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教書更是育人

2012-04-29 03:24白瑪措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2年2期
關鍵詞:弗蘭肯斯坦教書

白瑪措

理論上我國現行教育的價值取向應該是走向生活,關注生命,提升精神,重塑信仰,體現了多方位的人文關懷、健康科學的發展觀。這顯然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僅教書,更要重視培育人的成長和全方位的良性發展。但在現實教育中分數至上,以高分、名校為追求,以升學率論成敗的問題依然存在。這樣被扭曲的價值取向面前,在一線工作的教師也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一味地教書傳授海量的知識來實現高分,對人的精神、性格、信仰、價值、道德的培育幾乎顧及不到,于是學生中就出現“高分低能”的畸形現象和“有才無德”的兇殘行為。

1 “弗蘭肯斯坦”式的教育悲劇

《弗蘭肯斯坦》是英國著名作家瑪麗·雪萊寫的一部小說,小說中的弗蘭肯斯坦是一位醫科研究生,他將一具僵尸制造成一個有生命的怪物,對他進行機體研究和改造,從不考慮他內心的需要和靈魂的重塑。這個怪物在孤獨與不安中變成仇恨的載體,最終弗蘭肯斯坦無法駕馭這個怪物,反而遭其所害。在讀到這本書的時候,筆者總會想到那些教育者“培養”出來的“怪物”。

近年來,在校生暴力案件層出不窮,有些案件簡直駭人聽聞。這些兇殘的暴力案件看似少數也是偶然,其實有它潛在的必然性,因為這些案件都有一種可怕的共性:除了他們都是學生以外,他們的犯罪動機都微不足道,犯罪后他們都很淡漠甚至不以為然地打牌、看書、睡覺,毫無心理內疚或負罪感,體現了他們狹隘扭曲的內心、自私殘暴的性格和視生命如糞土的“單純”。

難道他們不知道做人要寬容善良,殺人是犯罪,生命不可重生的簡單道理嗎?當然知道,他們有淵博的知識,“身經百戰”,從重重考試中殺出自己的一條“路”來。他們知道的遠不止這些,在思想品德、法律、生物等考題中出現以上問題的話,他們不用眨眼就寫得頭頭是道。遺憾的是,他們的思想行為表明:知識對他們而言成了對付考試的武器,而不是浸潤靈魂的甘露。在漫長的教育過程中教了他們很多知識但并沒有把他們育成人。教了書但沒育人,為什么?因為從社會到家長,學校都在有意無意地提醒學生:學這個是為了考什么什么證,考了這個是為了上什么學校,學這個是為了答什么什么題。理論上教育有著神圣豐盈的內涵,但在實際執行的時候總斷章取義,去迎合目前被扭曲的價值取向。一味地教書出“成績”,無暇顧及學生成長中的其他問題。

2 行色匆匆的教育

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技壓群雄的天才,未出生就胎教,三歲要求背詩,五歲就教彈琴,爭取提前入學。學校設立的課程沒來得及吸收和領悟,又開始領著孩子上這樣那樣的補習班特長班。學校也想靠學生的分數爭做平行學校中的佼佼者,于是制定緊湊的教學進度計劃,節假日補課,晚上加課,爭取更多的時間搞題海戰術。教材內容沒有來得及教好,就買各種資料、試卷要求完成,儼然一副成也得成不成也得成的架勢。

來自家長和學校甚至整個社會的“火熱”氣氛,再加上靠學生的考試分數爭得名師的私欲,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也絲毫不敢“怠慢”,總希望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得更多,考得更好。加足馬力趕課,提出的問題等不及學生思考就急于宣布答案,學生做的練習一旦出錯就急于評判和更正,學生沒有再多探索和思考、再多試一次的機會。要順利地完成教學計劃就不能“節外生枝”,所以除了偶爾象征性的活動、會議時間外,平常的教學中教師無暇顧及學生的心靈和情感的需求,也無心考慮他們長遠的發展和未來的人生,只希望學生能炫耀著高分從他們那里收獲一次“成功”,因為在現今教育的價值取向里那就是師生共同的成功,也是家長的驕傲。

其實這是鼠目寸光的表現,只看到眼前的分數、名次、升學,而且對其斤斤計較,才顯得急躁不堪。如果能放遠目光,開闊胸襟,以學生終身的良性發展為目標,相對淡然地看待所謂的成績,才能舒心地放慢腳步,從點滴做起,在教書時滲透更多育人的過程。

3 教育中的“蝴蝶效應”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一只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并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在教育工作中同樣存在“蝴蝶效應”。在教師的日常行為中,燦爛的微笑或陰沉著臉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的感受;一句鼓勵或諷刺的話,一個無意中的習慣性動作,都可能對學生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正是這些教育中的小事影響學生對教師的認知和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從而影響教學和教育的效果,甚至影響學生以后的人生發展道路。所以教師要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言行一致,言而有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教師為人師表,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做人的典范。滴水穿石,教育中每一個點滴環節都是在雕塑人的靈魂。所以,教育要注重對人品德的培育,要考慮學生的發展需要,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上進行慎重的選擇與創新,簡單化地進行說教或形式主義的搞“活動”,不可能使道德教育入腦入心,也不可能在學生身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道德教育有一個完整的心理過程,“知、情、意、行”必須在教育過程中都得到落實。教師往往重視道德知識的講解,或者也注意一次、兩次的道德行動,而忽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養,忽略道德習慣的養成。結果道德教育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上,學生沒有在深刻的體驗過程中形成鮮明而深厚的道德情感和堅強的道德意志。道德教育必須強化道德踐行的環節,強化切身“體驗”,必須向形而上學開戰。

教育,即“教書”“育人”,兩者緊密相連,互為補充。教育只負責知識的傳授,不過問心理素質的發展,教育便會愈來愈被異化?,F行教育機制的缺陷是導致在校生犯罪的重要原因。假如教育體制能像關心升學率和就業率那樣來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培育、人格發展,“弗蘭肯斯坦”式的教育悲劇就會少一些。

利用好教育中的蝴蝶效應吧!在教師的人生歷程中,做一次大膽的嘗試:在分數和升學以外更多地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健全發展,讓教育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人文關懷和道德的培育。這種著眼于未來,追求全面發展的教育,才真正可以產生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輝煌或成功,它能帶來的遠遠不止于一點點兒喜悅和表面上的報酬。教師不是“教書匠”,而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校不是灌輸知識的流水工廠,而是學生成長發展的園地;教育不只是要“教書”,更要“育人”。

(作者單位:拉薩中學)

猜你喜歡
弗蘭肯斯坦教書
第25章 終極囑托
我的教書生涯
Chapter 25 The final wish 第25章 終極囑托
“走”著教書,點亮孩子的心靈
弗蘭肯斯坦與怪物的多重關系
安息吧,斯坦·李,漫畫因你而精彩
在山里教書
戈壁沙丘
游歷上弗蘭肯,美食、美酒、美景和佳音
秀才教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