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地區高校創業學程的特色研究綜述

2012-10-15 03:37曾梅華
新課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關鍵詞:臺灣地區

曾梅華

摘要:臺灣地區高校創業教育已經有40余年歷史,高等教育普及率較高,發展出一套有臺灣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創業教育學程?;诠餐闹袊幕尘?,本文綜合研究與闡述臺灣高校創業學程的特色與亮點:各高校創業學程特色鮮明,創業學程注重整合效應,跨??鐚W院資源共享,注重創業團隊培養,與真實創業緊密結合,希望對祖國大陸剛起步的高校創業課程體系的規劃與設計有所啟示。

關鍵詞:臺灣地區;高校創業教育;創業學程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1-0178-03

創業教育是指通過開發提高學生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教育,使學生具備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須的知識、能力及心理品質,包括從事各項事業策劃、開辦和拓展的技能及探索、冒險和創造的精神。[1]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也強調:“高校應該注意社會的發展需要和要求,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畢業生不僅僅是求職者,也應該是工作崗位的創造者?!盵2] 祖國大陸研究創業教育的時間短,結合自身特色的研究較少,導致大學生創業教育口號多、實干少,投入多、收效少,聲勢大、影響少的矛盾現象。臺灣創業教育已經有40余年的歷史,而且臺灣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高,各高校開設的創業學程特色鮮明,積累了多年的教育經驗,發展出一套有臺灣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創業教育學程?;诠餐闹袊幕尘?,筆者以臺灣地區的創業學程為例,綜合闡述其特色與亮點,以期對祖國大陸高校創業課程體系的規劃與設計有所裨益。

上世紀70年代,臺灣地區創業教育開始興起,主要受到兩方面社會因素的推動,一方面是由經濟發展引起的產業和就業結構變化,另一方面是就業者日益增加的創業愿望和創業人員的低齡化。臺灣地區經濟結構改變使中小企業在臺灣經濟的地位和貢獻越來越重要,創業靈活的中小型企業也日漸成為吸收勞動力的主要實體。[3]臺灣地區青年輔導委員會2004年創業趨勢調查顯示,70%以上的受訪者正在創業或想要創業,其中青年人特別是剛步入社會或在學青年學生創業愿望強烈。[4]這兩方面因素促使臺灣地區致力于開展創業教育,依托高等院校開展創業課程教育,并形成了鮮明的臺灣特色。

一、各高校普及率高、本校特色鮮明

臺灣有172所大學院校,2008年名列世界前1000位的大學有20所;據臺灣地區教育部門于2006年的統計,學生人數達131萬多人,2006年以考試方式入學的錄取率為90.93%,若加上其它升學方式,大學錄取率超過100%。[5]可見臺灣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相當高,目前臺灣各大高校都開設有創業教育的課程,因此在臺灣青年中創業學程的普及率較高。

根據本校專業優勢、依托本地區資源優勢,臺灣各高校推出的創業學程都凸顯本校特色和發展宗旨。[6]臺灣大學“創意與創業學程”以跨界學習、觀念革新、體驗式學習為課程規劃精神,致力于培養結合學術與生活的創意達人。臺南應用科技大學U21文化創意創業管理學分學程主要致力于“建立跨領域學習及教學平臺,培養學生具有跨領域多元化之創意及創業能力,參加國內外創業競賽”。臺灣輔仁大學創意創新創業學程定位于文化創意產業之創業,以文化創意的主題發展學程為努力方向,針對輔仁大學特色,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種子進行培育。臺灣銘傳大學針對臺灣地區碩士生開設“創業與就業”學程,從強化學生就業及創業能力著手,提供學生營運企業的關鍵知識,并提供完整的業界職前體驗。臺東大學創意研發學程注重“整合學校中所學的專業知識,將創意與構想轉化為產業界要求的開發能力,使其在既有的基礎上開發創新的經營模式與增值服務”,并與網站合作,“期望結合青年學子的創意,構思如何在網站創造更多新穎活動模式”。臺灣宜蘭大學創新學程以“防災科技、數碼文化、休閑產業及生產保健為發展重點,通過創新學程,提供學生更廣泛的學習新選擇,借以拓展學生學習領域及就業競爭力”。

二、體系完善,整合系列課程

臺灣地區高校推行的創業學程注重整合效應,涵蓋了整個創業過程的各環節內容,把與創業相關的準備、過程、實踐等環節整合為一個完整體系的學程,注重使用理論教學、案例分析、市場調研、創業競賽等多種教學手段,使各類課程能夠相得益彰,形成一套理想而完善的學習流程。

臺灣大學“創意創業學程”涵蓋了約9門課程,21學分,分為核心課程、延伸課程、進階課程三個領域,并強調體驗式教學。臺灣銘傳大學“創業與就業學程”涵蓋創業管理、職業生涯、數字創意、企業資源規劃等部分,并提供完整的業界職前體驗教學。臺灣輔仁大學的“創新創業學程”共有20學分,其中包括創新與創業管理、文化創意產業專題、創意的發想與實踐,創新創業競賽實習等14學分的必修課程,以及凸顯輔仁大學“文化創意”特色的創意生活產業、數碼休閑娛樂、設計品牌時尚產業三大模組的6學分選修課程。臺灣科技大學“創新與創業學程”最低修習學分12學分,圍繞該??萍紝iL,共設科技創新應用、創新事業管理以及實作體驗三大類課程,其中科技創新應用類課程包括電子商務、網絡系統、資訊科技管理等科技類課程,對理工科學生的創業培訓針對性強,效果明顯。

三、整合各高校各學院資源,推出學分互認

臺灣部分高校依據專業資源互補、地域相近的優勢推出了跨校創業學程。如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高苑科技大學與臺南科技大學于2008年共同推出三??缧!皠撘馀c創業學程”,旨在結合不同學校異質專長領域,發展現代學生有興趣的創意課程。這三間高校分別有各自的專業特色,臺南科技大學特色專業是商品設計、藝術與商業經營,高苑科技大學則是工業類群專業,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有運籌管理系的優勢,這樣就形成供應鏈運籌的上、中、下三階段,上游商品創意與設計由臺南科技大學主導,中游商品的實體與生產技術則由高苑科技大學主導,下游有關商品市場化的創業階段由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運籌管理系主導,臺南科技大學的商業類群專業為輔,以三校不同專業相互為用、相輔相成,可以有效提高創業教學體系的教學綜合效果。在這個跨?!皠撘馀c創業學程”中,三間學校根據各專業提供相關師資和課程規劃,三校學生可以跨校修課,并相互承認學分,三校提供網絡教學平臺,以便開課教師與學生進行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討論、交流與分享。這三間高校地跨臺南和高雄兩市,兩大都會各有不同特色,通過三間高校的資源共享,拓展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創業專長,可連結與滿足兩大都會未來發展對創意人才的需求,也同時滿足三校畢業生就業的需求。

除了高校間聯手開展創業學程外,不少高校也能依托本校不同學院的專業優勢,推出跨學院的創業學程,如臺灣大學、淡江大學、臺灣科技大學等。其中,臺灣大學跨學院“科技創業與管理學程”結合工學院、管理學院及電機資訊學院的專業師資,融合管理與工程學的知識與創見,使工程師能夠具備管理的技能,從事管理的人也懂得如何有效、有策略、有智慧地運用科技。

四、強調團隊精神,培養創業團隊

強調團隊合作的群組實踐是臺灣創業課程的一大亮點,課程中有不少內容都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讓學生能深度參與,互助互補,同組同學之間也有了更多團隊合作的機會,甚至從中產生日后創業團隊的雛形。

臺灣大學創意創業學程安排每兩周一次的創意沙龍,齊聚所有修習該學程的學生,通過小組的社群式學習,融合各系各專業的學生,產生以創業社群為核心的發散性人際互動。臺東大學創意研發學程新時代網絡創新與創業課程中要求學生組成5~6人的團隊,由教師輔導學生團隊開發各種網絡創新增值企劃,一方面提升學生團隊的創造與活動規劃能力;另一方面,預期能開發出具有前瞻性及創新性的企劃,以作為相關網站未來發展之參考。在該課程的考核中團隊表現(包括團隊介紹、主題確認、團隊合作與互動)占了相當分值。臺灣大學跨學院科技創業與管理學程的必修課“創業專題”,也要求學生組成創業小組,在半年的課程時間內實驗“創業”的機制與程序。在掌握如何創業的關鍵步驟后,一位技術創新者或企圖創業者,如何真正落實自己的愿景,制定創業策略,準備創業計劃署,爭取資源,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問題,并有效定出創業的步驟。該課程要求創業小組成員具備技術實務、商業實務、管理經驗的多元特色,保證團隊的異質性,也為日后創業準備打下團隊磨合的基礎。

五、創業學程與真實創業緊密結合

1.“最后一哩學程”實現學校與企業的人才供應鏈無縫對接

“最后一哩”(last mile)即網際網路從機房至用戶的末端部分。臺灣教育界引用這一術語,泛指技職院校開設最后一年課程時,先和產業界協商,雙方共同為學生設計課程和授課,讓學生畢業后立即擁有競爭職場的能力,從而打通學校到職場的“最后一哩”?!白詈笠涣▽W程”是培養學生的“知識+態度+技能+創業”4種能力。從“人才供應鏈”的角度“最后一哩學程”計劃應運而生。[7]2003年臺灣啟動該計劃實施到2008年底結束,僅第一年當地政府就投入補助試辦經費1156萬元臺幣,通過臺海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的鼎力推動,臺灣逐步改變了“業界找不到人才,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的尷尬局面,有效促進了大學生就業。

2.高校設立創新育成中心為創業團隊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

1996年,臺灣經濟部門為落實培養中小企業的目標,鼓勵設立創新育成中心。其后的15年間,發展迅速。其中,有八成以上的創新育成中心設置在高校中,接收大量大學生創業團隊。[8]

臺灣大學的創新育成中心,類似于祖國大陸耳熟能詳的“孵化器”、“創業科技園”,但提供的服務更多元化。如臺灣“清華大學”創新育成中心除了提供場地、設施、辦公、商務、技術、行政和咨詢等基本設施以外,還可以應創業團隊要求,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各系所的實驗室、貴重儀器、圖書館都可以向團隊開放;學校所擁有電子資料庫、專業年鑒都可以為其提供;必要的時候,學校還可以把擁有的技術授權給創業團隊。為入駐團隊量身定做,提供主動性的服務,并根據創業團隊在創業過程中的具體問題,開發出一系列課程讓進駐的創業者學習。臺灣的許多大學如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等,都有“創業育成中心”,學校的教師會跟外界企業接觸,從而得到一些創業項目,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就可以和教師交流,從而得到項目課題,真正實現創業教育與真實創業的過渡。

參考文獻:

[1]劉建榮.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7,(10).

[2]孫慶珠.學生創業教育教程[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

[3]王愛武.韓國、日本和臺灣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經驗與借鑒[J].海外職業教育,2003,(3).

[4]臺灣地區青年輔導委員會.2004創業趨勢調查[EB/OL].http://www.anet.net.tw,2009-04-16.

[5]臺灣教育——維基百科[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2011-08-13.

[6]侯東喜.臺灣地區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相關學程發展述評[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10,(1).

[7]查正和.臺灣技職教育“最后一哩學程”解讀[J].職業技術教育,2005,(19).

[8]曹彥雁.兩岸大學生創業競賽,差異中尋求合作機會[N].中國青年報,2010-8-2.

猜你喜歡
臺灣地區
我國臺灣與大陸職業教育的比較
我國大陸與臺灣地區化學高考試題的比較研究
臺灣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發展歷程與挑戰
海峽兩岸農村養老制度比較分析
駭圖
補救教學模式之探究與啟示
論我國民事訴訟訴前調解制度的完善
兩岸版權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