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兩岸農村養老制度比較分析

2016-12-12 14:03施碧月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16年10期
關鍵詞:臺灣地區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國大陸地區與臺灣地區的農村養老制度概況,分析了我國臺灣地區養老制度“多元一面覆蓋”的優劣點,探討了我國大陸地區農村養老制度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了海峽兩岸農村養老制度在現代的應用可持續對策。

關鍵詞:大陸地區;臺灣地區;農村養老制度

1.我國大陸地區與臺灣地區的農村養老制度概況

1.1 我國大陸地區的農村養老概況

家庭養老是我國大陸農村傳統的重要養老形式,但是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面臨諸多難題與挑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老齡化現象因此變得日益嚴重。而且隨著農村年輕勞動力向著城市轉移,農村傳統的家庭養老保障功能也受到削弱。2009年9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9月4日發布《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從2009年起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按照《指導意見》,我國農民60歲以后能享受到國家普惠式的養老金。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另一方面,隨著農村人口結構的變化與家庭承包土地數量的普遍減少,以及土地被征用與開發的增多,土地對于農村老年人的保障功能不斷受到削弱,已有越來越多的農村老年人難以靠土地養老。

1.2 我國臺灣地區養老制度“多元一面覆蓋”的概況

我國 臺灣地區“多元一面覆蓋”的養老保險制度模式是一種覆蓋全民的養老保險制度模式,主要是 “國民年金”。這是臺灣地區養老保險制度最基礎的,保障對象為全體民眾;其次是勞工養老保險制度,這是我國臺灣現階段養老保險制度的主體部分,是臺灣“多元一面覆蓋”保險制度中最重要的一元。此外還包括軍公教養老保險制度和其他養老保險制度,這主要包括一些商業養老保險,以及對特殊群體所提供的各種帶有福利性質的制度。

2.我國大陸地區農村養老制度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村空巢現象的加劇,使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嚴重弱化;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又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農村人口“未富先老”,這些因素都對社會化養老提出更高要求。但當前農村存在的養老金偏低、養老機構不足、養老服務設施落后、傳統養老觀念較重等問題,使農村社會化養老面臨嚴峻挑戰。除養老金偏低、養老機構不足等因素外,農村傳統家庭養老觀念也在制約社會化養老在農村的推行和發展。

由于隱性債務的逐漸顯性化,目前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已經日漸突出。當前我國大陸地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的增幅正在放緩,22個省份的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增速下滑。盡管挪用個人賬戶資金可以緩解當期養老金支付壓力,但持續挪用不僅嚴重影響養老保險金的投資與保值增值,而且還會引發社會對社會保障制度的質疑,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實際上,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大陸地區建立部分積累制度后,由于公共養老金改革的轉軌成本問題沒有解決,各地出現了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的情況,形成了實質上的“名義賬戶制”。 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說法,未來要“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確保參保人權益,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堅持精算平衡原則”。

3.我國大陸地區農村養老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3.1 有效實現社保養老基金的多元化募集

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是政府受托管理的國民儲蓄性資產。首先要規范養老保險費用的征繳和支出制度。要通過《社會保險法》依法確權和受托管理手續,明確政府部門、經辦機構和參保人的權利義務,通過管理基礎信息公開披露制度和電子政務信息平臺,建立社會保險政策咨詢服務和方便參保人檢索系統,促進社會保險資金依法有序合規的征繳和支付,有效保護參保人的合法權益和正當利益。其次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的多元化募集和監管機制。對于解決基本養老“空賬”和統“正常支付缺口”問題,要通過國有股依法減持和財政補貼定向充盈統籌賬戶,國有土地、林權的依法流轉和資源稅、資產的有償征收轉讓,接受社會組織、宗教團體和企業法人的慈善捐助等方式,形成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多元化募集和歸并程序,形成有獨立第三方參與其中的社會養老保險監督機制,不斷提高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規范性和透明度,增強參保人對社會保險制度的信心。

3.2 加強社會保險政策實效性和聯動性的研究

要加大《社會保險法》宣傳和參保人法制意識基礎上,各地要樹立社會養老保險全國一盤棋思想,自覺克服和糾正地方利益至上的本位主義傾向,推動農村養老保險的有序接續和全國統籌,解決農民工接續問題,嚴格追究造成勞動者“斷?!钡南嚓P主體責任,各級行業協會有督導企業履行義務的管理權利,不斷提高企業依法征繳意愿和低收入者的參保率。政府通過資格審查程序和家庭收入公示制度,對困難職工、農民工和低收入者中“斷?!闭叩呢斦a貼,努力在2021年前徹底改變養老保險的逆向“斷?!眴栴}。其次,要逐步解決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問題。采取建立行業統籌基金集中劃撥的辦法,適當沖減行業經營利潤所得和市場受益方法,加大國有股減持、國有土地、林權流轉和社會慈善募集,在2030年前做實國有集體企業養老金個人賬戶,2035年前做實非公企業養老金個人賬戶,與此同時,從征繳基數、歸集方式、給付時點和待遇統籌,重新規劃完善我國養老保險的制度設計和管理流程。

總之,我國臺灣地區實行的全民覆蓋式的養老保險制度,其產生的養老保險資金不足問題已成為臺灣地區政府所面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而我國大陸地區的農村養老保險收入比例過低,對于農民的福利過少。為此我國海峽兩岸在農村養老制的優化需要避免各自不足,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相一致。

參考文獻:

[1]劉文.臺灣地區養老保險制度評述[J].行政管理改革,2012(01)

[2]張正軍,蘇永春.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變遷與政策評價[J].社會保障研究,2011(06)

[3]呂學靜.臺灣老年保障制度體系的建立與改革[J].社會保障研究,2009(03)

作者簡介:

施碧月(1963- ),女,福建晉江,副教授,研究方向:經濟學。

猜你喜歡
臺灣地區
豫劇在臺灣地區的生存與現代化追求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語言一一以臺灣地區張美智《春天在哪里》為例
我國臺灣地區社會工作參與家事審判機制及其啟示
當代臺灣地區法學教育與司法官訓練制度之現狀與啟示
臺灣地區“公司法”有關公司資本三原則社會化之探討
海峽兩岸民事判決相互認可的實踐與思考——以福州中院對臺灣地區民事判決認可為視角
論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以法國及我國臺灣地區的規定為參照
臺灣地區莎士比亞研究的一點啟發與反思——讀《從純真年代到理論年代:檢視國內莎士比亞研究的碩博士論文》一文有感
臺灣地區擬修訂車輛容許耗用能源標準
臺灣地區食品標簽標準及其管理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