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

2012-05-08 00:57梁彩紅
新時代教師 2012年3期
關鍵詞:問題意識培養策略語文教學

梁彩紅

廣西宜州市第三中學宜州546300

【摘要】問題意識在學習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培養,把問題意識作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切入點和推動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新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培養創新精神應始于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

所謂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或疑惑的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而反觀當前的語文教學,往往是教學生如何回答問題,以學生沒有問題作為一節課的圓滿結束,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長此以往,學生容易迷信書本、迷信權威,缺乏科學的懷疑態度和精神,對問題不敢問、不愛問、不善問。所以,在語文課堂上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簡單地說,就是教師要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鼓勵、啟發學生在學習中自我發現問題、經過思考,敢于提出疑問,然后師生共同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讓學生自由探討,積極思考,大膽提出問題,揭示問題,通過批判性思維,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

1.培養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1.1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問題引發好奇心,好奇心刺激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課程強調教學要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就應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只有使學生產生問題才能促進學生思考和求索,最終得以解惑,獲得知識經驗。在這一富有挑戰性的過程中,學生如果始終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知識的積極探求者,學習的主人翁地位才得以真正體現,教學才算是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還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個性品質得到鍛煉,語文能力也自然得到鞏固、發展和提高。

1.2有利于學生儲備豐富的信息量。

具有問題意識的學生能夠對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他們會啟動思維,搜尋頭腦中的原有知識,對事物進行重新理解、分析,從而對知識的掌握更為深刻。此外,解決問題的欲望還會促使他們去查閱資料,請教別人,這就使他們的知識和信息量得以擴充。

1.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問題意識在思維過程和科學創新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茖W史上幾乎每一項發明發現都始于問題的產生,弗萊明發現青霉素是從“為什么霉菌菌落周圍不長細菌”開始的,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阿基米德發明浮力定律、愛迪生發明電燈等也都始于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人類的寶貴品質,因為問題是科學發現的前提,不能發現問題,就談不上創新。強調問題意識不但能促使學生不斷發現問題,還能促使學生去解決問題,直至有新的發現。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多種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會得以發展。對創新能力來說,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梢?,作為基礎教育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帶來諸多的連動效應。

2.目前語文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嚴重流失及原因分析

多次的調查結果表明:從小學到大學,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出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逐級降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傳統文化的障礙。

自古以來,“述而不作”的儒家傳統文化要求人們思想統一、保持共性、安于現狀、循規蹈矩,它往往使人們形成一種保守的心理態勢,遵從中庸之道,從不輕易展示個性。傳統的教育評價觀使人們認為“只有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努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才是好學生”等等。諸如此類的文化傳統都抑制了學生問題意識的發展。

2.2應試教育的影響。

應試教育注重的是知識的記憶,而忽視了知識的運用和創新。多年來,教材容量大、難度深,學生作業多、負擔重的現象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這一切都不利于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

2.3教育觀念的遏制。

長期以來,教師采取輸入式教學,把學生視為承載知識的容器,忽視了學生主體的參與。在教學中,他們不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不會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不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甚至有的教師錯誤地認為學生的質疑和提問是擾亂課堂秩序,對其諷刺挖苦或粗暴壓制,最終導致學生不敢、不愿提問。

2.4教師問題意識的缺失。

一是對問題意識的錯誤理解,以為只要多問問題,就是進行啟發式教學。二是許多教師沒有自己的問題,他們提的問題都是從書本上“借”來的,教師只是充當“提出問題”和“明確答案”這個環節的“中間人”的角色。

2.5學習態度的偏差。

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語文學科始終處于一種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尷尬境地。有的同學認為語文課學不學、聽不聽差別不大,有時間不如多做一些數理化習題,抱著這樣的態度,就連完成一般的學習任務都成問題,更不要說積極學習,產生問題意識了。

3.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

3.1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需要新的教育理念。

3.1.1教學目標強調問題意識。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要抓住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不能偏離教學目標。偏離了教學目標,學生即使感興趣也是徒勞,學生不但沒有收獲,反而會失去方向。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目標,這是教學的靈魂所在,雖然二期課改強調要求“自主”,但是自主不等于散漫或是混亂。

3.1.2教學方法強調授之以漁。

語文課堂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是針對學生的問題而動,以問題啟發學生,教師要針對學生在不同階段、不同環節中產生的問題設置出相應的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用問題啟發問題,以疑激疑,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引導學生去質疑和探索,從而發揮教師指導作用的獨特之處。

3.1.3教學過程強調多向互動。

教學中既要否定以教師為唯一中心的觀念,又必須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用建構主義的觀點,教師同時也是學生的伙伴,只不過是高級伙伴。所以教學本質上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過程。這種過程具有多向性,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學生可以啟發學生,學生還可以啟發教師。

3.2消除心理障礙,營造和諧氛圍。

教師應放棄權威式的教育,努力營造一種推心置腹的交談氣氛,使學生敢于無拘無束地把自己對課文的各種感受、懷疑帶到課堂上來。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宜過早評價,也不要忙于給出完整的答案,要耐心等待,最好引導學生解答。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提高的地方,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學相長”。教師應從情感入手,通過師生間愛的交流,發揚民主作風。只有氣氛和諧,心情愉悅,學生才能提出自己的困惑,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才能真正了解學生。對于一篇文章,學生不喜歡是常有的,應該詢問其原因,以此進入對文本的探討。閱讀應是學生、教師和文本共同對話,不是教師的“一言堂”,我們更喜歡聽到不同的聲音,這樣才能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做到這一點,需教師對課堂的調控能力要強。

3.3提升教師引導素質。

新課改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長流水?!睍r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知識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著,作為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更應該不斷充實自己,廣泛涉獵。只有這樣,才能擴大學生的視野,并和學生進行深入探討。

教師的職責并非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要處理好三維度的關系,課堂也不是解決全部問題的地方,目的是教他們如何去發現??傊?,我們應自始至終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開啟他們思想的閘門,點燃他們理想的火炬。

3.4創設良好的課堂質疑氛圍。

中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旺盛,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必須要營造積極、健康、良好的課堂質疑氛圍。

課堂質疑氛圍是學生課堂學習賴以發生的心理背景,它作為心理活動與學習的個性特征之間的中介因素,是通過影響課堂活動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學習情感體驗以及評價效應,進而制約學生課堂學習效益的。在不同的課堂心理氣氛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學習情感體驗、學習注意力是有很大差異的,學習中的智力活動和操作活動也有較大區別,這些必然會影響學習效率。

3.4.1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問。

問題的發現,依賴問題情境提供的信息,沒有問題情境,問題意識無法培養。教師要啟發學生通過課題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教《社戲》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就文章的關鍵語句發問,甚至有些句子貌似矛盾,仔細體會才會恍然大悟。有的學生提出:“那夜返航時不是一直在罵老旦嗎,為什么作者卻說再也沒有看過那夜似的好戲?”對一些耐人尋味的語句,學生很容易提出質疑。

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設置有爭論性的問題,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進行互動合作式學習,能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目的性,避免學生因知識和經驗的缺乏,提出偏執性和膚淺性的問題,從而使之形成良好的自我判斷,進一步思考問題。

此外,把語文引向生活,延伸課堂語文學習的視野,讓生活問題走進課堂,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這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3.4.2創設提問環境,養成提問習慣。

針對學生問題意識弱化的現狀,教師應該采取一些措施,努力營造提問的氛圍,培養學生的提問習慣。比如,可以設立“問題卡”;也可以在教室的墻壁上,創設“你問我答”專欄,還可以在每堂課最后留幾分鐘讓學生自由提問等。老師既要像學生一樣平等地參與,又要對學生的“問”與“答”及時給予評價。如果學生長期受到這樣的訓練,問題意識就會逐步形成。

(1)學會從課文中尋找問題。圍繞課文題目提問題能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同時也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字、詞、句等方面尋找疑點。課文中有的詞句含義比較深刻難以理解。抓住課文的重點尋找疑點。在閱讀中,可以根據課文的重點,通過前后比較發現疑問。從關鍵句、重點句、中心句來尋找疑點。對結構的安排、內容的選擇提出疑問。

(2)從回答問題中學會問問題。

教師要給學生做好提問示范,設計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思考興趣,且具有一定的梯度,讓學生在層層剖析中,在問題的解決中去突破教材的重難點。而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而且對問題的模式也有所了解,他們會模仿提出問題,進而主動地、更好地提出問題。

3.4.3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愛問。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就能夠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并且樂于提出問題。學生愛問,這不僅說明提出的問題是他們最需要解決的,而且說明他們的主體意識已增強,有充分的自信心和強烈的好奇心。

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并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不能用一個人的想法去代替所有人。初中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這正是問題意識的表現,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提問,耐心傾聽學生的問題,加強、鞏固學生的問題意識。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即使膚淺或不合邏輯,教師都要耐心傾聽,在學生思維的探索性、條理性方面給予指導。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溝通要平等對話,不能挖苦學生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教師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會消除學生難以開口的障礙,使他們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樂于提問。在備課的時候教師應該深思熟慮,力求從學生這個主體的角度思考問題,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知識狀況,更多地向他們提供相關的知識背景。而學生有相關的知識背景搭橋鋪路,課堂上就不會怕出丑,就感到還有許多知識需要了解,就愿意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各種各樣問題。

3.4.4培養學生質疑能力,使學生善問。

“質疑”是學生在對教材深層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礎上的一種求真、求異的思維過程,它蘊涵著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提升和外露。學生有了一定的質疑能力,他們提出的問題就比較深刻,即“善問”。

(1)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字詞進行質疑,因為優秀的課文所要揭示的主題往往以比較含蓄的方式表現,一般都是通過某些關鍵字詞讓讀者去品味。

(2)逐步深入,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課堂教學中,在學生對情節的概括以及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有的學生認為小說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有的學生認為是于勒,還有的學生認為是“我”。敏銳地察覺這一觀念矛盾,把學生們的理解困惑和“錯誤”準確地披露在班級集體之中,引發研究、討論和爭辯,這樣就可以及時地把集體性思維引向深入。

(3)引導學生反思,促進問題策略的生成。問題解決的過程,不僅是問題意識和能力培養的過程,也是學習策略,特別是問題策略的生成過程。促進初中生問題策略形成的方法有:言語化訓練法(學生陳述自己解決問題的理由,敘述自己解答問題的思維過程,評價自己思維過程的優缺點,發現并訴說解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向或思路等)、他人提問訓練法、自我提問訓練法等。通過訓練,初中生能生成元認知策略,形成學習策略,從而進一步促進他們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5教給學生發問的方法。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學生一旦掌握了發問的方法和技巧,知道如何發問,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習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春》一文時,我要求學生列舉已經學過的關于寫“草”、“花”、“風”、“雨”的詩歌?!氨取本褪潜容^,即就兩項或多項比較其異同及優劣。

另外,課文后面的問題,不僅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思路,也是啟發學生發問的范例。初學階段或學生提不出問題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課后問題,提出新的問題。學生有了范例和方向,就會大大降低自己發問的難度和高度,經常訓練,也能培養出學生獨到的見解和創新品質。

3.6課后發問延伸。

教學中,讓學生提出一兩個我沒有講過的那方面的問題來自主探究,寫出探究報告——可以是一點感悟體驗,或者一點遐想,不在于字數的多寡,而在于學以致用。通過學后自己發問,暢談交流心得體會,力爭有突破,站到老師的肩膀上去。

課后的發問延伸,還延伸到課外閱讀中,要求學生能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文學作品,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發現。例如學生的《水滸》閱讀中,有學生提出“宋江武功不高,地位不高、沒有用兵韜略、沒有大量錢財,他為什么能坐頭把交椅”這樣的問題,并寫出了研究報告,很有見地;另有學生寫出《潘金蓮與閻婆惜,兩個苦命女人》的閱讀報告,也很有獨到;也有寫《童貫與高球》、《武松打虎與李逵打虎》的,等等,學會發問為他們的閱讀開拓了廣闊的視野,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讀書愉悅和收獲。

3.7問題意識的養成要重視過程,注重發展性評價。

第一,對學生的提問教師要表現出極大熱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簡單的結論性回答,要滲透給學生問就比不問強。多鼓勵,少批判,杜絕嘲諷。第二、作業布置要體現問題意識,每篇新課文在上課前要求學生提一兩個問題,課后再提一兩個問題。第三、建立課堂提問記錄冊。在學生小組的評價中,組長專門有一項是記錄組員的提問情況,每個學生記錄自己提問的問題與次數,定期檢查,與學期的評定掛鉤,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提問熱情。

把質疑的機會交給學生。讓學生重視發問,養成質疑習慣,形成問題意識;想方設法讓學生腦子動起來,嘴巴動起來,使得他們想問、敢問,會問、善問,主動探索,積極展現。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煥發出應有的生命活力,學生的創新。

總之,語文課堂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出發點,以誘導學生自我提問為手段,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授之以漁。

參考文獻

[1]溫海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J].文教資料,2007.4.

[2]石峰.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2008.2.

猜你喜歡
問題意識培養策略語文教學
問題意識與專題化教學研究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試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個性化閱讀的原動力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