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出性老齡化內涵、功能與推進路徑

2012-04-09 06:57于蘭華
關鍵詞:老齡老齡化群體

范 斌, 于蘭華,2

(1.華東理工大學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上海 200237; 2.南通大學 管理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老年人壽命延長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深刻影響著社會和經濟發展:一方面是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源緊缺、撫養比上升、養老金支出增長、醫藥衛生費用膨脹等問題;另一方面又閑置一大批健康、富有活力和有參與意愿的老年群體。產出性老齡化意在轉變人們原有看待老年人的消極觀點,鼓勵支持老年人參與社會,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為社會、家庭做出貢獻。產出性老齡化提出以后,隨即受到國內外眾多學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關注,理論研究也向縱深發展。

一、產出性老齡化:內涵與由來

“產出性老齡化”英文為“Productive Aging”,其中,“Productive” 意為多產的、富有成效的、生產的,其詞義最先應該和經濟領域相聯系?!爱a出性老齡化”概念最先由美國西奈山醫學院國際長壽中心主任Robert Butler在1982年提出,意在強調老年人仍有“生產率”,他們對經濟對社會的發展仍然可以做出貢獻。隨后,一些學者分別以經濟學、社會學、哲學等視域對產出性老齡化內涵進行深化與擴展,涵蓋范圍涉及自我照料、提供照料、志愿服務、終身學習、就業和社會企業等諸多領域,“產出性老齡化應該是包括就業、參與既有政府和私人舉辦的各種志愿活動以及一些非正式的對朋友和鄰居的照顧性活動”[1]。按學界當前普遍看法,一般將產出性老齡化界定為“老年人參與有報酬的或無報酬的商品生產及服務供給的活動”[2]。它具體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是有報酬的經濟產出,是指老年人延遲退休或再就業,直接參與市場競爭,創造經濟財富。在經濟領域,老年群體雖不再有體能上的優勢,但多年的工作經驗和閱歷使他們在智能上略勝一籌,在適宜的工作崗位上仍然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老年人參與經濟活動,不僅可以延遲領取養老金的時間和減輕社會撫養負擔,而且還可以緩解勞動力市場供應不足的壓力,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老年群體的經濟產出優勢已為多數國家所認可和接受,現如今在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許多國家和政府都采取了各種政策措施來推動產出性老齡化。如在美國,為保障有能力有就業意愿的老年人繼續就業,20世紀70年代修改了雇傭中年齡歧視法令,禁止在任何年齡段的強迫退休[3]。其后,政府又推出了AMWI、SCSEP、AACC等政策項目,為老年人就業提供有利的條件和機會[4]。

二是無報酬的非經濟產出,包括參與志愿活動、擔當家庭照顧者以及自我學習、提升生活品質等等。產出性老齡化并不僅僅強調老年人對經濟的促進,同時也強調他們在非經濟領域的默默付出,在這些無報酬的領域中,老年群體直接創造了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間接的創造著經濟價值,這對于促進社會經濟平穩發展同樣不容小覷。首先,在志愿者隊伍中,老年群體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他們有時間有熱情,活躍在不同的志愿者崗位中。據Rozario統計,在美國大約有1/4的老年人在從事著沒有收入的志愿性工作,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長,他們每年平均志愿服務的時間為96小時,創造了大約價值44億美元的財富[5]。其次,在家庭中,老年人照顧自己和照顧配偶,既減輕了子女負擔,也節省了國家養老資源;同時,老年人還擔當部分家務勞動和照顧孫輩重任,使年輕一代能以充沛精力進入市場和社會。最后,在自我提升方面,老年人通過繼續學習與自我調整,更好地適應社會,使自己能跟上經濟社會發展步伐,過上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產出性老齡化是一種全新的老齡化理念,要全面理解產出性老齡化,必須厘清兩個區別:一是產出性老齡化與傳統老齡觀區別;二是產出性老齡化與積極老齡化區別。

在與傳統老齡觀的關系方面,可以說,產出性老齡化是對傳統老齡觀的一種挑戰與顛覆。傳統老齡觀視角下,老齡化代表著退化與弱勢,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起消極影響。社會方面,龐大的老年群體需要政府、社會和家庭更多的關注與資源,在不斷膨脹的養老金和醫療費用支出面前,年輕一代的資源被老年群體更多的占用,也引起了代際間的矛盾。經濟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數占人口總數的比重不斷增加,這就意味著創造財富的勞動力減少和“坐吃山空”的純粹消費者的增加,不利于國民財富的投資和積累,從而阻礙經濟發展。文化方面,老年群體的固步自封和對傳統的留戀不僅使其在飛速發展的現代化面前不知所措,而且起著不容忽視的阻礙作用。與傳統老齡觀的悲觀態度相反,產出性老齡化對人口老齡化持積極樂觀態度,認為老年群體并不是被動與消極,而是主動積極并能承擔自身應有的使命和責任;同時,老年群體并不是發展的負擔和累贅,而是發展的推動者,能夠為家庭和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

積極老齡化與產出性老齡化一樣,都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人口老齡化,主張開發老年資源。然而,兩者并非完全等同,而是有著較大的不同:側重點方面,積極老齡化更為注重保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通過社會參與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身心愉悅;而產出性老齡化更為注重老年人社會參與的“產出”效益。角色定位方面,積極老齡化將老年人社會參與視為一般社會現象,以一種相對平和心態倡導和鼓勵老年人有所作為;而產出性老齡化除將老年人社會參與視為社會現象之外,更將其視為是政府推動下應對老齡化的積極社會措施,相信通過激發老年群體在就業、志愿、照顧等方面的潛能,達至緩解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嚴峻形勢,“對老年個體來講,高水平的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生活滿意度和死亡年齡的推遲,與持續的參與工作以及志愿性活動密切相關?!盵6]實施范圍方面,積極老齡化更多強調老年人自身狀況的提升,實施范圍相對局限在老年人活動的非經濟領域;而產出性老齡化以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為宗旨,實施范圍極為廣泛,涉及國家政策、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等諸多方面。

二、產出性老齡化:我國人口老齡化應對之重要舉措

按照國際標準,我國已于1999年開始步入人口老齡化時代。據國務院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統計, 2000年至2006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總人口的比例從10.2%提高到11.3%,老齡化趨勢極為明顯。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經濟社會體制還處于轉型之中,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仍待健全,老齡社會的較早步入使得我們在對待人口老齡化問題上必須采取一種積極的策略來應對。鑒于國情,以崇尚老年群體自主、自力、自強的產出性老齡化,為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一)產出性老齡化可以緩解市場勞動力供給不足壓力

我國的經濟建設正處于大踏步進行階段,改革開放30多年成就的取得除國家正確政策指引之外,另一個成功因素就在于充足的勞動力供給作為后盾。然而,因經濟快速發展及青年人口的逐年縮減,我國當前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矛盾逐漸顯現,勞動力供給短缺成為不爭的事實,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帶來重要隱患。針對以上問題,通過適宜政策,實行產出性老齡化,可以促使老年群體依據自身條件,或直接參加工作,補給勞動力數量,或從事志愿服務活動和家庭照顧,部分轉移年輕人的責任和負擔,從而間接釋放勞動力資源,這對于緩解勞動力短缺、維護經濟平穩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產出性老齡化可以緩解社會養老保障壓力

當前,因我國社會養老保障制度起步晚,建設不完善,造成城鄉覆蓋面窄(尤其是農村)、養老金缺口龐大(目前已達2.5萬億元)和整體社會養老保障水平低下等問題普遍存在,從而難以適應人口老齡化的快速膨脹趨勢。實行產出性老齡化,可以充分開發老年群體能量,為緩解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所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方向與路徑。究其原因,主要體現為產出性老齡化所具備的優勢:

首先,產出性老齡化鼓勵延遲退休年齡和再就業,這樣既增加了養老金積累又可以推遲老年群體領取養老金年限,從而能較大程度減輕社會養老保障的資金壓力。其次,產出性老齡化通過認可與促進老年群體的物質、精神、健康等方面的產出性效益,形成一種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產出性老齡氛圍,可以極大動員更多的老年群體投入到產出性潮流之中,為老年群體養老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基礎,從而彌補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不足。在老年群體的物質性產出方面,如Dr. Helen Kerschner所言,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講,產出性老齡化的強調與實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可以在促進國民經濟整體發展的同時,為老齡人口創造條件而使他們獲得收入[7]。在老年群體的精神和健康性產出方面,產出性老齡化可以使老年群體在社會參與中找到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生活質量也由此得以提高,這在國外學者研究中已經證實。如Johannes Siegrist 通過對歐洲14個國家的調查研究發現,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包括志愿工作、非正式幫助、照顧他人等,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不論其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狀況[8]。

(三)產出性老齡化可以維系社會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圍

現代社會背景下,現代文化對傳統老年權威地位的沖擊、市場經濟對效率和利率的追逐、年老與年輕一代對資源的爭奪等都將老年群體置于風頭浪尖之上,尊老敬老優良社會傳統也由此日益式微。對此,實行產出性老齡化,是扭轉老年群體不利處境的良方,它一方面認可老年群體的產出效益;同時,還致力于改變人們的消極老齡觀念,呼吁和鼓勵社會給予老年群體應有的禮遇。

當前形勢下,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了兩個主要矛盾:一是社會矛盾。不斷上升的養老金支出、龐大的醫療費用、難以滿足的精神需求和服務需求使得社會政策越來越向老年人口傾斜,有限社會資源尤其是社會保障資源越來越多的被老年人所占用,這就不可避免要產生代際間矛盾,引發社會對老年群體的敵視。二是家庭矛盾?,F代社會家庭的養老壓力在不斷加大,年輕一代擔負著雙重的養老負擔,他們不僅要贍養父輩甚至祖父輩,還要為自己未來的養老未雨綢繆,為此,一些年輕人養老敬老觀念越發淡薄,更多以一種無奈之舉心態在維系著,雖然一些老年人部分承擔著照顧與勞動的家務,但因消極老齡觀的驅使,老年群體對家庭的隱性照顧和家務勞動并沒有被年輕人認可和賦予經濟價值。以上社會矛盾和家庭矛盾的雙重存在,嚴重扭曲了傳統的尊老敬老觀念,而其化解,根本在于改變人們“老而無用”的觀點。實行產出性老齡化,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老年群體的經濟價值,變社會經濟發展的負擔為推動力,變社會資源的“占用者”為“共享者”;另一方面通過對老年人在家庭中默默付出的認可,其社會價值要遠遠大于經濟價值,這不僅是對老年人勞動的尊重,也是保持家庭和睦的必需,“當一個家庭中的老年人與社會、經濟以及信息資源保持著緊密聯系時,整個家庭都會受益”[9]。

三、產出性老齡化推進路徑

現如今,國外的產出性老齡化已成為一種潮流,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許多國家和政府都采取了各種政策措施來推動產出性老齡化,內容涉及推遲退休年齡、鼓勵老年人社會參與、促進繼續學習等方面。就我國看,產出性老齡化在理論界雖然鮮有提及,但在實際生活中,產出性老齡化已經存在并發揮著效用。大多數老年人晚年都擔當著家庭照顧者的角色,而農村老年人在年輕勞動力外流的情況下,他們甚至成為家庭的支柱,包攬了耕種土地、照顧孫輩的全部;在社會參與方面,據2006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報告顯示,城鄉老年人在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參加社區活動、表達群體訴求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較2000年相比逐步增強[10]。然而,受制于制度滯后和傳統老齡觀念的消極影響,我國產出性老齡化實踐無論在理念、行為還是氛圍等方面的推行都是非常有限。由此,借鑒國外產出性老齡化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運行的經驗,積極推進我國產出性老齡化顯得極為必需。

(一)深入研究,了解產出性老齡化

理論指導實踐,良好的實踐必須以成熟的理論成果為基礎?,F實看,有關產出性老齡化的研究國外如火如荼,但一直以來我國學者鮮有關注,理論成果相對甚少。在中國知網(CNKI)中查找,從1979-2010年間以“產出性老齡化”為題名的只有1篇,以其為關鍵詞的有4篇;以與產出性老齡化相關的“生產性老齡化”為提名和關鍵詞的分別是2篇和5篇。理論研究的稀少和不深入,影響了我們對產出性老齡化的理解,也限制了實踐中產出性老齡化的有效推行。2009年在山東濟南召開的第五屆社會政策國際論壇上,“產出性老齡化”作為一個獨立論壇出現,顯示出我國理論界開始對于產出性老齡化的重視和關切,相信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產出性老齡化實踐必將在其推動與指導下理念更強、氛圍更濃、行為更規范。

(二)轉變觀念,接受產出性老齡化

產出性老齡化最早提出是1982年,比健康老齡化(1990年)、積極老齡化(1999年)提出時間要早,但在中國的影響度,產出性老齡化卻遠不及后兩者。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誤解中國傳統文化,把產出性老齡化與不孝聯系起來。產出性老齡化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發揮余熱,這似乎違背了中國人心目中老年人穩坐高堂,兒孫承歡膝下的“安度晚年”的場景,老年人在家做家務還可以,但讓他們參與工作,似乎是兒女不孝的結果,為社會所不能容忍。二是受傳統老齡觀的影響,把老年人與無能、產出性老齡化與代際資源競爭聯系在一起。傳統老齡觀認為,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理機能和心智也會隨之降低,繼續讓他們參與社會,成本大而工作效率低;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老年人參加工作勢必會爭奪年輕人的社會資源,如工作崗位等。理念是行為的誘因,對產出性老齡化的錯誤認識,嚴重阻礙了其在中國的發展。為此,變消極為積極,樹立正確的產出性老齡化理念,是當前推行產出性老齡化實踐的關鍵。首先,應認識到在人口老齡化蔓延的今天,眾多老年人尤其是健康的低齡老年人期望能為國家為社會為家庭盡自身所能,并從中獲取滿足感和自尊心,過一種阿瑪蒂亞森所提倡的自由的“體面生活”。其次,應充分肯定老年群體的人力資源儲備,相信他們在產出性方面有所作為。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工作經驗,加上充足的時間保證,為老年群體在社會參與、志愿活動等相關工作領域的功能發揮提供保障,更值一提的是,中國老年群體大多擔當著家庭照顧者的角色,使得年輕一代能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工作,而這也成為產出性老齡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多管齊下,推動產出性老齡化

國外成功的實踐經驗啟示,產出性老齡化是一項龐大且又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推動產出性老齡化,需要充分借助多方配合,集結最大社會資源,做到政府、社會與老年群體的多管齊下,方能有效實現產出性老齡化的目標初衷。

1、發揮政府主導性功能。國家型社會框架之下,掌握龐大社會資源的政府對于社會的發展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產出性老齡化實踐的成功,都得益于政府的強大支持。我國是一個受傳統文化影響至深的國家,“老而無用”等消極老齡觀念根深蒂固,對于產出性老齡化實踐障礙極大,為此,迫切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推動。首先,制定法律法規,確立產出性老齡化合理地位。對現實中國社會而言,產出性老齡化相對傳統老齡觀,既陌生又認可度低,加上老年群體是典型的政治無權、經濟貧困、心理脆弱的弱勢群體,使一些老年人在從事就業、志愿參與等產出性老齡化實踐中困難重重。為此,必須制定和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給予產出性老齡化實踐以應有的地位和法律保障,這樣既可以幫助老年人在社會參與中得到相應的社會認可,同時又可以使老年人在產出性老齡化實踐中的權益受到保護。 其次,開發老年市場,為老年人提供參與平臺。老年群體在智慧和經驗方面的優勢使得其對經濟社會仍有其發揮作用的空間,“要保持‘第三齡’寶貴資源的不間斷,政府不僅僅要鼓勵老年群體參與社會,還應幫助他們獲得必要的資源以有能力去選擇如何參與社會。比如讓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上,他們就可以繼續發揮他們的經濟價值,保持社會網絡,積累經驗,并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決定離開工作崗位他們將做什么?!盵11]現實中,雖然我國的勞動力市場已經顯示出“路易斯拐點”的跡象,但老年群體參與有償勞動的幾率仍然很小。因此,推進產出性老齡化,需要政府積極引導市場吸納更多的老年人,同時在志愿者服務領域,學習美國的實踐經驗,推出類似“老人團”、“高級社區服務計劃”等一系列的服務崗位,為老年人提供參與平臺。

2.倡導社會的廣泛支持。產出性老齡化是一項社會實踐運動,沒有家庭、社區和社會的廣泛支持與認可,猶如無水之魚,難有施展空間。首先,家庭的支持可以為產出性老齡化提供強大動力。一方面,我國傳統的家庭觀念賦予了老人照顧子輩甚至孫輩的責任和義務,以其換來被贍養的權利。隨著現代家庭結構和功能的演變,老年人的責任和義務被加強,而被贍養的權利則在逐漸消解中。產出性老齡化旨在強調權利與義務的對等,老年人在家庭中照顧者的角色得到子女的肯定和尊重,對他們來講就是最大的慰藉。另一方面,家人的支持也可以使老年人有勇氣有信心走出家庭,參與社會生活。其次,社區、企業單位、非營利組織可為產出性老齡化提供廣闊的實踐空間。社區是老年人較為熟悉的活動場所,企業單位和非營利組織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有挑戰性的工作崗位。為推進產出性老齡化,社區、企業單位和非營利組織要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環境,既包括提供適合其身體特征的工作設備,又包括營造尊重接納老年工作者的工作氛圍;更為重要的是,用人單位應該消除社會歧視,公平公正評價老年人的工作成果,以促進他們更好的社會參與。

3.激發老年群體的自覺參與。產出性老齡化是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化解“未富先老”困境的重要舉措。產出性老齡化的有效推行,除來自政府主導與社會支持之外,老年群體自身的主動自覺參與更為關鍵。就現實看,傳統消極老齡觀念不僅體現在社會其他人群方面,對于老年群體自身而言,“老而無用”的消極老齡觀念嚴重影響著老年群體的主動積極參與。為此,推行產出性老齡化,如何激發老年群體的自覺參與顯得尤為迫切。立足現實,首先,老年群體應在理念上轉變消極觀念,樹立“自強自立”的老有所為精神,走出“既渴望別人尊重,又處于等靠要被動處境”的兩難境地。其次,應借助政府以及社會所提供的參與平臺,提升老年群體自身的自信感和自豪感。老年群體可以通過參與自身力所能及的社會崗位(包括志愿活動、照顧、工作等),來獲取社會的認同和自我的滿足。最后,老年群體應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無止境精神,不斷獲取新的知識與技術,從而提升自身在社會參與中的競爭力。知識與技術是社會發展的永續動力,在社會發展浪潮中,誰掌握了知識與技術,誰就掌握了主動。老年群體要在社會發展中有自身的用武之地,除經驗與原有知識技術之外,新的知識與技術獲取必不可少,為此,需要老年群體不斷地強化學習,自我充電,才可在產出性老齡化潮流中獲取真正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參考文獻:

[1] HELEN K. Kerschner and Frances F. Butler. Productive Aging and Senior Volunteerism: is the U.S. Experience Relevant[J]. Ageing International, 1988,(12).

[2] NANCY M H,HINTERLONG J,SHERRADEN M. Productive aging: concepts and challenges [M].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1.

[3] LENARD W. Kaye,Toward a Productive Ageing Paradigm for Geriatric Practice [J]. Ageing International, 2003,(28).

[4] NANCY MORROW-HOWELL.美國老年人的產出性參與[C]∥產出性老齡化論壇論文集,濟南,2009.

[5] ROZARIO.Volunteering Among Current Cohorts of Older Adults and Baby Boomers [J], Generations,2006,(30).

[6] JENI WARBURTON.Nancye May Peel. Volunteering as a productive ageing activity: the association with fall-related hip fracture in later life[J]. European Journal Ageing ,2008,(5).

[7] HELEN KERSCHNER. A National Strategy to Encourage Productive Aging[J]. Ageing International, 1992,(6).

[8] JOHANNES SIEGRIST, MORTEN WAHRENDORF. Participation in socially productive activitie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arly old age: findings from SHARE[J].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2009,(19).

[9] MORROW-HOWELL. Who benefits from volunteering? [J]. The Gerontologist, 2009,(49).

[10] 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研究報告[EB/OL].(2007-12-17).http:∥china.com.cn.

[11] DAWN CARR. Aging in America: The Link Between Productivity and Resources in the Third Age[J]. Ageing International, 2009,(34).

猜你喜歡
老齡老齡化群體
健康老齡化十年,聚焦骨質疏松癥
《老齡科學研究》(月刊)歡迎訂閱
老齡化研究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老齡蘋果園“三改三減”技術措施推廣
萊陽茌梨老齡園整形修剪存在問題及樹形改造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運動對老齡腦的神經保護作用研究進展
應對老齡化 中法共同課題
關愛特殊群體不畏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