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2011年國內期刊參考文獻研究的論文計量分析

2012-09-11 09:45張鴻瑫王曉榮
實用醫藥雜志 2012年11期
關鍵詞:文后著錄發文

宋 敏,張鴻瑫,王曉榮

是學術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是作者選題、立論的前提,是研究結果以及說明觀點的依據。正確使用參考文獻不僅僅是作者嚴謹學術態度的體現,也是尊重知識產權,顯示科學的繼承性[1]。近年來,隨著我國學術期刊逐步與國際接軌,各家科技期刊對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十分重視,在規范化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通過多年期刊稿件的審讀工作發現,目前國內相當部分論文作者對文后參考文獻的引用重視程度不夠,部分期刊編輯把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僅當作一種形式的需要,并未與論文質量有機的結合起來。其中期刊論文參考文獻中漏項、缺期、錯頁、轉引二、三次文獻現象較為普遍,更有甚者,少數作者為突出所做工作的創新性,把重要而又密切相關的經典文獻隱而不引,嚴重影響了學術論文的科學性、學術性和可信度,也影響了期刊的學術質量和聲譽,近十年來國內學者對此高度重視,為此本文對2000~2011年國內公開發表期刊關于文后參考文獻研究論文進行統計分析,并從文獻計量的角度揭示我國期刊文后參考文獻的學術研究特點和發展趨勢,為文后參考文獻的深入研究提供信息服務和可靠依據,并引起讀者、作者與編輯對文后參考文獻的重視。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以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萬方數據》為主要統計數據源。

1.2 檢索方法 采用關鍵詞檢索方式。關鍵詞字段選擇“參考文獻”,時間檢索范圍限定在2000~2011年。

1.3 分析方法 將檢索結果下載,利用Excel軟件對下載文獻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同時,為確保數據準確,對部分數據進行手工統計分析。

1.4 分析內容 分別對文后有關參考文獻研究論文的年度、期刊、作者、地域、被引頻次、基金、主題等方面進行統計,進一步分析我國期刊文后參考文獻研究現狀。

2 結果與分析

2.1年度載文量分布 2000~2011年我國期刊文后參考文獻相關研究論文355篇,從年度載文量分布以及年載文量折線圖看,我國學術論文參考文獻研究呈現三個特點,一是2002、2005、2007三年文獻量呈現小高峰,二是總體發文起伏,三是2011年發文量明顯下降。見圖1。

圖 1 2000~2011我國期刊文后參考文獻研究論文年度趨勢

2.2 期刊分布 355篇文獻分布在182種期刊上,其中8篇以上的有8種期刊,共計165篇,占發文量的46.49%;發文10篇以上的4種期刊,共發文131篇,占發文量36.91%;發20篇以上的2種期刊,發文108篇,占發文量的30.42%。上述期刊可視為文后參考文獻研究的核心期刊。見表1。

表 1 2000~2011國內期刊文后參考文獻研究論文發文≥8篇以上期刊

2.3 作者分布 根據普賴斯定律[2],核心作者發文數M需滿足M=0.749√nmax(nmax表示核心的作者中發表論文數的最高值)。參考文獻發文最多作者的論文數=7,代入公式得M=0.749√7=1.98,因此,發文數量在2篇以上的作者為核心作者,統計得到核心作者有49人,共發文111篇,占發文總數的31.26%。其中,發文7篇的是洛陽總參工程兵科研三所的朱大明。

2.4 地域分布 355篇文獻分布于27個省、市、自治區,其中,發文20篇以上的有北京、江蘇、河南、廣東、山東,分別為 57、39、39、37、20 篇,總計 192篇占54.08%。這五個省是研究文后參考文獻的核心地域。

2.5 被引頻次 除去與文后參考文獻無關的研究,被引頻次共979次,被引頻次≥15的論文共8篇,其中,沈陽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盛京醫院)圖書館的楊華2篇入選,單篇被引頻次最高的是《高壓物理學報》編輯部的毛大勝,共54次,顯示了他們對參考文獻研究的貢獻。見表2。

2.6 基金課題 355篇研究參考文獻的論文中,有22項基金課題,占6.20%,分別來自四川、北京、湖北、廣東、江蘇、江西、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山西等省市。其中,北京、湖北、江蘇、廣東各3項基金課題。四川省4項,其中,樂山師范學院的朱俊波2項,主要對參考文獻規范著錄的研究。

2.7 主題分布 經過對355篇參考文獻論文文獻主題分析,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問題與糾錯、著錄質量調查分析、著錄規范化、文獻計量分析、自動化著錄等方面,發文量分別是121、83、69、45、31 篇,各占 34.08%、23.38%、19.44%、12.68%、8.73%。此外,尚涉及文后參考文獻的編輯加工、外文著錄等方面。

表 2 2000~2011國內期刊文后參考文獻研究論文被引頻次≥15的論文分布

3 討論

我國在期刊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采取了規范措施,取得了長足進步。國家標準局1987-05-05已把“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列入國家標準,并于1988-01-01實施[3]。從期刊文后參考文獻調查分析看,我國期刊文后參考文獻具有以下特點。

3.1 文獻數量起伏較大 2000~2011年我國期刊文后參考文獻總體呈現文獻數量起伏態勢,出現兩個小高峰。第一個小高峰在2002年,與2001-10我國正式出臺《電子資料著錄規則》有一定的關系。第二個小高峰在2007年,與2005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 《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第2版)有直接關系,完善而規范的著錄規則,讓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參考文獻的規范性、適應性、整體性的研究之中[4]。3.2 期刊分布相對分散 355篇文獻分布在182種期刊上,刊文10篇以上的只有4種期刊,這些期刊成為文后參考文獻研究的核心期刊,尤其是《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發文86篇,形成了絕對優勢,與其辦刊主題、研究方向相吻合。此外,《現代情報》、《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均發文在10篇以上,說明其辦刊特色突出。但是,總體看,期刊文后參考文獻的研究在我國分布還是呈現分散狀態,總體質量不高,與文后參考文獻為撰寫論文的常規要求,缺乏創新性有關。

3.3 沒有形成核心作者群 在2000~2011年,文后參考文獻研究論文在我國的作者群較為分散,發文2篇以上的只有49人,與我國從事情報、圖書、編輯工作的總人數相差甚遠,顯然沒有形成核心作者群。發文最多是洛陽總參工程兵科研三所的朱大明,7篇的系列研究,充分表明他對我國期刊文后參考文獻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3.4 文獻研究地域分布不均 從文后參考文獻研究地域看,廣東、山東 、河南、江蘇 、廣西等地發文較多,而青海、甘肅、寧夏、貴州等地域發文較少。由此說明,文后參考文獻的研究與地域經濟發達、科技水平、信息傳播、學術氛圍程度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出臺文獻情報的區域合作,開展廣泛的科技學術交流,由此帶動文獻情報知識匱乏的邊緣地區,使文后參考文獻這樣的常規著錄標準在我國廣泛應用。

3.5 被引頻次具有影響力 被引頻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被引文獻的作者及其所在機構的學術水平和權威性高低[4]。從被引頻次分析,《高壓物理學報》編輯部毛大勝的“參考文獻數量與論文質量的關系”,被引頻次達54次,較高的被引率是由于文章抓住了參考文獻的靈魂,也就是“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具有較高的借鑒價值。從被引頻次前8位標題看,大部分是對文后參考文獻著錄的研究,表明文后參考文獻的正確著錄是關鍵。

3.6 基金課題較為缺乏 基金課題能反映國家、地區、單位、部門的科研水平,是具有科研價值的特殊文獻[5]。文后參考文獻是對學術論文的常規要求,能有22項基金課題,表明該項研究仍然具有科學價值和生命力。但是也存在不足,被引頻次偏低,與課題相關的論文少有一定的關系。

3.7 研究主題切入實際 從主題研究統計結果來看,著錄問題與糾錯、著錄調查與分析的研究占主導地位,這些主題是學術論文撰寫過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因此,具有現實性和實用性。但是,研究類型以經驗性、總結性為主,論著較少,深度還不夠。在著錄規范化、自動化著錄上,提出了新方法新見解,值得借鑒。在對文后參考文獻的編輯加工、外文著錄方面,也在探索和應用中。但是,總體看,我國在期刊文后參考文獻的研究上創新性不夠,有待提高。

【參考文獻】

[1]毛大勝,周菁菁.參考文獻數量與論文質量的關系[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14(1):34-36.

[2]靖繼鵬,馬費成,張向先.情報科學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56-77.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M].國家標準局,1987.05.

[4]段明蓮.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32(163):83-86.

[5]袁 寧,曾 燕,蘇換群.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資助論文計量統計[J]. 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1,20(11):63-64.

猜你喜歡
文后著錄發文
本刊文后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細則
常用參考文獻著錄要求
本刊文后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細則
常用參考文獻著錄要求
常用參考文獻著錄要求
American Families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本刊文后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細則
本刊參考文獻著錄要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