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運動干預方法對青少年反應能力的影響研究

2012-09-20 02:55李趁麗
中國體育科技 2012年4期
關鍵詞:北碚區重慶市方案

李趁麗,羅 炯

不同運動干預方法對青少年反應能力的影響研究

李趁麗,羅 炯

目的:研究青少年學生反應能力的影響因素,為運動選材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探尋青少年提高反應能力的體質健康運動方法和模式。方法:通過對西南地區(重慶市)10所學校的青少年進行為期10周的干預實驗。結果表明:青少年反應時特點與其生長發育的生理規律相一致,年齡越小的簡單反應時越快,選擇反應時越慢;不同性別的反應時在9歲以下差異不顯著,到9歲以后女生簡單反應時比男生快很多且差異非常顯著,而選擇反應時則相反。結論:參與運動鍛煉對反應能力的提高有顯著作用;有三種不同的運動干預實驗模式在不同年齡段中對反應時縮短有積極影響。

西南地區;青少年;反應時;體質;健康方案

前言

反應能力是運動員掌握和運用運動技術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反應時是研究運動員反應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心理學研究中最重要反應變量指標之一[9]。反應時(reaction time,簡稱RT)是一個專門的術語,它不是指執行反應的過程所需要的時間,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機體之后到有機體開始做出明顯反應之間所需要的時間[2]。

自1796年天文學家最早意識反應時這一現象的存在后,200多年來,生理學及心理學許多專家學者對反應時的研究從未間斷,并獲得了許多重要成果。隨著研究領域的不斷擴大,其成果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展。1996年,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U.S,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將反應時納入到運動體適能中,若加快反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提高運動體適能水平;而在競技體育領域,反應時早已成為訓練效果評價及早期運動選材的重要參考指標。

最近10年,我國青少年體質出現持續下降趨勢,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依然嚴重,中小學生依舊承載繁重的課業壓力。本研究作為支撐計劃子課題——“西南地區青少年體質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及運動健身方案及效果評價的研究與應用”,課題組成員精心設計出10周干預實驗,并于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順利完成了實驗過程。由于干預前后所測指標眾多,而近幾年針對青少年反應時的影響研究相對較少,故特選擇簡單反應時和選擇反應時兩項指標作為本次實驗的重要成果之一單獨進行報告。通過總結青少年兩個反應時的規律及特點,探尋提高青少年反應能力的最適宜的體質健身運動方法及模式,旨意為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及今后相關運動項目選材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 體育學院,重慶400715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西南地區的子課題組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組的總體要求,選擇小學3年級、5年級、初中2年級和高中2年級學校各兩所,每所學校被試人數預計200人,另外設空白對照學?!爸貞c市北碚區人民路小學”和“重慶市北碚區朝陽中學”。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調研

查閱國內外相關實驗心理學、運動訓練學、選材學、運動科學、健康體適能方面的文章、刊物和書籍。

1.2.2 反應時測試

使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統一購置的FYS—I型電子反應時測試儀,并嚴格遵循測試標準。將測試儀放于1.10 m高的水平桌上,被試者站在桌邊,調整儀器,設置實驗次數為5次,然后確認開始。測試儀顯示兩個數字,第一個是簡單反應時,即從手按住啟動鍵到看到信號鍵的指示燈亮或者是聽到信號鍵發出信號聲的時候從啟動鍵上離開的時間,另外一個顯示的數字為選擇反應時,即測量從手離開啟動鍵到手按下信號鍵之間的時間。

1.3 干預實驗設計

8所學校視各自情況差異,由學校設計具體的運動干預實驗方案(圖1至圖8)。運動干預實驗執行人員由8所實驗學校的體育教師組成,其中每所學校由分管校長或體衛主任任組長,干預時間為10周。

圖1 西南大學附屬小學干預方案示意圖Figure 1. Exercise Interferenital Method of the Primary Attached to Southwest University

圖8 重慶市江北中學干預方案示意圖Figure 8. Method of Chongqing Jiangbei Secondary School

1.4 數據處理

使用SPSS 13.0進行數據錄入和統計分析處理。采用描述性統計、配對樣本t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雙因素方差分析、協方差分析、列聯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對相關參數數據進行處理,所有統計檢驗的顯著水平設置為a=0.05。

表1 10所學校學生反應時實驗前、后變化特征統計一覽表Table 1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action Time in 10School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2 結果與分析

2.1 干預實驗前、后變化的比較

從表1中可獲得以下信息:除澄江小學實驗前、后簡單反應時無顯著差異外,其他7所干預學校實驗前后簡單反應時存在顯著差異(P<0.05),表現為實驗后簡單反應時大大縮短;動作反應時方面,除澄江小學與西大附中實驗前、后無差異外(P>0.05),其它6所干預學校實驗前后均存在顯著差異(P<0.01),亦表現為實驗后動作反應時大大縮短。

由于本研究是大樣本干預實驗,對空白對照組選擇上無法保證實驗前干預組與對照組間兩項反應時指標間無差異,事實上,由于各類學校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不一樣,所以前測結果就已出現對照組與部分實驗組間存有差異;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前測與后測時間上差異(前測在9月,環境溫度適宜,后測是冬天,學生穿著厚),引起空白對照組(人民路小學與朝陽中學)的簡單反應時和選擇反應時前后出現了差異,表現為前側數據小于后側數據(P<0.01),這違背了本研究的實驗期望。

為了排除前測過程中空白組跟干預組間就已存在這種偏差的影響,本研究采取如下辦法對此干擾因素進行剔除。首先求出實驗前干預組與對照組“簡單反應時”和“選擇反應時”的差值,然后分別將兩個差值指標作為協變量,再分別計算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后的“簡單反應時”和“選擇反應時”差值,然后以實驗前干預組與對照組間的差異為協變量進行含協變量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獲得如下相關結果。

圖9 同年級不同學校學生簡單反應時縮短值比較示意圖Figure 9. Contrast of the same Grade different Schools'Simple Reaction Time Shorten Value

2.2 同年級不同學校間兩個反應時的比較

概念界定:簡單反應時縮短值=前測簡單反應時的值—后測簡單反應時的值;選擇反應時縮短值=前測選擇反應時的值—后測簡單反應時的值。

圖9顯示:

1.小學3年級人民小學簡單反應時縮短值遠高于西南大學附?。?.0599s對0.0172s,P<0.01),北碚區人民路小學為空白對照組,在該學校選擇了小學3年級和小學5年級兩個水平。小學3年級的簡單反應時與其他兩所被干預實驗的學校對比,其縮短值為負值(-0.0249 s),說明前測值小于后測值,前測的平均反應時明顯比后測平均反應時快。因此,本研究認為,在小學3年級中,西南大學附小和人民小學的干預實驗方案都有效,但從簡單反應時的縮短量來說,人民小學的干預方案更有效。

2.小學5年級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簡單反應時縮短值明顯高于北碚區澄江小學(0.0631s對-0.0002s,P<0.01),空白對照組北碚區人民路小學5年級的簡單反應時縮短值為0.0159s,澄江小學相對于北碚區人民路小學來說偏低(-0.0002s對0.0159s,P<0.05),北碚區澄江小學實驗前平均反應時跟實驗后平均反應時幾乎無變化。因此,本研究認為,小學5年級中,重慶市南岸區實驗小學的干預實驗方案對縮短簡單反應時效果更好。

3.初2學生中,巴蜀中學縮短值遠高于西南大學附中(0.0585s對-0.0146s,P<0.01),空白對照組北碚區朝陽中學初中2年級的簡單反應時縮短值與西南大學附中的一樣都為負值,也就是說前測值小于后測值。那么可認為前測的平均反應時明顯比后測平均反應時快,說明西南大學附中在實驗干預的條件下簡單反應時不進而退。因此,研究認為重慶巴蜀中學的干預方案對于中學生簡單反應時提高效果好。此外,江北中學與榮昌中學沒有顯著差異(0.0329s>0.0281s,P>0.05),兩學校與空白對照組(朝陽中學)簡單反應時(-0.0516s)相比,其實驗干預方案對提高簡單反應時還是有效的。

圖10 同年級不同學校學生的選擇反應時縮短值比較示意圖Figure 10. Contrast of the same Grade different Schools'Selective Reaction Time Shorten Value

圖10顯示:

1.小學3年級人民小學選擇反應時縮短值高于西南大學附小,差異顯著(0.0479s對0.0300s,P<0.05),北碚區人民路小學為空白對照組,在該學校選擇了小學3年級和小學5年級兩個水平。小學3年級的選擇反應時與其他兩所被干預實驗的學校對比,其縮短值為負值(-0.0186s),也就是說前測值小于后測值,那么可認為在沒有實驗干預的條件下前測的平均反應時明顯比后測平均反應時快。在小學3年級的水平中,西南大學附小和人民小學的干預實驗都是有效的,不過對于選擇反應時的加快來說,人民小學的干預實驗方案更有效。

2.小學5年級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選擇反應時縮短值明顯高于北碚區澄江小學(0.0446s對0.0066s,P<0.01),空白對照組北碚區人民路小學5年級的選擇反應時縮短值為-0.0508s,也就是說前測值小于后測值,那么可認為在沒有實驗干預的條件下前測的平均反應時明顯比后測平均反應時快。我們可認為在小學5年級的水平中,對于選擇反應時的縮短來說北碚區澄江小學實驗前平均反應時跟實驗后平均反應時的變化是微乎其微的,北碚區澄江小學的干預實驗的效果是不顯著的,不過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的干預實驗方案的效果非常好,且非常顯著。

3.初中2年級巴蜀中學選擇反應時縮短值高于西南大學附中(0.0383s對0.0065s,P<0.01),空白對照組北碚區朝陽中學2年級的選擇反應時縮短值為-0.0400 s,也就是說前測值小于后測值,那么可認為在沒有實驗干預的條件下前測的平均反應時明顯比后測平均反應時快。在小學5年級的水平中,對于選擇反應時的縮短來說西南大學附中學實驗前平均反應時跟實驗后平均反應時的變化是微乎其微的,西南大學附中干預實驗的效果是不顯著的,但是重慶巴蜀中學的干預實驗方案對于選擇反應時的加快效果很好且非常顯著。

4.實驗組的兩所高中學校江北中學與榮昌中學沒有顯著差異(0.0217s對0.0320s,P>0.05),但是對于空白對照組朝陽中學相比,選擇反應時差異明顯,說明江北中學與榮昌中學的實驗干預方案對加快選擇反應時的是有效的。

據相關研究文獻認為,體育鍛煉能提高神經——肌肉敏感性,促進青少年靈敏素質的發展[10];魏俊民和蔡睿的研究也認為,青少年的體質水平與選擇反應時呈中度負相關(r=-0.546),即體質好的人群選擇反應時要短[6],本研究的結果也恰好佐證了這些結論。

2.3 反應時的年齡及性別差異特征

圖11、12顯示的是簡單反應時的變化特征:就青少年的年齡特征看,年齡越小,簡單反應越短,三個年齡組中間經多重比較,兩兩間均存顯著差異(Pab**、Pbc*、Pac**),無論哪一個年齡組,實驗前的數據明顯比實驗后的數據大,且都達到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干預方法對縮短簡單反應時有效;第二,同年齡段不同性別間的比較發現:8歲及以下的女生與男生間沒有差異(0.1226s對0.1234s;P>0.05),9~14歲之間的男、女差異明顯(0.1341s對0.143s;P<0.05),15~20歲間的女生比男生反應時要快(0.1362s對0.1529s;P<0.01)。

從圖13、圖14顯示是選擇反應時的變化特征:青少年的選擇反應時隨年齡的增加而縮短,即年齡越小,反應越慢,三年齡組經多重比較兩兩間均有顯著差異(Pab**、Pbc**、Pac**),這一規律恰好與簡單反應時相反;無論哪一個年齡組,實驗前的數據亦明顯比實驗后的數據大,且都達到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這完全可以肯定本實驗的干預方法對縮短選擇反應時也相當有效;其二,同年齡段不同性別間的比較發現:8歲及以下的女生與男生選擇反應時無差異(0.4275s對0.4246s;P>0.05),9~14歲間的男生比女生明顯要快,且差異非常顯著(0.3739s對0.3878s;P<0.01),15~20歲間的男生比女生反應要快得多(0.3449s對0.3794s;P<0.01)。

圖11 實驗前、后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簡單反應差異示意圖Figure 11. Th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Age Paragraph Simple Reaction time d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

圖12 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簡單反應差異示意圖Figure 12. The Simple Response Differemce of Different Gender and Differene Age Paragraph

圖13 實驗前、后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選擇反應差異示意圖Figure 13. Th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age Paragraph Selective Reaction time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圖14 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選擇反應差異示意圖Figure 14. The Selective Reaction tim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Gender and different Age Paragraph

查閱相關文獻,神經系統發育最早最快,神經元的數目在1歲后可達120~140億個,以后不再增加,此時腦器官和神經元的聯系仍不斷發展,因此,年齡越小的青少年,當看到或聽到信號燈時,其感覺神經細胞所產生的興奮時間較短,簡單反應時也相對短些。而選擇反應時,需要青少年做出判斷,兒童少年多表現為活潑好動,年齡越小,分化能力越差,錯誤動作,故年齡越小,選擇反應時越長。此外,據國內相關文獻,青少年14~16歲時期,反應潛伏期縮短,分化能力提高,女性青少年分化抑制發展相對較早些[5]。故本實驗研究得出的結論完全符合青少年生長發育的生理規律。

據本研究結果,我們提出這樣的思考:在一些短距離周期性及球類運動項目中,比賽的制勝有時取決于運動員的反應速度[9],而反應速度的提高完全是可以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予以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找準反應速度訓練的最佳時間段。本研究顯示:9歲及以下的男生和女生,其反應能力相當,不論是簡單反應時還是選擇反應時都沒有差異;而9歲以后的女生簡單反應時比男生要短,選擇反應時比男性長,這似乎暗示青少年反應時的訓練時段務必區分性別及其生長發育的最佳年齡段,神經的傳導速度與年齡有關,新生兒的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為27m/s,5~6歲可達到成年人的水平,60歲后逐漸減慢,可以說明神經系統是優先發育的系統,那么可以根據這個特點,根據本文研究的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反應時的特點得出:女生在8歲左右為神經反應敏感期,即在這一段時間是提升反應時最為有效的敏感期,而男生則可推遲一年在9歲到14歲這個年齡段為提升反應能力的黃金階段階段,一旦這個訓練的黃金階段被耽擱很可能導致運動員反應能力發展的桎梏。

3 討論

眾所周知,速度和準確性是反應時實驗中兩個基本的變量[2],在反應時實驗測試中,一些學生可能為了追求快的速度,而忽略反應的正確性;而有些學生可能比較謹慎,他們為了反應的準確性,不惜放慢速度。在速度與準確性權衡的問題上要看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7]。經過長期的運動鍛煉后,骨骼肌中的本體感受器(肌梭)對牽張很敏感,由于肌梭和肌纖維的排列成并聯關系,當牽張骨骼肌時,肌梭也同時受到牽張,肌梭受到牽張后會立即反射性引起受到牽張的肌肉產生收縮,使肌肉力量增大。楊錫讓認為:肌肉力量增加可以提高運動速度,在負荷相同的條件下,力量越大運動速度越快[8],因此在平時鍛煉時,中樞神經系統通過改變參與工作的運動單位的數量和改變支配骨骼肌的運動神經沖動發放頻率來增加肌肉的力量[1]。另外在神經系統的調解下,能夠改善主動肌和協同肌、對抗肌、支持肌之間的相互協調關系來不斷的提高神經肌肉協調、靈敏性和準確性,因為協同肌和支持肌的放松能力得到改善,就可以使主動肌發揮最大力量,更有效地完成動作。

本研究認為,8種干預方案中有6種對提高青少年反應時有效,由于八種運動干預方案本身特色各異,有些注重力量和靈敏性方面,有些偏重素質練習與趣味游戲。像北碚區澄江小學的干預方案更注重傳統項目的練習,因此游戲是作為每次鍛煉結束時的放松項目,而素質練習部分主要是為提高“板凳龍”的技術服務,因此其方案內容涉及競技和靈敏的鍛煉項目較少,時間也短;西南大學附中的干預方案也有各種素質練習,但是沒有搭配游戲或者是球類,沒有兼顧到靈敏性項目。這可能就是其它6種實驗干預方案對青少年反應能力有所提高,而澄江小學和西大附中這兩種實驗干預方案對青少年反應能力提高不顯著的真正原因。

在6種對提高反應能力都有效的方案中,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學生的簡單反應時的縮短值是十所學校中最高的(0.0631s),通過深入分析該校的干預方案:每周3次課,每次課40min,男、女分組習練,就其內容形式看,有跳繩和投擲(著眼于手腕力量訓練),有球類和趣味田徑(著眼于發展速度和興奮度)。據相關研究認為,簡單反應時主要是指感覺通道中感官換能的時間[2],感覺細胞產生興奮所需的時間越短,那么簡單反應時就越快,這就不難解釋該校學生為何反應能力提高最多。此外,該干預方案中還附有定向運動和耐力跑,這對改善青少年運動機能和協調、靈敏性很有幫助,故該校學生的選擇反應時縮短了0.0446s,與選擇反應時增加值為最高的0.0479s比無顯著差異,這也能證實該校的干預方案特點對提高青少年神經肌肉協調性、靈敏性和準確性有幫助。

重慶市人民小學學生的選擇反應時的縮短值為最高,即0.0479s,該校的簡單反應時增加平均值為0.0599s。從該校干預方案看相當新穎,有跳繩和趣味游戲(有利于發展靈敏和興奮度的持久性),同時亦有各種素質練習(有利于力量速度的發展),且該方案中對學生每天的量與強度有一定的標準,不會因為強度過大而導致學生疲勞,影響效果,故該方案對改善青少年神經肌肉協調性作用非常明顯。無獨有偶,重慶市巴蜀中學學生選擇反應時縮短值亦較高,該校的干預方案主要體現兩方面,其一是各種素質練習(如跑、跳、投)及全身協調性的素質練習,其二是各種競技性游戲(如喊號追人、拍背追人、猜拳追跑等),這是典型的通過聽覺、觸覺、視覺等獲得信息后作出反應的游戲,這種游戲使學生隨聲音去感受動作節奏和用力時間,隨視覺事先準確預見對方意圖,隨身體被觸動達到鍛煉快速感知及相應的變化調整能力,大而大大提高了反應能力。盡管西南大學附屬小學的干預方案亦具備上述特征,但由于每次干預時間相對較短(30min),因此,其反應時的縮減效果較之前兩者稍遜一籌也就不難理解。

本研究發現:青少年反應時在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之間差異顯著,年齡在9歲以下,男、女反應時無差異;年齡在9~14歲之間,這是人體發育的關鍵階段,其主要特征是人體各項指標的重大變化都發生這個階段;15~18歲以后,身體各項素質和機能基本得到完善和成熟。故此,反應時也不例外,根據實際情況和年齡特征,選擇適宜的鍛煉方法最為重要,否則,不僅會耽誤孩子的發育,還有可能對青少年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假若將9歲以下的少兒的訓練效果與發育高峰期(9~14歲)訓練效果放在一起來評價比較,這似乎并不客觀,也不可靠,而采用相同年齡段的干預方案效果比較則更為科學合理。于是我們將9歲以下者表示低年級,小學五、六年級代表9~14歲年齡階段的青少年,而將15到20歲這個年齡階段看成在初二及以上年級的學生,因此,根據3種年齡段可挑選出3種在不同年齡段中最為有效的干預方案:重慶市人民小學的實驗干預方案能夠對8歲左右的青少年的反應能力提高有幫助、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的干預方案對9~14歲青少年的反應能力提高有效、重慶市巴蜀中學的干預方案對提高15歲以后的青少年的反應能力有顯著效果??蓪⒋?種干預方案作為三種不同的健身模式進行推廣教學實踐。

如果從運動選材和競技訓練的方面分析,那么建議可用重慶市人民小學的運動干預方案模式與重慶市珊瑚實驗小學的干預方案內容相結合,重慶市人民小學的運動干預方案模式為:“課課練、天天練、周周練”練習強度和次數得到了保證,同時減少疲勞的負影響,重慶市珊瑚實驗小學的干預方案中的內容形式多樣,符合9歲左右的青少年的身心特點,男生在9歲、女生可在8歲左右時,根據選材的專項特點,結合專項內容進行系統的反應能力訓練。

4 結論

1.青少年簡單反應時隨年齡增加而延長,選擇反應時的變化特點相反,這進一步驗證了兩個反應時的變化規律與青少年生長發育的生理規律相吻合。

2.有6種干預實驗方案對縮短簡單反應時及選擇反應時都有效;但不同年齡組中,反應時表現出鮮明的性別特征,其中9歲及以下組兩個反應時不存在性別差異,而9~14歲及15~20歲年齡組兩個反應時卻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這種差異在兩個反應時上表現不具備一致性,其中簡單反應時女性比男性快,而選擇反應時則相反。

3.在8種不同干預方案中,有6種對縮短青少年反應時有顯著效果,這些方案依次為西南大學附小干預方案(圖1)、重慶市人民小學干預方案(圖3)、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干預方案(圖2)、重慶市巴蜀中學干預方案(圖6)、重慶市榮昌中學干預方案(圖5)、重慶市江北中學干預方案(圖8);而比較不同年齡段的反應時的縮短量,可以認為3所學校的方案最為有效,他們依次為重慶市人民小學干預方案(圖3)、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干預方案(圖2)和重慶巴蜀中學干預方案(圖6)。

5 建議

1.年齡<9歲的學生可采納重慶市人民小學的運動模式,該運動模式包括一些較簡單、傳統的身體素質練習項目,但此模式的時間安排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比較有創新:每天早上練習30min(天天練)、每節體育課后練習10~15min(課課練)、每周下午第2節練習40min(周周練),其具體實施過程如下:1)每天早上8:25—8:55:部頒操+象征性長跑(往返跑)+傳統身體素質練習(周1為20m線線踩;周2為收腹跳;周3為深蹲跳;周4為跳繩;周5為立臥撐);2)每節體育課后10~15min,高抬腿練習、單雙腳跳臺階、交換腳跳、仰臥起坐、跪式俯臥撐,“小船”控腿,坐位體前屈等等;3)每周5下午第2節(14:55—15:35):第1、4、7、10周:自然地形跑、50m×8、線線踩、爭做領頭人、50m跑、接力跑;第2、5、8周:立定跳遠、跳上跳下、各種方式的單雙腳跳、蹲跳起;第3、6、9周: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立臥撐、推小車、各種投擲練習。

該方案提高了小學3年級左右的學生的神經反應和各種素質能力,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力量素質,表現在控制身體的加速或減速,通過速度素質的提升決定了反應的快慢、判斷是否準確、在按反應時按鈕的時候動作變得及時等效果。

2.年齡在9~14歲之間的青少年可以用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的運動模式,該運動健身模式趣味田徑和定向運動在每節課中都有練習,結合小學生5年級的特點,將男女生分組進行習練,學生的自愿參加度要高,效果比枯燥乏味的項目更顯著,具體操作如下:1)每周3次課(每次40min):第1、5周:50m、跳繩、定向運動;第2、8周:跳繩、趣味田徑、籃球;第3、9周:50m×8、定向運動、跳繩;

第4、7周:趣味田徑、球類運動、投擲;第6、10周:軟式壘球、定向運動、趣味田徑。

通過該方案的習練,提高了9~14歲青少年的爆發力和爆發速度,能夠在測試反應時的時候控制身體快速移動、按鈕的時候快速變化方向,通過素質習練使學生的反應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體現。

3.年齡在14歲以上的青少年可用重慶巴蜀中學的實驗干預方案來提高反應能力,該健身方案中在每次課結束的時候都有競技性游戲,其游戲多為發展提高反應能力及靈敏性的競技類趣味游戲,對提高反應能力特別有針對性,具體操作如下:1)每周3次課(每次40min):第1周:發展腿部力量的素質練習、競技性游戲(突破防衛、喊好追人、拍背追人);第2周:發展手臂力量的素質練習、競技性游戲(貼膏藥、喊數抱團);第3周:發展腳踝力量的素質練習、競技性游戲(頂報紙接力、頭頂書本接力);第4周:各種起跑練習、競技性游戲(丟手絹、猜拳追跑、線上追逐跑);第5周:增強腰腹力量的素質練習、競技性游戲(螞蟻搬家、火車賽跑、螞蟻運量);第6周:發展跳躍能力的素質練習、競技性游戲(斗雞、單單雙游戲、跳球接力);第7周:發展彈跳能力的素質練習、競技性游戲(越跳越高、矮子接力賽);第8周:提高速度頻率的素質練習、競技性游戲(安全島、淘汰賽跑、被人接力);第9周:發展耐力的素質練習、放松走2圈;第10周:發全身協調性的素質練習、接力。

該方案對提高14歲以后的青少年的靈敏素質效果非常明顯,綜合表現在運動技能、神經反應和各種素質上,提高了青少年的神經肌肉協調性,提高了青少年的運動能力。

[1]鄧樹勛,王健,喬德才.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0-107.

[2]郭秀艷.楊治良.基礎實驗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1-139.

[3]梁寧建,吳明證,高旭成.基于反應時范式的內隱社會認知研究方法[J].心理科學,2003,26(2):208-211.

[4]羅炯,鄭兵.SPSS統計分析與決策[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9.51-90.

[5]王金燦.運動選材原理與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161-164.

[6]魏俊民,蔡睿.我國成年人選擇反應時狀況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21(5):438-440.

[7]嚴進洪.反應時與動作速度精確度之關系[J].體育科學,2001,21(1):66-68.

[8]楊錫讓.實用運動生理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11-90.

[9]楊錫讓,傅浩堅.人體運動科學經典研究方法的發展與應用[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89-96.

[10]朱泳.對體育運動中反應時的探討與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6,27(5):23-25.

Effects of Different Exercise Interferential Methods on Teenagers’Reaction Ability

LI Chen-li,LUO Jiong

Objective:To stud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reaction ability,offer a scientific mode for selection of sports talents,and explore exercise method and mode to improve the youngsters’reaction Ability.Methods Teenagers from 10schools in southwest(Chongqing City)participated in a 10-weeks interferential experiment.Result:Teenagers’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 is consistent,the younger of teenager,the simple reaction time is faster,and the choice reaction time is more slowly.The reaction time of gender differences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age of 9.After 9years old,female simple reaction time is much faster than male one,and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choice reaction time is the opposite.Conclusion:Sports exercise can improve reaction ability significantly,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 sport intervention experiment modes which had aggressive influence in shorten reaction time at different ages.

southwest area;teenagers;reaction time;physical health plan

G804.8

A

1002-9826(2012)04-0124-07

2011-06-23;

2012-06-26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課題子課題(2009BAK62B02-005)。

李趁麗(1986-),女,河南安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訓練監測與評價,E-mial:chenli6@swu.edu.cn;羅炯(1966-),男,湖南邵陽人,副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技術診斷與營養恢復,E-mial:luojiong@swu.edu.cn。

猜你喜歡
北碚區重慶市方案
重慶市光海養蜂場
我的“閃電”貓
爛臉了急救方案
重慶市光海養蜂場
北碚區人大常委會“我們的制度”云主題館上線
定邊:一份群眾滿意的“脫貧答卷” 一種提供借鑒的“扶貧方案”
重慶市北碚區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研究
重慶市北碚區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基于RS和GIS的重慶市北碚區城市擴展規律研究與預測
重慶市首屆市民健康知識有獎競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