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媒體時代的政府公共管理

2012-08-15 00:52李朝暉
關鍵詞:政府信息

李朝暉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廣東 深圳 518028)

論新媒體時代的政府公共管理

李朝暉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廣東 深圳 518028)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行政格局,政府行政方式、科學判斷形勢、社會管理工作等各方面面臨新挑戰,同時也為政府提高公共管理能力提供新手段。新媒體時代,政府要轉變觀念,主動調整公共管理的方式和工作機制,更好履行公共管理職責;要推進政府信息公開,重建政府與公眾的互信;要尊重市場理性,謹慎干預市場;要相信群眾智慧,擴大公眾參與;要樹立法律信仰,推進依法治理。

新媒體;政府;公共管理

當今的世界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是指在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支撐下的各種新興媒體形態,是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今天,以個人為中心的新媒體已經從邊緣走向主流,特別是微博的快速發展,使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成為傳播主體,媒體發展已經從大眾媒體邁向個人媒體,傳媒出現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趨勢,人人都是信息的傳播者,因此也有人稱新媒體為自媒體(We Media)。2011年7月19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互聯網用戶達到4.85億人,手機網民達3.18億,微博用戶已達到1.95億人。在全部網民中,即時通信用戶達3.85億,應用使用率達79.4%;網絡新聞用戶3.62億,使用率74.7%;博客/個人空間使用率達65.5%,微博使用率40.2%;網民手機上網應用中,手機即時通信使用率71.8%,手機網絡新聞使用率62.6%,手機網民使用微博比例達34%。[1]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的普及以及所帶來的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不僅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也深刻影響著我國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帶來一場社會變革;特別是當前即時通信、微博等使用率的不斷提高,使我們進入了自媒體時代。如何適應這種變革,轉變行政方式,重建公共管理模式,提升公共管理質量,是政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新媒體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行政格局

新媒體的發展,特別是信息傳播主體多元化、傳播主客體交互化、傳播載體多樣化、傳播跨時空化等特點,改變了傳統的行政格局。

(一)新媒體的發展對政府公共管理工作帶來的挑戰

1.行政方式面臨新挑戰

新媒體的發展大大削弱了傳統命令式的行政格局。對于國家法律法規、政府行政行為,普通群眾不再被動地接受,而是能夠直接表達個人意見,群眾參與國家或所在地區經濟管理、社會管理事務的積極性由此得到激發。CNNIC2010年調查顯示,81.7%的網民上網以后比以前更關注社會事件,24.9%的網民經常參與熱門話題討論。[2]政策法規的制定越來越需要搜集民眾意見,并根據民眾需求的變化迅速做出政策調整。與此同時,政府行為的透明度不斷增強,政府時刻都在廣大群眾的監督之下,信息封閉時期所習慣的關門決?策、行政推動執行等做法,在新媒體環境下已經不能適應。

2.科學判斷形勢面臨新挑戰

新媒體環境下,傳播主體多元化,難免夾雜虛假信息,導致信息真假難辯、混淆視聽;許多片面性的信息,也影響人們對事情的正確判斷。新媒體的匿名環境,一方面使每個人都能夠自由地對社會事件進行發布,自由地表達個人觀點和意見,加強了普通群眾之間、普通群眾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另一方面這種便利性和匿名性也容易使人放棄克制和理性,發布一些似是而非或夸大事實的消息,或者散布宣泄個人情緒的言論;甚至一些別有用心者,制造虛假信息,進行欺騙和誤導,擾亂了人們對事物的正確判斷。前一段時間關于醫患關系的“八毛錢事件”就是一個典型例子①2011年9月7日深圳新聞網報導《嬰兒被診斷要做10萬元手術最終吃8毛錢藥痊愈》,引起社會熱議。一時間,社會上出現了一股對醫院和醫生不信任的潮流,一些患兒因此耽誤了疾病治療的最好時機。此后事件進展表明,8毛錢并未治愈該陳姓寶寶,該患者確實患有最初診斷的巨結腸且確需手術治療,并已在武漢進行了手術。。因此,對于新媒體中的信息,哪些是較全面反映社會發展進步的整體狀況或事件整體狀況的信息,哪些是公眾真實心聲,哪些是片面言論、虛假消息或者非理性言論,還應當認真加以甄別。如何及時從眾多網民的意見和建議中提煉出真正屬于大多數人的、理性的、真實的意愿和想法,準確做出判斷和評價,需要更高的智慧。

3.社會管理工作面臨新挑戰

網絡時代社會話題聚焦和事件組織有著匿名性、互動性、即時性、突發性等特點,政府應對新事物、處理新矛盾的素質和能力面臨新考驗。近年來,許多社會群體性事件的發生,都與新媒體曝光事件真相、民憤集中爆發,有關部門處理事件不透明、方法不適當、面對媒體語言不適當等有關。2011年“7·23”動車事故處理中鐵道部處理事故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反映了計劃經濟時代保留下來的機構,不僅內部管理問題多多,而且在危機處理、新聞應對等各方面不能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

(二)新媒體的發展為政府提高公共管理能力提供新手段

1.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新平臺

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的政府信息化建設,為政府信息公開、公眾參與社會事務等提供了新平臺;電子政務、在線辦事的推出,不僅方便了群眾辦事,也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政府網站逐漸成為群眾了解政務信息的新渠道,各種新媒體逐漸成為政府部門及其領導察民情、釋民惑、解民憂、聚民心、納民智的主要渠道之一,各種信息傳輸的環節減少了,傳遞的速度加快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新媒體為加強監督工作提供了新技術

新媒體的匿名環境,增強了對監督者的保護,提高了群眾監督的積極性;信息的直達性,方便了上級領導和監督機構了解具體情況。新媒體環境下,人人都可以發布信息,所有的權力濫用、所有的貪污腐化、所有的特權行為,都可能上傳到新媒體中,將被監督者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增強了群眾監督的威懾力。

3.新媒體為政府與普通群眾溝通交流開通了新渠道

新媒體正日趨成為展現民意的基本工具之一,政府部門及其高層領導通過新媒體可以較全面了解到社會所發生各種事情的真實情況,了解真實的民意。新媒體也方便了政府與普通群眾之間的互動交流,政府的官網、工作郵箱、QQ群、網上論壇、網上征求意見、網上見面會等,日益成為接受群眾投訴建議、為群眾答疑解惑以及政府與廣大群眾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推進了政府與群眾的溝通與互動。

二、順應新媒體時代的政府公共管理方式

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對政府工作來講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如何運用新媒體。運用得合理和到位,就能夠有力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反之把它束之高閣或肆意濫用,則會使群眾對政府產生不滿情緒。政府是為人民而設立的,有責任順應新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責任充分認識新媒體對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深刻影響,加強新媒體知識學習,提高新媒體環境適應能力,轉變觀念,主動調整公共管理的方式和工作機制,更好履行公共管理職責。

(一)推進政府信息公開,重建政府與公眾互信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沒有信息公開的意識,許多政府運作過程中的普通信息也被作為秘密,即使沒有列入密級,也作為內部文件,不予公開。這種不公開給政府增添了神秘感。在傳統媒體環境中,由于新聞輿論的控制不會出現什么問題,但在新媒體環境下,這種神秘不但不能為工作帶來什么便利,反而給各種謠言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導致政府與公眾相互不信任,影響了公共管理工作的推進。

首先,政府應當重新認識信息公開的重要性,一方面政府應當相信公眾的理智和判斷能力,該公開的信息,要做到全面、準確、及時的公開,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另一方面,對于公眾關心的信息,與其在輿論逼迫下擠牙膏似的一點一點地公開相關信息,不如主動公開信息,爭取信息發布的主動權,遇有重大或突發事件,要及時發布和反饋信息、及時辟謠,及時處理網上反映強烈的問題,長期堅持及時、客觀、全面發布真實信息,樹立政府在各種信息源中的信息源權威,贏得民眾的信賴。

其次,要改變公開方式。目前許多政府部門沒有認識到信息公開工作本身的重要性,在信息公開工作方面未下功夫,以為只要按要求公開就了事了,結果一些信息出現被誤讀,導致不必要的麻煩,出現輿論聲討。因此,要充分認識到信息公開也是一門學問,要學會謀劃信息公開的方式,特別是政策出臺、重大事件的解釋等,要注意信息公開的時機選擇、具體遣詞造句,提升輿論的引導力。

第三,要建立信息公開長效機制。我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頒布已經四年多,正式實施也已經三年多,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仍未常規化,許多政府部門只公開最基本的信息,如部門職責等,其他信息則是選擇性地公開。例如辦事程序只公開大流程,沒有公開每個流程具體需要提供的材料,或者雖然公開了,但與實際辦事時的要求有差別。又如,一些執法部門對于涉及民生的重大違法案件,只公開違法事實未公開違法單位,等等。更為突出的是,許多部門都存在對于部門工作情況,只公開某些方面情況或個案情況,不公開整體情況。這些現象都是不符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在新媒體環境下這種狀況越來越不能適應民眾了解信息的需要,很容易成為新媒體批評政府的話題。因此,應當建立信息公開長效機制,實現政府信息從個案公布走向常態公開。

第四,要完善政府網站的服務功能。近些年,各地政府紛紛建立網站。但有些政府部門網站信息幾年不更新,有些政府部門信息公開不充分,有些政府部門只有少量業務可以通過網絡辦理,絕大多數政府部門之間信息不共享。當前,要從政府信息化初期的重硬件設備而輕軟件、輕內容和輕干部素質提高,向加強政府網站的軟件開發建設、不斷增加服務內容等方面發展,使政府網站發揮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眾、收集民意、監督政府等功能。

(二)尊重市場理性,謹慎干預市場

經濟管理、宏觀調控被認為是我國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事實上,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推動經濟發展被作為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首要職責。從總體上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已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府對經濟的管制不斷減少,但我們也不難發現,計劃經濟年代政府形成的全面干預經濟習慣仍時隱時現,各級政府總是自覺不自覺地直接介入市場。我們的市場主體仍處于不平等地位,國有企業和少數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能夠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市場地位高于普通市場主體;市場準入還有重重障礙,在許多領域還沒形成自由競爭;土地這一重要的生產要素還不完全是由市場配置;等等。市場發展中,政府“有形之手”仍無處不在,“有形之手”仍常常按住了市場這一“無形之手”,使“無形之手”無法發揮作用。在經濟出現問題時,我們的政府仍然過分相信政府干預的作用,而忽視市場自我修復能力;我們的政府總是急于采取各種措施試圖用政府的力量解決經濟問題;甚至經濟沒有出現問題,政府也總想為經濟發展做點什么,總喜歡采取點什么措施,讓經濟往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結果是,短期目標達到了,但從中期和長期看,市場受到了損害,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市場對經濟的調節作用無法有效發揮,出現市場混亂,經濟結構失衡,甚至停滯不前。特別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反市場的思潮有所抬頭,政府對市場的干預進一步加強。其實市場調節就像人的免疫系統,政府干預就像抗生素和激素。激素用多了破壞了人的免疫功能,抗生素用多了會產生耐藥性。政府對市場干預多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就會被破壞,市場自我調節能力就會喪失;政府干預手段用多了,也會失效,即“政府失靈”。

因此,我們有必要深刻認識市場經濟的規律,尊重市場理性,重新審視政府干預。應當認識到,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有些是市場本身的問題,但更多是因為市場發育不完善,有時也可能是受政府干預效率的影響。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信息溝通非常方便、快捷,社會、市場的敏感度大幅度提高。由于充分的信息交流,加上物流業越來越發達,人口流動加劇,市場調節將會更有效率,市場失靈的情形也會越來越少。①2011年7月的“聚蕉行動”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當時海南香蕉出現滯銷,但同時市場香蕉價偏高,新聞報導一出,淘寶網就策劃了“聚蕉行動”的團購活動,一下子解決了蕉農的難題,也為消費者提供了較廉價的商品。與此同時,在新媒體環境下,政府干預如果存在不當,其危害也將會被成倍地放大,負面作用將會被迅速傳播、傳遞。因此,在新媒體時代,更要強調尊重市場理性、謹慎干預市場的理念。政府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市場調節的主體地位,在一般情況下不干預市場,而當“市場失靈”時,政府在采取干預措施前,一定要謹慎求證“市場失靈”的邊界,防止因過度干預產生反作用。在干預手段上,應當主要通過法律、規則和管制制度來規范經濟主體的行為。即使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經濟手段也應當慎重使用,政府管制更應當限定于極少數特殊領域。應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促進利率、價格、匯率、工資率等經濟參數在市場規則下形成,并建立有機聯系,使經濟主體能完全以市場參數的變化為依據進行決策,實行自由決策和平等競爭。

(三)相信群眾智慧,擴大公眾參與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在經濟體制、行政體制和文化體制改革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豐碩成果,但也進入了“準現代化的社會高風險期”。隨著社會分層日益復雜、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社會不公現象日益突出、各種矛盾糾紛錯綜復雜。與此同時,公民權利意識的增強直接導致群眾利益訴求增多,勞資糾紛也日益突出,因利益訴求受阻而采取過激行為的事件也不斷增多,成為影響發展與穩定的重要因素,傳統封閉型行政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管理的要求。為此國家在公眾參與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但從總體看,步子還不夠大。這與我們全能型政府更相信政府理性,不夠相信群眾智慧有關,總感覺我們群眾的素質還沒到推進民主的那一步。經過30多年的市場化改革,我國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體,不同的利益訴求促使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意愿不斷增強。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普通群眾通過網絡討論地區和城市發展的情況越來越普遍,群眾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開始走向理性。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政府應當充分相信群眾的智慧。歸根到底,廣大人民是國家的主體,城市是他們的家園,他們關心自己所在地區和城市的發展,他們對本地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最清楚。雖然,他們中絕大多數作為個體對地區整體情況可能無法準確把握,看到的可能只是地區和城市的一個角落,想到的可能只是地區和城市一個方面的問題;但如果把他們的所看、所思、所愿匯集起來,就是這個地區、這個城市的全貌,就是這個地區、這個城市的集體思考,就是這個地區、這個城市的整體發展愿景。他們提出的意見可能只能代表個體或某一群體的看法,提出的解決方案可能只能滿足個體或某一群體訴求;但如果把他們的意見、建議匯集起來,就是這個地區、這個城市群眾的意見,就是確定解決問題方案必須考慮的因素。細節決定成敗,只要相信群眾,讓公眾參與到城市發展和管理問題中來,更多的細節被充分考慮,我們改革發展的決策才會更科學,執行才會更有力。

當前一個可行的方法就是利用新媒體加強政府與廣大群眾的溝通交流。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經常上網看看,充分了解反映民生的民意、民情和民愿,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通過新媒體加強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聯系,使政府的改革政策、具體工作措施能夠符合群眾的意愿,與群眾心聲相統一;直面網絡政治參與,主動增加民眾的參與,隨時和民眾進行交流;特別重大政策和改革方案在制定過程中,要通過新媒體進行充分的討論,讓不同利益群體的意見都能夠得到充分表達,讓持不同觀點者正面交鋒、充分辯論、充分協商,使最終的決策能夠更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同時也使利益受影響者降到最少,受損程度降到最低,這不僅有利于政策和改革的順利推動,也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這其中還要注意,民主是少數服從多數,但絕不是多數欺壓少數,要在堅持效益、公平、正義的前提下,在關注公共利益的同時,也要注意個體的合理訴求,在充分溝通交流中盡量達成共識。

(四)樹立法律信仰,推進依法治理

現代國家應當是法治國家,現代社會應當是法治社會,公民的權益需要法律保護,我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都需要法律規范、法律保障。我國1996年就提出了依法治國的要求,1999年的憲法修正案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現代化制度目標。在這之前,廣東省1994年就提出了依法治省。但是,回首這十多年,我們發現,盡管大家都在強調法治,法治在中國的推行卻面臨巨大的阻力。雖然立法上取得了明顯成果,但是實踐中大量法律淪為具文,并未獲得應有尊重,法律在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缺乏權威。社會上普遍存在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在法律遵守上,對自己有利的就強調,對自己不利或者有限制的,就想方設法規避,甚至找種種理由公然違反。希望以法律約束他人行為,保護自己的利益;卻不希望約束自己的行為,保護相對人的利益。一些政府部門,對于依法行政,也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習慣于傳統的工作方式,習慣于長官意志、行政命令,習慣于借助行政權力解決問題,行政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束之高閣,很少想到依照法律規定解決問題,更少想過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問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也是大量存在。

在新媒體環境下各種負面信息的影響不斷被放大。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的存在,在新媒體之下使政府逐漸喪失了信用,形成官民對立;各種非法律途徑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新媒體下傳播,使群眾紛紛效仿,導致世風日下。①信訪是這一現象的典型。近年來政府部門不斷加大信訪部門人、財、物的投入,信訪解決問題的效率大為提高;但司法部門的投入增長較少,司法效率提高不多。而且在解決信訪問題時,應用行政手段突破正常辦事程序直接解決問題的多,引導當事人通過法律途徑、按法定程序解決問題的少。殊不知,這種做法的結果是造成群眾“信訪”不“信法”,信訪案件不斷增多,更多群眾放棄法律途徑表達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爭端。在新媒體環境下,群眾都知道,有問題通過信訪途徑解決起來不僅比司法途徑快,而且只要領導大筆一批,解決得比通過司法途徑更好,甚至一些案件在進入司法程序的同時也到了信訪辦,希望信訪干預司法。政府并沒有對信訪案件做系統分析研究,更沒有對因政府部門或其工作人員不依法行政或是制度本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跟蹤處理,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而是解決一單是一單。結果是制度不斷被破壞,政府信用和威信也不斷降低。從政府到群眾,普遍不信仰法律,社會出現嚴重失范。但同時,新媒體中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的憤慨言論,對非法律途徑選擇的無奈表達,又反映了公眾對法治的渴望。

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要通過推進依法行政重塑政府形象,重建公眾對法律和法治的信任。首先是通過樹立法律信仰推進依法治理,要特別重視領導干部的法律信仰、制度意識的培養。領導干部的行為具有示范作用,領導干部如果具有制度意識、信仰法律,把法律制度視作權威,自覺按法律制度辦事,就會在黨政機關中、在社會上形成依法辦事的風氣。其次是要加大法治政府建設力度,將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納入法治軌道,實現政府機構設置、人員編制、行政決策、行政審批、行政處罰、政府投資、公共財政管理等政府工作的法治化。切實加強領導干部學法守法用法,不斷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大力推進公務員學法守法用法,不斷提高公務員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是確保司法公正。加強司法人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提高司法水平;改革司法體制,不斷完善司法監督,增強司法的獨立性,提高司法效率,確保司法公正。領導干部信仰法律了,可以帶動整個政府機關乃到整個社會信仰法律;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了,整個社會的依法治理就有了基礎。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wo20110719521725234632.pdf.

[2]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

Govern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he Age of New Media

LI Zhao-hui

(Shenzhe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Shenzhen,Guangdong 518028)

Today’s world has found itself in an age of new media.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pattern,the means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the scientific judgment of situations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have all faced new challenges.In the meantime,the government has been equipped with new tools in enhancing its public administration.Under such circumstances,the government must transform its ideas and take initiatives to adjust the methods and mechanism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 as to better perform its responsibilities.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the opennes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rebuild the mutual trust between government and public;the rationality of market should be respected with cautious interference in market;there should be more faith in popular wisdom and increased public participation;faith in law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administration by law be speeded up.

new media;government;public administration

D 035

A

1001-4225(2012)05-0084-05

2011-11-17

李朝暉(1970-),男,福建福州人,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政法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汪小珍)

猜你喜歡
政府信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訂閱信息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學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政府必須真正落實責任
展會信息
完形填空三則
信息
健康信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