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麗柔婉 情真意切——鄭淑昭思親詩品讀

2012-08-15 00:42遵義師范學院中文系貴州遵義563002
名作欣賞 2012年15期
關鍵詞:兒女思念丈夫

⊙廖 穎[遵義師范學院中文系, 貴州 遵義 563002]

作 者:廖 穎,文學碩士,遵義師范學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

鄭淑昭,字班班,生于公元1826年,公元1848年嫁與趙廷璜為妻,育有三子一女,卒于公元1877年。鄭淑昭出身于書香門第,其父是“西南巨儒”鄭珍。受父親的影響與熏陶,鄭淑昭也喜歡寫詩,但隨寫隨棄,沒能好好保存。鄭淑昭去世后,她的長子趙怡僅輯錄晚年余篇五十六首,于公元1894年4月刊印于京師,為《樹萱背遺詩》①一卷。這五十六首詩的內容涉及傷春、悲秋、相思、離別等,而其中抒發對親人思念之情的思親詩為數較多,且情感真摯細膩。

鄭淑昭的思親詩包括對亡母的憶念,對短期離家參加鄉試的兒子的掛念和擔憂,更多的是對長期游宦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鄭淑昭的丈夫趙廷璜是鄭淑昭父親鄭珍所器重的弟子,據趙廷璜《亡室鄭宜人墓表》記載“:自歸我,值奇窮,頻年饑驅,客諸侯間,每除夕一歸省,過上元,即又橐筆負硯出?!璐问?,無力圖聚,去秋始權撰大寧,遣仆逆來署?!雹卩嵤缯鸭藿o趙廷璜后,因生計緣故,趙廷璜長期游宦于外,僅春節時才能歸家。直到鄭淑昭去世前一年,趙廷璜升至大寧縣知縣,才得以將其接到任所。長期的夫妻分離,加上獨自承擔侍奉公婆、教育子女的重任,鄭淑昭無時不在思念遠在他鄉的丈夫,因此也寫下了不少思念丈夫的詩篇。

這些詩有的寫在鄭淑昭大病初愈之時,如《病起書懷再次前韻》;有的寫于家中有大事、喜事時,不由自主想到要首先告知丈夫,如《入居慕青草堂,寄外主成都》;有的寫在丈夫生日之際,如《外主五十初度》;還有的寫在一些本是家人團聚的喜慶節日之機,如《元夜》《除夜》《除夜守歲作》等;還有的就是涼風夜坐,詩人不禁思念起遠在他鄉的丈夫。由此看來,不論是喜事臨門,還是病體初愈,不論是過節還是平常時日,詩人總是處在對丈夫的思念之中。有些詩的思念之情表現得較為直接,如《病起書懷再次前韻》“:藥灶經旬擲檻旁,孱軀坐臥日來強。老蠶憶歷眠三起,北雁驚聞天一方。經檢舊篇憐舌強,機拋錦字隔心香。狼山蜀水遙相望,斜日西風下晚桑?!啊袄巧绞袼b相望”明確表現出詩人和丈夫一個在貴州而一個遠在四川,只能遙遙相望、默默思念。加上詩人正逢病體初愈,這種思念便更多了一份感傷?!庇秩纭对埂贰埃捍簹w數日雨綿綿,云暗今宵雪滿天。兒女張燈娛病眼,哪知心在錦江邊?!痹谠压?,兒女們點亮燈燭安慰病中的詩人,哪里知道詩人的心思全然在遠在錦江邊的丈夫身上。孝順的兒女固然能使病中的詩人稍感欣慰,然丈夫在她心目中的位置畢竟不是兒女們所能代替的。在元宵佳節之時,如果丈夫、兒女能都在身旁該多好。那數日的綿綿細雨,以及今宵那漫天的白雪正如詩人那淡而無盡的哀愁和飄飛的思緒。景與情巧妙地融為一體,盡管表達的是思親愁緒,但全詩體現出一份清新淡雅的情調。

又如《入居慕青草堂,寄外主成都》“:僦居已三載,歲歲空費租。一瓦不自主,存檐難復舒。為地甚湫隘,開門臨市衢。蔬圃雖數弓,又不足耘鋤。谷口五畝宅,修修東城隅。草堂既幽靜,竹樹森扶疏。旁鄰鹿鳴,背插雙劍?;▽c桃源,空翠檐角腴。湘水鴨頭綠,拍檻浮鷗鳧。右鄰夫子墻,蒼圣宮左區。雍雍禮樂地,實近圣人居。孟母畢遷者,恐不于此如。俎豆化諸兒,詎曰非美圖。百金乃到手,入居真吾廬。西頭讀書時,東頭蔬筍廚。前頭翠墻下,手種桑三株。既以添清陰,復為蠶之儲。百具且料理,吾意得紆余。作詩報閱道,琴鶴歸來乎?!痹谶w入新居、滿心喜悅之時,自然不忘把此喜訊告之在外的丈夫,讓他也體會這種快樂,同時也殷切地希望丈夫能夠早日歸來。

而在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傳統節日——春節到來之時,詩人更易思念在外的丈夫。如《除夜》:“古寺鐘聲逼歲除,鳴雞窗外又年初。雪花卷幔寒風急,嘆息游人三載余?!背χ?,古寺的鐘聲帶走舊的一年,清晨的雞鳴宣告新的一年的開始。過一年人也就又老了一歲,游宦于外的丈夫已經三年沒有歸家了,大約詩人因思念、感傷徹夜未能入眠,所以早早聽到窗外雞鳴。面對寒風中漫天飛舞的雪花,詩人惟有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

同樣是在除夕之夜,詩人還作了一首《除夜守歲作》:“悠悠逐水此年華,垂盡真如赴壑蛇。滿地爆聲銷萬竹,兩城燈火燦千家。弄孫餌品呼糖果,饋歲鄉風炫米花。遙想浣花溪畔客,今宵頻畏鼓添撾?!庇质且荒瓿α?,盡管也有爆竹陣陣,燈火燦燦,也有兒孫繞膝,有糖果米花,但因為丈夫依然沒有回來,這萬家團圓的節日就總是缺少點什么。熱鬧的光景、繞膝的兒孫始終未能消解詩人對丈夫的思念,所以她不禁“遙想浣花溪畔客”,其悠悠的思念在萬家歡慶的日子里顯得更加凄清。

除傳統節日之外,在丈夫生日之際,詩人自然也會思念那獨自仕宦在外的丈夫,如《外主五十初度》:“瞬息光陰五十秋,艱辛艾服錦江頭。兩行白發知同苦,滿眼黃花帶遠愁。自愧案眉空主饋,何時琴鶴載歸舟。惟將延壽一杯酒,兒女燈前唱祝壽?!痹谡煞蛭迨畾q壽辰的時候,詩人感慨時光流逝,丈夫和自己都一天天老了,而丈夫還游宦在外,盡管自己能體味丈夫的這種艱辛,卻無法改變這種狀況,也不知道丈夫何時才能歸來,與自己過上舉案齊眉的舒心日子。滿眼愁緒中,惟有讓兒女們為他遙敬一杯祝壽的美酒。

還有一些詩作的思念之情表達得很含蓄,如《晚涼》“:雨過碧天凈,涼風吹衣襟。歸鳥相隨飛,孤蟬斷續吟。濕云繞山脊,鉤月當天心。幽簾坐清爽,病骨翻不禁。何處芙蓉香,悠悠來隔林?!薄兑棺贰埃杭偶趴针A坐,閑聽兒誦聲。月從樓際起,光在竹間明。螢火飛還滅,蛩吟斷復鳴。幽情滿襟抱,燈燼夜三更?!薄镀呦Α贰埃好骱拥从拔髁?,烏鵲填橋度女牛。飛輦暫停機軋軋,浮云猶隔夢悠悠。休嗟人世多離苦,試看神仙尚別愁。莫漫猜詳天上事,幾回吟望月輪秋?!薄锻砩铣赝ぁ贰埃喝障鲁羌饽红\紅,蓮花池上倚西風。秋心愁對峰三兩,獨立闌干望遠鴻?!睙o論是七夕關于牛郎織女的傳說,還是傍晚的暮靄,夜晚的月光、螢火,雨后的濕云,這些都能撩起詩人的悠悠相思之情。盡管詩作中沒有明寫思念丈夫,但那種因思念而產生的愁緒卻始終繚繞于詩作之中,與其所寫之景融為一體,顯得清麗淡雅,尤顯現出作為女詩人所獨有的那種細膩、柔婉。

除了對長期在外做官的丈夫的思念之外,鄭淑昭還有一些詩作表現了對短期離家參加鄉試的兒子的掛念。因丈夫常年在外,幾個兒子是在鄭淑昭的教導下長大的,在兒子外出應試的時候,鄭淑昭又是擔憂又是掛念,如下詩篇真實地記錄了一位慈母的心聲:《中秋寄衣阿貴陽闈次,作書畢,并足長句紙尾以去》:“疏風桂院冷霜煙,獨伴銀缸思悄然。萬戶棗糕中夜月,一場燈火五更天??蓱z夢蝶隨時繞,且共歸鴻及早旋。仆至見衣知母意,莫將詩句浪聲傳?!薄兑棺鴳涒捕印罚骸帮L動簾鉤夢不成,黃花腳下亂蛩鳴。丁東漏盡芭蕉響,憶爾同心戀母情?!薄栋碛尉請@,因數二子歸期》“:盡是阿雛手自栽,清香冷艷向誰開。西風披拂催新蕊,可待重陽客子來?!编嵤缯岩蝗顺袚俗优慕逃厝?,她的三個兒子,一個為進士,兩個為舉人,她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兒子的學問基石全由鄭淑昭親自為之奠定,據黎庶昌《趙宜人墓表》“,宜人之教諸子也,經多口授,或據灶觚,或攜之菜畛,或置舂臼之旁,必使隨音緩讀,背誦如流,乃止,課嚴而有恩,諸子學問之基,皆由此起?!雹壅煞蜈w廷璜在鄭淑昭去世后所作《亡室鄭宜人墓表》也充分肯定了鄭淑昭對子女的教育“,諸孩漸長,我求官錦城,遠隔養教,中間唯疊聞報慰,大兒怡入學,且食餼,遞次子懿獲舉于鄉,若非宜人代我教為之師,其可免惰游廢業乎”④。在鄭淑昭含辛茹苦的撫養教育下,兒子們逐漸成人,作為書香門第的子弟,必然走上求取功名的道路。作為母親,也作為孩子的啟蒙教師,在孩子離家參加鄉試的時候,鄭淑昭對孩子充滿了真切的思念及牽掛。其詩《中秋寄衣阿貴陽闈次,作書畢,并足長句紙尾以去》寫在為兒子捎衣服而寫的書信之后,恰逢中秋佳節,本是個團圓的日子,但因參加科舉考試,母子不得不分離。作為母親既擔憂孩子考試的情況,又擔心孩子出門在外,冷著凍著,希望孩子明白做母親的苦心,因而詩里明確“仆至見衣知母意,莫將詩句浪聲傳”。

《夜坐憶怡懿二子》寫詩人對于離家在外兒子的思念是一日重過一日,晚上睡不著覺,心緒頗亂,以致覺得蟋蟀的叫聲也亂了,深切思念兩個兒子的同時,不禁猜想兒子們大概也正在思念母親吧。一個母親的舐犢之情躍然紙上。除了夜晚這容易惹人愁緒、思念親人的時候之外,詩人在白天也常觸景生情,想起離家在外的兒子?!栋碛尉請@,因數二子歸期》就描述了詩人在傍晚時游覽菊園,看到兒子親手栽種的菊花,更加迫切地希望兒子們能早日歸來,細數兒子歸期的舉動充分表現出一位母親對離家在外的孩子的牽掛和擔憂。當然,這種牽掛與擔憂中還有一種希望,那就是希望兒子們能考好、考中。

《樹萱背遺詩》中表現鄭淑昭對亡母思念的詩有二首。其一《正月十四日先妣生辰》“:春風一夜漏聲長,枕上思親欲斷腸。兒女哪知哀未忘,醒呼燈節要輝皇?!编嵤缯训哪赣H黎氏,是鄭珍舅父黎恂的長女,頗有其三姑母(鄭珍母親)的德操風范,勤敏至孝,勤勞善良,寬厚仁慈。鄭淑昭從小受其母親影響“,既嫻大姑姆訓,又習聞詩禮之教”⑤。母親的離世于她而言是永遠無法撫平的傷痛,在母親冥壽之日她自然更易思念起至親至愛的母親。母親的生日正月十四正好在元宵節前。在兒女們高興地期盼元宵節到來的前夜,鄭淑昭卻陷入對亡母的深沉思念中?!罢砩纤加H欲斷腸”正可見出其深沉的痛苦,而兒女們尚不知母親內心的哀痛,更增添了詩人內心那份思念亡母的感傷。其二《阻風,宿東灘上,夢先母同舟》“:水宿東夢不休,欣然傍母此灘頭。濤聲驚醒翻勞想,莫是阿娘護客舟?!边@首詩作于鄭淑昭去丈夫趙廷璜四川大寧官署的路途中。鄭淑昭在去世前一年,才得以到丈夫任所與之團聚。在夫婦即將團聚的喜悅中,她也難掩對于故鄉及親人的思念。故土難離對于已年過半百的詩人來說更為明顯。能和丈夫團聚固然是好,但是離故土離母親就越來越遠了。在這種矛盾的心境中,詩人在受阻于風的路途上,自然而然就夢到了已經離世的母親。在濤聲中驚醒過來時,詩人不禁猜想,這是母親來護佑自己的。這種遐想更表現出詩人在異鄉對于亡母的思念。自己與留有母親音容笑貌的故鄉已漸行漸遠,與母親的墳冢已漸行漸遠,在即將與丈夫團聚之時,詩人安慰自己,母親定能理解自己,而且母親還在默默護佑自己。

作為封建社會的女性,且地處窮鄉僻壤的黔北一隅,鄭淑昭縱然出身書香門第,畢竟生活圈子狹窄,家人必然成為她生活的重心,因而其詩作中思親詩所占比例不少。親人中離開她的有長期在外的丈夫,有暫時離家參加鄉試的兒子,還有永遠不可再見的已然離世的母親。不論是母親、丈夫還是兒子,于鄭淑昭而言,都是生命中至關重要之人,她所抒發的對他們的那種思念之情都是質樸真淳的,沒有做作,沒有矯情,甚至有的在語言表述上顯得直接了一些,缺了一點詩的韻味,然而這更體現出其情真意切的創作特點。她的思念是作為女兒對亡母真切的懷念,作為母親對兒子真切的牽掛,作為妻子對丈夫的真實想念,因是真實情感的流淌,故顯得尤為感人。惟其真切,更能使讀者如睹其景、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更易使讀者產生共鳴而深受感染。

①鄭淑昭.樹萱背遺詩[M].鄭珍家集[Z].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本文所引鄭淑昭詩均出自該書,不再另注.

②④趙廷璜.亡室鄭宜人墓表.趙氏閨媛詩注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41.

③黎庶昌.趙宜人墓表.見趙氏閨媛詩注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42.

⑤黎汝謙.趙母鄭宜人家述序.趙氏閨媛詩注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42.

猜你喜歡
兒女思念丈夫
傍晚
思念
江湖兒女
去科爾沁草原,當一回“草原兒女”
安慰
家有兒女歡樂多
君去后,酒暖思念瘦
思念那么長,寂寞那么涼
寫在歲月囂張的夏末秋初
怎樣保護丈夫的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