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麻酶法脫皮工藝的優化

2013-03-06 02:31宋國輝黃紀念張麗霞
食品科學 2013年18期
關鍵詞:混料脫皮果膠酶

宋國輝,黃紀念*,蘆 鑫,孫 強,張麗霞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農副產品加工研究所,國家油脂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2)

芝麻酶法脫皮工藝的優化

宋國輝,黃紀念*,蘆 鑫,孫 強,張麗霞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農副產品加工研究所,國家油脂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2)

采用纖維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膠酶對芝麻進行脫皮處理,研究最優化的酶法脫皮工藝條件。以脫皮率為考察指標,首先采用混料試驗設計進行用酶篩選以及優化復配比例。在確定混合酶復配比例的基礎上,采用單因素和正交試驗對酶法脫皮工藝進行優化。確定最優酶處理工藝為:纖維素酶和木聚糖酶以酶活力1:3.6比例復配、酶用量為芝麻質量的0.4%、酶解時間30min、酶解溫度50℃。此工藝條件下芝麻脫皮率可達98.3%。該工藝可替代傳統的堿液濕法脫皮工藝,符合綠色環保生產的要求。

酶;芝麻;脫皮;混料試驗設計

芝麻(Sesamum indicum),又稱為胡麻、脂麻、油麻,一年生草本植物,既可以食用,又可以作為油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油料作物之一[1]。芝麻皮質量占籽粒的17%左右,芝麻皮主要由大量的草酸和不可消化的纖維組成,對口感產生不良影響,草酸的存在會降低人體對鈣的吸收率以及對蛋白的消化率。經脫皮后的芝麻仁中,草酸的含量從籽質量的3%降到0.25%,明顯降低了對蛋白質和鈣的消化吸收的不良影響,芝麻仁的風味也更佳??梢娭ヂ槊撈な菙U大芝麻在食品行業應用的前提。以脫皮芝麻仁為原料,生產的糖果、點心和調味品等產品的品質和檔次大大提高,同時也增加了附加值[2]。

目前脫皮芝麻的加工常用濕法加工工藝,該工藝采用浸泡、攪拌和淘洗分離芝麻的皮和仁。浸泡可以使芝麻皮層吸水膨脹,有利于芝麻皮從仁上剝離。芝麻浸泡工序大多采用化學物質作為脫皮劑,常用燒堿或純堿的水溶液浸泡,將芝麻皮腐蝕,然后采用機械攪拌將皮脫掉。采用這種工藝浸泡芝麻,加快了流體在芝麻皮層中的滲透速率,使浸泡工序所需時間由原來的4~6h,減少到了0.5h左右,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但該工藝也存堿液洗滌耗水量大、大量含堿廢水排放等問題,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用燒堿或純堿作為脫皮劑,這些化學物質與芝麻的接觸,也給脫皮芝麻食用的安全性帶來了隱患。

酶法脫皮是農產品加工中常用的脫皮方法之一,原理是采用特定的酶降解表皮物質,從而實現脫皮加工。酶處理技術在柑橘、甜橙、臍橙、黃桃、亞麻、胡椒、海參和魷魚脫皮中都有相關應用研究[3-14],但目前尚未見將酶技術應用于芝麻脫皮的相關研究。本研究根據芝麻皮主要為不可消化的纖維這一特點,采用纖維素酶類如纖維素酶、果膠酶和木聚糖酶進行芝麻脫皮實驗,以期開發一種芝麻綠色脫皮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芝麻購自河南汝南縣;纖維素酶、果膠酶和木聚糖酶 和氏璧酶制劑有限公司。

1.2 儀器與設備

DF-101S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 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 上海佳勝公司。1.3 方法

1.3.1 芝麻酶法脫皮工藝流程

芝麻→篩分清理→加酶液處理→篩分→脫水→烘干→成品

1.3.2 芝麻脫皮操作步驟

取50g芝麻,加入4倍200mL水(預先加熱到設定溫度)和一定量的酶,固定轉速進行磁力攪拌一段時間,然后通過浮選的方法分離脫掉的皮屑。將分去皮屑的芝麻置烘箱中60℃干燥,即得脫皮芝麻。

不同化成技術(化學配方、工藝流程)生產的化成箔通過常規參數 :升壓時 間(Tr)、耐 壓(Vt)、容量(C)、水煮時間(Tr60)等測試難以判別化成箔性能差異、品質優劣[1,2]。鋁電解電容器制造中常出現測試各項指標均相似的化成箔,生產的鋁電解品質參差不齊,因此,鋁電解制造中對化成箔品質判定的最后方法仍然是做鋁電解壽命試驗或加速壽命試驗,需要的時間比較長。

1.3.3 混料試驗設計

以木聚糖酶、纖維素酶、果膠酶3種酶的加入量為試驗因素進行混料試驗設計[15](平行試驗3次),并通過設置下限和上限來約束設計進行試驗,使用軟件Minitab 16隨機化生成設計表[16],Minitab提供了3種混料設計(單純形質心、單純形格點和極端頂點),本實驗采用單純形質心設計。

1.3.4 脫皮率計算

將干燥過的脫皮芝麻充分混合后,取樣1~3g,挑出完全脫皮(無黏皮)的芝麻,重復取樣3次,分別數出脫皮芝麻和未脫皮芝麻的數目,按下式計算脫皮率:

式中:A1為脫皮芝麻的數目;A2為未脫皮芝麻的數目。

1.3.5 酶活力測定

木聚糖酶、纖維素酶、果膠酶活力測定采用分光光度法[17-19]。木聚糖酶酶活力單位(U)定義為50℃條件下,每分鐘催化1%木聚糖溶液生成1μg木糖所需的酶量;纖維素酶活力單位定義為50℃條件下,每分鐘催化1%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生成1μg葡萄糖所需的酶量定義為1個酶活力單位(U);果膠酶活力單位定義為在50℃條件下,每分鐘催化1%果膠溶液生成1μg半乳糖醛酸所需的酶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混合酶的種類及比例初步確定

芝麻皮主要含有大量的草酸以及纖維[2],草酸在脫皮過程中可直接溶于浸泡水中,而纖維可能是纖維素、木聚糖和果膠類物質,因此,針對性的以纖維素酶、果膠酶和木聚糖酶作為考察用酶。3種酶的活力測定結果分別為4.6×104、1.96×104、5.47×104U/(min·g)。

2.1.2 三酶混合比例優化

植物種子種皮類物質主要為纖維素、木聚糖以及果膠類物質等,在芝麻皮成分未測定的情況下,采用混料試驗設計,對酶的種類進行初步篩選,以初步確定酶的混合比例。實驗添加酶的總量為芝麻質量的0.3%,即0.15g,置50℃水浴以固定的轉速攪拌15min進行酶處理去皮。采用水浮選的方法去除脫掉的浮皮,然后瀝去水分,置烘箱中60℃干燥,干燥結束后將芝麻充分混合后,計算脫皮率?;炝显囼炘O計及脫皮率結果見表1。

表1 三酶復配混料試驗設計及結果Table1 Mixture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the combined use of cellulase, xylanase and pectinase

圖1 三酶復配混料試驗等值線圖Fig.1 The isoline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由圖1可以看出,果膠酶比例越低,芝麻脫皮率越高。高值區域果膠酶的含量低于10%,而木聚糖酶或纖維素酶比例約在20%~80%。由表1可以看出,3種酶單獨使用比較,全部為果膠酶時,脫皮率最低,全部為木聚糖酶時,脫皮率最高。當不添加果膠酶,而纖維素酶和木聚糖酶為1:1時,脫皮率最高。綜上,纖維素酶和木聚糖酶具有較好的協同作用,而果膠酶的存在影響脫皮效果。

2.2 纖維素酶與木聚糖酶比例確定

在確定了木聚糖酶和纖維素酶具有較好協同效應的前提下,進一步研究確定這兩種酶的最佳復配比例,以這兩種酶的加入量為試驗因素進行采用Minitab 16進行混料試驗設計,設計表及脫皮率結果見表2。

表2 纖維素酶與木聚糖酶復配混料試驗及結果Table2 Mixture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the combined use of cellulase and xylanase

由表2可知,當纖維素酶和木聚糖酶以1:3的比例復配,即以酶活力4.6×104U/(min·g):3×5.47×104U/ (min·g) = 1:3.6時,脫皮率最高,為81.2%。通過混料設計試驗研究,發現果膠酶的存在不利于芝麻脫皮,而纖維素酶和木聚糖酶則具有較好的協同作用,以酶活力1:3.6的比例混合時脫皮效果最好,這可能預測芝麻種皮的主要是由纖維素和木聚糖類組成,這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驗證。水果類原料的去皮多用果膠酶和纖維素酶[3-10,20],這與水果的皮層成分多為果膠類和纖維素類物質有關。不同原料酶法去皮所用酶的類型以及比例的不同,主要與不同原料的成分差異和不同結構有關。

2.3 最佳酶處理條件的單因素試驗

2.3.1 酶解時間對脫皮率的影響

在酶解溫度50℃、纖維素酶與木聚糖酶比例1:3(酶活力1:3.6)、酶用量為芝麻質量的0.3%條件下,作不同酶解時間的單因素試驗,計算脫皮率。由圖2可知,脫皮率與酶解時間呈正相關,隨著酶解時間的延長,脫皮率不斷增大。

圖2 酶解時間對脫皮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hydrolysis time on peeling efficiency

2.3.2 酶解溫度對脫皮率的影響

在酶解時間15min、添加酶(纖維素酶0.0375g、木聚糖酶0.1125g)總量為芝麻質量的0.3%條件下,作酶解溫度單因素試驗,結果見圖3。脫皮率隨溫度的升高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50℃時達到最大值。溫度在30~45℃時,脫皮率隨溫度的升高逐漸變大,但增加幅度不明顯。當溫度從45℃上升到50℃時,脫皮率增加幅度明顯,說明混料酶最適溫度為50℃。

圖3 酶解溫度對脫皮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hydrolysis temperature on peeling efficiency

2.3.3 酶添加量對脫皮率的影響

在酶解時間15min、酶解溫度50℃條件下,作混料酶不同添加量(分別為芝麻質量的0.1%、0.2%、0.3%、0.4%、0.5%)單因素試驗,脫皮率結果見圖4。結果表明在酶添加量0.2%~0.3%(即添加量為0.1~0.15g)時,芝麻脫皮率上升趨勢較其他區域明顯,斜率最大,但0.3%后,脫皮率幾乎沒有變化,不再增加??紤]到經濟成本因素,酶添加量為芝麻質量的0.3%(0.15g)最佳。

圖4 酶添加量對芝麻脫皮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enzyme dosage on peeling efficiency

2.3.4 正交試驗優化

表3 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Table3 Orthogonal array design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sesame peelliinngg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L9(33)正交試驗設計對酶解時間、酶解溫度和混料酶添加量進行優化,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影響脫皮率的主次因素依次是酶解時間、酶解溫度和酶添加量,最優條件為A3B2C2,即纖維素酶和木聚糖酶以酶活力1:3.6混合、酶解時間30min、酶解溫度50℃、酶添加量為芝麻質量的0.4%,經驗證脫皮率為98.3%,高于正交試驗各組脫皮率結果。

3 結 論

通過混料設計試驗研究,篩選出纖維素酶和木聚糖酶對芝麻脫皮具有協同作用,纖維素酶和木聚糖酶以酶活力1:3.6的比例混合時脫皮效果最好,果膠酶對芝麻脫皮不起作用。在確定酶的復配比例的基礎上,通過單因素和正交試驗優化了酶處理的工藝條件,即酶解時間30min、溫度50℃、酶添加量為芝麻質量的0.4%,脫皮率為98.3%,基本實現了完全脫皮??梢?,采用酶法芝麻脫皮技術可替代堿法脫皮,有效解決了堿法脫皮芝麻生產中因堿液使用帶來的環境和食用安全問題,符合綠色環保生產的要求。下一步需要重點研究解決的是酶的重復循環利用問題,以降低生產成本,加速該技術在脫皮芝麻加工業中的推廣應用步伐。

[1] 沈旭麗. 芝麻的營養成分及保健價值[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6(7): 51-52.

[2] 于學軍, 孫東弦. 濕法加工芝麻仁工藝技術研究[J]. 中國油脂, 2002, 27(4): 89-90.

[3] MOHAMED A, ISMAI L, HUIQIN C. Optimizing the use of hydrolytic enzymes to facilitate peeling of citrus fruit[J]. Proceedings of Florida State Horticultural Society, 2005, 118: 400-402.

[4] BERNARD A. Enzyme infus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whole peeled citrus fruit: US, 05989615A[P]. 1999-11-23.

[5] 單楊, 李高陽, 張菊華, 等. 柑橘生物酶法脫囊衣技術研究[J]. 食品科學, 2009, 30(3): 141-144.

[6] 單楊, 李高陽, 張菊華, 等. 柑橘酶法全果去皮技術研究[J]. 中國食品學報, 2009, 9(1): 107-111.

[7] 肖詩軍, 張菊華, 張常宏. 酶在柑橘加工中的應用研究概況[J]. 湖南農業科學, 2008(2): 120-122.

[8] 藍航蓮, 吳厚玖, 孫志高. 甜橙全果去皮技術的研究[J]. 食品工業科技, 2003(5): 54-56.

[9] 秦艷, 馮衛華, 白衛東, 等. 臍橙酶法去皮技術研究[J].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2011, 24(4): 54-57.

[10] 袁洪燕, 單楊, 李高陽. 黃桃酶法去皮的技術研究[J]. 中國食品學報, 2010, 10(1): 151-155.

[11] AKIN D E, MOIRISON W H, GAMBLE G R, et al. Effect of retting enzymes on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flax cell wall[J].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1997, 67: 279-287.

[12] GOPINATHAN K M, MANILAL V B. Pectinolytic decorti-cation of pepper (Pipernigrum L.)[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2004, 41(1): 74-77.

[13] 陳青, 徐志斌, 勵建榮. 東海海參木瓜蛋白酶法脫皮工藝研究[J]. 中國食品學報, 2010, 10(4): 81-87.

[14] 夏松養. 酶技術在魷魚脫皮中的應用研究[J]. 食品工業科技, 2004(6): 82-84.

[15] 李方敏, 樊小林, 王浩. 混料設計法在控釋肥配比中的應用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5, 33(7): 125-130.

[16] 周劍忠, 李瑩, 單成俊, 等. 混料設計在葛根全粉咀嚼片配方研究中的應用[J]. 食品科學, 2008, 29(7): 188-191.

[17] RABINOVICH M L, MELINIK M S, BOLOBOVA A V. Cellulases from microorganisms[J]. Prikl Biokhim Mikrobiol, 2002, 38(4): 355-373.

[18] 蔡敬民, 張潔. 芽孢桿菌木聚糖酶的發酵條件研究[J]. 工業微生物, 1996(2): 26-30.

[19] 施特爾馬赫B. 酶的測定方法[M]. 錢嘉淵, 譯.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1992.

[20] 劉慧, 陳復生, 楊宏順. 影響桃果實質地的細胞壁降解酶的研究進展[J]. 食品與機械, 2008, 24(3): 136-140.

Optimization of Enzymatic Peeling of Sesame

SONG Guo-hui,HUANG Ji-nian*,LU Xin,SUN Qiang,ZHANG Li-xia
(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Oil and Fat Process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n enzymatic hydrolysis method for peeling sesame was proposed and the optimum hydrolysis parameters were explored. The optimum enzymes and mixing ratio were screened out of cellulase, xylanase and pectinase by mixture experimental design based on peeling efficiency and the hydrolysis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y one-factor-at-a-time and orthogonal array designs. The optimum enzymatic hydrolysis conditions that provided maximum peeling efficiency (98.3%) were determined as 1:3.6, 0.4%, 30 min and 50 ℃ for activity ratio between cellulase and xylanase, total enzyme dosage, hydrolysis time and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The procedure can be used as an environment-friendly altern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procedure of wet alkaline treatment.

enzyme;sesame;peeling;mixture experimental design

TS201.1

A

1002-6630(2013)18-0028-04

10.7506/spkx1002-6630-201318006

2013-03-12

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2013GB2D000292);河南省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32102113105)

宋國輝(1980—),男,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宗糧油作物加工技術與功能活性物質開發。E-mail:sigehe@126.com

*通信作者:黃紀念(1971—),男,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為農產品精深加工與功能食品開發。E-mail:hjinian@sina.com

猜你喜歡
混料脫皮果膠酶
一種具有混料功能的橡膠射出成型機
白屈菜多糖果膠酶提取及脫色工藝的優化
JX-BPJ新型青核桃脫皮清洗機
基于PLC的混料罐控制系統設計
聚丙烯/CaCO3共混料中CaCO3含量測定方法對比
一類混料指數模型的D-最優設計
手腳脫皮小偏方
果膠酶酶解紅棗制汁工藝的研究
果膠酶澄清柚子汁工藝條件研究
高壓浸漬果膠酶與Ca2+的軟罐裝油桃保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