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汕頭基督教會女校研究——以淑德女校為例

2012-08-15 00:52杜式敏
關鍵詞:女校教育權汕頭

杜式敏

(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東 汕頭 515063)

近代汕頭基督教會女校研究
——以淑德女校為例

杜式敏

(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東 汕頭 515063)

采用口述研究方法,以汕頭淑德女校的發展演變歷程為例,分析近代汕頭基督教會女校的特點,討論在20世紀20年代非基督教運動和收回教育權事件上,位于政治邊緣地區的汕頭基督教會女校學生對民族主義思潮的不同回應及其歷史意義。

近代;汕頭;基督教;教會女校

汕頭是一個較早開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國教會女校的較早生長地。汕頭淑德女校是晚清潮汕地區創辦較早的一所基督教會女子學校,1873年由英國長老會創辦,經歷了20世紀的國民革命,停辦于1937年的抗日戰爭爆發,該校不僅在民國潮汕地區的女校中具有鮮明的代表性,而且在20年代收回教育權事件中更有與眾不同的表現。因此,本文選擇關注汕頭淑德女校的歷史,結合非基督教運動和收回教育權事件,討論近代汕頭基督教會女校的特點、女校學生對民族主義思潮的不同回應及其歷史意義。

本文采用口述研究方法,訪談了四位女性,并將792分鐘的錄音整理為四份口述材料??谑稣咔闆r為:曾老師,1904年出生,1916-1921年就讀于淑德女校;謝牧師,1912年出生,1924-1929年就讀于淑德女校,1931年回到淑德女校任教,直到1937年學校停辦才離開;笑姨,1909年出生,1924-1929年就讀于淑德女校,畢業后留校任教至1937年學校停辦;林氏,1920年出生,1934進入淑德女校就讀,1937年女校停辦后轉入聿懷中學繼續上課,直至初中畢業。四位口述者均為淑德女校學生,曾親眼目睹了該校的歷史發展和變遷。除了林氏,其他三位都在該校度過了5年以上的時間,其中笑姨和謝牧師還經歷了從學生身份到教師身份的轉化,并參與了該校20-30年代的教學及學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淑德女校的學生人數少,四位口述者占當時就讀學生總數的比例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四位口述者接受訪談時雖年齡近百,但身體健朗,精神矍鑠,邏輯清晰,口齒清楚;曾老師、謝牧師和笑姨三人在該校就讀的時間交匯于20年代,其口述內容也比較集中在20年代,經四人多次相互印證,并對比相關史料,基本認為四人大部分口述材料可信度較高??谑稣邚囊娮C人的角度直接對 “淑德女校的歷史”說話,較好地填補文獻資料的不足,也使淑德女校更加個性化。

一、汕頭淑德女校的創辦及發展

1861年汕頭通商開埠,至20世紀30年代,汕頭發展成為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商業城市。西方領事館接踵設立,基督教差會也來傳教。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外國人在汕頭居住和傳教成為合法行為,同年,汕頭正式成為英國長老會在中國的一個教區。

“西教士所到的地方,就有禮拜堂、醫院和學校?!雹僦x牧師口述材料?!按蟛糠纸掏饺虢痰膭訖C也是為了解決生活、解決醫病和解決讀書的問題。 ”[1]64英國傳教士在潮汕購買土地,建筑教堂、醫院、學校和住宅,把既無知識又無資產的下層民眾作為重點,通過布道傳教、醫學傳教和教育傳教三種模式發展教徒。汕頭淑德女校就是1873年英國長老會創辦的一所教會女校。

差會的幾位太太,如吳威凜夫人、瑪堅繡夫人和卓威廉夫人等在教會中負責探訪和教婦女讀圣經的時候,都很盼望有一個有系統的組織,可以推動教育工作。后來有一位由愛丁堡(Edinburgh)來的‘富查朗’夫人(Mrs.Buchanan)肯慷慨捐助一間學校的建筑費,又再捐獻五年所需用的維持費。一八七三年十月,一座美麗堂皇的女子學校遂正式宣布開幕,這是差會所創辦的第一間女子學校。開學時雖只得十二名寄宿學生,然而大部分屬于基督徒的女子,并由教士自任教席,有的每天教數小時,每月輪流一人做監督。[2]37

創辦之初,淑德女校只是一所小學,僅辦高小兩個年級,招生對象為教徒的未婚女兒?!稗k學的主要目的是要為各教堂的中國傳教士培養所謂的賢內助,以便其結婚后能幫助其夫做傳教的工作?!保?]581922 年,淑德女校增設師范班,成為一所“女子中學”?!拔胰プx的時候可能有幾十人,五六十人左右。我進校讀是1924年,我當時是去(淑德)讀高小,之前(淑德)沒有辦初中的,后來在我讀那個時期剛好開始辦中學,所以我們讀的是第二屆初中班。我就在(淑德)讀了五年,18歲畢業。那時,淑德只有高小兩個班,初中初一、初二、初三各一個班。每個班都不大,一般是五人到七人,有時只有三四人,所以有的時候就得合班上課?!雹谥x牧師口述材料?!霸谑绲氯雽W的時候,淑德也就一百多學生,人數非常少,一個班也就十多人,有時才七八人,那時候教育,尤其是女子的極少,讀到我們這一班大概有二十多人,這就算很多的啦?!雹邸凹乃奚峁灿芯攀?,時常滿額,還要增加七十名走讀生。 ”[2]150從 1873 年創建到 1937 年停辦,淑德女校持續辦學六十多年,年級數增加到五個,學生人數僅增長了數倍,校舍和教學硬件沒有明顯的擴充或更新,相比聿懷中學、華英學校等教會男校,發展步伐緩慢。

淑德女校的教學設施簡單,僅滿足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最基本需要?!耙粋€房間住15到20人,最多住25人,有些是單人床,有些是兩人床?!坷餂]有寫字桌,桌子都在教室。④“樓下是課室,二樓才是宿舍。房內有電燈,但沒有書桌,學習主要在課室,回房一般就是睡覺。房間里也沒有柜櫥,衣服就放在各人的箱里?!雹?/p>

學校以女教徒為主體的師資穩定。吳威廉太太、白威廉太太、汲約翰太太是最早的三位負責人;早期的教師則包括了瑪堅繡太太、卓威廉太太、李潔等外國女教士和傳教士的女眷。[2]37“我們的老師中有兩個是英國姑娘,我們叫她們Miss Dong 和 Miss De,Miss Dong教數學和地理,Miss De教道學,也就是圣經?!瓕W校的老師都是女的,只有下午教語文的請了一個男的‘國文佬’,是學校里唯一一個男的,他一來,好像學校的舍監就要看住他?!雹蕖爱敃r學校的老師只有校長是番仔,我進去讀的時候,第一學期是一個叫董瑪利的當校長,后來下一學期的時候她就回去了,換了一個叫梅樂光的?!€有一位德姑娘,已經很老了,矮矮胖胖的,她沒有教課,也沒有職務?!涛覀兊睦蠋煷蠖鄶凳橇粜5膶W生,像黃馥蕙和謝牧師她們?!雹?/p>

結合《汕頭教會百年史實》的記錄推斷,自汲約翰太太卸任之后,德懷清、董(侯)瑪利①四位口述人都提到了這位叫瑪利的外國女傳教士,但對其姓表述不同,謝牧師寫了“黨”,曾老師寫了“Dong”,其他兩位都寫了“董”。此三字在潮汕話中讀音相同,因此作者認為四人所指的為同一人。但在《汕頭教會百年史實》的《汕頭區會職員表》中(P.133),只有一位“侯瑪利”(Miss Mary Harkness)的外國女傳教士;在陳澤霖:《基督教長老會在潮汕》的英教士名表中(P.67),也只有一位“豪瑪利”(Miss Mary Harkness)。在潮汕話中,“侯”和“豪”也是同音字,因此作者認為這兩者也指同一個人。從在汕工作的時間上推測,董(侯)瑪利應是同一個人,但為何其姓在口述人和史料中有較大差別則不得而知。、梅樂光三名女傳教士相繼成為淑德女校校長,她們在汕的工作時間為:德懷清1902-1940年,董瑪利1887-1927年,梅樂光1931-1946年。其中,德懷清和梅樂光自到汕后一直在淑德女校工作至學校停辦。自創辦到停辦,該校女教徒教師及教師數量都較穩定:1920年前,教師以外國女傳教士為主,僅少數本地人任學生宿舍舍監等低層管理工作;20年代,外國女傳教士管理學校,也為學生上課,教師主體為中國女教徒;30年代,外國女傳教士基本不授課,教學和管理骨干均是畢業留校的學生。中外女教徒均懷著高度的真誠和熱情,以篤誠的信念、嚴謹的作風教育和管理學生,在校園營造一種濃厚的宗教氛圍。

淑德女校的課程設置一直以宗教為主、科學知識為輔,即便在不同政治時期變化也不大:宗教神學課是重點,《圣經》是最主要也是課時最多的課程,其他的文化課包括國文、算學、歷史、地理、體育、音樂、家政等。淑德女校雖是英國人開辦的學校,有足夠的英語師資,但因辦學目的是培養服務丈夫和教會的“賢內助”,而非獨立服務社會的女性,因而學校在30年代之前并沒有把英語列為必修課程;直到30年代林氏入學時,順應政府要求,英語課才成為學生的必修課。

學校課程內容簡單淺顯,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都使用潮汕方言?!袄蠋熢谡n堂上教學都是用汕頭話,連番仔老師也是講汕頭話?!菚r候基本都是用潮汕話教學的,客家人(學生)像五經富的人來讀,他就得學(潮汕話)。沒有人說普通話,番仔來教也是說本地話?!雹谥x牧師口述材料。

學校對學生實行封閉式管理,學生在嚴格的規定下學習、生活和勞動?!拔覀兠刻煸缟?點起床,6點半吃早餐,然后就做操,上課。下午經常讀《圣經》。星期六所有人都要打掃衛生,星期天做禮拜?!雹墼蠋熆谑霾牧??!耙郧霸趯W校有沒有出來玩的?沒有?。▉韺W校)很久,過了很多年之后才過礐石玩?!瓱o論是來校探望的還是外出探親的,一個月都只有一次,一般是周六下午可以出來探訪姑姨舅?。ǚ窖?,泛指親戚),(入學時)要先登記有哪些(親戚)可以去的。外出要等吃完午飯,然后在校內安靜休息一個小時左右才能出去,回來還要向老師報告回校了?!雹苄σ炭谑霾牧??!耙话闶情_學的時候家長把你領到學校,停課了(學校)通知家長來接學生回家。學校的管理很嚴格,每學期每人只準你出去六次,周六出校?!雹萘质峡谑霾牧?。校方在其他場合對學生也是高度監護:“也同(聿懷的)男學生一起做過禮拜,但是從來都是各坐各的,排隊進去,隔開坐著,也沒什么交談,除非是自己的兄弟。有也就是頭尾找時間,爭取時間和自己的親人打個招呼?!雹扌σ炭谑霾牧??!岸Y拜和特殊圣誕聚會、元旦聚會(淑德和聿懷兩校)就會合并(一起舉行),合并的時候很嚴格,男女座位分開,散會的時候各校的老師各帶著(學生)走一邊?!雹吡质峡谑霾牧?。嚴格的制度強化了教會及學校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并培養了她們純良虔誠、平和堅毅、循規蹈矩的品行。

二、收回教育權時代的淑德女校

1922年開始,全國爆發了非基督教運動。潮汕地區雖地處粵東一隅,處于政治邊緣地區,文化上也有語言、風俗的獨特性,但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思潮還是席卷而來。20年代,汕頭成為廣州之外、廣東省內另一個收回教育權運動最激烈的地方。

1925年3月,廣東革命政府東征軍收復潮汕,6月,汕頭成立國民外交后援會,統一領導全市的反英愛國運動。英國人所辦學校的教員學生,被通知立即離校。9月,汕頭市市長楊霖要求各教會“克日改為中華自辦”,廢去各校校內的外國旗幟。12月,市政廳教育科、教職員委員會、外交后援會和學生聯合會等五個團體成立了“汕頭市收回教育權委員會”,周恩來主持會議并提出要“樹全國回收教育權之先聲”。此外,周恩來還親自召集汕頭市的淑德女校、童子部小學、福音國民學校、南強中學、貝理書院等五個教會學生代表開會,要求這些學校發表宣言,表明對帝國主義的態度;指出以后學校不能強迫學生聽圣經,不可有宗教課程。要把學校辦成中國式學校,特別強調無論何校都需向汕頭市教育部門登記。[3]

隨后,汕頭市政廳正式發布收回教育權法令。明確規定現有教會學校需:(1)向官廳立案注冊;(2)改校名;(3)不準讀圣經;(4)不準宣傳宗教思想;(5)宣布完全收回為中國人辦理。同時,廣東、潮汕各地報紙輿論對這場收回教育權運動也進行了持續而廣泛的宣傳和敦促,1925年12月,鄧穎超專門為此撰文指出:“汕頭的中國教會及學校,已起來組織收回教育權委員會,有的已與帝國主義教會脫離關系。各地中國教會及學校,你們要趕快繼續汕頭教會中覺悟的同胞的戰線專謀解放?!雹僖姟笆俨几嫒【喿诮探逃?,《廣州民國日報》,廣州,1925年5月27日,第6版。

1926年3月,周恩來主持召開會議專門通過了“實行收回教育權”的提案,汕頭的反教運動進一步升級。對教會學校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不僅有各級的政府、辦學的教會,更有學校的學生,教會學校學潮頻發,外國教員遭受一輪又一輪的攻擊和驅逐,許多教會學?;虮煌^k,或被收回,或者向政府立案,唯有淑德女校是一個例外。

在革命風潮面前,淑德女校既沒有改變發展方向也沒有停滯不前,它依舊保持了自身獨立的教育體系和原有的辦學色彩。無論在報刊文字上,還是在各次的學潮隊伍里,都找不到淑德女校任何一名學生的聲音或者身影?!胺腔浇踢\動”和“收回教育權運動”——這兩個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關鍵詞,對淑德女校的影響卻是微之甚微。當時的社會輿論大作,當時的各界群情激憤,當時的學生罷課集會----這些在淑德女校學生的記憶里卻沒有留下任何印象。在口述過程中,作者曾就華英學校學潮、政府收回教育權等事件向口述者再三提問,提醒她們仔細搜索追溯,均是一無所獲。在謝牧師和笑姨記憶中,那時課程照舊,宗教活動正常,學習和生活沒有受到任何外來的影響;曾老師也表示,記憶中20年代淑德女校沒有受到社會運動的沖擊,學生更不可能參加什么行動,因為學生們都很膽小聽話,與外界的接觸也非常少。林氏當時年齡尚幼,未入學校,不了解該校當時情形?!稄V州民國日報》(1925年12月5日)刊載的報道為三位口述者一致的說法提供了合適的解讀:

頃接汕頭通訊,日前共指揮部周主任召集南強學校、淑德女校、童子部小學、福音國民學校、貝理書院等各校代表,在總部談論關于收回教育權,為時甚久,茲特將其經過情形,略記如下:

周主任先訊各校與英人有無關系,及現有學生若干,經費何來。南強學校代表答稱:本校自五卅案發生后,當即收回自辦,與英人無關……。周主任謂據稱所述南強確與英人無關,可即發表宣言,表示對帝國主義態度,尤其是英國,并須聲明南強與英人無關……南強學校代表當即面允照辦。

繼福音學堂代表答稱,本校系中國人創辦,所有教員概系中國人,共有學生百余人,經費除由學生繳納外,余由中國人捐助,與英人毫無關系。周主任謂:貴校既與英人無關,則福音二字,最好換過為宜,此后可發表宣言,表明福音與英人無關,學校課程,均可自由擬定,決不受人拘束,該校代表,原照此辦法進行。

繼童子部小學代表答稱,本校從前曾由外人幫助經費,現在與外人無關,從前所有宗教課程,現在亦已減少,經費除由學生繳納外,余由董事捐助……。周主任謂:貴校亦可發表宣言,聲明與英人無關,此后不必強迫學生聽教。該校代表亦愿依此辦法進行。

繼貝理書院代表答辯,本校共有學生二十余人,系專研究神道。自五卅慘案后,即行停課。周主任當即對該代表言,宗旨既專在研究神道,不是學校性質,不如改為神道研究會為佳,此當宣布取消學校名義,改為研究會,不準加入學校聯合會,以免混淆。

繼淑德女校代表稱,本校系英人創辦,現有學生七十人,教員七人,均系中國人,經費由英人助半,教員薪水至多不過十余元。周主任向該代表謂,倘政府幫助經費及校址,則有無決心與英人脫離關系,該代表答須回校商議。

在政府代表召集的會議上,南強中學、童子部小學、福音學堂、貝理書院等四校代表都義正詞嚴地與英人劃清界限,全盤接受周恩來的指示,只有淑德女校與眾不同:該校代表毫不忌諱,承認學校為英國人所創辦,辦學經費一半由英國人資助。對周的建議“由政府幫助出經費和校址,然后學校與英國人脫離關系”,該校代表雖沒有直接回絕,也沒有當場接受,只是答應“回校商議”。很顯然,這是在特殊的革命形勢下敷衍過場的應景之辭,回校之后,淑德女校并沒有對政府的提議做出進一步的回應。

面對政府機關、國民黨組織和各種社會團體整合而形成的政治力量,淑德女校沒有改變辦學立場,仍舊保持教會學校的性質:“我教書的時候,淑德就設有學生會,學生會分做德、智、體、群四個股,我負責德育股,就是屬于宗教的。學校里不信主的學生很少,(就是不信主)她們也要參加禮拜這些宗教儀式,上宗教課程。每個班都有宗教課本。我們早上在禮拜廳禮拜……我在淑德無論上學還是教書,都是番仔當校長的,我進淑德讀的時候校長是德姑娘,她跟華英中學的校長差不多同齡,年紀比較大;讀中學的時候黨姑娘是校長,教書的時候是梅校長?!雹僦x牧師口述材料。直到30年代,謝牧師回到淑德女校教書的時候,在政府的三令五申下,該校除了依政府要求在校內設立學生會、開設紀念周之外,仍把宗教科目作為必修課,在課內進行宗教宣傳,要求學生參加宗教活動和儀式,校長也一直由西方女傳教士擔任;另外,所設學生會的職能也非政府所倡導的為維護學生權益,反成為校及教師實施宗教、知識教育的得力助手。

面對嚴峻的局勢,淑德女校就像該校?;铡獔皂g的綠竹②一般,平靜地堅持自己的教育方向,“淑德女子學校,繼續維持基督教的美譽,雖然沒有在政府注冊,但亦沒有被禁止宗教教育?!保?]150但是,“一九三七年教育部舊事重提,施用壓力,叫學校須行注冊,校董會鑒于注冊問題有困難,和經濟來源可能受影響,決定將學校停辦。因要供給學生有讀書的機會,提議將學生送往聿懷中學升讀,……因中日戰事發生,聿懷中學全體疏散,此計劃不得實現,有些淑德學生,后來到五經富升學?!薄渡穷^教會百年史實》這一段文字與笑姨的話相互印證:“我在淑德教書教了5年多,直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淑德停辦;教書的時候,社會要求學校要注冊,而淑德沒有注冊,本來是要和聿懷合并的,因為盧溝橋事變,聿懷也停了,搬去五經富,后來復校的時候,淑德就和聿懷合并在一起,那個時候已經是男女同校了?!?/p>

1937年暑期,因不愿向政府注冊立案,淑德女校選擇停辦。

三、近代汕頭基督教會女校的特點

據史料記載,近代汕頭的三大基督教會——美浸信會、英長老會、法屬天主教會在汕創辦了十余所教會女校。由美北浸信會創辦的主要有三所:約翰夫人在1860年創辦的礐石女校;斐姑娘在1873年創建的礐石明道婦女學校 (該校被譽為近代潮汕最早的婦女學校,“開遠東女學之先河”[4]12); 約翰牧師娘 1879 年在礐石開辦的正光女學。英長老會開辦的主要有兩所:汲約翰1873年創辦的汕頭淑德女校;李懷清、李潔1881創辦的汕頭培德女學。天主教會于1910年創辦若瑟小學。這些基督教會女??筛爬ǔ鲆韵绿攸c:

(一)以傳教及培養協助傳教的女性為辦學目的

19世紀末的潮汕教育雖然發展較快,但“學校教育”一直是男子的專利。源于基督教中男女平等的思想,基督教會人士一方面希望把接受教育的“福音”傳播給婦女,更重要的是,他們非常重視婦女的布道工作,認為婦女擁有自由出入各種家庭布道等優勢,婦女傳道比男子更得力,所以積極創辦教會女校,并采取了減免學費,供給食宿等優待措施,吸引貧困家庭送女兒到學校讀書。創辦教會女校的目的并非為了引進和實施西式教育,也不是培養接受教育后獲得自身發展的獨立女性,而是為了傳教和培養協助傳教的“賢內助”。在當時,基督教徒尚被世俗人家所排斥,潮汕地區又是一個多種民間信仰雜糅,封建迷信盛行的地方,為了保證信徒信仰的純正不被影響,同時保證教會自身的純潔性,教會有不成文的規定:“倘若傳道人或教會中的職員,要娶親時,則屬世俗或基督徒的掛名子女可能不會先被選為對象,惟需她們逐漸改造,使她們先得基督徒家庭生活的習慣,然后才容易被挑選結婚。[2]37所以,讓女信徒或信徒的女兒能接受基督教教育,同時為本地傳道人培養賢妻良母成為各教會創辦女校的重要目的。

(二)學校發展緩慢

近代汕頭教會女校早期多數為高級小學,僅辦兩三個年級,三四個班。1921年,正光女校開始招收女中四班;1922年,汕頭明道婦學、淑德女學、若瑟中學同時附設師范班,部分女校升級為“中學”。大部分女校的學生來自社會底層,前期所招學生均為信徒家女孩,發展至后期也招收非教徒的學生;除了培德女學“學生平均四十七歲至六十三歲”[2]42,是“婦女學”外,其他女校的招生對象都是未婚女孩。學校規模從幾個人到幾十個人不等,興盛期個別學校也就一百多名學生,與同期的教會男校的一千多名相比甚遠。究其緣由,主要與學校生源少、辦學定位等問題有關。近代潮汕封建保守、男尊女卑的思想和習俗仍很濃厚,一般人家是不愿意讓女孩離家入學的,更不可能送到陌生的外來宗教學校讀書,所以女校能招到的學生數量有限;因辦學目的是培養本地傳教士的賢內助,所以學校的培養任務并不繁重,無須大量招生;此外,女校的規模還受到教會的經費支持、師資等方面的制約。

(三)教師多數為女傳教士,人員相對穩定

為了更好實行辦學目的,并切實保持學生的純正思想,教會女校除了聘請男教師講授國文,其他教師都是內宿的女教徒。由于學校早期為小學性質,所以部分外籍傳教士女眷也能勝任教育工作;之后,外籍女傳教士加入并成為學校的管理者和骨干教師;最后,培養出來的優秀畢業生逐漸走上講臺,成為外籍女傳教士的得力助手??梢哉f,教會女校的教師呈現了從非專職到專職,從外來到自產的演變。但教師及其數量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管理者和教師的素質也不像華英學校等教會男校有明顯提高。

(四)教學圍繞傳教需要進行,本地化色彩較濃

為實現辦學目標,教會女校也沿用了西方的一些模式,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但教學活動基本是圍繞傳教需要展開的。課程以宗教課為主,讀《圣經》、查經、做禮拜等占據了大部分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時間;所開設的國文、體育、聲樂、美術等課程內容基礎淺顯。此外,本地化色彩濃厚是其教學另一突出特點。汕頭有著獨特的文化傳統,為了更快更好實現基督教本地化,讓學生聽得懂學得快,女校都使用本地方言教學,外籍教師也不例外;而手工課的學習內容也是刺繡、抽紗等汕頭傳統女紅。為實現辦學目的,學生沒有被灌輸任何“女性獨立”的意識,服務教會和嫁給本地傳道人成為許多學生畢業之后兩個最主要的去向。

(五)學生品行篤誠純良,對國家、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淡薄

女校學生成長在潮汕的社會大環境,在基督教和教會女校教育的雙重作用下,她們一方面宗教情結濃厚,專注于奉獻基督教;一方面仍秉承著潮汕傳統女子循規蹈矩、勤儉善良的性格特征,致力學習,使自己具備賢妻良母的條件。由于地域文化差異,以及男女性別角色不同,無論是潮汕社會還是教會女校,都沒有要求她們去憂國憂民或者引領潮流,因而她們并不關注國家的命運、政權的變更和社會的輿論??梢哉f,教會女校的辦學目的、教學模式和管理制度都大大強化了潮汕女學生性格中單純溫順、安分平和的特點,促使她們在革命風暴面前選擇了安分守己,淡漠回應。這也正是非基督運動和收回教育權運動時代,汕頭基督教會女校學生區別于教會男校及其他地方教會女校的獨特表現。

(六)不因形勢的流轉而改變辦學性質,選擇停辦或合并

在收回教育權運動中,政府采用各種手段,不斷加強對教會女校的干預與控制,向政府申請注冊立案是學校繼續存在的必然選擇。從表面看,立案注冊十分簡單,但所有女校都不愿申請立案注冊,相比淑德女校,正光女學早在1926年就宣布停辦,1927年與礐石中學合辦改為礐光中學;若瑟中學也于1927年停辦。

不立案的原因何在?結合淑德女校停辦原因,推測主要有四點:一是校長的人選問題,在當時,要找到像聿懷中學校長陳澤霖那樣有學識有學歷、有威望有能力的中國籍女校長很難;二是學校經費問題,女校的學生少,收取的學費有限,辦學經費多來自各教會,要達到立案條款中對學校經費、校產、設備、師資等項的要求難度很大;三是學校宗旨問題,女校的辦學目標自始至終就是為傳教和培養賢內助,而不是服務社會和政府的女知識分子,因此寧愿選擇停辦也不愿放棄基督化教育;四是隨著社會發展,國立小學到處設立,男女同校為潮流所趨,教會女校存在的必要性日益減小。

四、結 語

近代汕頭教會女校產生于19世紀末的潮汕社會,又消亡在20世紀特殊的歷史背景中。其設立開啟了潮汕女子教育的先河,亦幫助不少潮汕女子初步認識和學習了西方的文明,獲得全面知識的培養。在20世紀初不斷強化的國家、民族主義思潮下,教會學校成為反帝反教運動的重要對象,而汕頭教會女校學生卻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淡漠回應,在某種程度上又影響了學校的命運,使學校在大革命年代免于由獨立的教育體系變成適應國民黨需要的教育機關。因此,近代汕頭基督教會女校的創辦和特點既是中國其他城市教會女校的原始版本,又有別于其他地區教會女校的命運殊變和多樣歷程,兼具代表性和獨特性。

關于汕頭基督教會女校的文獻資料相當有限,而且極其零散。許多論及近代汕頭教育、基督教在潮汕辦學情況的專著和文章,談到教會女校時都是概述,鮮有具體個案的探討。在此情況下,四位淑德女校的學生的聲音顯得非常珍貴。她們從學生的視角去描述當年的女校,講述不同的歷史背景中她們真實的情感和經歷,以及對當年歷史重大事件的看法,補充了史料的不足,鮮活地展現了一所有代表性的汕頭基督教會女校的風貌,更顛覆了關于非基督教運動和收回教育權運動中教會學生的主流敘述。

歷史是多樣化的。通過淑德女校這一個個案,我們更清晰地了解到汕頭地區教會女校的辦學特點,挖掘到特殊時空坐標下汕頭基督教會女校學生及女校的回應,有關歷史得到了更多層面的開掘和還原,也為后來者提供了多樣化的研究視角。

[1]陳澤霖.基督教長老會在潮汕-英國長老會傳入潮汕的情況[J].廣東文史資料 1963(8).

[2]Edward Band(班華德).汕頭教會百年史實(1847-1947)[M].陳希賢,譯.香港:香港基督教潮人傳道會,1979.

[3]秦梓高.周恩來帶領民眾收回汕頭教育權[N].汕頭日報,2004-08-29.

[4]汕頭教育志[M].汕頭:汕頭教育志編審委員會,1988.

A Study of Modern Girls’School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in Shantou:In Reference to Shude Girls’School

DU Shi-min

(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Guangdong 515063)

By adopting an oral approach and examining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Shantou Shude Girls’ School,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girls’school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in Shantou and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the nationalistic ideas and their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part of the students of modern girls’school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in the politically marginalized Shantou in terms of the non-Christian movement and the retrival of education right in the 1920s.

modern times;Shantou;Christianity;girls’ schools of the church

B97,K103

A

1001-4225(2012)05-0023-07

2012-03-05

杜式敏(1974-),女,廣東汕頭人,文學碩士,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佟群英)

猜你喜歡
女校教育權汕頭
關于博文女校若干歷史問題的考證
性/別少數者在受教育權實現中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
汕頭17歲少年“娶”13歲女孩
中國跨性別者受教育權實現狀況及法律對策
從汕頭到上海:國民政府的“廢兩改元”之路(1925—1933)
營利性民辦學校中受教育權保障的問題與對策
詩畫汕頭
汕頭海關查獲侵權玩具
孤獨癥兒童受教育權保障研究——基于湖南省的實證調研分析
勾搭留學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