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域融合視角下湖湘文化旅游文本英譯策略*

2012-08-15 00:43蔡永豐
外語與翻譯 2012年1期
關鍵詞:湖湘視域湖南

蔡永豐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410205)

視域融合視角下湖湘文化旅游文本英譯策略*

蔡永豐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410205)

在當今旅游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湖湘文化旅游業正以前所未有的強勁勢頭走向世界。然而,就目前湖湘涉外旅游的英語翻譯文本而言,錯誤的現象層出不窮。文章從剖析湖湘旅游典型的英語翻譯文本實例入手,指出湖南省當前旅游英語翻譯文本中亟待規范的問題。借助德國哲學解釋學的代表人物伽達默爾提出的“視域融合“觀點,針對性地提出“視域融合角度下”若干切實可行的英譯準則及相應策略,探索湖湘英語翻譯規范文本,使其更好地成為服務于湖南省湖湘文化旅游業的譯學理據。

視域融合;旅游文本;湖湘旅游;翻譯策略

一、國內旅游翻譯研究的現狀

旅游業是促進民族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途徑,旅游翻譯是旅游目的地語言環境和人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直接促進和宏揚中華文明的重要途徑。探討旅游英語翻譯策略標準對于制訂可操作性的旅游文本實施標準有著重要的意義。國際上,對旅游行業語言的研究開始于英國學者Graham Dann(1996),其代表作為The language of tourism:a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該書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探討了旅游業語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目前,對于旅游文本翻譯和旅游解說語言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國際旅游界的重視。對于旅游語言翻譯的研究在國內也受到了一定的關注。較早的為浙江大學翻譯學研究導師陳剛教授的《旅游翻譯與涉外導游》(2004),最早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全方位對旅游翻譯與涉外導游進行了研究。新出版的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彭萍編著的《實用旅游英語翻譯》(2010)將英漢兩種語言對比及翻譯技巧和旅游文本的特點有效結合,不僅可以作為旅游翻譯實踐的參考,而且對起草相關的旅游文本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此外,通過CNKI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的查詢,輸入主題詞“旅游”和”翻譯”,共計一千余篇的相關論文。而對于視域融合角度下湖湘地域性的旅游英語文本翻譯策略研究則少之甚少。

二、湖湘旅游對外宣傳的現狀

湖湘文化是在楚文化發展基礎之上的地域性文化。由于歷史的變遷發展,湖湘士民在人口、習俗、風尚、思想觀念上均發生了重要變化,從而組合、建構出一種新的區域文化形態,稱之為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旅游業是促進湖南社會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對于“讓世界了解湖南,讓湖南走向世界”有著重大的意義。但目前湖湘旅游資料文本翻譯的狀況不容樂觀。由于外宣人員的水平良莠不齊,導致相當一部分譯語還保留“中式英語”特征,文法句法結構等錯誤層出不窮,令外國游客不知所云,背離了當今旅游業朝著規范角度下文化旅游方向發展的大趨勢。

三、視域融合視角下湖湘文化旅游文本英譯的準則

“視域融合”是德國哲學解釋學的代表人物伽達默爾提出的,是指解釋者在進行解釋時,都是帶著自己的前見從自己的當下情景出發,去和文本的“視域”相接觸,去把握文本所揭示的意義,從而發生了解釋者的視域、文本的視域和當下情景的視域的融合現象。因而,“視域融合”是各種聲音、地理、文化等各種異質性因素的融合,與中國的“和而不同”思想有異曲同功之妙。旅游翻譯屬于實用文體翻譯的一種,在視域融合視角下將湖湘文化旅游文進行本對外宣傳翻譯,從而獲得文本信息傳遞的最佳社會效應度。最佳社會效應度的實現又取決于讀者群體的民族文化、思維方式、期待心理、喜好、認知能力等因素,只有在滿足這些潛在因素的前提下才能達到信息傳遞的最佳效度。

綜上所述,湖湘文化旅游文本對外宣傳翻譯準則總結如下:

1)文本信息應準確而不誤導受眾;

2)文本信息應簡單明了;

3)文本信息應符合受眾的民族思維習慣;

4)文本信息應符合受眾階層的文化心理(如商人、外交家、高等教育工作者、政府官員或一般受眾等);

5)文本信息應符合受眾的期待心理或特殊需求;

6)文本信息應符合受眾的認知能力;

7)文本信息應符合文本蘊涵的信息意圖;

8)文本信息應符合文本語言文字所蘊含的語氣或態度、信念等;

9)文本信息應符合文本所處的環境(如標識牌、包裝袋、報紙、雜志、新聞發布會等);

10)文本信息應符合文本自身可能的局限性與缺陷性;

11)文本信息應符合文本不同信息性質的價值度;

12)文本信息應符合不同文本的語言與文化差異;

以上這些準則可互為補充,互為解釋。

四、湖湘文化旅游英語文本翻譯策略

規范角度下湖湘文化旅游文本翻譯體現了視域融合翻譯策略體系,具有代表性的實例策略可從微觀和宏觀方面分析如下:

(一)微觀方面(macro-aspects)

就微觀而言,湖湘文化旅游宣傳資料以誘導性為主導功能,以信息性為輔助功能。因而語言表達以歸化為主要原則,以增補、譯注、變通、類比等方法為具體操作途徑。

如長沙岳麓山的“愛晚亭”的翻譯。其信息性體現為清代詩人袁枚取唐代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意境。詩中“愛”字系動詞,“晚”指觀賞楓葉的最佳時節晚秋,因此在中西視域融合變通原則基礎上譯為the Autumn-Admiring Pavilion適宜.

湖湘景觀名稱中蘊含獨特的民族文化,能激發外國游客對異域風情的興趣。但由于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和民族心理特征,僅僅直譯,往往會有跨文化交際的困難,造成視域角度的信息缺失甚至錯誤。下面是筆者近年經過查證,摘錄自湖湘旅游景點外宣文本中幾例頗具代表性的譯名實例:

“君山俯覽(岳陽景觀):a bird’s eye view of Junshan”;

“炎帝陵”(株洲景觀):the Mausoleum of Emperor Yandi”;

“六朝松(長沙景觀):the Six Dynasties Pine”;

“金鞭溪(湘西景觀):Jinbian Stream”

“玉屏樓(湘西景觀):Yuping Tower”

1.解釋性譯注(Interpretation Annotation)策略:

了解湖湘文化的人應該清楚,君山其實只是洞庭湖內一座小島,唐代詩人劉禹錫曾用“白銀盤里一青螺”來贊美過它。這類譯名如果不加以譯注,往往會因信息缺失令外國游客誤解,“不知君山為何物”,故應增添關鍵信息,改譯為“the Junshan Isle”.

2.解釋性增意(Interpretation Amplification)策略:

炎帝,“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個由漁獵轉入農耕的氏族部落,炎帝創造了我國農業文化。對于異域游客來說,如果沒有解釋性增意,通常會誤將“炎帝陵”當成“中國古代某位帝王的陵墓”。因此,應在原譯名后面增加解釋性同位語:“the God of Agriculture”.

3.解釋性釋義(Interpretation Paraphrase)策略

生長在岳麓山上麓山寺的“六朝松”實為一株樹齡有1700多年的松樹,屬于古羅漢松類,歷經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仍然生機勃勃,因此在文化視域角度下應釋義為“the Yacca Having Experienced Six Dynasties.”

4.解釋加音譯(Interpretation&Transliterating)策略

“金鞭溪”“玉屏樓”原文本采取拼音直譯。我們有時候通過漢語拼音翻譯策略,以便使景觀名在外國游客記下景觀名,從而更好地實現跨文化交流。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人名或地名可以譯成拼音。據實證調查,我們發現,一些外國游客對地名的直譯不滿意,因為直譯是無法提供足夠的資料,音譯結合解釋會給游客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所以在音文化視域角度下,“金鞭溪”“玉屏樓”分別加上“Golden Whip Stream”,“Jade Screen Tower”更為適宜。

無獨有偶,“湖南”的文本翻譯策略亦然:

“該省大部分地區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

“The province lies mostly south of Dongting Lake,hence the name“Hunan”(South of the Lake).”

譯文中的“Hunan”系原文“湖南”作為省名的音譯,而“South of the Lake”系原文“湖南”的意譯,二者共同轉達地理文化視域角度下源文本信息“湖南”的不可分割的兩層信息意義。

(二)宏觀方面(micro-aspects)

跨文化寫作的研究表明,英語寫作一般呈直線型,而中文寫作呈現隱伏型。因此就宏觀而言,鑒于文化傳播的差異和源文本的預期功能,“編譯成為必要而且切實可行”,即在湖湘文化外宣文本中,視域融合角度下信息性和關聯性是翻譯中必須遵循的原則。

下面摘取中較為典型的意內宏觀編譯一例:

“演歷史于古今,生傳說于紛紜,珠聯愛國情操、悲壯色彩,璧合神秘氣氛、拼搏精神,動如摧枯拉朽、轟轟烈烈,勢若排山倒海、可歌可泣。此惟龍舟競渡,無有出其右者?!?/p>

譯文為:

“The Dragon Boat Race,a most exciting group event,is held in memory of Qu Yuan,a patriotic statesman and poet in accient China.”

原文句式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夸張,但不符合目標語言讀者的文化信息接受能力和習慣。如果將原文本逐字譯出,譯語讀者必定不知所云,非但不能了解龍舟賽的相關信息和精神,反而會覺得云里霧里,滑稽至極。因此對于這種與目標語言文化相去甚遠的文本,譯者只能做宏觀改寫,整體編譯,并使源語言文本信息明晰化,從而達到目標語言文本的實際功能與預期功能一致化。

又如:“天門山還是張家界的第二個國家森林公園,擁有世界罕見的高山琪桐群落,山中四季野趣盎然,春有竹樣斗翠,夏擁飛瀑疊云,秋至層林盡染,冬來迭嶂團雪,變幻多姿,深遠有致,宛如一座美不勝收的神仙花園?!?/p>

譯文:“Part 1:Tianmen Mountain is also the second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Zhangjiajie and boasts rare communities of mountainous tung trees.In the mountain,four seasons display different wild sceneries.Part 2:In spring,bamboo and zelkova compete for their greenness,in summer it boasts flying waterfalls and piling clouds,in autumn it featureslayers of tinted forests,and in winter the snowscover the peaks to display changing appearances and profound delicacies.Part 3:All these shape the mountain into a skyey garden with so many beautiful things.”

原文本行文流暢簡潔,能讓中國讀者感同深受,產生強烈的共鳴。若采用直譯策略,同樣恐怕會讓讀者茫然不知所措。原文是單長句句式結構,沒有明顯地從語言結構上顯示其內在邏輯性。所以譯者要用適合譯文讀者視域角度的行文方式來進行語言重組,按照清晰的邏輯順序再排列。因此將譯文從結構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Part 1)總體地介紹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第二部分(Part 2)著重地介紹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美麗景色;第三部分(Part 3)簡略地概括上述介紹內容。經過編譯處理,譯文讀者便覺得清楚明了。

五、結語

在湖湘旅游業日新月異的今天,由于漢英旅游文本本身存在著很大的語言文化差異,眼下許多英語旅游文本普遍出現的語用失誤已經嚴重影響著我省旅游業國際化進程這一嚴峻現實,本文從具體的文本翻譯實例出發,主張旅游文本漢譯英是一種文化視域角度下的再創作,采取以歸化,解釋等靈活多樣的翻譯策略,創造出既傳達源語信息,又有利于對外旅游宣傳的目的語的功能對等的翻譯文本,這對進一步開拓與發展湖湘國際旅游市場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戰略意義。

[1]Hatim B,Mason I.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London:Longman,1990.

[2]Bassinet S,Lefevere A.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曹波,姚忠.湖南旅游英語[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張廣酃,鄧天文.湖南主要旅游景點介紹的英譯問題[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5]吳昊.張家界旅游景點介紹的英文翻譯問題[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3).

[6]裘禾敏.操縱學派視角下旅游文本漢譯英策略探幽[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8,(3).

2012-02-16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課題(10C0205)

蔡永豐(1977-),女,回族,湖南邵陽人,講師。

猜你喜歡
湖湘視域湖南
《湖湘論壇》征稿啟事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對戊戍維新派思想家心路歷程的思考——以“啟蒙自我循環”為視域
湖湘文化的統一戰線價值分析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與啟示
“一帶一路”視域下我國冰球賽事提升與塑造
基于養生視域論傳統武術的現代傳承與發展
三線建設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湖湘論壇2016年全年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