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鄉村旅游“綠白”兩季旅游產品模式初探

2012-03-25 06:12張航
當代旅游(學術版) 2012年3期
關鍵詞:大醬黑龍江省旅游

張航

黑龍江省鄉村旅游“綠白”兩季旅游產品模式初探

張航

本文從黑龍江省和四川省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出發,分析了不同氣候條件下的鄉村旅游產品模式,在此基礎上提出黑龍江省“綠白”兩季旅游產品模式下的旅游產品,以期為黑龍江省鄉村旅游產品開發進行指導,更進一步的促進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和黑龍江省鄉村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

黑龍江;鄉村旅游;產品模式

一、鄉村旅游的概念及起源

世界旅游組織在推薦給各國政府官員、地方社區和旅游經營者使用的《地方旅游規劃指南》(《旅游與環境叢書》之一)中對鄉村旅游的界定是——“旅游者在鄉村(通常是偏遠地區的傳統鄉村)及其附近逗留、學習、體驗鄉村生活模式的活動,該村莊也可以作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區的基地?!保?]歐洲聯盟和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1994)將鄉村旅游定義為發生在鄉村的旅游活動。認為“鄉村性是鄉村旅游整體推銷的核心和獨特賣點”。國內學者何景明和李立華[2]認為狹義的鄉村旅游是指在鄉村地區,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動。鄉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國外鄉村旅游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隨著工業化帶來的城市污染和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壓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親近自然、回歸鄉村。1865年,意大利“農業與旅游全國協會”成立,標志著鄉村旅游的誕生[3]。我國的鄉村旅游相對于一些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以1984年開業的珠海白藤湖農民度假村為主要標志[4]。另一種國內學者更認同的觀點是,鄉村旅游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深圳,當時的深圳為了招商引資開辦了“荔枝節”,隨后開辦了采摘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是各地紛紛效仿,開辦各具特色的觀光農業項目,如四川的“農家樂”旅游項目、貴州的村寨旅游等都是我國較出名的鄉村旅游示范點。

二、四川省鄉村旅游產品模式借鑒

“2012中國歡樂健康鄉村游”與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現場會同時于2012年4月26日在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召開。四川省通過本次活動向社會各界展示四川鄉村旅游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經驗和成果。據《四川日報》載,2011年四川全省鄉村旅游實現收入626.4億元,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26.1%[5]。四川省的鄉村旅游產品發展模式,對黑龍江省鄉村旅游產品發展模式有借鑒意義。四川省鄉村旅游主要包含以下幾種產品模式:

1.城市近郊鄉村游。近郊鄉村游是以城市周邊自然生態和鄉村性代表的旅游產品,是四川省鄉村旅游最普遍的種類。集中在成都周邊的郫縣、溫江、雙流等地。

2.景區邊緣型鄉村游。以著名景區景點為依托,帶動周圍鄉村旅游產品如旅游住宿、餐飲、購物等服務產業,形成“開發一個景區,保護一方生態,帶動一方經濟”的良性循環。

3.特色村寨鄉村游。四川省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特色村寨游別樹一幟,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桃坪羌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等。

4.歷史文化型鄉村游。依托當地古蜀文化、巴蜀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開展歷史文化型旅游活動。如在廣安,鄧小平故里牌坊新村建成紅色旅游與現代農業旅游基地,吸引廣大游客前來觀光游覽。

5.休閑農業型鄉村游。圍繞花卉、水果等優勢產業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等,打造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滿足城鄉居民新型消費需求。

6.鄉村節慶。2011年起,以“春賞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年慶”為主題,每季度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鄉村旅游節慶活動。2011年,四川省各地鄉村旅游節慶活動共有150多個,為鄉村旅游發展營造了氛圍,打造了品牌,吸引了客源[6]。

三、黑龍江省“綠白”兩季旅游產品模式構建

(一)基于氣候因子的兩地差異

黑龍江省是我國緯度最高、位置最北的省份,其鄉村旅游呈現出不同于四川省四季旅游的發展模式,而呈現冬夏兩季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對于非線性格式, 修正波數式(5)可由Pirozzoli[14]提出的近似色散關系式(approximate dispersion relation, ADR)數值估計. ADR仍然滿足式(7)定義的色散-耗散條件. 作為示例, 考慮WENO-CU6-M2格式[15], 它是一種在光滑流動區為6階精度的自適應中心-迎風WENO格式. 經由非線性自適應加權處理, 該格式在光滑流動區恢復為6階中心格式, 而在光滑因子檢測到的間斷處恢復為3階迎風近似. 非線性權為

表1 黑龍江省四川省氣候模式、農業模式

由上表可以看出,黑龍江省農業活動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平均氣溫在零下20℃以下。冬季氣溫嚴寒,農事活動基本停滯。但是黑龍江省冬季冰雪旅游資源豐富,冰雪旅游品牌已經成熟,依托冰雪旅游資源開展鄉村旅游產品別具一格。黑龍江省春季冰雪開始慢慢消融而農事活動仍未開始,春季鄉村旅游失去了明顯的資源依托且忙于備春耕,春季鄉村旅游不適宜開發。黑龍江省耕作制度為一年一熟,秋季時間短,秋收任務重。機械化較高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墾區和農場,其他地區機械化程度較低。秋季忙于秋收使得鄉村旅游從業人員較少,不適宜開展鄉村旅游。四川省農業活動以及農事活動時間較黑龍江省長,部分地區一年三熟,地少人多有利于開展鄉村旅游。

(二)“綠白”兩季鄉村旅游產品模式

旅游產品的核心是旅游資源,利用不同的旅游資源會形成不同的旅游產品,利用資源的不同功能也會形成不同的旅游產品[7]。四川省的鄉村旅游產品類型我們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鄉村自然風光、農業景觀、鄉村民俗和民族村寨、休閑娛樂、文化觀光等。黑龍江省的氣候條件造成黑龍江省鄉村旅游依托的農業景觀資源在春秋兩季的匱乏,而黑龍江省冬夏兩季的旅游資源豐富且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品牌優勢,冬季的冰雪大世界、雪鄉、亞布力滑雪已經家喻戶曉,夏季由于黑龍江省處于祖國最北方,成為消暑度假的首選,“冬玩雪,夏避暑”已經形成冬夏兩季的旅游旺季。從黑龍江省氣候條件以及目前黑龍江省旅游市場現狀出發,提出黑龍江省鄉村旅游“綠白”兩季旅游產品模式,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綠色”旅游產品:“綠色”旅游產品主要是指以夏季黑龍江省農業景觀資源以及具有鄉村特色的地方風景、風物、風俗為依托,以滿足旅游者旅游觀賞、體驗、康體等需求的旅游產品模式。

“白色”旅游產品,依托黑龍江省業已形成品牌的冰雪旅游資源和高寒氣候條件下形成的特殊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向旅游者提供冰雪體驗、觀光等類型豐富的旅游產品模式。

簡而言之“綠白”兩季旅游產品是依托黑龍江省冬夏兩季不同農業生產和鄉村性的生活方式為基礎的旅游產品模式。

(三)“綠白”兩季旅游產品

1.夏季“綠”產品設計

(2)高科技農業產品。黑龍江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位居我國前列,截至2010年底,黑龍江省的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88.6%。高度機械化的農業生產方式不同于人們傳統思想意識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所以對廣大旅游者有較強的吸引力。黑龍江省已經形成了一批高科技農業產品,如黑龍江省旅游名鎮七星農場,生產耕作方式基本實現機械化,具有號稱“萬畝稻田”的一望無際的水稻生產基地,利用飛機和多種大型農機具耕作,農業生產場面蔚為壯觀。

(3)東北民俗體驗產品。體驗性的鄉村旅游產品對游客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和獨特魅力。黑龍江地區夏季旅游產品中除已經成熟的采摘園等產品外還可以開發以下獨具東北民風和民俗的體驗性旅游項目:

東北大醬制作體驗:大醬是東北農村地區一年四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作料,東北地區特產大豆是制作大醬的主要原材料,黑龍江省大部分鄉村地區仍然保留著制作大醬的習慣。東北大醬一般是在農歷四月十八或者二十八開始“下醬”,從原材料的選取、制作大約歷時一個月左右。大醬的制作過程體驗可以成為黑龍江省鄉村旅游過程中體驗性較強的旅產品??勺層慰蛥⑴c到大醬的整個制作過程中,待大醬做好后郵寄給游客。

蘸醬菜采摘制作體驗:東北傳統的鄉村地區使用的是鐵制的大鍋,將新鮮采摘的茄子、玉米放入清水中,將剝下的玉米葉子覆蓋在上面后蒸煮,蒸出的玉米更加香甜有味道。待蒸熟后,加入香菜、姜、蒜等調味品。最后放入東北大醬,既保留了各種食材的原汁原味和玉米、大醬的味道,黑龍江省鄉村地區人們喜歡的食用方式。此項旅游產品讓游客體驗了采摘樂趣,且參與到農村傳統炊具的使用以及鄉村最具特色飲食的制作并體會“干農家活,用農家鍋,吃農家飯”的感受。

(4)運動養生產品。依托黑龍江邊緣山地丘陵地帶以及省內各大森林公園、林場林區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利用農村物產、基礎設施條件以及農村剩余勞動力為旅游者提供以登山、攀巖、滑雪、滑草、溜索、探險等體育運動健身型旅游活動以及觀光審美、溫泉洗浴、森林療養等養生型旅游活動,讓旅游者置身于森林生態系統中,住在具有原始氣息的農家庭院里,呼吸清新空氣、飲用潔凈的泉水、體驗森林鄉村旅游活動的樂趣。如哈爾濱松江濕地、齊齊哈爾扎龍濕地、大慶當奈濕地、雞西興凱湖濕地、黑瞎子島濕地等,2011年接待游客數量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8]。

(5)民族村寨游產品。黑龍江省少數民族資源豐富,邊疆少數民族風情獨具特色,并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其中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哈拉新村、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漁業村入選2005年首批國家工農業示范點。

2.冬季“白”產品設計

(1)冰雪——農業生產景觀產品。

黑龍江省鄉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20度到零下30度,室外種植目前是不可能的,所以冬季黑龍江大部分地區都是采用溫室大棚的方式生產反季節蔬菜,以供應市場需求。黑龍江省溫室的設計與我國其他省份有明顯不同,它的向陽面為立式,覆蓋物也不再是草氈,而是特制的棉被。對于本地不懂溫室設計建造知識的城市游客,溫室的設計構造以及特殊的生產方式會讓他們產生極大的興趣。對于南方游客來說,黑龍江省不同于南方的溫室構造引起南方游客游覽的好奇心的同時,溫室內紅花綠葉,郁郁蔥蔥,溫室外雪花飛舞,白雪皚皚,雖然僅隔一墻,卻是兩個世界,這是冰雪——農業生產景觀的獨特魅力所在,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

(2)冬季特色飲食產品。

黑龍江的冬天是寒冷的,但是寒冷的自然條件卻極大的豐富了冰雪食品,廣大鄉村地區更是將傳統的冰雪食品完整的保存下來。

表2 黑龍江省冰雪食品

(3)冬季特色住宿產品。

黑龍江是全國最為寒冷的省份,日平均溫度低于-20℃,而農村地區的取暖居住狀況是游客非常好奇的事情,俗語“南人習床,北人尚炕”,火炕是北方居民為適應寒冷的氣候而發明的取暖睡臥設施。東北人住火炕的歷史,至少有有千年以上。據古籍記載,遼金時期住在這里的女真族“環室穿木為床,煴火其下,飲食起居其上”。所謂“環室”就說明室內不僅一個方向有炕。發展到后來,就是滿族民居中所筑南、西、北三面相連的“轉圈炕”、“拐彎炕”。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可以按照黑龍江農村居住的特點建造傳統農家院落接待設施。目前黑龍江省雪鄉、亞布力等滑雪熱點地區已經開發出具有傳統特色的火炕,使游客可以切身感受農村生活,真實地體驗原生態生活方式[9]。

(4)特色交通體驗性產品。

由于黑龍江省獨特的氣候條件,馬拉雪橇、狗拉雪橇、滑雪等獨具特色的傳統交通方式已經成為黑龍江省冬季旅游體驗項目的重頭戲。如著名的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途經《林海雪原》的拍攝地,沿途旅游線上有模擬土匪生活場景的“土匪窩”,還有景區工作人員模擬土匪與游客互動,楊子榮打座山雕的遺址地點,讓游客充分了解了《林海雪原》的英雄豪情的同時也體驗了東北地區的匪俠文化以及傳統的東北民風,既提高了游客的參與性和趣味性,為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回憶和樂趣,為當地鄉村旅游創造了經濟效益。

四、結語

黑龍江省是我國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是祖國的“大糧倉”,其農業景觀資源豐富且具有旅游開發的自然、人文資源。黑龍江省鄉村旅游由于受氣候條件的制約,旅游產品呈現了集中于冬夏兩季的特殊情況,而“綠白”兩季旅游產品模式的研究,是與黑龍江省的鄉村旅游資源和自然地理環境相適應的,而兩季型的旅游產品模式還有待于進一步的開發和完善,以期更好的為旅游產品的完善、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1]世界旅游組織.《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地方旅游規劃指南》[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7.55.

[2]何景明,李立華.關于“鄉村旅游”概念的探討[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2(9):125—128.

[3]楊桂華,王秀紅.農家樂經營手冊[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6.

[4]劉德謙.關于鄉村旅游、農業旅游與民族旅游的幾點辨析[J].旅游學刊.2006.3(21):12-19

[5]四川模式凸顯鄉村旅游力量[N].四川日報.2012-4-18(16).

[6]劉星.鄉村旅游的“四川典范”[N].四川日報.2012-04-24(13).

[7]宋振春.當代中國旅游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95.

[8]牟景君,狄婕.濕地游漸成龍江旅游新風向標[N].黑龍江日報.2011-8-4(1).

[9]高姍姍.高寒地區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探析——以大慶市大同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 2011,(39)7:4089—4090;4093.

F590.7

A

1671-7740(2012)03-0063-02

張航(1988-),女,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碩士研究生。

黑龍江大學學生創新課題項目:黑龍江省“綠白”兩季旅游產品模式初探(201228)。

猜你喜歡
大醬黑龍江省旅游
黑龍江省節能監測中心
黑龍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令
旅游
大醬情懷
在倫敦唱歌,在墨爾本聽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自然發酵大醬不愁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