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女子馬拉松運動員年度訓練周期安排特點研究

2012-09-20 02:55焦芳錢劉大慶
中國體育科技 2012年4期
關鍵詞:競技狀態馬拉松教練員

焦芳錢,劉大慶

中國女子馬拉松運動員年度訓練周期安排特點研究

焦芳錢1,劉大慶2

在女子馬拉松訓練中,年度周期安排是其訓練計劃的核心內容。對于一個跨度較大的時間周期,馬拉松運動員需要通過合理的周期安排來逐步培養起競技狀態,使之在比賽中呈現出最佳競技狀態。中國女子馬拉松是一支較有國際影響力的隊伍,通過對該隊伍訓練周期安排的研究,可以從中發現和探索馬拉松訓練周期安排中一些規律性的東西。通過對我國女子馬拉松教練員和運動員的調查了解,結合優秀運動員重要比賽年度周期安排的實例分析,逐步勾勒出女子馬拉松訓練周期安排的一些主要特點。這將有助于提升我國女子馬拉松訓練過程安排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訓練周期;馬拉松;女子;優秀運動員;階段訓練

1 前言

對于年度訓練來說,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對周期性訓練安排的認識和把握,年度周期安排通常也是進行系統訓練的重要基礎。對周期性訓練理論進行較為系統研究的是前蘇聯訓練學專家馬特維也夫,他提出的周期訓練理論,在體能性項目訓練中曾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市場經濟大背景下,人們對于該理論也產生了一些懷疑和爭議。對于體能性女子馬拉松項目而言,其訓練周期安排特點是什么,這是人們較為關心的問題,也是優秀運動員訓練中必須認真把握的問題。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備戰2007年世界田徑錦標賽和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國家隊女子馬拉松運動員的訓練周期安排及省級以上優秀女子馬拉松運動員的訓練周期安排。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調研

對我國女子馬拉松隊備戰2007年世界田徑錦標賽和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年度訓練周期安排和計劃進行了較為詳細和認真的分析研究。

2.2.2 專家訪談

根據研究需要,分別對體育院校相關專家和備戰北京奧運會的國家隊教練員進行了訪談和咨詢,共計23人。

2.2.3 問卷調查

設計了教練員、運動員問卷。問卷主要對國家女子馬拉松隊和內蒙古、黑龍江、新疆、廣州、吉林、遼寧、北京、河南、河北、陜西、貴州、海南、山東、甘肅、云南、青海、江蘇等?。ㄖ陛犑?、自治區)隊和火車頭俱樂部的女子馬拉松運動員和教練員進行了調查。運動員問卷發放共50份,回收46份,回收率92%,有效問卷42份,有效率為91%;教練員問卷共發放30份,回收27份,回收率90%,有效問卷25份,有效率為92%。通過14位專家對問卷的效度進行檢驗,效度評價結果良好。在運動員問卷填寫后20天左右,隨機抽取其中14名運動員進行第2次問卷填寫,對兩次調查進行問卷信度檢驗,通過相關系數計算得出,問卷的重測信度系數為r=0.9021,且P<0.01,說明運動員問卷調查結果具有較高可靠性。

作者單位:1.廈門大學 體育部,福建 廈門361005;2.北京體育大學北京100084
1.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2.2.4 個案研究

主要對我國優秀女子馬拉松運動員周春秀、朱曉琳、張淑晶等的訓練周期安排進行研究。

2.2.5 數理統計

用EXCEL軟件和SAS統計軟件對教練員和運動員問卷進行數理統計,繪制了頻數分布圖等,并進行相關分析。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傳統周期訓練的基本理論及主要爭議點

20世紀60年代中期,馬特維耶夫出版的《運動訓練的分期問題》提出了競技狀態的變化、運動訓練計劃的制訂,為一般訓練學的誕生奠定了重要研究基礎[8],這也標志著周期訓練理論的初步形成。這個時期的前蘇聯競技實力較強,代表了當時世界的最高競技水平。同時,國民經濟水平較高,計劃經濟為主導的舉國體制為運動員的系統訓練提供了強大支持。馬特維耶夫通過對舉重、游泳、田徑耐力項目高水平運動員年度成績變化的綜合研究,描繪了競技狀態發展變化的曲線圖。曲線呈現單峰、雙峰和多峰3種基本狀態。通過對曲線的形態研究,他發現了一種波峰位相的形成、保持和暫時消失現象,與此對應,他把運動訓練過程劃分出3個時期,即準備期、比賽期、過渡時期,初步形成了周期訓練理論的基本構架。

根據傳統分期理論研究統計出的結果曲線顯示,競技狀態的形成時期較長,因此,對應的準備期也較長。同時認為,準備期中應較多采用一般性練習手段,以此逐步引導競技狀態的形成。由于早期比賽數量較少,比賽間隔大,這種安排思路還能夠適應比賽的需要。近年來,隨著各種商業性比賽的增加,有時商業比賽的利益累積下來比奧運會、錦標賽等大型比賽所獲得的利益可能還要大,人們開始思考,如何能在短期內提升競技狀態和較長時間保持競技狀態,以適應不同類型的激烈比賽。于是,出現了一些淡化或取消準備期,直接以比賽期替代的思潮,較為典型的觀點就是“以賽代練”,對傳統周期理論提出了挑戰。李慶等的研究認為,傳統的周期訓練理論對運動訓練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在現代競技體育高速發展,商業化比賽更多地介入,訓練和比賽強度不斷增大的今天,傳統的周期訓練理論顯然不能客觀地解釋和代表現代運動訓練的發展趨勢[1]。這些見解反映出周期理論的實踐影響力和其理論急待完善的迫切性??傮w來看,人們對于該理論的質疑集中在:各訓練時期和階段負荷量、強度的安排;一般和專項訓練的比重;各時期劃分的時間長短等問題上[2]。作為耐力特性明顯的女子馬拉松,其訓練安排是否遵從周期訓練基本理論,它究竟呈現出怎樣的周期安排特點?通過對女子馬拉松訓練安排的整體了解和把握,我們將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3.2 我國女子馬拉松年度訓練周期安排特點

3.2.1 教練員對馬拉松訓練周期安排的認識

3.2.1.1 對傳統周期訓練理論的認知

教練員問卷調查顯示,有40%的教練員認為,傳統周期訓練理論適宜指導馬拉松的訓練安排,36%的教練員認為比較適宜,24%的教練員持保留態度,說明多數馬拉松教練員認可周期訓練理論的指導作用,有少數教練員對該理論提出了某種質疑,但通過了解他們的實際訓練安排,發現他們仍舊把訓練過程按照準備期,競賽期和恢復期來安排。這種有意無意地運用周期訓練安排的一些基本理論,正說明周期訓練安排中的微妙之處。因此,對周期訓練理論的研究需要不斷深入進行下去,不可停留在目前較為淺顯的基本結構的劃分上。當然,如何科學地進行周期訓練安排,需要教練員長期的經驗積累,需要科學的實驗監測。

3.2.1.2 實際訓練周期安排調查

通過教練員問卷調查,對我國女子馬拉松運動員的準備期和恢復期長短進行了解(表1)。

表1 女子馬拉松比賽訓練準備期和恢復期時間一覽表Table 1 Survey on Pr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Female Marathon Training

表1顯示,教練員在重要比賽中,準備期安排一般以3~4個月為主(選擇人數占總人數的80%),賽后恢復調整時間一般以3~4周或1個月為主(選擇人數占總人數的68%)。有一小部分采用1~2周的短時間恢復調整期(占總人數的24%)。由于一次馬拉松比賽的消耗大,因此,需要通過較長時間的儲備和積累才能開始比賽,3~4個月的準備期是教練員基本認同的競技狀態培養過程。大賽后一般根據疲勞情況安排一個較短時間的調整恢復期,時間從1周至1個月,重點在3~4周。

3.2.2 女子馬拉松運動員年度比賽周期安排調查

本研究對2006—2008年中,我國女子馬拉松運動員的比賽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表2)。選擇離發放問卷最近的2個年度,主要是考慮到我國多數運動員的馬拉松訓練年限都比較短,調查年限不能太長。通過問卷調查顯示,本次被調研的運動員最好成績都集中在(2:19:51~2:40:00)之間,調研對象整體水平較高。

表2 2006—2008年度女子馬拉松運動員比賽情況調查一覽表Table 2 Survey on Competition of Female Marathon Athletes in 2006and 2008

表2調查顯示,2006年8月~2007年8月,運動員參加馬拉松比賽的平均次數為1.38次,標準差為1.19次,參加長距離比賽的平均次數為4.5次,標準差為3.88次;2007年8月~2008年8月,運動員參加馬拉松比賽的平均數為1.5次,標準差為1.12次,參加長距離比賽的平均數為3.76次,標準差為3.43次。從4組數據的標準差可以看出,每組數據的離散程度較小,因此,平均數可以較為有效地呈現各組數據的整體情況。

為了更好地了解2006-2008年度的馬拉松比賽情況,我們繪制了頻數分布圖(圖1、圖2)。

圖1 2006—2007年度參加馬拉松比賽次數頻數分布示意圖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Frequency Participating in Marathon Competition in 2006and 2007

圖2 2007—2008年參加馬拉松次數頻數分布示意圖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Frequency Participating in Marathon Competition in 2007and 2008

表2的數理統計和圖1、圖2頻數分布情況顯示,兩個年度中,平均馬拉松比賽次數分別為1.38次和1.5次,頻數分布主要集中在0~2次之間,而年度長距離平均比賽次數分別達到4.5次和3.76次,參加長距離的比賽次數明顯占優勢。然而,教練員問卷調查顯示,68%的教練員認為,全年較為適宜的馬拉松比賽次數是3次,28%的教練員認為,參加2次比較適宜。孫長江研究認為,女子馬拉松運動員一年安排2次,最多3次馬拉松比賽較適宜的[6]。這說明,隊伍整體年度馬拉松比賽次數與教練員、科研人員所認同的較為合理的年度比賽次數存在一定差距。筆者認為,從事馬拉松項目專門訓練運動員相對較少,而較多運動員長跑兼馬拉松,年度比賽基本是圍繞長距離跑來展開,這應當是一個主要原因,反映出女子馬拉松隊伍整體的專項特點不夠明確。還有一個可能原因,雖然我國的馬拉松比賽近年來有所增加,但是,和歐美、日本等馬拉松開展比較好的國家相比數量明顯偏少,一般水平的運動員參加比賽的機會將大大減少。牟少華等對中、日馬拉松對比研究認為,日本女子馬拉松運動蓬勃發展得益于“日本的女子馬拉松運動不僅群眾基礎好,而且有各種級別的比賽,且賽次較多?!保?]因此,為提高我國女子馬拉松隊伍的整體水平,需要積極創造條件,盡量讓她們多參加一些馬拉松比賽,積累經驗,不斷提升馬拉松跑的專項能力。

3.2.3 我國參加北京奧運會的女子馬拉松運動員年度比賽安排特點

周期安排作為年度訓練計劃的核心部分而廣受重視,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女子馬拉松訓練的周期安排問題,在對女子馬拉松隊伍整體問卷調查的基礎上,也對參加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且參加了2007年世界田徑錦標賽的3名女子馬拉松運動員周春秀、朱曉琳、張淑晶的不同年度主要比賽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表3、表4、表5)。參加這兩種世界大賽的運動員都是在國內選拔或達到國際A標后才獲得參賽資格的,她們代表了當時我國女子馬拉松的最高水平,也是優秀的國際馬拉松運動員。

表3顯示,周春秀年度比賽安排特點是:在2003-2008年間,年度馬拉松比賽次數分別為:2次→3次→4次→2次→2次→2次,表現為馬拉松參賽初期積極參加一些比賽,非大賽年度參賽次數多,大賽年度參加重要比賽較少。從每個年度比賽的月份分布來看,基本都是呈現兩個大周期,第1個比賽期為3~4月份,第2個比賽期集中在8~10月份。而有重大比賽的年度僅安排一個大周期,比如2008奧運年度就是一個大周期。盡管參加了好運北京馬拉松比賽,但僅僅是作為訓練而已,沒有進行專門的針對性訓練。2005年度,她參加的比賽達4次,前2次獲得了較好名次,錦標賽獲得第5名,本年度較頻繁的比賽對該運動員的體力消耗較大,特別是3月份僅隔10多天的連續2次比賽,對該年度的重要比賽(錦標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也提示我們,女子馬拉松年度比賽次數一定要有所控制。如何做到適度而不過度,是女子馬拉松周期訓練安排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當然,對于重大比賽年度只安排一個大周期是否科學有效也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表4顯示,朱曉琳年度比賽特點是:在2004~2008年間,年度馬拉松比賽次數分別:1次→2次→2次→2次→2次,從每個年度馬拉松比賽的月份分布情況來看,基本都是呈現1~2個大周期。在2007世錦賽年,3、4月為第1個比賽期,9月為第2個比賽期,在備戰9月份的世錦賽時,她和周春秀的準備期分別達到5個月和4.5個月,在錦標賽上分別獲得了第4和第2的好名次,說明其年度周期安排的有效。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她和周春秀全年度都是按照一個大周期來安排,盡管參加了4月6日的揚州半程馬拉松和4月20日的好運北京馬拉松賽,但是從比賽成績及后來的采訪中可以了解到,這些比賽她們僅僅作為一堂訓練課,沒有做專門的準備和用全力去跑。奧運會的比賽結果是,她和周春秀分別獲得了第4和第3的好名次。整體而言,朱曉琳的年度周期安排以單周期和雙周期為主,中間穿插安排眾多的場地賽和越野賽,希望達到以短促長,提高專項能力的目的。

表3 周春秀各年度馬拉松重要比賽情況一覽表Table 3 List of ZHOU Chun-xiu Participating in Major Marathon Competition Each Year

表4 朱曉琳各年度參加馬拉松重要比賽情況一覽表Table 4 List of ZHU Xiao-lin Participating in Major Marathon Competition Each Year

表5 張淑晶各年度參加馬拉松重要比賽情況一覽表Table 5 List of ZHANG Shu-jing Participating in Major Marathon Competition Each Year

表5顯示,張淑晶年度比賽特點是:在2000—2008年間,年度主要馬拉松比賽次數:4次→2次→2次→2次→4次→2次→3次→2次→4次。從每個年度馬拉松比賽的月份分布情況來看,基本都是呈現雙周期安排,比較典型的如2000年度、2002年度、2003年度、2007年度。個別采用多周期安排,較為典型的如2004年度。在2008北京奧運會年,共進行了4場比賽,第1個比賽期從1~4月,第2個比賽期是8月份,由于第1個比賽期比賽過多,從而對8月份的奧運會比賽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響。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在重要的馬拉松比賽年度,運動員的參賽次數一定要控制,否則,其最佳競技狀態也許會過早出現在某次一般性比賽中。張淑晶在2008年3月16日的韓國首爾國際馬拉松賽上獲得了第1的好名次(成績為2:26:11),而在本年度重要的奧運會比賽中沒有表現出良好的競技狀態。烏克蘭B.H.普拉托諾夫教授研究認為:“有計劃地針對年度重大比賽,特別是奧運會的訓練,針對的是必須在這些比賽中達到最高準備程度狀態的時候,大周期的數量和重大比賽的數量與在重大比賽中達到最高成績的概率之間存在著反比例的關系?!保?]

通過對我國3位優秀女子運動員不同年度周期安排和參賽情況的綜合研究,我們認為,優秀女子馬拉松運動員年度大周期安排,比賽次數的確定需要綜合考慮許多的因素,如,國內競賽日程,國際大賽的時間安排,經濟利益等。在此基礎上,應當對運動員的競技狀態進行適度調控和把握。大賽年度的主要比賽需要把握在1~2次,非大賽年度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積極參加一些比賽,增加經濟收入,同時以賽促練,培養自信心,提升能力水平。

3.2.4 大周期基礎上的階段訓練安排

階段性訓練安排是我國女子馬拉松訓練實踐中較為顯著的特點,屬于操作層面的周期安排問題,是教練員最為直觀和容易把握的對年度訓練實施的有效途徑。比如,通常進行的高原階段性訓練,平原階段性訓練等。這些大的訓練階段又可進一步細化成為小的訓練階段,如,周春秀的高原訓練“總體結構包括高原前準備階段、高原訓練階段、賽前訓練階段3個板塊”[5]。通過階段訓練安排,達到實現不同時期訓練目標的目的。馬拉松訓練中通過階段性訓練安排,來實現訓練目標,這與馬拉松比賽的場地、氣候環境多變性有很大關系。不同于場地賽,馬拉松比賽的場地環境變化相對較大,路面狀況在不同的比賽時間和地點是不一樣的,因此,運動員需要通過定期地變換訓練地點,以適應比賽中變換的環境。當然,由于高原環境對于有氧耐力項目較好的提升功效,所以在平原訓練的基礎上還要進行階段性的高原訓練。我國女子馬拉松訓練十分重視階段性訓練的安排。針對不同的訓練環境,安排提高不同能力的訓練,在每個訓練階段都有明確提高某種能力的要求。階段性訓練安排,進一步提高了訓練的可控性和預見性,使得運動員的綜合能力能夠分階段不斷提高。

下面是我國優秀女子馬拉松運動員周春秀和朱曉琳在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個年度大周期中的階段性訓練安排計劃(注:具體實施中略有調整,表6)。

表6 周春秀、朱曉琳備戰北京奧運會年度大周期階段性訓練安排計劃一覽表Table 6 Stage Training Plan of ZHOU Chun-xiu and ZHU Xiao-lin in Macro Annual Cycle Preparing for Beijing Olympic Games

從對周春秀、朱曉琳的階段性訓練安排計劃可以看出,為了全力備戰北京奧運,她們全年度采用單周期的安排,即從2007年9月2日世界田徑錦標賽之后至2008年8月17日的一個年度訓練安排中,再沒有進行為獲取比賽名次和爭取創造好成績的比賽。盡管全年度采用了單周期訓練安排,然而,整個過程的訓練安排非常豐富。為備戰奧運會共采取了8個不同的訓練階段安排。準備期為4個階段:第1階段適應性訓練;第2階段基礎耐力和力量練習;第3階段為較大負荷訓練,強化力量訓練;第4階段為提高專項能力的高原訓練。比賽期為4個階段:第1階段為適應性比賽,熟悉比賽環境;第2階段專項強化訓練;第3階段為競技狀態調整和賽前心理調節;第4階段即為最后3天的程序化賽前控制階段。

白雪在奪得世錦賽冠軍前10周的訓練中,也進行了周密的階段劃分和訓練安排,賽前10周階段劃分“主要包括4個階段:高原訓練前的平原階段28天(一般準備)、高原訓練階段28天(專門準備)、下高原后的平原訓練階段6天(賽前能力轉化)以及賽前一周的訓練階段9天(能力強化和狀態調整)”[7]。這種慎密的訓練安排,使得訓練的操作性和可控性大大加強,運動員的訓練負荷水平和各種能力都能在不同階段逐步獲得發展和提高。周春秀、白雪等在這些重要比賽中所取得的優異成績進一步說明,這種階段性訓練安排的有效性。因此,在訓練實踐中我們不能僅僅簡單地把訓練周期區分為準備、比賽和恢復期,而應當細化出不同的訓練階段,便于訓練的可控性和操作性,從而不斷提升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和能力。

3.2.5 循環小周期訓練安排

循環小周期訓練一般是以周或月為訓練周期進行反復,以月為周期單元的循環訓練是從相對較為宏觀的角度而言的,通常的馬拉松循環小周期訓練安排更多的是側重于周單元的循環訓練。這樣的循環小周期訓練安排有利于訓練的前后對比,同時,也使得教練員的訓練安排相對更加容易,能更好地把握訓練負荷的增減,有利于更好地實施訓練計劃。如有研究認為,馬拉松一般全年參加2次比賽,第1比賽期至第2比賽期之間可以有4個月左右的間期,可以進行認真的準備。至于連續參加一些較為近的比賽的情況,有時兩個比賽之間就沒有準備,對于馬拉松這樣的項目可以通過循環小周期來實現[9]。從問卷調查顯示,我國女子馬拉松教練員(占調查總數的84%)通常以2~4周為一個循環小周期來安排訓練。當然,循環小周期訓練,通常也是提高訓練強度的有效途徑。

4 結論

我國女子馬拉松年度周期安排中,一般認為重要比賽的準備期應以3~4個月為主,恢復期一般集中在3~4周,全年參加2~3次馬拉松賽較為適合,重大比賽年度應以1~2次為益。從我國優秀運動員的比賽實例發現,大賽年度參賽次數過多,往往容易導致最佳競技狀態不能出現在重要比賽中,應當引起足夠重視。當然,對于大賽年度僅安排一個大周期是否更有利于成績的創造,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研究也認為,我國女子馬拉松隊伍整體呈現專項特點不夠明確和比賽不足的問題,不利于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

階段性訓練是我國女子馬拉松訓練實踐中周期安排的主要特點,在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提高某種能力的要求,這有效提高了訓練的可控性和預見性,使得運動員的競技能力能夠分階段不斷提高。循環小周期是馬拉松訓練安排中需要重視的問題,它能夠對2個十分接近的比賽進行有效的訓練銜接和過渡,同時,有利于訓練的前后對比和訓練強度的提升。目前,教練員多以2~4周為一個循環小周期來安排訓練。

[1]李慶,李景麗,顧揚,等.現代運動訓練周期理論的思考和討論[J].體育科學,2004,24(6):52-55.

[2]林衛國,周錦琳,王紅英.運動訓練分期理論的發展現狀及展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2):262-265.

[3]牟少華,于奎龍等.中、日女子馬拉松項目實力比較及發展措施[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29(4):65-67.

[4]普拉托諾夫.全年運動訓練分期理論:歷史、現狀、爭論與發展前景[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34(3):67-78.

[5]邵慧秋,梁松利.周春秀高原訓練的結構特征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8,29(6):33-36.

[6]孫長江.女子馬拉松運動員的訓練[J].田徑,1994,(5):18-20.

[7]王林,武雪蓮.柏林世錦賽白雪賽前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9):110-112.

[8]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科學學科發展報告(運動訓練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7.

[9]宗華敬.馬拉松、長跑項目運動訓練理論的發展動向[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1,16(2):9-11.

Research on the Annual Training Cycle Arrangement Characteristic of Female Marathon Athletes in China

JIAO Fang-qian1,LIU Da-qing2

In the female marathon training,the annual cycle arrangemen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training program.For a span large time cycle,marathon athletes need a reasonable cycle of arrangement to bring up a competitive condition gradually,in order to present an optimal competitive state in the competition.The Chinese female marathon is a team of having muc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team training cycle arrangement,we can discover and explore some regular thing of marathon training cycle in the arrangement.This paper mainly gradually draw the outline of some main characteristic arrangement of the female marathon training cycle by investigating Chinese female marathon athletes and coach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excellent athletes in the important game’s annual cycle arrangements.This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normative arrangement of female marathon training process in China.

training cycle;female marathon;stage training

G822

A

1002-9826(2012)04-0026-06

2012-01-09;

2012-06-20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06BAK37B01)。

焦芳錢(1970-),男,甘肅人,副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訓練學,E-mail:jfangqian@163.com;劉大慶(1964-),男,山東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訓練學。

猜你喜歡
競技狀態馬拉松教練員
高職院校羽毛球競技能力保持與專項訓練方式
冰上馬拉松
競技狀態“峰谷”模型探索研究①
競技狀態理論的中國語義
學習是一場馬拉松
論足球教練員的角色定位
論高水平教練員教育培訓的“學習投入
體育教練員面臨的新挑戰
應然與實然:教練員在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中的作用思考
一起來跑馬拉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