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家新燕啄新泥——常慶利和他的花鳥畫

2012-08-17 10:08
中國報道 2012年1期
關鍵詞:中國畫展畫家繪畫

關注常慶利繪畫作品多年了,喜歡看他的花鳥畫作,那枝頭上嘰嘰喳喳跳躍的喜鵲;那芬芳玉蘭花之間飛舞的蜜蜂;那茂密樹林中蟬鳴的悅耳之聲;那一泓碧池中穿梭往來的金魚……,這一幅幅醇厚、恬美、質樸、溫馨的田園畫卷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青年畫家常慶利創作的繪畫作品。

常慶利1968年生于遼寧省莊河市,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展覽中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大連美術館副館長,師從當代著名畫家宋雨桂先生。常慶利天資聰慧從小就非常喜歡畫畫,對家鄉的熱愛使得他酷愛花、鳥、魚、蟲,并與它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二十多年的繪畫生涯,常慶利始終保持著飽滿的創作熱情,他立足于傳統,讀先人的作品,臨摹先人的精彩畫作,從中領悟先人的創作真諦和藝術內涵,力求將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與自己的創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沒骨法”為南朝徐熙所創,不同墨色為骨,直接用彩色描繪物象,這種畫法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其畫法獨特而又受歡迎,故而久傳不衰。常慶利的作品在學習先人“沒骨法”的基礎上有著自己的發展和創新。他繼承虛谷、吳昌碩的繪畫筆法,更以豪放靈活的大筆觸,發揮自由奔放的想象,營造畫面有韻有骨的氣勢,將景、意融為一體,將筆墨的自然流暢與強烈的濃淡對比結合起來,從而使作品水墨淋漓而不爛,枯中帶潤,蒼莽華滋,產生美妙的交響音樂似的節奏感,同時又充分體現了畫家高尚的人格精神、藝術品位及文化修養。作品《東籬清音》、《已涼天氣未寒時》、《盛夏》、《酸甜自知》、《清音》等就充分表現了常慶利對“沒骨法”的運用。在《東籬清音》中,作者以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將我們身邊發生的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惟妙惟肖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在一農家菜地里,一只身手矯健的蟈蟈正從菜藤蹦到嫩綠的豆莢之上,微風拂來豆莢和豆葉搖動著,這一靜一動形成明顯的對比反差,從而更增添了生活中的情趣。若沒有對生活充滿熱愛之情和嫻熟的筆墨技巧,是捕捉不到如此精彩瞬間的。

多年來常慶利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外出寫生采風,為了畫好花鳥草蟲,常慶利經常去鄉野郊外、田間地頭,觀察它們的習性,揣摩其特有的內涵,長期的深入生活,其筆下創作的花鳥魚蟲惟妙惟肖、呼之欲出,給人一種藝術的享受。他擅長畫石榴和玉蘭,為了捕捉精彩的瞬間,他幾乎走遍了大連的近郊鄉野,最后尋蹤至山東棗莊萬畝石榴園,身臨其境進行了大量的寫生,從而創作了《清秋》這幅獲第二屆中國畫展銀獎的精彩作品。畫面上蒼老的石榴樹那火燒雷劈,斑駁陸離的枝桿,那嶙峋多姿的山石及枝頭累累的石榴,經過作者的層層勾勒,顯得樸實無華、醇厚大方。同樣在創作《古玉留香》作品時中,常慶利傾注了深厚的情感,為了將玉蘭花冰清玉潔的嬌媚姿態展現出來,他不辭辛苦多次光臨北京西山大覺寺,歷經三百年蒼桑的玉蘭樹下徘徜著他的身影。那古老玉蘭樹桿的錚錚鐵骨,那芳菲玉蘭的撲鼻花香,震撼并感染著他的心靈,他不放過每一個細小的環節,掌握其獨特的韻律,冷暖并現,干溫兼具,從而使整個畫面風神搖曳,栩栩如生?!跺羞b游》、《雙清園》、《雙壽圖》、《松云高逸》都是他近期創作的精彩作品,從這些作品中我們不僅看到常慶利獨特的繪畫風格,同時也享受著繪畫藝術帶給我們的愉悅之情。

著名畫家宋雨桂先生評價常慶利的畫時說:“他為自己的畫室 取名‘樸秋堂’。在他眼里,四季之中的秋季是生命的田園牧歌中最為醇厚的章節。家鄉山村和幾年來往返大江南北所到之處,秋天的景致便頻頻現于筆下;斑斕嬌美的秋菊、珠圓漿滿的紅果;開口迎秋的石榴;野彌漫漫的山花……,畫家心頭對于土地的感念化作縱橫交錯的線,化作狼籍斑駁的點,點線交錯間是生命節奏的鏗然作響,噴涌而出的畫家個人情感,與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氣機一脈相承,神交而跡合”。在繪畫創作中常慶利認為:“真正的聰明是在人前學人所長,人后用心品析,再下一番苦功夫去體會它。有所充有所補,正如海綿可以吸取許多水,而石頭去一滴水也進不了它的深層,‘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二十多年來,常慶利這位當年癡迷繪畫的少年已步入了不惑之年,但這位對“沒骨法”執著追求的青年畫家以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刻苦精神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豆蕡@幽事》獲“新世紀全國中國畫展”銅獎;《馨溪寒影》獲2001年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冰肌玉骨倍精神》獲“紀念講話六十周年”遼寧省金獎;《清秋》獲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銀獎;《古韻.春》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等等。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從常慶利創作及獲獎的軌跡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了這位青年美術家創作的艱辛歷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常慶利將會有更優秀的作品問世。

慶利談藝

善于向大師學習的好方法有一個,就是品其不足之處,而此一處恰恰可能是你最具備的優勢,但若無一顆真誠而平和的心,無一手化腐朽為神奇的技,無厚實的畫外修養,則不易看出其不足,也不可能達到那種“我有我在”的境界,眼高手低是無奈,手高眼低則是無聊了。

用“笨”的方法畫出“巧”的效果來是令人十分耐以尋味的事情。這里就是一個“不雕而琢”的道理了,老子那句大巧不工,真是太有道理了。因為“笨”是太實在不過了。一點假都藏不了,而這種笨功夫則是一切“巧”的由來,而此“巧”非“小巧”也。

真正的聰明是在人前學人所長,人后用心品析,再去下一番苦功夫去體會它。有所棄有所補,正好如海綿可以吸取許多水,而石頭卻一滴水也進不了它的深層,這還有古人一句:舌可以說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而過于剛硬的石頭能做得到嗎 ?

感謝生活中能夠讓我們感動的事物,緣于有顆愛生活的心。如果一個畫家能夠在一朵花中窺見天國,一滴水中體會到境界,則是十分幸運且幸福的事情了。

近來十分偏愛宋詞,讀來如讀一幅好畫,一段音樂,一段好舞蹈,一杯好茶,其中不僅有遣詞酌韻的美,而且更令人從中品味更深刻的東西出來,當然是講真話,動真情寫的那些好詞。好的東西是很講究的,是能留得住的,也是很厚實的啊。正如一輛奔馳車和一個小微型同時開過來,感覺的確不一樣。

猜你喜歡
中國畫展畫家繪畫
“陸儼少獎”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獲獎作品
薪火相傳 繼往開來—記“陸儼少獎”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評選
『陸儼少獎』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
“2017 全國中國畫展”將于九月開幕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