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農本草經》病因特點研究*

2012-12-01 02:14高占華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2年3期
關鍵詞:神農本草經頻數學說

高占華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 100700)

《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專著,它奠定了中藥學的基礎,被公認為中醫的經典著作之一。對本書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其成書年代及以前的中藥學乃至中醫學的發展情況?!侗窘洝烦蓵甏?、著者等多有爭議,但明、清輯本基本清楚,其優劣有較一致的意見。

《本經》成書年代較早,其病因學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系統性,成書背景有明顯的自身特點,因此《本經》的病因學說在中醫病因學說的歷史發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建國以來,對《本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獻學和藥物學方面,對《本經》所涉及的病因、病、病機、證候的研究明顯重視不足。其中,對病因、病機、證候無專文研究,對病的研究也僅限于釋義。

本文運用文獻、理論研究方法結合計量,從病因名稱角度,系統研究《本經》病因構成與現代中醫病因構成比較的特點,并簡要探討其產生原因、分析其對現代中醫病因學說的意義。以從一個角度反映《本經》作為中醫病因學說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的意義。

選用:[魏]吳普,等,述,[清]孫星衍,孫馮翼,輯,神農本草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本文僅探討上述版本《本經》的“卷一·上經”、“卷二·中經”、“卷三·下經”各具體藥物條文中藥物功效和主治涉及的病因內容。

1 病因提取與病因名稱統一

對《本經》的“卷一·上經”、“卷二·中經”、“卷三·下經”各具體藥物條文中,藥物功效和主治涉及的病因分步驟進行了病因提取、病因名稱統一工作。

1.1 病因提取

凡能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即是病因。按上述定義提取病因。

1.2 病因名稱統一

病因名稱統一規則:含義相同或相近、字面表述上有差異的病因統一。病因名稱統一的各病因以其中的一個作為代表,余者以括弧附后。如“精(精物、百精、百精物、百老物、老精)”。

1.3 《本經》病因及頻數

在上述病因提取、病因名稱統一等工作的基礎上,總結出《本經》病因及頻數如下表。

2 從病因名稱探討《本經》病因的特點

本部分在上述病因提取、病因名稱統一等工作的基礎上,以現代中醫病因(綜合《中醫學基礎》[1]教材和《中醫基礎理論》[2]教材)為比較對象,從病因名稱角度總結了《本經》病因的特點。從病因名稱角度,總結的《本經》病因特點,反映的是《本經》對疾病病因的主觀性認識的特點?!侗窘洝凡∫蛱攸c如下。

2.1 從病因名稱角度與現代中醫病因比較

(1)《本經》迷信性質的病因多。出現頻數:《本經》迷信性質的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87/693;(2)《本經》帶有迷信色彩的病因多。出現頻數:《本經》“邪”類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24/693。

《本經》“蠱毒”類病因往往帶有迷信色彩。出現頻數:《本經》“蠱毒”類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46/693。出現頻數:《本經》迷信性質的病因和帶有迷信色彩的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157/693。

2.2 從病因名稱角度與現代中醫病因比較

《本經》的病因較粗略。(1)《本經》非“迷信”部分多見最頂級的病因:“邪”、“邪氣”、“惡”、“惡氣”、“毒”、“毒氣”。出現頻數:《本經》非“迷信”部分的最頂級病因占非“迷信”部分全部病因的146/606;(2)在非“迷信”部分各類病因中,《本經》多見不同程度籠統而不具體的病因。出現頻數:《本經》非“迷信”部分不同程度籠統而不具體的病因占非“迷信”部分全部病因的 241/606;(3)《本經》有“毒”類病因?!岸尽鳖惒∫蛑虏⌒愿鼮閺娏?、猛烈,致病程度更為嚴重,“顯”而不“隱”。出現頻數:《本經》“毒”類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107/693;(4)《本經》“六淫”類病因無“暑”、無“燥”,“火”極少。上述“六淫”類病因應屬分化不充分。出現頻數:《本經》“火”占“六淫”類病因的1/224;(5)《本經》“癘氣”類病因極少?!鞍O氣”類病因不直觀,“隱”而不“顯”。出現頻數:《本經》“癘氣”類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2/693;(6)《本經》“情志”類病因極少?!扒橹尽鳖惒∫驗榈湫偷膬纫?,與外因比較致病更為隱匿。出現頻數:《本經》“情志”類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3/693;(7)《本經》“飲食”類病因限于積食和食物中毒,無過饑、無飲食偏嗜?!皠谝荨鳖惒∫驑O少。飲食偏嗜、勞逸過度致病主要為慢性過程。出現頻數:《本經》積食和食物中毒類病因占其“飲食”類病因的19/19。出現頻數:《本經》“勞逸”類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1/693;(8)《本經》“水、飲、痰”類病因中,“水”相對較多,“飲、痰”較少?!八迸c“飲、痰”比較,“顯”而不“隱”。出現頻數:《本經》“水”類病因占其“水、飲、痰”類病因的18/21。

表1 病因

2.3 從病因名稱角度與現代中醫病因比較

《本經》“蟲”類病因較為強調。出現頻數:《本經》“蟲”類病因占其全部病因的104/693。

3 《本經》病因的上述特點,應是主要源于《本經》病因學說的發展具有初步性

3.1 臨床經驗的積累尚不系統所以不少疾病仍歸咎于鬼神

迷信是醫學早期的一個突出特點。王紀潮認為:“原始社會盛行萬物有靈的認識論(animism)。[3]”詹鄞鑫認為:“在殷墟甲骨文中,疾病原因多歸咎于先王先妣的為祟,還有關于‘究寢’驅鬼大儺儀式的記載?!蹲髠鳌酚洿呵锍淹跤屑?,卜官說是‘河為祟’;晉平公有疾,卜官說是‘實沈、臺駘為祟’。漢武帝病重時,聽信了江充的鬼話,認為是遭受了‘巫蠱’的謀害,由此釀成震驚一時的巫蠱冤案。[4]”路振平認為,“春秋時期,由于社會生產力低下,人類認識疾病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普遍把疾病產生的原因歸咎于神鬼作祟。迄春秋后期,天文、歷算等有了一定發展,陰陽和五行學說初步形成,醫療實踐知識逐漸積累,對致病因素的認識也就比較明確了。[5]”姚春鵬認為,中醫學“在春秋戰國之前表現為以鬼神觀為基礎的巫術醫學理論體系,在春秋戰國之后表現為以氣論自然觀為基礎的天人醫學理論體系。[6]”葉顯純等認為,《本經》孱雜方士妄言:“我國道家起源甚早,不少方術之士混雜其中,秦漢醫家受其影響自屬難免,《內經》、本草對其‘延年’、‘長壽’學說均有記載,而《內經》僅限于養生,尚有參考價值;本草專籍則并不相同,妄言能‘輕身’、‘不老’、‘神仙’、‘通神明’者比比皆是,曾予統計?!渡褶r本草經》中有此類內容者共140藥(未計附藥青蘘、龍齒、竹實、五木耳4種),占全書藥數的 38% 。[7]”

3.2 病因學說較為初始,所以“粗”而不“細”

人類對自然界任何領域的認識,都必然經歷由“粗”到“細”的過程。(1)《本經》“毒”類病因中,“蠱毒”類占有較大比例。按王紀潮觀點,在早期社會,人們對毒的具體的文字表述很可能與蟲(蠱)毒有關。

王紀潮認為[3]:“在早期社會,人們對毒的具體的文字表述很可能與蟲(蠱)毒有關,蟲毒的負面含義稍大于草毒?!薄啊墩f文》:‘蠱,腹中蟲也?!巫⒃?‘腹中蟲者,謂腹內中蟲,食之毒也?!倍斡癫玫倪@個解釋符合今天人們對“毒”的理解?!靶M”的詞義在先秦兩漢時期便有具體的‘毒’的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條證據來自《周禮》?!吨芏Y·秋官·庶氏》:“掌除毒蠱,以攻說襘之,以嘉草攻之。凡驅蠱,則令之比之?!编嵭⒃?“毒蠱,蟲物而病害人者?!顿\律》曰:‘敢蠱人教令者棄世?!币馑际侵艽毸境拘M的官員要用‘攻說(祈求神靈)’和‘嘉草’去毒。漢律中的《賊律》對于用蟲毒殺人者判以死刑。這種具體使用蠱毒的記載反映出中國先秦兩漢社會人們對“毒”的認識包括了毒蠱和毒草這兩個方面,也符合今天人們對‘毒’字的毒理學方面的認識,說明‘蠱’在毒理方面的具體意義比‘毒’的意義更加單純,歷史也更為久遠?!薄傲硪粋€非常重要的證據是釋讀出來的甲骨文中已經就有‘蠱’字,其字形、字義都有‘毒’的意思?!?/p>

(2)《本經》“癘氣”類病因極少?!鞍O氣”類病因不直觀,“隱”而不“顯”。因此,直到明末清初,吳又可才明確論述這一病因。在此之前,“疫癘”病因的獨立性不明顯。甚至在吳又可之后,“疫癘”病因也多歸于“六淫”、“毒”等?!逗鬂h書·五行志第17》: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夏四月會稽大疫。何休曰:“民疾疫也,邪亂之氣所生。[8]”韓愈《黃陵廟碑》記述說:“厲毒所聚,懼不得脫死,過廟而禱之。[4]”白介辰認為,明清時期溫病學說的形成,對病因的認識有重大的發現,如提出疫氣、癘氣、雜氣等是一種極其猛烈而微小的非肉眼所能窺見的致病因子,這對傳染性流行性病原學說是一大發展[9]。張光霽認為:“中醫對癘氣致病的認識由來已久,明末清初吳又可《溫疫論》對癘氣學說作了系統闡述。宋元時期種痘法的應用,有效地控制了天花的傳染,但中醫對癘氣的認識只能停留在宏觀上。吳氏理論缺少完整的中醫辨治體系,已見端倪的微觀思路又遭遇扼制,所以癘氣學說自吳氏以后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而現代醫學異軍突起,采用先進科技迅速將其發展為傳染病學。[10]”

4 《本經》“蟲”類病因較為強調應是源于《本經》成書年代的醫療衛生條件

5 《本經》病因的上述特點,除源于《本經》病因學說是中醫病因學說發展的一個歷史階段外,還應考慮《本經》是藥物學專著這一特點的影響

(感謝導師陳小野研究員對本文的指導)

[1]北京中醫學院.中醫學基礎[M].4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8:52-62.

[2]印會河.中醫基礎理論[M].5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6:93-102.

[3]王紀潮.中國古代巫、毒關系之演變——戰國秦漢簡帛材料中有關毒的人類學觀察[M].西北大學《毒理學史研究文集》第二集,2003:10-18.

[4]詹鄞鑫.上古時期的“六淫”與“癘氣”病因論[C].全國第十八次醫古文研究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13-15.

[5]路振平.中醫病因學說源流初探(一)[J].遼寧中醫雜志,1985,(6):30-32.

[6]姚春鵬.鬼神、氣與中醫學——鬼神觀衰落、氣論觀興起與中醫理論形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3):20-25.

[7]葉顯純,葉明柱.神農本草經臨證發微[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7:9.

[8]陳邦賢輯錄.二十六史醫學史料匯編[M].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1982:41.54-56.

[9]白介辰.略談中醫病因學.福建醫藥雜志,1980,(2):21-23.

[10]張光霽.中醫病因古今演變的研究之二——癘氣學說縱論[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8,22(5):3-4.

猜你喜歡
神農本草經頻數學說
A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ical value,phyt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 of Physalis pubescens L.
胰在臟象學說中的歸屬
漢語復句學說的源流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陰陽學說在楊式太極拳中的表現淺探
中考頻數分布直方圖題型展示
學習制作頻數分布直方圖三部曲
頻數和頻率
曠云學說普通話
盜汗病治療藥物性味歸經頻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