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斯年為何結怨郭沫若

2012-09-22 09:56岳南
非常關注 2012年12期
關鍵詞:拓片傅斯年郭沫若

岳南

傅斯年與郭沫若抗戰前并不相識,二人結怨,確切地說是由于一塊完整的烏龜殼。

1927年8月,郭沫若參加了中共領導的南昌起義,在南下途中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流亡日本,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后歸國。

正是由于這種情形,當郭沫若準備編纂后來號稱“在甲骨學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的《卜辭通纂》時,在日本蝸住的小黑屋里看到朋友們寄來的材料中,有董作賓的《大龜四版考釋》一文,神情大振。他意識到史語所中人的厲害,同時壯起膽子致信董作賓和李濟,懇求一觀大龜四版的全份拓片,以為自己著述作參考。

所謂的“大龜四版”就是一個完整的大烏龜殼,從表面上看分成四大塊,每一塊上都刻有文字,因而有“大龜四版”之俗稱。

此時郭沫若的身份仍是國民政府正在通緝捉拿的一名政治罪犯,是蔣介石欽點的反革命分子,而史語所直接隸屬于國民政府(后直接隸屬總統府),其水火不容的政治關系可想而知。李濟與董作賓接信后,覺得郭氏盡管在政治上與國民黨有所沖突,但在如此艱難處境下,尚能堅持研究艱澀的古史與甲骨文字,頗值得同情。

于是,經得傅斯年同意,不避郭氏被通緝之嫌,甘冒通共連敵的政治風險,以最快速度將大龜四版和“新獲卜辭拓片”寄去,信中特意說明此拓片尚未發表,僅供參考而已。董作賓頭腦一熱,把自己剛剛完成的一世英名之作《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三校稿一并寄往日本。

想不到郭沫若材料到手,置李濟的叮囑于不顧,立即將大龜四版的拓片編入他的《卜辭通纂》一書,于1933年在日本用最先進的珂羅版精印出版發行。

此書由日本傳往中國再傳到史語所,傅斯年一看,僅史語所考古組發掘的“新獲卜辭”墨拓就用了22版之多,暴跳如雷,大罵不止,直呼“×××,他憑什么?”并要訴諸法律云云。

對于贈送郭沫若拓片的這次“沒齒難忘的失策”,傅斯年耿耿于懷,李濟后來在重慶見到郭沫若時,也在非正式場合告訴對方“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不要拿別人當傻子!”但沒有作更多的討伐,當然也沒有主動與其來往的興趣了。

與李濟大不相同的是,董作賓由于深受郭沫若“鑿破鴻蒙”、“拍案叫絕”、“高宜”與“卓識”等等拍馬溜須的刺激,對郭沫若本人卻一往情深。

抗戰爆發后,國共兩黨關系趨于緩和,原來的“反革命分子”又變成了革命的一員,郭沫若結束了流亡生活回國,并出任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

董作賓得知郭沫若在重慶任職的消息,主動去信與之聯系,等待著親赴重慶拜訪的機會。1942年4月,傅斯年因身體不適,委托董作賓赴重慶參加中央研究院院務會議,并一道辦理史語所書刊印刷與合作社購物等事宜。借此東風,董作賓一到重慶,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郭沫若在郊外的住所,開始了甲骨學“二堂”的歷史性會晤。

在李莊的傅斯年得知此情,大為光火,立即給重慶中央研究院總干事葉企孫去信,滿含怨氣地說道:“彥堂此行,旨在可謂胡鬧之至。彼到后只是演說,訪友、尋友(例如郭沫若處,彼能去三次),而公事置之不問也?!?/p>

這是傅斯年對董作賓不滿之牢騷,也是對郭沫若的輕視之態,但事已至此,任傅斯年如何咆哮也無力阻止。而沉浸在言歡暈眩中的董作賓尚未意識到,幾年之后,他將被這位“神交十年”的朋友指斥為“跑到臺灣去準備殉葬”的“妄人”一個。盡管中國有文人相輕的惡習,但郭、董的交惡,實在不是一個“相輕”就可解釋得了的。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2012年第38期)

猜你喜歡
拓片傅斯年郭沫若
楊陵區文化館“熔古鑄今·金石遺韻”楊陵區高浮雕拓片展開幕
天上的街市
傅斯年與俞大彩:藏在最后一筆稿費里的愛
傅斯年的善舉
藏在最后一筆稿費里的愛
山茶花
拓片
你讀過歷史,有沒有見過歷史的影子
錚錚硬骨傅斯年
郭沫若向老師請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