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初探

2012-08-06 02:20馬紅英
法制與經濟·下旬刊 2012年3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高職建設

[摘 要]校園文化是學校校園物質形態、精神文化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具有藝術性、滲透性、系統性、積淀性、傳承性和獨有性等特征。高職校園文化由于歷史短,發展有待提高,應從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三個方面,推進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高職;校園文化;建設

一、校園文化的內涵

(一)校園文化的含義

“校園文化”泛指在學校教育基礎上產生的文化現象,是指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園空間為背景,圍繞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而創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質文化整合系統,是學校校園物質形態、精神文化和行為方式的總和。校園文化以師生為主體,以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

(二)校園文化的特征

校園文化的特征表現在很多方面,綜合來看,主要在以下幾點:

1.藝術性。文化內涵必須以一定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校園文化以各種物化的具體形象,如建筑、音樂、語言文字等,來展現校園文化的內容。一般,這種表現形式要有觀賞價值,從表象通過人的聯想能觸景生情,體會其內涵的思想和意義。

2.滲透性。一方面,既有的校園文化在每時每處,傳遞著文化、情感和思想,改變著每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另一方面,學校內的每一位教職員工和學生,又用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在發展著校園文化的建設,新的主導思想、新的制度、新的觀念等,對校園文化的發展都起著新的推進作用。

3.系統性。任何一種文化都不是孤立的,文化是一個體系存在。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一定要注意整體的系統性,每一項建設都是為主體思想服務的,單獨看,有其各自的特點和目的,整體看,又都同屬于一個整體范疇。系統的、有序的表達,才能使感受者得到深刻印象,起到文化的影響作用。

4.積淀性。文化建設最忌諱的是突擊行為,簡單的標語、條幅、活動、打掃衛生、建雕塑等行為,不是文化建設。文化的形成是要通過一定的時間,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反復的實踐,有意識的總結和提煉而逐漸形成的,具有穩定的風格特征,在校內有著廣泛的認同的價值觀、準則規范、精神追求和辦學理念。

5.傳承性。校園文化一旦形成以后,是不會消失的。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學校內部的不斷發展變化,人員的更替,新思想的沖擊等,都會使校園文化不斷的發展創新,但永遠不會截斷。校園文化本身就是通過長期的積淀而來,在繼承中發展是必然的,所以,校園文化的建設要走在時代的前列,保持先進性,充滿生命力。

6.獨有性。每一所學校的發展歷史都是不同的,具體完成學校發展建設的人也是不同的,學校的背景條件、資源都不一樣,這使得每個學校逐漸形成的文化氛圍是獨有的,與眾不同的。區別于其他學校,尤其是與同類院校有別,才能體現出自身的價值,使師生都有一種歸屬感,并在此環境中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職責。

(三)校園文化的發展歷史

解放之后的近十年間,高校的校園文化是伴隨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形勢進行改造和發展的,借鑒了蘇聯的先進經驗,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特色;隨后,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幾年里,以復歸“傳統”為主旋律,把培養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精神作為校園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期間,一切外來的和傳統的校園文化被廢除,否定了之前17年的校園精神文化;改革開放至今,從文化解凍逐步繁榮開始,經過適應改革開放、理性探索和市場化、網絡化,受主流文化的影響,漸趨理性,形成了多元化的校園文化現象。

(四)校園文化的功能

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起到很多積極的作用,例如:激勵、示范、導向、約束、凝聚、教育、愉悅等。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可以起到引領師生共同進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營造和諧氛圍等作用,校園文化體現的是一所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

二、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歷史積淀不足

高職院?;旧鲜巧鲜兰o八十年代中后期發展起開的,一些院校是近幾年從中職升格而來,建校時間不長,沒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還不能形成自身獨有的文化特征。

(二)重技術輕文化

高職今年來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學校的規模、設備、師資等,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部分院校沒有把文化建設沒有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思想上沒有足夠的重視。

(三)缺少機制

一些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沒有一個有效的和長效的機制做保障。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缺少宏觀管理和指導;文化建設的表與里、主與次、內與外、師與生等關系沒有處理好;文化主體限于學生,忽視了教師、管理人員和后勤人員;文化建設局限于幾個部門,沒有發揮其他部門和組織的作用。

(四)文化建設形式化

校園文化建設不是簡單的規章制度,不等于學生的思想教育,更不僅僅是環境的美化、豎立幾個雕塑、掛幾條標語、開幾場晚會就能解決的。流于形式是當今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要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提高和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

(五)沒有鮮明的職業特色

高職院校適于高等學校,但同時又是職業教育,教育模式與文化建設都有自己獨特的職業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也不能脫離職業特色,校企文化的交叉點也應有所體現,學生在校園內應能體會到職業氛圍。

三、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已刻不容緩,職業教育要上臺階,學校的發展要建內涵,高職校園文化必將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院校應當將校園文化建設放到重要的位置,并將與學校工作相關的全部人和物,都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范疇之中,長期地開展此項工作。

(一)物質文化建設

物質是載體,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基礎和支撐。完善的校園設施是進行教學和文化活動的場所,能給人以美好的視覺享受和身心愉悅。人的心理會受外圍環境的影響,從外界獲得的視覺、聽覺信號,將轉化為心理感受,從而影響人的主觀情感。

一個優美、整潔、舒適的學院環境,能讓人產生愉快的感覺;整齊規范的學習場所,窗明幾凈、照明舒適等等這些細節,都能讓人產生跟隨環境的欲望;勤修整的草坪、擦拭干凈的長椅、清潔的地面,都能是人自覺的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優美的歌曲,積極向上的旋律,能使學生產生應有的朝氣和積極的心態。

校園環境的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進行設計建設,給出自己的特色符號,但基礎就是校園必須像校園,也就是說要具備校園的基礎功能,營造的是學習的氛圍,而不能過于華麗、浮躁、夸張,即不能偏離人才培養這一主題。

(二)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被全體師生認可的,有別于其他院校的精神意識,是一個學校的本質文化精神。精神文化建設切忌急功近利、生搬硬套、拔苗助長,這要從學校的日常工作中逐步積累發展形成。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表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建設上,并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校園精神文化體系。

1.校風建設

校風是一個學校給人的整體精神風貌。好的校風,身在其中,能夠感受到校風對人的深刻“強制性”的感染力;被激發出積極的情感,催人奮進;有很強的集體感和整體協調性,有被保護的感覺。良好的、積極的校風,可以起到對不良心理和行為排斥的作用。校風符號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可以歸納總結為校訓、校歌、?;盏染唧w形式。學校各部門之間關系、上下級關系、同事關系、師生關系要形成團結、協調的氛圍,學校的整體力量才能更強大。

2.教風建設

教風是在校風之下,符合校風整體主導思想,由教師具體表現出來的工作精神風貌。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自發和強制形成的工作特點、作風和風格,體現了教師知識水平、道德修養、工作技能等綜合素質。教風的建設要從具體的教學細節著手,如教師的儀表、教態;還要強化教師的教學專業知識技能水平;教師要有嚴謹的學術思想,求實、勤奮;教師教學方法技術也要純熟,教學設備儀器的使用規范熟練;另外,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服務水平也屬于教風建設??傊?,干部職工的工作作風、服務水平,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態度,都是好的學風形成的前提。

3.學風和班風建設

學風是一個學習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習慣,對學習質量、素質培養、人格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學風和班風往往是統一的,積極向上、團結合作、互助友愛的班風,伴隨的是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學風班風的形成,是在校風、教風的影響之下,由教師引導,由學生自己在學習生活之中逐步形成的。

(三)制度文化建設

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嚴謹的落實和執行,是學校各項工作正常有效進行的保證,同時,也是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體現。學校的規章制度有很多是長期建設形成之后基本不變的,如一些儀式、行為規范、獎懲制度、定期的校園活動等,這些制度對師生的行為、價值取向、精神狀態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規則的約束,同時也是對權利的保障,師生的規則學習生活有章可循,利于集體文化性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慶珠.高校校園文化概論[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

[2]萬美容,徐振珍,明月.大學校園文化機制及其建構研究綜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

[3]潘忠文.侯利軍.建國后我國高校校園文化歷史沿革及啟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01.

[作者簡介]馬紅英(1974—),女,山東菏澤人,河北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講師,研究方向:高職教育、課程改革、數控加工技術。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高職建設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寒露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高職數學教學和創新設計的滲透
wolframalpha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城市雕塑是一項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