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慎言中國模式

2012-04-29 00:44李仲周
WTO經濟導刊 2012年1期
關鍵詞:工業世界體系

李仲周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三十年來取得矚目成就,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招致人們談論“中國模式”,但筆者以為應該慎言中國模式,因為概念不清晰,容易造成多方誤解。

首先是容易追成國內對中國經濟崛起成因的錯誤解讀。特別是當前世界工業發達經濟體面,臨金融危機、貨幣危機、債務危機,此起彼伏,至今未見到黑洞前頭有曙光,很容易使我們得出結論,市場經濟已走到盡頭,還是“中國模式”好,國家壟斷好,計劃經濟好。對外可能給反全球化和中國威脅論的浪潮提供借口。西方有些輿論把當前世界經濟,特別是工業發達經濟體遭遇的結構性失衡都歸咎于中國發展太快,謬言“中國模式”會引領更多發展中國家挑戰現行國際經濟秩序,把恢復世界經濟平衡的責任都推到中國頭上。一些愿意借鑒中國經驗的發展中國家則一時難以理解,到底什么是“中國模式”,很可能無所適從。不顧國情,照搬中國的某項政策未必能取得預期效果。

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個多樣性的世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點,這才形成了世界經濟的活力,這是保障世界經濟持續均衡增長的根本要素。中國也有自己的中國特色,但還不便自稱“中國模式”。一旦成為模式,就是相對穩定,長期不變的體制。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成就源于堅持不懈地進行市場導向的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先在局部地區進行試驗,取得成功經驗后推廣到全國?;灸繕耸侨谌胧澜缃洕w系,又能適應中國國情。中國市場經濟的歷史很短,仍在深化和完善改革開放,遠未達到能稱之為“中國模式”的階段,應該力戒固步自封。

恰逢世界經濟全球化大潮,整個世界經濟都處于大變革的環境中,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同時也帶來巨大的挑戰?,F代通訊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催生了生產和銷售格局的根本變革,所有經濟體都得根據國情適應這種巨變,這不是采一種固定的模式所能左右得了的。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充分調動全國的積極因素,放眼全球市場,莫把擴大內需和參與全球競爭對立起來。中國已是全球產業鏈的重要一環,發揮著日益提升的作用,正在向全球產業鏈高端成長,這是中國經濟崛起的成功之路。

工業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對所謂“中國模式”的疑慮是多余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多邊貿易制度陷入低潮,中國申請加入重新燃起對多邊貿易體系的興趣,中國成功入世,成為多邊貿易制度的堅定支持者,為世界創造了三萬多億美元的貿易機會,帶動了眾多國家申請加入,至今世貿組織成員已占世界貿易總額的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多邊貿易體系最符合中國的利益。美國的一些保守勢力批評中國破壞國際貿易規則是毫無根據的,他們的行為或出于無知,或出于狹隘的政治利益。

如果外界對所謂“中國模式”感興趣,那這個模式就是堅持不懈地進行市場導向的改革開放,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的成功證明市場經濟有活力,適合中國國情,貿易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引擎。中國加入世貿議定書的條款是由貿易大國主導制定的,中國承擔了比所有發展中國家更多的義務,中國忠實地履行了所有義務,根據議定書的承諾對其經濟貿易制度進行了根本的改革。中國對多邊貿易體系,對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國所進行的就是在多邊貿易體制內自我改造或改良,不是西方所憂慮的顛覆性革命。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同發展經濟學的原理沒有什么不同,許多國家都走過這樣的道路,只是中國人口多,特別顯眼。在起步階段增速較快,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增速遞減,實際上選種現象已在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發生,勞動成本急速上升,有一批加工業已經在向其他勞動成本較低的國家轉移。這種溢出效應有助于世界經濟的多樣化和均衡增長。

當前世界經濟失衡是世界經濟全球化必然要發生的結構調整,中國成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給世界經濟創遣了巨大的互利共贏機會,而不是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全球化首先是工業發達國家極力推動的貿易、投資自由化表科技進步的結果,它為工業發達國家開拓了巨大的市場,同時也催生了一批新興經濟體。從全球角度來看,促進了世界經濟的均衡發展,使所有的國家都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依賴歐美日幾個單一大市場,當然也不是由少數國家享盡其利。其實全球產業鏈的形成,工業發達國家已首占其利,他們始終位于產業鏈的高端。中國所得是產業鏈的低端,現在才剛剛開始向高端移動。何懼之有?

工業發達國家的失衡是自身結構失衡。前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茲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似乎終于驚醒,百分之一的富人和其余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之問的巨大財富差距以及政治經濟治理失當如不解決,必將繼續惡化。工業發達國家的結構調整必須從自身做起,轉移視線諉過于人是無濟于事的。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經濟已經不可能像上世紀那樣,一切都由少數幾個國家說了算,全球經濟治理的民主化不可避免。

對一些愿意借鑒中國經驗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改革開放從解決供應稀缺入手——任何改革都會有阻力,只有逐步提高供應能力,改革才能贏得群眾的支持,這個經驗或許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中國人口多,收入水平低,勞動力成本低,甘愿從低端加工業做起,積累資本和經驗,逐步向高端轉移。雖然很快促進了出口,但也付出一定代價,這其中既有經驗也有教訓。

總而言之,中國根據本國國情所實行的改革開放取得矚目成就,為世界所公認。但外界不必把中國經驗看成“中國模式”來模仿,更不必因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大驚失色。

猜你喜歡
工業世界體系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工業人
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數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工業4.0”之思考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