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

2012-08-15 00:50張立哲
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 2012年2期
關鍵詞:公民特色政治

張立哲

(中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委黨校新疆伊寧835000)

淺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

張立哲

(中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委黨校新疆伊寧835000)

“政治文化”是伴隨著行為主義政治學的興起而來的一個概念。結合西方學者的研究結論以及中國國情,我們認為,政治文化這一概念基本是指對于政治主體在社會化運動的過程所展現的政治態度、心理習慣、評價標準等方面的價值判斷。因此,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在自然、社會、歷史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不同地域的國家和民族間的政治文化呈現出多元不統一的特性。對于20多年的漸進式變革的中國,在市場經濟發展方式的改變下,社會生產方式、人們生活方式及觀念形態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因此政治文化作為一個分析的視角,對全面認識社會變革中國政治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中國特色政治文化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提出

目前的中國正處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在這個大發展、大轉型時期,思想文化的問題在理論界并沒有達成共識,政治文化理論也紛繁復雜。我們認為,創新發展主流政治文化,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完善中國特色政治文化是關鍵所在。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主流就是指導中國社會發展的思想,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這一主流恰恰是馬克思主義政治文化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政60年來,毛澤東思想作為改變中國社會經濟變革的指導思想,我們不僅從根本上扭轉了中國社會的落后局面,而且使中國從一個經濟、政治、文化落后的農業大國,發展成一個初具工業體系、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同時,作為一種主導意識形態,毛澤東思想引導人們在物質匱乏的條件下,成為精神的富有者,為新型政治文化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鄧小平理論實現了由階級斗爭政治觀向經濟建設政治觀的轉變,將民眾的政治情感由激越導向理性,把政治評價由理想轉為現實,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構建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更加準確地概括了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價值取向的基本內涵,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政治認同感,調動了人們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但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政治價值觀出現了過分注重物的因素而忽視人的需求,過分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公平等偏向,因而也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根據世界發展趨勢和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提出了新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茖W發展觀的確立,反映了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體現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新要求。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求真務實觀、歷史唯物主義的民本觀和馬克思主義的全面發展觀,為構建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信仰的政治價值新體系提供了重要依據。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研究意義

當代中國政治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著“立”與“反”兩種思想的斗爭。而在改革開放以后,資產階級的思潮多次出現,其本質是否定共產黨的領導,反對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因此,必須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與此同時,對姓“資”姓“社”的問題要有正確認識。判斷制度好壞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研究當代中國政治文化,對中國體制轉型、政治參與及國家發展的有序化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深化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不僅包括政治體制改革的所有內涵,更重要的是改變政治觀念,調整政治價值觀,促進政治行為的變化。當代中國政治文化一方面是當代中國現實政治的真實體現,另一方面又是當代中國政治體制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研究當代中國政治文化,就應分析公民觀念、價值觀與政治體制、政治過程的互動關系,從政治文化的角度來透視我國的政治體制,由此來確定中國政治改革的方向,提高政治改革的預測度。通過大力培育新政治文化,有效地推進中國政治改革,加快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建設步伐。本文主要就是從這個意義出發的。

(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參與度

人民群眾是現代民主社會的政治主體。但由于受到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并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局限,它妨礙了我國公民對政治的自主參與,造成公民主體意識低下、政治效能感低下、政治感情冷漠。改造專制政治與改造公民缺乏效能感心態是建設民主政治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

(三)有利于保持國家有序發展

在后發展國家的政治民主化過程中,往往會形成一個難題: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之間很難能保持有機的邏輯關系?;蛘伟l展使政治產生動亂,或政治穩定使政治發展受阻。能否找到一種能保持動態平衡的機制,使政治穩定與政治發展兩者兼而有之?政治文化是政治穩定與政治發展中的關鍵性因素。在一定條件下,政治文化確實能達到政治穩定與政治發展的效果。作為政治主體的公民與執政者之間應保持良好的信息溝通,使公民的政治要求能通過正常的途徑與程序得以基本滿足,而執政者的政策與資源配置也同樣應該保持公正有效,使政治文化能夠平穩轉換,在這種情形下,保持國家的有序發展必定有望。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建設思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持續的高速發展,帶來了經濟上的空前繁榮。但經濟繁榮并不必然或自動導致社會的公平和公正,由于市場給人們提供的機會以及對市場機會把握的不同,加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政策因素的影響,以及幾千年專制統治的結果,使民眾形成了對政治權力的依附性、臣屬性、順從性,缺乏自主獨立意識、民主政治意識以及公民權利觀念和政治參與意識,而這些意識的缺乏使民眾不能主動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維護自己的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民主制度的運作是艱難的。因此,我國當代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努力培養出適應現代民主政治需要的先進政治文化,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識和政治參與。所以,我國應建設和完善公民文化,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漸進有序地實現社會主義民主。

沒有民主制度下的經歷,中國特色的政治文化就不會成熟。下面略談一些建設我國特色政治文化的具體措施思路。

(一)針對公民社會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市場經濟是培育公民文化的土壤,是臣民文化到公民文化轉變的基本驅動力。市場經濟建立的前提是保護個人的基本權利。市場經濟強調自由、平等、權利和契約精神;決定了人們的價值觀念不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要求個人以主體姿態參與商品經濟和民主政治生活,反對對權威的盲從;要求突出個性和自我實現,反對單純強調集體歸屬感;要求倡導個人奮斗和開拓進取,反對保守、依賴的生活狀態,核心就是展示人的主體性和主體價值。同時,市場經濟為創造公民文化提供物質技術條件。生產力的發展有助于降低政治參與資本,保證公民參與的能力和條件。

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2.02.04

D616

A

1674-6287(2012)02-0019-03

2011-12-21

張立哲,男,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委黨校行管法學科技教研室教師,碩士。

猜你喜歡
公民特色政治
我是小小公民科學家
論公民美育
我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特色種植促增收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十二公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