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商文化研究二題

2013-04-11 13:18徐昭峰
史學集刊 2013年1期
關鍵詞:河伯漳河考古

徐昭峰

(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遼寧大連116081)

先商文化是指商湯滅夏以前以商族為主體所創造的考古學文化。首先對先商文化進行系統研究并確認先商文化諸類型的是鄒衡先生,鄒衡先生將先商文化分為三個類型,即漳河型、輝衛型和南關外型,并對其文化內涵、年代、分布及相互關系進行了討論。①鄒衡:《試論夏文化》,《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95-182頁。隨著考古資料的積累,有學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鹿臺崗類型②鄭州大學考古專業等:《河南杞縣鹿臺崗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4年第8期。和保北類型③沈勇:《保北地區夏代兩種青銅文化之探討》,《華夏考古》,1991年第3期。的劃分?!跋纳讨軘啻こ獭逼陂g,諸多學者針對先商歷史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認識。所有這些探討進一步深化了先商文化的研究。

筆者不揣淺陋,擬對先商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兩個問題——上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事件、先商文化南下略陳淺見,不當之處,尚祈指正。

一、上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

《山海經·大荒東經》載:“有困民國,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殺王亥,取仆牛?!惫弊⒁疟尽吨駮o年》:“殷王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殺而放之,是故殷上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也?!崩顚W勤先生說:“‘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痪?,可以有兩種讀法。一種是在‘有易’下斷讀,成為‘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這是說王亥將自己駕車的馴牛寄存于有易和河伯兩處,只有有易之君起了貪心,殺死王亥,奪取其牛。又一種是連讀,就是說王亥以河伯所有的馴牛存放在有易。后一種讀法在文理上似乎較勝,而且和后來河伯助上甲微伐有易相應?!雹芾顚W勤:《周易經傳溯源》,長春出版社1992年版,第4頁。 翦伯贊:《中國史稿》第一卷,生活書店1947年版,第166-167頁。

關于此事,王國維考證《楚辭·天問》也有記載,并認為有易的地望在今河北易水流域。①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觀堂集林》卷九,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59-286頁。鄒衡先生通過梳理文獻認為滹沱河和漳水都曾被稱為易水,并結合當時的考古資料如漳河一帶為先商文化的集中分布區,滹沱河以北先商文化分布漸少,唐河以北則無先商文化遺址,認為先商時期有易的地望,應在滹沱河與漳河之間。②鄒衡:《論湯都鄭亳及其前后的遷徙》,《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第183-218頁。武乙時卜辭說:“辛巳卜,貞王上甲即于河。(佚888)”丁山先生據此卜辭以證上甲微假師河伯之說確有其事。③丁山:《商周史料考證》,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21頁。翦伯贊先生認為商之遠祖冥既為夏水官,聯系今本《竹書紀年》冥“治河”、“死于河”的記載,推斷河伯即商之遠祖冥。④李學勤:《周易經傳溯源》,長春出版社1992年版,第4頁。 翦伯贊:《中國史稿》第一卷,生活書店1947年版,第166-167頁。胡厚宣先生考證,即王亥的亥字,從亥從鳥,廩辛時亥上的鳥字從又,又即手,從而證明了《山海經·大荒東經》“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傳說的真實性。同時又舉出20世紀70年代發現于安陽殷墟的一片武乙時的卜辭,“辛已卜,貞王上甲即宗于河。一 (H24:416)”⑤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73年安陽小屯南地發掘簡報》,《考古》,1975年第1期。該辭僅比佚888辭多一“宗”字。由此再可證河、王亥、上甲微同時受祭,說明河確為商之先公。⑥胡厚宣:《甲骨文所見商族鳥圖騰的新證據》,《文物》,1977年第2期。

筆者認為上甲微假師于河伯以滅有易應確有其事,但河伯絕非商遠祖冥或商先公。其一,河、王亥、上甲微即使同時受祭,也不能說明河為商之先公。伊尹與成湯就有同時受祭的記錄,《殷虛書契后編》22頁的兩條材料,“癸酉卜,貞,大乙、伊其□”;“癸己卜,又□伐于伊、其□大乙肜”。大乙即天乙成湯,伊為伊尹。兩人并列或并受祭祀。⑦江林昌:《〈商頌〉所見伊尹、商湯并祭與“禪讓制”遺風及先商社會性質》,《民族藝術》,2000年第2期。又《粹》151,“貞,其卯羌,伊 □,王其用羌于大乙,卯 牛,王受又”,于省吾先生認為這也是伊尹配祀成湯之貞。⑧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206頁。因為伊尹在輔佐成湯建立商王朝及輔政外丙、仲壬、太甲等方面建立了極大的功績,得以和成湯同祭,而伊尹并非商先王;其二,在商先公冥時期的商族勢力并不強大,同時離夏王朝的二里頭文化分布區相去較遠,因此他決不會得到夏王朝“伯”一級爵位的封賞。只是到了先商文化末期的商湯之時,商族勢力強大,臣服于夏王朝且遷居二里頭夏文化分布區的今鄭州市區一帶,才得以任夏之方伯。是故河伯決非商先公,而是與此一時期的先商部族保持有良好關系并分封于黃河流域今河南一帶勢力較為強大的一個諸侯國。河伯,《水經·洛水注》引《竹書紀年》曰:“洛伯用與河伯馮夷斗?!闭f明河伯是當時的一個諸侯國,馮夷當是河伯之族的首領。河伯與洛伯并列而書,而且兩族相斗,可證河伯的封國當距洛水不遠,《左傳·定公六年》鄭伐馮、滑、胥靡、負黍、狐人、闕外,有學者認為鄭所征伐的六邑多在洛邑附近,其中如馮,乃《紀年》曰:“洛伯用與河伯馮夷斗”之馮邑。⑨莊春波:《羿浞代夏少康中興軼史與年代學和考古學解釋》,《中原文物》,1990年第2期?!冻o·天問》曰:“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濱?”則河伯之地當在今河南離洛水入黃河處不太遠的鄭洛一帶。

今本《竹書紀年》有“商侯遷于殷”的記載。遷殷的商侯,《路史》認為是上甲微。⑩羅泌:《路史·國名紀卷》鄴條。殷在什么地方?《帝王世紀》、《世本》等書認為在鄴縣西南的上司馬。但有學者認為,殷既然又稱衣,衣與易同音,當然易也可以稱殷。上甲微在河伯的幫助下伐滅有易氏,占領了有易氏的領土,并把商族的一大部分人遷到易地,遷殷即遷易。?唐云明、羅平:《泜石與有易氏地望及相關問題初探》,《文物春秋》,2003年第1期。其說可從,但筆者認為此易水非漳河,而是北易水即今河北的易水流域。原因有二:其一,上甲微之前的先商文化分布范圍僅限于漳河型的分布范圍,此時的商族主要居于北起滹沱河,南至淇河之間沿太行山東麓一線。有易部落不可能也居于南易水即漳河一帶;其二,在今保北地區發現有略晚于漳河型的先商文化保北型的分布,時代、地點均與上甲微滅有易部落之事可資對應。而鄒衡先生認為先商時期有易的地望應在滹沱河與漳河之間,顯然是受當時考古資料的限制。

漳河型是目前確認的先商文化的最早類型。以下七垣④層為代表的第一期年代相當于二里頭文化二期偏早階段。①河北省文物管理處:《磁縣下七垣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9年第2期;李伯謙:《先商文化探索》,《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編輯組編:《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第280-293頁;張翠蓮:《太行山東麓地區夏時期考古學文化淺析》,《三代文明研究》編輯委員會編:《三代文明研究 (一)》,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75-185頁。關于先商文化保北型的初始年代,有研究者將其定為與下七垣④層年代同,②沈勇:《保北地區夏代兩種青銅文化之探討》,《華夏考古》,1991年第3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河北省任邱市啞叭莊遺址發掘報告》,《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張翠蓮:《太行山東麓地區夏時期考古學文化淺析》,《三代文明研究》編輯委員會編:《三代文明研究 (一)》,第175-185頁;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夏商卷》,中國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頁。但筆者認為有可商之處。從下岳各莊遺址的報告看,下岳各莊第一期遺存以T4的H9、H5、H4和T5的3、4層、H20為代表,綜合來看,似以H4和H23為最早。③拒馬河考古隊:《河北易縣淶水古遺址試掘報告》,《考古學報》,1988年第4期。但研究者對H4和H23哪一個單位代表了該遺址的最早遺存看法卻不統一。沈勇先生所分第一組之鞏固莊資料未見發表,他認為H23早于H4,為第二組,其年代約當二里頭文化二期偏晚階段。④沈勇:《保北地區夏代兩種青銅文化之探討》,《華夏考古》,1991年第3期。同樣認為H23早于H4的李維明先生則將下岳各莊以H23為代表的一期遺存定為二里頭文化三期偏早階段。⑤李維明:《關于先商文化諸類型的相應年代》,《中州學刊》,1990年第6期。而持H4早于H23的張翠蓮女士則認為下岳各莊第一期年代同于下七垣④層者,⑥張翠蓮:《太行山東麓地區夏時期考古學文化淺析》,《三代文明研究》編輯委員會編:《三代文明研究 (一)》,第175-185頁。筆者認為不確。她認為屬第一期的啞叭莊T94③:1、T47②A:1高領鼓腹鬲與太谷白燕H98:176、H158:10相似,而白燕H98、H158和下七垣④層的年代約與二里頭二期相當。查太谷白燕資料,H98、H158均屬白燕四期一段遺存,其年代與二里頭文化三期相當。⑦晉中考古隊:《山西太谷白燕遺址第一地點發掘簡報》,《文物》,1989年第3期。則先商文化保北型其初始年代應晚于下七垣④層,其相對年代約在二里頭文化二期偏晚或二、三期之交相當。有學者認為保北型應稱為“下岳各莊”文化,是有易氏創造的。⑧張翠蓮:《太行山東麓地區夏時期考古學文化淺析》,《三代文明研究》編輯委員會編:《三代文明研究 (一)》,第175-185頁。也有學者從文化因素分析的角度論證了保北型與漳河型屬同一文化系統的事實。⑨沈勇:《保北地區夏代兩種青銅文化之探討》,《華夏考古》,1991年第3期。

現今的考古發現證明先商文化的分布北可抵拒馬河。果如此,先商文化保北型應是上甲微之時假師于河伯以滅有易后漳河型的一支遷于保北地區形成的先商文化的一個新的類型。則保北型應是先商文化繼漳河型誕生后,以豫北—冀南地區為根據地,最先向北發展,至拒馬河—淶水一線的先商文化。⑩李維明:《先商文化淵源與播化》,《考古與文物》,2000年第3期。

先商文化自上甲微滅有易并遷居有易之地后,發展的空間得以極大擴展,實力大增,國力日漸強盛,并很快向漳河以南地區擴展,形成先商文化輝衛型。輝衛型的初始年代從李固、潞王墳、琉璃閣遺址的陶鬲來看,均接近漳河型二期鬲,其時代大體與漳河二、三期相當,?李伯謙:《先商文化探索》,《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編輯組編:《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第280-293頁。約略同二里頭文化三期相當。因此,上甲微時期是先商文化的一個轉折時期,《史記·殷本紀》索引引皇甫謐說,“商家生子,以日為名,蓋自微始?!币驗樗倪@一功績,上甲微受到后世子孫的隆重祭祀?!秶Z·魯語》云,“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庇谑∥嵯壬f:“甲骨文先王稱甲者六人,甲字均作“十”,唯獨先公中上甲作“⊕”,乃居上為首之義……甲骨文中先公先王大會祭均自上甲開始?!?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349頁。如20世紀70年代發現于安陽殷墟的一片武乙時的卜辭即有此類卜辭,“丙辰貞,其酉彡大御,自上甲其告于父丁?!薄埃廴保葚?,[缺]大御,自上甲告于祖乙,在父丁宗卜?!薄埃廴保?,酉彡大御,自上甲其告于大乙,在父丁宗卜?!?H103:18+20)①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1973年安陽小屯南地發掘簡報》,《考古》,1975年第1期。反過來,上甲微受到如此隆重的追謚與祭祀,也充分說明上甲微在先商文化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二、先商文化南下

商族南下,可能在帝孔甲之時,今本《竹書紀年》曰:帝孔甲九年,“殷侯復歸于商丘”。與帝孔甲生活時代相同的商先公應為報丁。先商文化在黃河以南的分布,主要有鹿臺崗類型和南關外類型。鹿臺崗型初始年代不早于二里頭文化三、四期之交,下限可至二里頭文化四期晚段。②鄭州大學考古專業等:《河南杞縣鹿臺崗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4年第8期;鄭州大學文博學院、開封市文物工作隊:《豫東杞縣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而南關外型最初是由鄒衡先生認定的。③鄒衡:《試論夏文化》,第95-182頁。依鄒先生的觀點,鄭州南關外中下層、二里崗下層的C1H9、C1H10、C1H12、C1H14、C9H118等單位均屬此組。鄒先生認為南關外型是先商文化最晚的一個類型,是二里崗早商文化的直接先驅,故南關外型的年代應約略于二里頭文化四期晚段。

商族南下以前,先是以游牧經濟為主并存在原始農業的經濟形態,到農業經濟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先商文化漳河型分布區,是太行山東麓山前洪積扇和存在著由眾多大小湖泊組成的湖泊帶。肥沃的土壤和眾多湖泊沼澤為商先民的游牧經濟和采集、漁獵經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所謂商先公時期的屢次遷徙,當是先商時期以游牧生活為主的真實寫照。但該階段也存在原始農業。鄒衡先生認為,先商文化漳河類型“農業已有一定程度地發展,大批的磨光石鏟和小型石鐮的出現,表明它的農業比河北龍山文化已有很大的進步?!雹茑u衡:《試論夏文化》,第174頁。略后,先商文化北上保北地區,南下豫北地區,與二里頭文化和岳石文化相鄰,受兩文化發達的農業經濟影響,先商文化的農業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下七垣第三層所代表的此一階段,出現了居住址、陶窯等與定居生活有關的遺跡。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石器如鏟、斧、鐮、刀、錛、鑿等大量增加,骨器數量明顯減少。⑤河北省文物管理處:《磁縣下七垣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9年第2期。另在先商文化漳河型邯鄲市峰峰礦區北羊臺遺址、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河北邯鄲市峰峰礦區北羊臺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1年第2期。邢臺葛家莊遺址⑦任亞珊等:《1993-1997年邢臺葛家莊先商遺址、兩周貴族墓地考古工作的主要收獲》,《三代文明研究》編輯委員會編:《三代文明研究 (一)》,第7-25頁。中發現的情況基本與此相同。有學者指出,商族此時的農業經濟發展并不純粹,也不完善,只是出于一種較為低級的初始階段。大量證據表明,商族此時的經濟結構中,仍保留有漁獵游牧和畜牧業生產的大量因素和較重的成分,商族實處于一種半畜牧、半農業的復合經濟狀態之中。⑧朱彥民:《從考古發現看商族發展過程中的經濟轉型》,《殷都學刊》,2006年第2期。我們從考古發現實際分析,此時的商族農業較早期相比已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

商族南下后,在豫東杞縣一帶與夏、夷兩族交錯而居,狹小的生存空間加上夏、夷兩族先進的定居農業經濟的影響,客觀上推動了先商文化定居農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先商文化鹿臺崗遺址,發現有居住址。石器有斧、鐮、鏟、刀,骨器有錐、鑿、匕,蚌器有鐮、鏃,還有卜骨。石器多而骨器少,石器當與農業生產有關。孢粉分析顯示,孢粉含量很高,而且草本植物花粉量占孢粉含量的65.1%。⑨鄭州大學文博學院、開封市文物工作隊:《豫東杞縣發掘報告》,第88-114頁。從另一側面可證此一時期先商文化農業發達?!睹献印る墓隆访献釉?“湯居亳,與葛為鄰,葛伯放而不祀。湯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瘻惯z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湯又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粢盛也?!瘻官癖娡鶠橹?,老弱饋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不授者殺之。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書曰:‘葛伯仇餉?!蔽覀兛梢詮倪@段話中知道,湯時期的商先民不僅會耕種,“湯使亳眾往為之耕”,而且生活習性也完全同于同時期的中原夏民,食“黍稻”。說明先商文化晚期的商先民已過著與中原夏民一樣的定居農業生活?!渡袝摹?“今爾有眾,女曰:‘我后不恤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夏?!薄妒酚洝ひ蟊炯o》也有此誓,其下引孔安國曰:“奪民農功,而為割剝之政?!币布瓷虦珵榱藴绲粝耐醭?,讓商眾舍棄收割莊稼的活而跟隨他去滅夏。有學者解釋這句話是商湯在進行伐夏總動員誓師之時,針對有些族眾戰士有不顧農忙而征調他們去討伐夏桀存在怨言,而進行的解釋。按說大敵當前,國事為重,而這些族眾戰士所擔心的只是害怕荒廢了他們家中的“穡事”而不言其他,只能說明在此時商族民眾是以農業為生的,因此才表現出對農業稼穡之事的重視和在意。①朱彥民:《從考古發現看商族發展過程中的經濟轉型》,《殷都學刊》,2006年第2期。需要補充的是,此時的商族不像已經建國后的商王朝有一支穩定的國家暴力機器——軍隊,先商文化的商族當是亦農亦兵的兵役制度,即平時為農耕種,戰時為兵打仗,所以才有湯誓中士兵的抱怨。在鄭州南關外遺址下層發現有石、骨、蚌器,多為生產工具,如石鏟、石鐮、骨鏟、蚌鐮及陶紡輪等。②河南省博物館:《鄭州南關外商代遺址的發掘》,《考古學報》,1973年第1期。在南關外雖然沒有發現居住址,但在該一時期商湯已建立了初期的亳都遺存,主要建有夯土基址VII、IX、XII、宮城城墻W22等。③徐昭峰:《試論鄭州商城的建造過程及其性質》,《中國歷史文物》,2006年第6期。完全是一個從事農業定居生活的方國。

從如上先商文化的分布及發展,基本可勾勒出先商時期商族的遷徙路線。目前所知的先商最早的文化當為漳河型,它的分布區域主要在滹沱河與漳河之間沿太行山東麓一線。隨后,先商文化漳河型的一支北進創造了先商文化保北型,南下創造了先商文化輝衛型。其后,漳河型的主體沿長垣渡黃河南下,④鄭州大學歷史與考古系等:《河南長垣宜丘遺址發掘簡報》,《中原文物》,2005年第2期。到達了今渦河上游惠濟河流域。在這里,商族與東夷族、二里頭文化豫東地區的先民們相鄰而居,吸收該區域先進的文化并逐漸壯大,同時與岳石文化的東夷族關系更為密切,為其后的湯聯合東夷西向滅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商湯即位后,徙居鄭州,創造了先商文化南關外型。并以此為根據地,東聯東夷,先滅葛,再伐韋、顧,最后滅掉昆吾和夏桀。⑤徐昭峰:《從“湯始居亳”說到湯都鄭亳》,《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3期。

先商文化渡黃河南下豫東可以說是商族繼上甲微之后的又一個大的轉折。先商文化南渡黃河當與氣候的變遷有關。有學者對近5000年來我國中原地區的年降水量進行估算,發現距今4000-3800年期間為大旱期,這種干旱一直持續到距今3600年方才結束。⑥王邨等:《近五千余年來我國中原地區氣候在年降水量方面的變遷》,《中國科學》(B輯),1987年第1期。大旱往往與大澇相伴。有學者根據古河道砂體以及埋藏在該砂體中的草炭、木炭、漂木及其上面的泥炭層、古遺址的材料,認為在距今3500年左右的華北平原有過洪水期。⑦吳忱:《古河道與古水文——兼談海河平原古洪水》,吳忱等:《華北平原古河道研究論文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版;殷春敏等:《全新世華北平原古洪水》,《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第2期。還有學者對滹沱河崗南——黃壁莊段古洪水進行調查后,發現距今3500年前后有過一次大的洪水,洪峰流量達25 500m3/S,⑧詹道江等:《崗南、黃壁莊水庫古洪水研究報告》,《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3年第2期。正與前者的認識相印證。不僅如此,在距今4000-3500年,全球性氣溫突然下降,當時年平均氣溫下降幅度可能達3度以上。⑨施少華:《中國全新世高溫期中的氣候突變事件及其對人類的影響》,《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93年第4期。故有學者總結:商人之所以南下,與狹長的太行山走廊的地理態勢和氣候的干冷化有直接關系。也就是說,在促成商人南下的諸項要素中,自然環境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氣候變化給商人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的同時,也為商人自身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契機?;蛘呖梢哉f,正是由于商人被迫南遷,而接觸到了在當時較為先進的夏文化,從而刺激了商人本身民族文化的發展。⑩張渭蓮:《氣候變遷與商人南下》,《中原文物》,2006年第1期。這一時期先商文化發生了質的飛躍。在本族生存壓力和夏夷兩族先進文化的刺激下,極力吸收夏夷兩族文化中的先進因素,商族完全蛻變成一個農耕民族。同時,商族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不論是在政治、經濟方面,還是在農業、手工業、建筑業等諸方面,先商文化的發展水平基本趕上了夏夷兩族的發展水平,這為商族最后奪取夏王朝的政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商湯伐夏,鄒先生認為是沿太行山東麓南下,進入伊洛地區,進而滅夏;①鄒衡:《關于探討夏文化的幾個問題》,《文物》,1979年第3期。孫飛先生認為是從豫東商丘進入伊洛地區,進而滅夏的;②孫飛:《論南亳與北亳》,《文物》,1980年第8期。宋豫秦先生認為先商文化是沿“地介魯西南岳石文化和豫北淇河—黃河之間的輝衛文化交界地帶的濮陽—??h—滑縣—長垣—杞縣這一通道”南下豫東,繼入鄭州,并最終取代了二里頭文化;③宋豫秦:《夷夏商三種考古學文化交匯地域淺談》,《中原文物》,1992年第1期。楊貴金先生認為商人是沿太行山東麓南下至輝縣、新鄉一帶后,其主力折而西行,在沁東建據點后,進而渡沁水西進滅夏之二里頭文化沁西型,越黃河孟津渡口南下,挺進伊洛平原滅夏。④楊貴金:《淺談商人滅夏的路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版,第152-154頁。

筆者認為,上述諸論,有的是將先商文化的遷徙當作了商族有意識、有計劃滅夏的進軍路線,不妥。結合文獻,我們知道,商滅夏的戰爭發生在夏末。依《竹書紀年》,商人從開始滅夏到最終勝利,僅用了十余年的時間。因此筆者認為,先商文化諸類型的形成和發展,是商族的遷徙過程,而非滅夏的過程,其遷徙過程筆者贊同宋豫秦先生的觀點。其滅夏路線如上所述是商湯居于鄭州后,先滅葛,再滅韋、顧,最后是昆吾和夏桀。

猜你喜歡
河伯漳河考古
“河伯”形象的文化精神透視
漳河軼事
漳河三棱鏡
漳河有一水庫群
寂靜的漳河
十大考古發現
考古出乎意料的幾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謎
考古與論今
人神傳說之河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