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管理創新下的應急管理

2012-08-15 00:48
黨史博采·理論版 2012年11期
關鍵詞:非政府危機應急

岳 靜

(安徽省滁州市委黨校 安徽滁州 239000)

社會管理創新下的應急管理

岳 靜

(安徽省滁州市委黨校 安徽滁州 239000)

社會管理創新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在于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創新。加強應急管理,不斷提高綜合預防和應急能力,已成為各級政府面臨的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當前,政府應加強社會組織服務管理,給非政府組織成長創造寬松的制度空間;立足社區,充分發揮社區自治組織在參與應急管理中的功能;多方位開展應急管理宣傳、培訓和演習工作,提高公民的危機意識和應急能力;政府要建立應急管理中政府與媒體的良性關系,通過媒體爭取公民對政府行為的理解和配合,引導社會有序參與應急管理,提高政府應急管理效率。

社會管理創新;應急管理

2011年2月19日,胡錦濤在中央黨校舉行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對“ 社會管理創新”作出部署。5月30 日,胡錦濤主持政治局會議研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問題,鄭重提出: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化,社會管理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地方,解決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既十分緊迫又需要長期努力;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多方參與、共同治理,關口前移、源頭治理,統籌兼顧、協商協調,依法管理、綜合施策,科學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則,立足基本國情,堅持正確方向,推進改革創新;要加強和完善社會管理格局,加強社會管理制度建設,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加強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服務管理,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完善信息網絡服務管理,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包括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開始進入危機多發期。頻發高發的突發公共事件已經成為社會管理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戰,其處理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到政府的公共形象、社會公信力和支持度,甚至導致政治的不穩定。由此可見,社會管理創新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在于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創新。加強應急管理,不斷提高綜合預防和應急能力,已成為各級政府面臨的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

當前,政府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強應急管理建設,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第一,加強社會組織服務管理,給非政府組織成長創造寬松的制度空間。

應急管理工作中,政府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要調動社會力量,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共同處理危機。在應急管理過程中,政府應該積極吸納非政府組織加入。這樣可以更好的發揮它的公益性和社會性的作用,動員和整合社會力量做好募捐和危機救援工作;充分發揮中介作用與專業化優勢,為政府危機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一方面,完善立法,政府應為社會組織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支持,降低非政府組織登記注冊的門檻和加強對非政府組織活動的規范。加快培育和扶持各類社會組織的發展,為其良性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扶持、法律支撐和政策保障;拓寬非政府組織吸收資金的渠道,解決公益性非政府組織的資金短缺問題;確定社會組織在應急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明確劃分其與政府在應急管理中的權責關系,對社會組織進行規范、監督和管理。

另一方面,建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綜合協調機制,形成良好的互動應對機制。政府要保證非政府組織的獨立性,著重于對其宏觀管理,而不應干涉其內部事務,并采取措施有效減少、逐漸消除某些組織的過分政治化、行政化、等級化和依附性傾向,促使其功能回歸,進而達到社會自組織本應具有的相對獨立性;然后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之間建立由計算機網絡系統支持的應急聯動信息通道和應急聯動機構,一旦發生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就能夠迅速傳遞,應急聯動機構也能集中各方力量快速運轉,提高了突發公共事件應對的效率。

第二,立足社區,充分發揮社區自治組織在參與應急管理中的功能。

社區自治組織是社會公共治理系統的末梢,社區自治組織的健全發展,以及它在應急管理全過程中功能的發揮,直接延伸和擴展著政府的應急管理能力。社區自治組織在社區的危機宣傳、教育培訓、危機預防、危機監控和相應的危機應急過程中,都能夠發揮重要的輔助甚至主導作用。因此,社區應該以居委會(村委會)為自治核心充分發揮其在參與政府危機管理中的作用。社區居委會(村委會)要建立起相應的危機自治的制度,依照有關的危機管理參與法律和法規,制定相關的規章和制度,明確社區參與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參與的內容、方式和程序等,以減少參與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保證參與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在社區內成立參與應急管理的志愿者組織,并經過定期的訓練和演習,既可以在危機爆發以后輔助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救援工作,補充專業救援隊伍的不足,大大提高社區危機應急的專業化水平,減少因為應對不當所帶來的人員和財產損失,還有助于提高社區居民的應急能力和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程度。

第三,多方位開展應急管理宣傳、培訓和演習工作,提高公民的危機意識和應急能力。

危機管理的核心和應急管理的前提都在于預防。很多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都與公眾自身的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薄弱有關。因此,提高公民的危機意識和應急能力,可以有效預防和減少危機的爆發和帶來的危害。學校、社區、企業等基層組織和單位處于應急管理工作的最前沿,是隱患排查的責任主體,是事件信息報送的第一來源,是事件先期處置的第一力量,也是恢復重建的第一戰線。。政府應立足于應急教育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這對于從源頭上預防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及時發現并消除安全隱患具有重要意義。推進應急知識進學校、進教材、進課堂;通過制作應急科普宣傳欄、刊出板報、發放宣傳資料、組織培訓等方式,加強社區居民及企事業單位對應急管理的重視,增強突發事件處置知識,提高社會力量參與應急工作積極性;積極整合社區資源,將社區及企事業單位應急工作人員納入社區應急隊伍,組建應急科普宣傳隊、搶險隊、信息隊等工作隊伍,發揮各單位專業特點開展應急排查;不斷組織社區企事業單位及居民開展火災防御、疏散、消防應急預演,增強應急能力,以隨時應對突發事件。

第四,政府要建立應急管理中政府與媒體的良性關系,通過媒體爭取公民對政府行為的理解和配合,引導社會有序參與應急管理,提高政府應急管理效率。

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媒體對政府應急管理過程的正面報道,可以極大地減少危機的危害程度;反之,則很可能將危機無形放大,媒體會成為危機的推波助瀾者,甚至成為危機事件的導火索。因此,為確保媒體作用的正面發揮,政府要建立應急管理中政府與媒體的良性關系,加強與媒體的合作,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自 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從法規層面上把政府決策、行政信息公開作為一種強制性的職責和義務給確定下來了。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政府要盡快在第一時間發布準確、權威的信息,正確引導新聞輿論,穩定公眾情緒,防止歪曲事實、惡意炒作,克服或及時消除可能引發的不良影響;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對輿論反映的客觀問題要深查原因,切實整改;要組織新聞媒體積極宣傳報道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形成全社會關心、理解、支持、參與應急管理工作的良好輿論氛圍。

[1]馬佩英.對當前社會應急管理問題的幾點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2.(1)

岳靜,安徽省滁州市委黨校管理教研室講師。

猜你喜歡
非政府危機應急
多維深入復盤 促進應急搶險
完善應急指揮機制融嵌應急準備、響應、處置全周期
高等教育的學習危機
國際新應急標準《核或輻射應急的準備與響應》的釋疑
“危機”中的自信
當前我國非政府組織管理體制研究
論非政府組織在災后重建中的功能與培育
非政府組織參與農村公共服務初探
論民主黨派在推進非政府組織發展中的優勢和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