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網絡社會生態文明與生態治理*

2012-08-15 00:43臧星辰
外語與翻譯 2012年1期
關鍵詞:文明主體因子

臧星辰,陸 翼,姜 杰

(南京工業大學法律與行政學院,江蘇南京211816)

試論網絡社會生態文明與生態治理*

臧星辰,陸 翼,姜 杰

(南京工業大學法律與行政學院,江蘇南京211816)

網絡社會根源于現實社會,是現實社會在虛擬空間的延續,網絡社會同樣需要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網絡生態文明,應遵循其特有的生態規律,維持網絡生態平衡,按照多元參與、協商互動、國際合作、自律與他律相統一的原則對網絡社會進行生態治理。

網絡社會;生態文明;生態系統;生態治理

一、網絡生態文明的提出

社會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社會的主體是人,社會是人們相互交往而形成的生活共同體。根據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億,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ヂ摼W普及率較上年底提升4個百分點,達到38.3%?;ヂ摼W的快速發展,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同時也孕育出了一個新的社會形態——網絡社會。網絡社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根源于現實社會,是現實社會在網絡虛空間的延續,網民在網絡中以虛擬的符號存在,背后代表的卻是活生生的人,現實社會中的產生問題必然會在網絡社會中有所體現,同時,網絡社會也會對現實社會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在認識上,把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的治理提高到同一高度,在行動上,將網絡社會的治理納入到社會治理的范疇中來,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及其互動規律,研究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一門科學。網絡生態學就是借助生態學中的某些原理和方法,將整個網絡社會看成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一般認為,網絡生態系統主要由環境因子和主體因子構成,環境因子主要包括物質基礎環境、信息基礎環境和現實社會環境;主體因子主要包括網絡構建主體、網絡運營主體、網絡信息主體,環境因子與主體因子二者相互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推動整個網絡生態系統的生成和演變。

生態文明可以從狹義和廣義上來理解。從狹義上講,生態文明就是人類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過程中為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著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進步狀態。從廣義上講,生態文明是指人類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過程中,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所取得的富有創造性的物質、精神和制度成果的總和,它是一種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生態文明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作為一個虛擬的社會場域,網絡社會同樣需要生態文明建設。網絡社會的生態文明,就是要保持主體因子與環境因子良性互動,主體因子之間和諧共處,并使整個網絡生態系統處于動態平衡之中。

二、生態治理是建設網絡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

(一)網絡生態文明的虛擬性需要網絡生態治理

虛擬性是網絡生態文明最直接的特征,網民是主體因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整個網絡生態系統中最活躍的因素。網絡的虛擬性改變了網絡社會中的人際關系,將人與人的交往模式由“人—人”直接交往演化為“人—互聯網—人”的空間模式,虛化了現實社會中人的階層、身份、職業、性別等差異,在增強網絡主體的個性化和主體性的同時,也容易使網絡主體沉溺在虛擬世界中,主要表現為網絡犯罪、網絡侵權、網絡黑客行為層出不窮、網絡行為失范,網絡暴力頻現。

(二)網絡生態文明的信息化需要網絡生態治理

信息是網絡生態系統最重要的元素,網絡主體既是信息的消費者,同時也是信息的生產者。網絡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時,也存在著網絡信息資源的分布不均衡、信息資源的超載、信息資源短缺、不良信息的混雜、網絡信息環境被惡意侵犯等狀況。這些都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倫理道德體系進行滲透和沖擊,降低了人們的工作效率,污染了網絡環境。

(三)網絡生態文明的全球性需要網絡生態治理

網絡經濟打破了傳統的地理空間局限性,促進了全球一體化的進程。網絡使傳統國家疆界被打破,“電子邊疆”成為繼領土、領海、領空之外的新的疆界。網絡空間的對抗與爭奪已成為沒有“硝煙”的特殊戰場。西方國家利用技術上的優勢,推行文化霸權主義,對我國實行意識形態滲透,對我國政治穩定、文化發展構成重大威脅。

三、網絡社會生態治理的思路設想

生態文明的核心內容就是,在健康的政治共同體中,政府、個人與社會中介組織,將公共利益作為最高訴求,通過多元參與,在對話、溝通、交流中,形成關于公共利益的共識,做出符合對大多數人利益的合法的決策。這種多元參與、良性互動、訴諸公共利益的治理形式,就是生態治理。網絡社會的生態治理,就是強調用生態學發展和聯系的觀點去看待整個網絡社會治理問題,將生態文明的價值觀貫穿始終。

(一)網絡生態治理是多元參與的治理

生態系統的主體因子的多樣性、網絡社群的多元化決定了生態治理是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治理。這些主體包括政府、非政府組織、網民以及網絡運營商等。

就政府而言,多元參與意味著政府只是治理主體中的一員,這就要求政府應拋棄傳統的執政理念,樹立多元參與理念;將一部分權力讓渡給其它主體,鼓勵建立自治組織。網絡自治組織可以充當現實中NGO的作用,網絡上已經出現了一些自發的辟謠小組,但仍處于萌芽階段,在現階段,政府可以鼓勵引導,使之發展壯大;健全多元參與制度,拓寬多元參與管道,發動網絡各主體集思廣益、獻計獻策,聽取各方意見,平衡各方利益。

(二)網絡生態治理是協商互動的治理

在網絡生態系統中,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是各自在發揮著作用,而不是在中心起作用?;ヂ摼W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權力的分配,削弱了政府的強勢地位,建立起了多中心的權威體系,政府不再享有話語和信息上的壟斷地位,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逐步向“參與——協商——合作”的機制演變。協商互動就是鼓勵公民參與,在尊重不同利益和觀點的基礎上,夠通過對話形成共識,從而化解沖突。協商過程的參與,使各方在對話過程中,明確自身與他人的責任。這就要求政府需要構建民眾自主表達的參與方式和交流平臺,本著公開、透明、包容的心態,最大限度的滿足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如建立完善網絡發言人制度,利用論壇、微博等管道和工具及時主動的發布政府決策和權威信息。推行網絡問政、將民意納入到政策決策過程,并使其常態化、制度化。

(三)網絡生態治理是全球化的治理

全球化是當今時代正在進行著的、不可阻擋的、無法逆轉的一個客觀歷史進程。它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以信息化、網絡化為手段,對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產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響。網絡生態系統是一個無邊界的公共領域,超越了主權國土的界限,實現了全球范圍的溝通交流,網絡的觸角遍及全球的每一個角落。網絡生態系統任何一個部分發生問題,都會波及到整個網絡生態系統。因此,網絡生態治理不僅是本土治理,也是全球治理,不僅要靠每個地區或國家的努力,而且需要尋求國際溝通和合作。在網絡時代,還應明確各自職權,保存自身的文化空間,抵御文化侵略。

(四)網絡生態治理強調自律和他律的統一

建設網絡生態文明離不開健康的網絡生態系統。網絡生態平衡是依靠其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以及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通過不斷調整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得以實現的。生態系統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自我維持性,自然界只要保持合理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生態系統就可以維持動態平衡。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過了閾值,生態系統就會失衡。對網絡社會的生態治理必須將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與外部干預結合起來,保持主體因子與環境因子良性互動。具體的說,就是要宣揚網絡倫理,提高網民自律意識,培養現代網絡公民;加強互聯網行業自律,建立健全網站內部管理制度,規范信息發布和傳播流程,使網絡媒體恪守職業操守、承擔社會責任,傳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健全網絡法律法規,增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實現依法治網;加快技術革新,提高技術保障,凈化網絡信息,維護網絡信息安全。

四、結語

網絡生態文明的發展為政府營建了全新的管理理念,為推動政府再造創造了客觀動力。網絡時代的到來既對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挑戰,也給予了其再造的機遇?,F實社會是網絡社會的延續,社會管理創新,或許可以在網絡領域率先找到突破口。

[1]邵培仁.媒介生態學:媒介作為綠色生態的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2]姬振海.生態文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張慶鋒.網絡生態論[J].情報資料工作,2000,(4).

[4]徐國虎,許芳.網絡生態平衡理論探討[J].理論與探索,2006,(2).

[5]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2.

[6]徐世甫.網絡生態文明:人類的第二生態文明[J].南京社會科學,2009,(8).

[7]沈偉紅,師晨鐘.網絡對人類政治生活模式的沖擊[J].社會科學論壇,2007,(4).

2012-03-12

臧星辰(1988-),男,江蘇常熟人,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文明主體因子
請文明演繹
因子von Neumann代數上的非線性ξ-Jordan*-三重可導映射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一些關于無窮多個素因子的問題
漫說文明
影響因子
技術創新體系的5個主體
我的健康和長壽因子
對不文明說“不”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