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高產創建栽培技術研究進展

2012-10-22 07:24馮國良劉?;?/span>
山西農業科學 2012年12期
關鍵詞:葉面積高產群體

馮國良,劉?;?/p>

(長子縣農業委員會,山西長子046600)

據估計,2030年我國人口將增加到16億,需要新增糧食1.2億~1.5億t來滿足我國的糧食需求。據統計,我國耕地面積年遞減率為0.26%,人均耕地到2030年將降至0.075 hm2,已接近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05 hm2的警戒線。因此,人均耕地的減少及糧食需求量的增加,要求我國未來必須大幅度提高糧食單產水平[1]。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對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意義重大。在目前耕地面積持續減少,糧食播種面積所占比例仍將下降的情況下,要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必須繼續提高復種指數和大幅度提高糧食耕地的單產水平。國內外的生產實踐表明,進一步提高玉米的單產水平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近年來,在“國家糧食科技豐產工程”項目的資助下,我國在玉米上已相應建立起多種高產技術,在高產地區出現了一些高產典型。

表1是2006—2007年部分省份小面積玉米創高產情況。

表1 2006—2007年部分省份玉米創高產情況[2]

由表1可知,在我國玉米主產區吉林、河南、山東等地,小面積的產量能達到17.75 t/hm2,說明在我國玉米主產區,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已基本成熟。但是,與國際上公認的玉米單產最高記錄27.74 t/hm2相比,我國的玉米高產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笆濉逼陂g,“國家糧食科技豐產工程”針對玉米高產高效目標,開展了一系列技術集成與創新研究,創造出玉米單產21.04 t/hm2的新紀錄。然而,這些高產典型大多以高額的水肥和人工等投入為代價,資源效率不高,重演性較差,難以大面積推廣應用。

筆者通過匯總國內外一些專家在玉米高產創建方面的研究進展,分析玉米高產創建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最后總結出玉米高產創建的栽培技術,旨在為今后的玉米高產創建提供理論依據。

1 國內外玉米高產創建研究

我國從1972年開始搞夏玉米高產攻關試驗,多次創造了玉米的高產紀錄。1972—1979年通過高產栽培先后突破平展型玉米雜交種7.5,9,9.75 t/hm2的產量,但由于平展型玉米品種的株型結構,產量很難突破10.5 t/hm2。1979年利用新選育的緊湊型玉米掖單2號,突破了夏玉米11.25 t/hm2的大關,但由于掖單2號的密度超過6萬株/hm2時,不抗倒伏,限制了玉米高產的突破。1986年培育出緊湊抗倒、中大穗型品種掖單6號、掖單7號、掖單9號,首次突破14.25 t/hm2高產大關,但其密度超過7.5萬株/hm2時,出現果穗變小、單株穗粒質量明顯下降的趨勢,產量不能突破15 t/hm2。1989年培育出緊湊大穗型雜交種掖單12和掖單13號,最高產量能夠達到16.4 t/hm2,開創了我國夏玉米噸糧田的歷史[3],2005年產量已達到21.0 t/hm2。

美國是世界上玉米單位面積產量較高的國家,1985年華索在美國玉米高產競賽中獲得在非灌溉條件下,春玉米最高產量23 224 kg/hm2。目前,這一紀錄已經提高到27.743 t/hm2,是由依阿華州的玉米種植者柴歐德2002年在美國高產競賽中創造的[4]。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的Haishun Yang及Achim Dobermann等研究團隊近年來通過保護性耕作、輪作和秸稈還田提高美國黑土土壤肥力,通過作物生產模型分析產量限制因子,通過綜合生產措施發揮作物產量潛力,實現了玉米高產、土壤肥力提高、養分資源高效利用的目標。他們開發了Hybrid-Maize模型。Hybrid-Maize模型是在水分無限制或有限制條件(雨養或灌溉)下為模擬玉米生長和產量而設計的,它是由2種模型組合起來的:以CERNS-Maize模型為代表的玉米專用模型,以INTERCOM和WOFOST等為代表的作物生長通用模型。Hybrid-Maize模型通過輸入氣象資料、作物的播種時間及深度或者出苗時間、有效積溫和播種密度等,可以模擬特定品種在特定地區長期的產量潛力[5]。

綜上所述,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在玉米高產創建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2005年玉米最高產量達到21.0 t/hm2,但與美國的玉米最高產量27.7 t/hm2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總結高產創建工作的經驗。

2 提高玉米單產的主要限制因素

從表2可以看出,玉米長勢參數主要由個體特征、群體特征、綜合參數3個方面構成。只有3個方面同時達到高產玉米所需的指標,才能獲得高產。

表2 高產體系下與玉米長勢相關的主要農學參數[6]

高產玉米需要關注2大主要生理指標:(1)不同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質的變化;(2)不同生育期葉面積指數(LAI)。

葉面積指數是反映群體質量好壞的重要參數,只有達到一定值,才能獲得高產。從圖1可以看出,高產玉米葉面積在大喇叭口到吐絲期增長最快,在吐絲期達到最大值,以后逐漸下降,最大葉面積指數接近10.0。玉米干物質的積累是建造營養器官和形成籽粒產量的基礎。干物質積累多,生物量高,產量才有保證[7]。

圖2反映了2個春玉米高產品種(先玉335,產量 13.7 t/hm2;鄭單 958,產量 13.1 t/hm2)整個生育期干物質積累量的變化趨勢[8]

3 玉米高產體系的栽培技術

決定玉米產量的2個主要因素是公頃穗數和穗粒數,獲得較高產量可以通過2條途徑實現,即增加種植密度和增加單株穗粒數[9]。玉米高產創建是集品種、密度、資源于一體的栽培技術,是提高光能利用率與雜種優勢的綜合利用,不擠占其他作物播種面積,通過品種資源與自然資源的優化組合,使玉米單產提高、總產增加、綜合農業經濟效益增加[10]。

3.1 選擇合適的品種

品種是高產的前提。王慶成等總結了產量在13.5 t/hm2以上高產玉米的生理指標:(1)葉面積指數達到5.5~7.0,其維持在4.0以上的時間達60 d左右;(2)葉面積持續期(LAD)有了大的突破,產量7.5 t/hm2左右的LAD多在225(萬m2·d)/hm2以下,產量 14.6 t/hm2的總 LAD達到359.10(萬 m2·d)/hm2;(3)干物質積累有了突破,產量14.6 t/hm2的干物質積累達到27.7 t/hm2;(4)公頃產量13.5 t以上的經濟系數均高達0.53以上,比公頃產量6.0~7.5 t的高0.15~0.20[11]。晚熟品種鄭單958、先玉335、豐單1號的葉片數為21片,葉面積指數滿足高產創建的條件。

3.2 選擇播種期及播種密度,構建適宜的植株群體結構

玉米的生長需要特定的氣候條件,因此,玉米的播期要和當地的氣候條件相吻合。確定播期后,選擇合適的播種密度。因為適宜的密度在于使公頃穗數、穗粒數、千粒質量的矛盾得以協調,從而達到最高產量。玉米無效株是影響群體整齊度的重要因素。不同產量水平的玉米群體中無效株率不同,無效株率越低,產量越高。在高密度條件下,高的單株產量乃是高產的重要前提,提高種子和耕種質量,留大苗、壯苗是降低群體無效株、提高群體及果穗整齊度的重要措施,是進一步挖掘群體增產潛力的重要保證[12]。

饒春富等[9]對新疆春玉米大面積公頃產量15 t以上產量構成因素進行了通徑分析,得出公頃穗數是影響和決定產量的首要因素。要達到公頃產量15 t以上,首先要創造每公頃7.5萬株左右的茁壯、均勻、整齊的群體,同時協調好群體與個體的關系,保證穗粒數和千粒質量維持在相當高的水平。精準施肥技術、增加種植密度是近年來美國玉米大面積高產的關鍵措施,輔以農藝措施和生物技術有效防治病蟲草害。據調查,美國玉米高產田平均密度為6.25萬株/hm2,單產達到13.87 t/hm2。玉米密植后,為利于其單株生長發育,逐漸縮小行距而加大株距,這是美國玉米栽培的發展趨勢。

3.3 培肥土壤和充足的水肥供應

王慶成等對公頃產量13.5 t以上的玉米高產田的土壤主要理化狀況分析表明,土壤通氣性良好,0~10 cm土層土壤容重為1.27~1.45 g/cm3,總孔隙度為32.59%~49.63%,有機質含量1.06%~1.44%,全氮0.054%~0.077%,速效氮49.8~97.1 mg/kg(平均為 66.87 mg/kg),速效磷3.44~47.0 mg/kg(平均為 10.42 mg/kg),速效鉀52.9~135.9 mg/kg(平均為 86.49 mg/kg)。因此,要通過秸稈還田、多施有機肥等來培肥土壤,改善與提高其保水保肥、供水供肥能力。

3.4 精細播種,加強田間管理,適期收獲

李登海提出了玉米“七分種,三分管”的口號,要求播前種子要經過粒選,保證種子純度和大小一致。玉米要獲得較高產量,水、肥、氣、熱等各項因素要相互協調[13]。播種時開溝深淺一致,然后按計劃的株距和行距點播,保證出苗率和群體的整齊性,合理運用肥水,使植株健壯、協調發展,在灌漿前期形成足夠數量的植株干質量;改善抽雄期前后的光照和營養條件,及時澆水,促進吐絲快而集中,可以增加粒數;吐絲后的24 d左右是有效粒數的決定時期,其中以吐絲至吐絲后14 d為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要加強肥水管理,防止植株早衰、延長最大葉面積持續期,是減少籽粒敗育、增加有效粒數的重要措施;同時,玉米完全成熟的標準是苞葉變黃,子粒乳線消失,黑層出現。玉米生產上適當晚收,最大限度地實現籽粒庫容潛力,以增加產量[14-15]。

根據作物產量形成的生理基礎,以及生產實踐中玉米高產經驗,總結出建立玉米的高產栽培體系為:選擇緊湊型玉米品種,適當增加播種密度達到高產。我們可以應用Hybrid-Maize模型來選擇適合于某一地區的玉米品種及最佳播種密度,建立高產玉米的栽培體系,即在保證前期適宜公頃穗數的基礎上,在后期加強群體質量控制,防止植株早衰,延長最大葉面積持續期。在生產實踐中,玉米種植密度越大,后期群體內部空氣溫度和濕度越大,易發生病蟲害,造成葉片早衰。衰老是植物生長發育的最后階段,其典型特征是葉綠素降解和光合能力降低。作物成熟前早衰,綠葉面積減小,光合時間縮短,會直接導致產量降低和品質下降。大量試驗表明,玉米生長后期均出現了早衰現象,造成減產。因此,我們需要采取措施加強玉米后期群體質量控制,延緩葉片衰老,提高作物產量。應用凱潤殺菌劑,可以加強玉米后期群體質量控制,延緩葉片衰老,延長最大葉面積持續期,從而提高玉米產量。

[1]劉景輝,王志敏,李立軍,等.超高產是中國未來糧食安全的基本技術途徑[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3,24(3):161-165.

[2]岳善超.小麥—玉米高產體系和氮素管理[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7.

[3]陳新平,張福鎖.小麥—玉米輪作體系養分資源綜合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6.

[4]郭慶法,王慶成,汪黎明.中國玉米栽培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

[5]郭天財,朱云集,王晨陽,等.河南省小麥超高產品種產量形成特點及關鍵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4,6(4):49-50.

[6]韓萍,張玉欣,郭長貴,等.玉米噸糧田的發展概況及技術措施[J].玉米科學,2000,8(4):87-91.

[7]李登海,張永慧,楊今勝,等.育種與栽培相結合緊湊型玉米創高產[J].玉米科學,2004,12(1):69-71.

[8]劉志全,路力平,沈海波,等.美國玉米高產競賽簡介[J].玉米科學,2004,12(4):110-113.

[9]饒春富,王友德,田拴才.春玉米大面積畝產噸糧的產量構成因素淺析[J].玉米科學,1993,1(1):13-16.

[10]王俊德,李滿林,李維義,等.河套平原灌區玉米高產創建實踐[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1):39-41.

[11]王慶成,劉開昌.山東夏玉米高產栽培理論與實踐[J].玉米科學,2004,12(???0-62,65.

[12]馬璽,王艷菊.玉米高產與群體整齊度間關系的調查分析[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4):14-16.

[13]李志平.內蒙古玉米高產創建技術 [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4):35-36.

[14]張瑛.美國玉米生產概況及高產栽培技術 [J].雜糧作物,2000,20(3):10-13.

[15]陳廣豐.夏玉米高產綜合配套栽培技術[J].天津農業科學,2008,14(6):32-34.

猜你喜歡
葉面積高產群體
作物葉面積測量的研究進展
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探討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馬奶子葡萄葉面積評估模型的建立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秋茬蔬菜高產有妙招
苧麻葉面積測定方法比較研究
超級雜交稻廣兩優1128高產栽培技術
無公害大蔥高產栽培技術
關愛特殊群體不畏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