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凸顯特色優勢 堅持創新發展
——“中國蘇區史”重點學科建設述略

2012-02-18 05:29學科組
江西社會科學 2012年1期
關鍵詞:本學科蘇維埃社科

■學科組

凸顯特色優勢 堅持創新發展
——“中國蘇區史”重點學科建設述略

■學科組

“中國蘇區史”是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為整合科研資源、凸顯區域優勢、發展特色學科而設立的重點學科。該學科在第一周期建設的基礎上,于2007—2011年繼續進行第二周期的建設。經過學科組全體成員的團結努力,本學科第二周期推出集體攻關專著一部,出版、修訂再版學術著作8部,在國家級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篇,在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篇,其中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篇、人大報刊資料復印3篇,研究成果獲得江西省社科優秀著作特等獎(集體)、一等獎,“黨的十七大以來全國黨史部門黨史優秀成果獎”論文一等獎等獎項8項,順利達成學科建設的周期目標,實現了學科整體水平的提升和人才的健康成長,在國內蘇區史、中共黨史、中國近代史學界建立和擴大了學術影響。

一、點面結合,視野開闊,力行開放性研究

本學科按照立足江西、面向全國,主攻蘇區史、兼修民國史的研究定位,注重在研究中不斷創新和拓展視野,呈現和強化學科特色。江西作為中國蘇維埃運動的中心區域,創建有井岡山、中央、贛東北(閩浙皖贛)、湘贛、湘鄂贛等全國最早、最大和最多的革命根據地,具有蘇區史研究的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為“中國蘇區史”重點學科的設立和以中央蘇區為中心的全國蘇區史研究的展開,提供了獨特的地方優勢和學術基礎。同樣,蘇區史是中共黨史的重要歷史階段,也是中華民國史的重要歷史內容,兼修和會通民國史,建立互為照應、融會貫通的視野和思維,把蘇區史放在民國史和國共兩黨發展中國的政略、道路構想的大視野中去考察,有助于登高望遠而深化研究。在此學科定位和學術思路下,學科組嘗試打破過去的封閉性研究,致力于多方位、多視角、廣視野的觀照,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推出了一批研究成果。

余伯流撰著的《中央蘇區史》、《毛澤東在中央蘇區的幾起幾落》、《中央蘇區經濟建設》等著作,以及《“七大”紛爭與古田會議》、《長征中“毛張周”領導體制的架構及其重大歷史作用》(后兩文獲《新華文摘》轉載)等論文,是學科組突出江西蘇區的區域優勢,深化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中央蘇區研究的代表性著作。而由余伯流、何友良主編、學科組成員集體撰著的《中國蘇區史》,余伯流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共產黨蘇區局部執政的歷史經驗》,何友良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蘇區制度、社會和民眾研究》,龐振宇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蘇維埃時期中共群團理論與實踐研究》,以及何友良在《近代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發表的農村革命中的地方領導群眾系列論文等,則是面向全國蘇區,從整體上研究蘇區史的重要成果。

在專攻蘇區史的同時,學科組兼修民國史,參與編纂出版了《中國國民黨江西省地方組織志》、《永遠的慘痛——江西省搶救抗戰時期遭受日軍侵害史料·口述實錄》,發表了《廬山與民國政治》、《熊式輝與中正大學的創辦》等論文。何友良提出會通民國史、深化蘇區史研究的觀點,并發表相應學術成果,將蘇區史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進程。其中《蘇區史研究的視野擴展、方法運用與未來發展》一文,從理論上對蘇區史研究的現狀、方法與發展提出了新見。本學科也注重在歷史大時空中敘述、分析蘇區史,如《江西通史·民國卷》,就在民國史的視野下,將蘇區史作為其中重要的內容,以相當的篇幅進行敘述?!豆伯a國際指導中國蘇維埃運動的功過分析》等論文,則是對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關系的宏觀考察。

二、新老結合,協力攻關,推進團隊型研究

本學科是一個由新老研究人員組成、規模不大的學術團隊。以集體項目引領和提升青年科研人員,推進團隊型合作攻關,是本學科加強建設的一個基本做法。在第一期做好前期準備的基礎上,第二期撰寫并出版了《中國蘇區史》(上下冊)。該書是在組織團隊成員對原蘇區進行全面學術考察的基礎上,分工到人、各負其責而又多次研討、反復修改而完成的全國蘇區通史性學術專著。全書縱橫交錯,條塊結合,全面展示中國蘇維埃運動的興起、在全國各地的發展、南方蘇區的喪失、長征勝利和蘇維埃政權體制的轉換以及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歷程,深度考察蘇區的各項建設、深層次矛盾與深刻教訓、蘇維埃運動的歷史地位與影響以及中共在蘇區時期局部執政的寶貴經驗,既反映了本學科對中國蘇區史的基本認識,體現了努力用整體的、縱深的歷史眼光,在近代中國歷史大趨勢和國共兩黨發展中國戰略思路的大視野中考察蘇區史的基本立場,又有效推進了團隊的學術建設與整體進步,特別是青年同志激發了自我加壓、潛心鉆研和虛心向學的精神,經受了比較嚴格的學術鍛煉。該書的出版,是本學科推進團隊型研究的重要成果,其效果還將在日后逐步顯現。

三、內外結合,更新方法,倡導復合式研究

更新方法是深化研究的不二法門。在運用整體史、歷史學的基本方法之外,也借鑒和引用社會學、政治學等方法研究蘇區史,是本學科建設在方法運用上十分用力的一種嘗試。從政治制度、國家權力諸方面進行考察,從社會結構、社會生活諸方面具體分析,找出形成蘇維埃運動這一重大歷史現象的復雜的綜合的原因、完整的真實的面貌,并描述其結果與影響,從而將蘇區史的研究引向更為廣闊的社會層面,有助于深化蘇區史研究。何友良早先撰著的《中國蘇維埃區域社會變動史》,是較早借鑒社會學方法研究蘇區史的一部著作,受到了學界的關注。在此基礎上,他繼續前行,主持并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蘇區制度、社會和民眾研究》,其最終研究成果被國家社科規劃辦鑒定為“優秀”,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近日將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在研究方法上,黨史學界長期偏重于革命史范式。近年來,一批學者踐行一些比較新穎的研究方式,注重從社會底層民眾的視角出發,去感受、理解和描述區域社會中的日常生活、心理情感、價值信仰和人際交往,從更廣闊的角度來詮釋社會革命。本學科組成員也嘗試由宏觀的革命敘事向微觀的敘事方向轉變,對革命的鄉村、下層民眾及具體文化樣式進行研究。如樊賓承擔的省社科項目《中國蘇維埃運動的社會基礎》以及論文《蘇區節慶文化研究》,吳曉榮承擔的省社科院課題《誘發與回應:共產黨的動員、組織與民眾的政治參與》以及論文《蘇區標語文化研究》,在關注上層決策的同時,更關注下層民眾對待革命的反應,以及節慶、標語在蘇維埃運動中的文化效應。龐振宇將研究重點放到蘇區群團建設,對各類群團組織的組成、運行、模式及效果進行細化研究,易鳳林則對蘇區時期各類教育,對教育中的領導人與普通群眾,教育的實際效果等進行研究,后期加入的成員湯水清對蘇區婦女問題的研究,都表現為努力運用歷史細處的史料,以相當扎實的個案、具體的事件推進蘇區史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本學科組還注重對各蘇區中心縣域的實地考察,開展了“蘇區萬里行”。在兩期建設期間,學科組專程奔赴全國各蘇區核心縣城和省會城市進行學術考察,先后走訪10余省,蘇區核心縣城和省會城市50余地,行程數萬公里,收獲頗大,受益匪淺。通過考察,既收集、增補了一批急需的珍貴史料,也進一步增強了蘇區史研究的感性認識與實證意識,為課題寫作和學科建設夯實了基礎。而且,在考察的過程中,與各塊蘇區史研究的專家進行座談,捕捉到了前沿的研究信息和觀點,給我們帶來了比較視閾,將中央蘇區與其他各塊蘇區進行比較研究,進一步深化了本學科的研究。

四、研鑒結合,增強使命意識,凸顯現實性價值

社會科學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價值。中共黨史是一門歷史學科,又是一門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學科,把握好學科特性,以學術研究成果更好地為大局服務,為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服務,是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生命力所在,也是黨史工作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本學科組在研究中,始終牢記時代使命,將研究工作同政治與社會發展大局相結合,為時代與社會進步提供歷史借鑒、歷史智慧。如余伯流的《中國共產黨局部執政的歷史經驗》,就是總結中共蘇區時期“局部執政”的歷史經驗,進一步推進黨的建設尤其是執政黨建設歷史的研究,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從而為提升黨在新世紀的執政能力,提供有益的歷史借鑒。該項課題最終成果被國家社科規劃辦鑒定為“優秀”。萬建強也是牢記研究使命,建言獻策,在充分發揮黨史“資政育人”作用上,作出了貢獻。

【責任編輯:王立霞】

猜你喜歡
本學科蘇維埃社科
蘇維埃運動在湖南
社科成果展示
?標點符號使用規范?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2008年以來“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學科研究述評
人文社科
太行山第一個蘇維埃政權
公民與法治(2016年9期)2016-05-17
茂名:粵西地區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成立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