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沖突到和諧:城鄉一體化中的農村文化發展

2012-02-18 05:29張鳳華
江西社會科學 2012年1期
關鍵詞:外來文化沖突城鄉

■張鳳華

從沖突到和諧:城鄉一體化中的農村文化發展

■張鳳華

農村文化;文化沖突;文化和諧

農村文化是人們在農業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創造的精神產品,包括知識、道德、法律、習俗、價值觀等。從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以來,中國進入了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重要時期。實現城鄉一體化從勞動力就業、公共財政支出等經濟方面著力固然重要,但農村文化發展的腳步能否與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同步有特別的意義。這一方面是因為城鄉一體化中農村文化問題日益顯現,另一方面是只有文化上完成城鄉一體化,才有實質意義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從學界研究看,新農村建設啟動后,農村文化問題成為關注熱點。主要聚焦在兩方面:一是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現狀和對策的描述性研究;二是從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視角對農村文化進行的個案研究。這些研究非常有價值。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是城市化、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在城市化、現代化的宏觀背景下,探討城鄉一體化中農村文化發展面臨的矛盾及其背后的機理,分析農村文化的發展趨向,對新農村文化建設及從文化層面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有一定的指導價值。

一、沖突:城鄉一體化中的農村文化發展現狀

城市化是現代化的重要指標,由于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中國在計劃體制下采取的“犧牲農業、發展工業”戰略,造成了農村發展整體滯后的局面?;谵r村落后的事實,從現代化意義上說,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過程實質上是農村從封閉走向開放、傳統走向現代、與城市隔離趨向與城市融合的過程。這一過程必然沖擊到農村文化領域,原有的農村傳統文化模式不能有效地規范農民群體和個體行為而陷入矛盾,農村文化在與城市文化、現代文化等融合過程中必然出現矛盾和沖突。當前農村文化發展面臨的沖突主要有:

(一)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沖突

農村與城市有不同的地域、歷史文化傳統,不同的經濟和社會環境等,必然有不同質的文化,在城鄉一體化中,農村文化不可避免地會遭受來自城市文化的碰撞和沖擊。

中國農業社會長期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農耕技術進步緩慢,社會變革滯緩。作為小生產者的農民,勤勞踏實,比較關注眼前利益,膽小守舊,求安穩,知足常樂,不敢冒風險,創新意識不強,慣于守業而不敢創業。而城市市民受商品經濟、市場經濟侵染,加之商品交換的需要使得市民容易走出原來熟悉的生活環境,到新的社會空間去尋求生存與發展,故城市市民獨立意識、進取精神、創新觀念較強。

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往往局限在比較狹小的鄉村范圍之內,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市場經濟不發達使得他們交往的對象主要限于血緣和地緣關系,這使得農民家族觀念很強。農村信息閉塞,交通不發達,與外界聯系少,農民比較孤立、分散。而城市信息靈通、交通便捷,現代化的大生產使得市民重視合作、注重人際交往、包容性強、家族意識不濃。

農業生產遵循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對每天從事農業勞動的具體時間要求寬松,農民時間觀念淡薄,效率意識不強,悠閑自在,從容不迫。城市生活呈現一種快節奏的狀態,城市居民的時間觀念、效率觀念較強。

商品經濟是契約經濟、法制經濟。在城市生活,必須遵守社會秩序和各項規章制度,故市民法律意識比較強,不少市民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農村商品經濟不發達,教育事業相對落后,農民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識比較淡薄,遇到爭議糾紛,往往通過暴力手段解決。

(二)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沖突

如果說農村文化是本土文化,那么西方文化就是外來文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廣大農村也被卷入全球化的大潮,城鄉一體化又相當程度上加速了農村社會由封閉走向開放的進程。在這一進程中,農村文化與西方文化這一外來文化必然發生交流、碰撞、沖突,正如亨廷頓指出:“某些文明之間的關系比其他文明更具有產生沖突的傾向。在微觀層面上,最強烈的斷層線是在伊斯蘭國家與其東正教、印度、非洲和西方基督教鄰國之間。在宏觀層面上,最主要的分裂是在西方和非西方之間,在以穆斯林和亞洲社會為一方,以西方為另一方之間,存在著最為嚴重的沖突?!盵1](P199)農村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沖突具體表現在:

在中國農村,以“三綱五?!睘楹诵牡姆饨议L制文化還大有市場。在家庭中,居于核心和主導地位的往往是父親,子女無條件維護父輩的權威和尊嚴;在家族中,以輩分和年齡決定人的地位,服從族長的權威。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動搖了封建家長制文化的根基,但封建家長制文化余威猶在,家庭聯產承包制實施后,封建家長制文化又一定程度上死灰復燃。而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及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推崇民主、平等、競爭的西方文化逐漸侵染農村,廣大農民在市場經濟中逐步接受了自主、平等和競爭觀念,家庭成員平等、男女平等、自主決策與尊卑界限明確的封建家長制文化產生了沖突。

在傳統鄉村社會,中國農民長期秉承著勤儉、簡樸的優良傳統和“重義輕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美德。但伴隨城鄉一體化進程,西方文化中的“金錢至上”功利主義思想也影響和改變著農民。一些先富起來的農民鋪張浪費、炫富比闊;一些農民為了追逐個人利益,甚至損害國家利益、他人利益?!敖疱X至上”的西方文化與“重義輕利”的傳統文化在農村交匯、碰撞。

(三)主流文化與亞文化的沖突

主流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倡導的、發揮主導作用的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們現階段的主流文化。相對于主流文化而言,具有農村地域、傳統、風俗及農民職業等特征的文化屬于亞文化。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也是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文化下鄉”的進程,農村亞文化與主流文化這兩種不同品格的文化交匯必然有矛盾和沖突。

主流文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崇尚民主、科學。而中國農村文明與愚昧、先進文化與落后腐朽文化共存。少數農民信仰迷茫,精神空虛,對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信念淡化,熱衷修建廟宇、求神拜佛等封建迷信活動。

主流文化強調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倡導建設鄉風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但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閑暇時間增多,如今的農村人,手里有點閑錢就湊在一起打麻將娛樂,其他形式的賭博活動也屢禁不止,因賭博造成打架斗毆、鄰里不和、妻離子散的事例也時有發生。

主流文化提倡優生優育、“生男生女都一樣”的生育觀,而“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重男輕女、多子多福的生育觀在農村仍有市場。

二、城鄉一體化中的文化沖突機理

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外來文化、主流文化等具有不同的品格,具有差異性。差異就是矛盾,是潛在形態的矛盾,對立、沖突是由差異發展而來,文化沖突因文化差異而萌發。分析文化沖突的機理首先得了解文化差異的形成機理。

不同地域、不同職業的人群具有不同的物質生產及其條件是文化差異產生的社會條件。文化是社會物質生產過程及其條件的主觀反映,它根源于社會存在。不同的生產方式、不同的自然環境,不同的民族,孕育出不同品格的文化?!拔镔|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盵2](P82)每一時代、每一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內容和特點,但不管怎樣變化、發展,其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經濟的事實之中。以城鄉文化為例,農業生產及鄉土社會,塑造了鄉土文化。構成農業基本生產資料的土地是不能挪動的,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依靠土地賴以生存的農民也不能隨便流動?!岸N地的人卻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侍候莊稼的老農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生的?!盵3](P6)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氣候的變化,春種秋收只能順其自然,年成豐歉由天而定。農業生產及其條件使得農村文化具有勤勞、節儉、安土重遷、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等特質。與農村不同,“城市已經表明了人口、生產工具、資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這個事實”[4](P104)。城市人口主要從事商品的生產和交換,城市具有工業集中、商業繁榮、交通發達、信息靈通、流動性強、經濟實力較強等特點,城市社會熔鑄了平等、競爭、開放、法治、逐利等特質的城市文化。

人類實踐活動的多樣性是文化差異產生的現實依據。文化是人類在改造自然、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創造的。人類最初的意識,是“純粹動物式的意識”,經過長期的生產和交往的發展,“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改造無機界,人證明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5](P273)。而實踐具體形式是豐富多樣的,實踐的多樣性來自于實踐主體、實踐客體及實踐中介的多樣性。實踐的多樣性決定了文化多樣性,多樣性的文化是異質的文化,是彼此之間有差異的文化。而且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產生新需求,并鍛煉和改造著實踐中的人,“在再生產的行為本身中,不但客觀條件改變著……而且生產者也改變著,煉出新的品質,通過生產而發展和改造著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觀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語言”[6](P494),這些又進一步推動文化多樣性發展。

文化有自己特有的發展形式和規律,具有相對獨立性,這也是造成文化差異性的原因之一。文化的相對獨立性表現在:其一,文化同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不一定完全同步,表現為超前或滯后兩種情況。歷史和現實都有這樣的情況,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或地區,文化發展水平未必是較高的;一些經濟水平相對落后的國家或地區,文化的某些方面可能領先于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地區。馬克思就曾指出:“關于藝術,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時期決不是同社會的一般發展成比例的,因而也決不是同仿佛是社會組織的骨骼的物質基礎的一般發展成比例的?!盵7](P51)故即使在物質生產及其條件相同的社會也可能存在差異性的文化。其二,文化具有歷史延續性和傳承性,文化是歷史的積淀,后人是在前人積累的文化基礎上,增添新的文化要素,對文化加以改造和發展,故同一時代背景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仍保留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印記。

彼此有差異的文化在相互隔離、各自獨立發展的時候不會發生沖突,但中國社會正處于傳統向現代急劇轉型的時期,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啟動,又加速了農村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進程。農村文化不可避免地遭遇城市文化、現代文化、外來文化等的交匯、碰撞和沖擊,從而引發文化沖突。

三、和諧:城鄉一體化中文化發展的趨向

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外來文化、主流文化交匯進而引發沖突,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文化沖突也是文化發展的契機和條件,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及農村文化自身的調整與創新,農村文化將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礎上,與城市文化、外來文化、主流文化經過交流、交鋒、交融,相互適應,相互融合,逐步走向和諧。

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格局的發展趨向是農村文化發展走向和諧的基礎。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盵8](P22-23)關于城鄉一體化的理解理論界尚未達成共識,經濟學、社會學、生態學從不同的視角對其進行闡釋。但可以這樣理解:城鄉一體化是通過系列的制度創新和政策調整,發揮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距,使相對落后的農村與先進的城市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一體化發展。城鄉生產方式一體化表現在:城鄉生產力分工和布局逐步優化,城鄉產業發展互補;城鄉之間的資金、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的就業制度,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現代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公共財政投入在城鄉公平分配等。城鄉生產方式的一體化必然引起城鄉生活方式逐步趨同。農村居民從傳統的生活方式中擺脫出來,享受現代城市生活方式,農村居民在衣、食、住、行方面與城市居民差別逐步縮小。城鄉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體化,又會引起城鄉居民思維方式變革。農村居民逐漸擺脫建立在自然經濟基礎上的小農意識,樹立起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市場意識、法治意識、競爭意識、開放意識,養成講衛生、愛清潔、講公德的良好風尚。農村文化在保持自身合理特質的基礎上,從城市文化、外來文化、主流文化中吸取先進元素,創新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外來文化、主流文化和諧發展。

實踐的多樣性決定文化的多樣性,但實踐又具有普遍性的品格。人類社會實踐中所包含的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的解決方式也具有普遍性。不同類型的文化是不同環境中的人們把握世界的特有方式,具有差異性,但不同類型的文化都是人類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的認識和追求,這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共通性、普遍性,故各種文化在交流、沖突中得到理解,走向和諧成為可能。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主流文化都是對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的反映,都有著對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富裕的美好追求,這些共識使得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外來文化、主流文化具有從沖突走向和諧的趨向。

城鄉一體化中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外來文化、主流文化的沖突打破了農村文化發展的封閉、僵化狀態,激發了農村文化發展的生機與活力,但同時也帶來了心理失衡、價值失序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利于新農村建設,不利于和諧社會建設。人是文化創造的主體,人在文化創造中是能動的,在文化沖突中,我們可以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在統籌城鄉發展中,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化解沖突,建設和諧的新農村文化。

首先,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從地域空間看,城市文化及西方文化對農村文化而言都是外來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先進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需要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世界文化多元多樣、各有所長,我們要廣泛吸納外來文化的先進成果。同時也要尊重差異,積極參與文化對話與交流,化解沖突,促進農村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在現代化進程中,城市文化畢竟代表了現代文明的主要發展方向,要發揮城市文化的示范作用,從城市文化中吸取有益的成果,建設新農村文化。

其次,科學認識農村傳統文化的價值。中國廣大農村積淀了深厚的傳統文化,農村傳統文化中不乏優秀和有益的文化資源,我們要科學認識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斷給農村傳統文化增添時代內容,在統籌城鄉中建設能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精神需要的新農村文化。

最后,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和反映社會主義制度本質的觀念體系,在文化建設中起著凝聚共識和引領導向作用。堅持不懈地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廣大農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廣大農民的共同利益和理想追求,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廣大農民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風尚。并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廣大農民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一廣大農民的思想,這是化解文化沖突,建設和諧的新農村文化的有效途徑。

[1](美)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費孝通.鄉土中國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文化發展面臨著來自于城市文化、外來文化和主流文化的沖擊和影響,文化沖突因文化差異而萌發。不同的物質生產及其條件、人類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及文化的相對獨立性是文化差異性及文化沖突形成的機理。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及農村文化自身的調整與創新,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外來文化、主流文化由沖突走向和諧。

G122

A

1004-518X(2012)01-0227-04

張鳳華(1965—),女,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湖北武漢 430079)

【責任編輯:王立霞】

猜你喜歡
外來文化沖突城鄉
耶路撒冷爆發大規模沖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師生沖突
城鄉涌動創業潮
全面深化改革視域下大學生國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討外來文化對中國陶瓷藝術的影響
淺談外來文化對我國青少年的影響
淺析日本動漫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和利用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城鄉一體化走出的新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