為血室……經水由二經而外出,寒濕滿二經而內亂,兩相爭而作痛”;傅青主詳細地論述了痛經的肝郁、寒濕、腎虛等不同證型,分別治以宣郁通經湯、溫臍化濕湯和調肝湯。傅氏在治療上重視肝腎,疏肝與滋腎相結合,所選方劑多為自創,可謂組方嚴謹,選藥平和,深得辨證論治的精髓。

綜上所述,對于痛經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隋朝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中“月水來腹痛候”,對婦女痛經的表現有了明確的認識,病因主“體虛風冷”學說。在治療方面,隋唐以前,治療以活血化瘀溫通為主,多用蟲類破血藥及攻下藥,少用補益之品。到了宋金元時期,對痛經病因、發病時間和證治均有系統的論述,主張辨別虛實與氣血。宋元時期,結合疼痛時間分為虛實兩類,實證中又有氣滯與血瘀,用藥轉變為一般活血藥,少用攻下之品,補益藥的比重逐漸增加。明清時期,對痛經的認識更為系統全面,明朝張介賓從辯證角度,將痛經分為虛實兩種,并力主虛多實少之說;清朝傅山歸納為肝郁、寒濕、腎虛等3個方面,所選方藥不落俗套,為臨床所常用。明清時期主張對痛經進行辨證論治,根據虛實寒熱證型的不同,重視補益及調理肝脾腎。

古人對于痛經的記載反映出歷代醫家在實踐中觀察到痛經反復性大,治療較為棘手,因而在治法及方藥上作了大量的探索,為臨床論治痛經積累了寶貴經驗,形成了痛經的較為全面的理論體系。

[1]李克光主編.金匱要略譯釋[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3.676-675

[2]南京中醫學院.諸病源候論校釋[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1031-1033

[3]南京中醫學院.諸病源候論校釋[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1087-1089

猜你喜歡
病源風冷補益
基于Fluent的汽車動力電池風冷散熱分析
水夾殼風冷結構高壓隔爆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設計方案
部分補益類中藥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進展
活血化瘀法和補益法協同在腫瘤化療后骨髓抑制中的運用
風冷永磁驅動電機冷卻設計及仿真分析
冬天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世界政治亂象的美國“病源”(縱橫)
補益類中藥注射液輔助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網狀Meta分析
通過數學建模形成生命素質“眾涵數”確立“數學遺傳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