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對人的存在豐富性的敞顯

2012-12-22 15:22云澤人
理論導刊 2012年7期
關鍵詞:對象性存在物豐富性

云澤人

(清華大學哲學系,北京100084)

實踐對人的存在豐富性的敞顯

云澤人

(清華大學哲學系,北京100084)

在馬克思哲學視野中,實踐,即人的感性活動,除了作為經驗事實外,其獨特性在于,它還蘊含著澄明人的存在的開啟性,昭示著向未來敞開著的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既證成了現實的人,又生成了現存的感性世界。馬克思實踐哲學是人的生成之基礎,是對人的存在的澄明,是對人的解放的關懷。正是馬克思實踐哲學所蘊含的這種品質,才使哲學真正地“在”起來,才使人的存在豐富起來,真正地走向了可能世界。

實踐;馬克思哲學;感性活動;人的生成;人的存在;人的解放

馬克思哲學以實踐,即人的感性活動為立足點與出發點,去理解人與世界的存在及關系,從而超越了費爾巴哈乃至整個傳統哲學對人的抽象理解,找到了一條通向現實的人的道路,實現了哲學史上對人的理解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正如葛蘭西所言,這種革命性“不僅在于它超越了先前的哲學,而且也在于它開辟了一條新路,從頭到腳地更新了整個設想哲學本身的方式”。[1]馬克思哲學正是立足于人的感性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揭蔽、澄明了現實的人和人的現實世界的生成過程,敞顯出人的存在的豐富性。

一、感性活動——人的生成之基礎

馬克思哲學對人的理解是在感性活動這個存在論基礎上進行的,作為人生成之基礎的感性實踐活動,不僅是理解感性世界的出發點,更是理解人的問題的立足點。馬克思哲學之所以立足于人的感性實踐活動去理解人,關鍵就在于人的感性實踐活動對于人生成為人具有重要的存在論意義。

“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義相反,能動的方面卻被唯心主義抽象地發展了,當然,唯心主義是不知道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2]54在馬克思看來,人的感性活動的基本形式是物質生產活動?!八麄兪鞘裁礃拥?,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么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因而,個人是什么樣的,這取決于他們進行生產的物質條件?!盵2]68既然人自身的物質生產活動是人之存在的重要基礎,那么,對于人的理解就不能簡單地從概念、范疇出發,而是應從人存在之基礎的物質生產活動出發。因為人的生產活動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這種生產本身就是歷史的、現實的、具體的?!暗聡軐W從天國降到人間;和它完全相反,這里我們是從人間升到天國。這就是說,我們不是從人們所說的、所設想的、所想象的東西出發,也不是從口頭說的、思考出來的、設想出來的、想象出來的人出發,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而且從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中還可以描繪出這一生活過程在意識形態上的反射和反響的發展?!耙环N考察方法從意識出發,把意識看作是有生命的個人。后一種符合現實生活的考察方法則從現實的、有生命的個人本身出發,把意識僅僅看作是他們的意識?!盵2]73馬克思批判了傳統哲學從觀念出發去理解人的思想,在理解人的邏輯起點上,從“抽象的意識”轉向“現實的個人”,確立了從現實的、活生生的個人出發去理解人的觀點。而且“各個人的出發點總是他們自己,不過當然是處于既有的歷史條件和關系范圍之內的自己,而不是玄想家們所理解的‘純粹的’個人?!盵2]119即現實的個人是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并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從事感性活動的個人。也正是在此基礎上,得出了“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2]73的結論??梢钥闯?,馬克思哲學視域下的感性活動不僅揚棄了黑格爾哲學絕對觀念的精神勞作,也揚棄了費爾巴哈哲學的感性直觀活動,開啟了一條以人類自身的感性實踐活動為出發點去理解人的全新視域,即一條通向現實的人、敞顯人存在豐富性的道路。

哲學史的發展表明,“理解人的難點主要不在于把人認識(規定)為什么,而在于怎樣去認識(規定)人?!盵3]馬克思把感性活動理解為人生成之基礎,實質上就是從人自身的生存活動去把握人的本質,而人的生存活動也就是人的生命活動。馬克思指出,“一個種的整體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恰恰就是人的類特性?!瓌游锖妥约旱纳顒邮侵苯油坏?。動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別開來。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動。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識的對象。他具有有意識的生命活動。這不是人與之直接融為一體的那種規定性。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正是由于這一點,人才是類存在物?;蛘哒f,正因為人是類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識的存在物,就是說,他自己的生活對他來說是對象?!盵4]57由此可見,馬克思哲學立足于人自身生命活動的性質,揭示出人之為人的本質在于人的生命活動是自由的、有意識的、對象性的活動。正是人自身的這種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即感性實踐活動,才構成了人之為人的深層根據,才使人的存在真正地“在”起來;正是人自身的這種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才構成了人生活于現實世界的基礎,證成了人的生成之根。

二、感性活動——人的存在的澄明

馬克思哲學立足于實踐的觀點,從人的感性活動去理解人的存在,實現了哲學史上對人的理解方式的革命性飛躍。這種革命性飛躍是通過對黑格爾精神現象學與費爾巴哈人本學的批判得以建構的,“因為當代批判的神學家不僅沒有完成這樣的工作,甚至沒有認識到它的必要性”。[4]4這種基于感性活動的建構,綻放出與近代哲學對人存在方式理解迥然不同的視野。

首先,感性活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即人是感性對象性存在?!叭耸侨怏w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這就等于說,人有現實的、感性的對象作為自己的本質的即自己生命表現的對象;或者說,人只有憑借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才能表現自己的生命……”[4]106所謂對象性存在,就是說人是一種通過對象性活動而確證自身存在的存在物。一個無對象性活動、孤立的主體是無法確證自身存在的,即“一個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沒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參加自然界的生活。一個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沒有對象,就不是對象性存在物。一個存在物如果本身不是第三存在物的對象,就沒有任何存在物作為自己的對象,就是說,它沒有對象性的關系,它的存在就不是對象性的存在。非對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4]106馬克思把感性對象性活動理解為人存在的方式,理解為以一定的方式進行生產活動,并發生著一定社會關系的個人?!叭瞬⒉皇浅橄蟮貤釉谑澜缫酝獾臇|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盵2]9人正是在對象性的生產活動中,生成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生成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其次,感性活動蘊含著生成論思維方式。馬克思深刻地意識到了包括黑格爾、費爾巴哈等傳統哲學對人理解的局限性,作為關于現實的人及其合乎歷史與邏輯統一的馬克思哲學,克服了傳統哲學現成論的思維方式,跨越了哲學理解方式的鴻溝,創立了一種全新地把握人的思維方式,即生成論的思維方式。該思維方式主要以人自身的歷史性、現實性存在與發展為基礎,通過對人自身“過去”、“當下”、“將來”的比較,來把握人自身的本質規定。與此同時也把人的同一性看作是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不僅重視人存在的具體方式,而且也重視人存在發展的過程性與歷史性,從而能更全面地揭示人存在的具體性、多樣性和豐富性,是對現成論思維方式的突破與超越?!叭瞬皇窃谀骋环N規定性上再生產自己,而是生產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圖停留在某種已經變成的東西上,而是處在變易的絕對運動之中?!盵5]人是一種未完成的存在,是一種在生成過程中敞顯自身豐富性的存在,他永遠向未來敞開著大門。這種生成論思維方式是感性活動的應有之義??梢钥闯?,馬克思自覺地從人的感性活動的維度去彰顯人的存在的具體性與豐富性,敞顯了一種歷史性的生成論思維方式。

再次,感性活動是人與世界統一的基礎?!霸趯嵺`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現為這樣的普遍性,它把整個自然界——首先作為人的直接的生活資料,其次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的對象(材料)和工具——變成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處于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所謂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系,不外是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系,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盵4]56無論是把世界表達為用作表示自然界之全體的名稱,還是把它用作表示人類共同體的稱號,都是同樣荒謬的。毋寧說,世界只是“作為某個此在之緣故的當下整體性,是通過這個此在自身而被帶到這個此在自身面前來的”,[6]185即此在“讓世界發生,與世界一道表現出某種源始的景象(形象),這種景象并沒有特別地被掌握,但恰恰充當著一切可敞開的存在者的模型,而當下此在本身就歸屬于一切可敞開的存在者中”。[6]185在始源的人的存在中,海德格爾的世界與馬克思的自然和社會形成了“默契”。在馬克思那里,基于人的感性活動的自然和社會,其實是一個東西,即“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同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4]83由此可以看出,人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人,全部歷史就是人的感性活動的生成與展開。

從感性活動去理解人,就是從人的本源性生存活動去理解人?!斑@就意味著不能再從什么前定本性、永恒原則、概念規定出發去理解人,而是要從人之為人的自身根源去把握人,從人的基本生存活動去理解人的本性,從人的歷史地生成變化中去把握人的存在狀態,從肯定與否定雙重性質中去理解人對世界的關系,從人的超越性活動中去把握自身的多義屬性?!盵7]這就是說,“不再把人當成一個知識性的現成對象,而是把人當成一個自我‘表現’和自我‘生成’的過程,或者說,在此人不再是一個‘什么’,而已成為‘怎樣’和‘如何’?!盵8]因此,馬克思并不像黑格爾、費爾巴哈等傳統哲學家那樣,熱衷于把人的本質歸結為抽象的精神活動與感性直觀,他更關注的是人的現實的感性活動,并從現實的感性活動去澄明人的存在。

三、感性活動——人的解放的關懷

考察西方哲學史,我們可以發現,在古希臘時期,自亞里士多德把實踐概念引入哲學領域,確定了人是實踐的主體后,實踐一詞便在哲學話語體系里頻繁出現。雖然“近代哲學的認識論轉向曾一度使‘實踐’被遺忘,但很快又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得到重新闡釋”。[9]例如,在康德哲學中,實踐理性高于理論理性;在費希特哲學中,實踐自我高于理論自我;在黑格爾哲學中,實踐理念高于理論理念。從表面上看,實踐似乎高于理論,但從本質上看,德國古典哲學家是“從一個最高的概念、范疇出發‘推導’出實踐。這一最高概念、范疇,……在康德那里就是‘純粹理性’,在費希特那里就是‘絕對自我’,在黑格爾那里就是‘絕對理念’”。[10]這樣就把實踐限制在人的觀念活動范圍里,他們所談論的實踐也只不過是概念、范疇等抽象延伸的規定。實踐的歷史性、社會性、具體性、生成性并沒有被真正確立起來,對實踐認識也沒有達到自由的有意識的類的活動,相反則對實踐作了抽象化理解??档聞t把實踐理解為一種道德活動;費希特則把實踐活動看作是一種自我意識;黑格爾則把實踐活動看成是客觀概念的外在表現或外在化;費爾巴哈則把實踐理解為人的生理活動、利己主義活動和感性直觀活動,在對實踐做出抽象化或庸俗化的理解中,實踐的基礎性、生成性地位被遮蔽,甚至被遺忘了?!榜R克思為了超越康德以來的哲學所陷入的主體與客體、自由與必然、人與自然、理性與感性的對峙的思維困境,脫離了那種理性主義‘非此即彼’的知識論立場,把哲學的使命從‘解釋世界’放到‘改造世界’的視野中,從而使哲學問題從‘是什么’走進‘是’(存在)本身。這個‘是’(存在)本身不是要哲學對其規定出‘是什么’,故不是對其進行理性上的‘應該’的設定,而是要對哲學作為‘解釋’實行批判性的超越,亦即讓哲學走進‘存在’?!盵11]可見,正是立足于自由自覺的感性實踐活動,馬克思哲學實現了哲學關懷方式的超越。

馬克思哲學訴諸于生成論思維方式,立足于人的感性實踐活動,來敞顯人存在的具體性、多樣性和豐富性,其意旨直指人的解放,其目的就是為了尋求人的解放的理論武器及現實路徑,并最終將他的價值意旨實現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2]294這并不是一個價值預設和邏輯推理,對馬克思哲學來說,“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2]87即自由自覺的感性活動,這就凸顯了馬克思哲學的真正意旨:對人的解放的關懷。所以,當我們立足于人的感性實踐活動,從存在論意義上理解馬克思哲學時,其意蘊就是對人的自由解放的承諾,就是對人如何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質的真實關懷。

結語

正是立足于人的感性活動,即實踐活動基礎上,馬克思創立了科學的理論體系,雖然馬克思不是第一個將實踐概念納入哲學領域的思想家,但卻是第一個從人的自由自覺的感性活動出發,科學地闡釋了實踐范疇的內涵及其對人的存在豐富性的開啟性,并真正開創了實踐思維方式的哲學家。馬克思哲學之所以指出要從人的感性實踐活動出發去把握人及其存在的世界,關鍵就在于實踐活動對于人存在的豐富性具有開啟性,是人之存在的根基。所以,只有從實踐活動的維度、從存在論的維度去理解馬克思哲學的實踐范疇,才能正確理解其基本思想,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實踐哲學的革命性與開啟性。

[1]葛蘭西.實踐哲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16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高清海.重提德國古典哲學的人性理論[J].學術月刊,2002,(10).

[4]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486.

[6]海德格爾.路標[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7]高清海.高清海哲學文存(第1卷)[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86.

[8]賀來.辯證法與人的存在——對辯證法理論基礎的再思考[J].哲學研究,2002,(6).

[9]張汝倫.歷史與實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93.84.

[10]崔唯航.馬克思哲學革命的存在論闡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07.

[11]張蓬.馬克思哲學的歷史存在論意義[J].河北學刊, 2005,(6).

[責任編輯:曹飛]

B 0-0

A

1002-7408(2012)07-0041-03

云澤人(1983-),男,蒙古族,呼和浩特人,清華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文化哲學、社會發展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對象性存在物豐富性
馬克思現實對象性實踐觀解蔽及其對實踐哲學的創新效應
最有思想的句子
回到給予性與現象本身——論馬里翁對對象性和成已的回應與批評
新聞采訪語言信息豐富性缺失的表現分析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關于人的本質理論的探析
“對象性存在”的三重規定性及其意義*
開放式課堂的豐富性及趣味性探析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自然觀之內在邏輯
馬克思“對象性活動”概念及其存在論境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