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州工夫茶:一脈相承的事實茶道

2013-04-12 07:16賈冬婷
讀者(鄉土人文版) 2013年10期
關鍵詞:工夫潮州沖泡

文/賈冬婷

潮州工夫茶:一脈相承的事實茶道

文/賈冬婷

早在唐代就出現的“中國工夫茶”,卻長期未能得到證明,竟然出現了1000多年“有實無名”的尷尬局面,甚至于被誤認為“失傳”!實質上,“中國茶道”、“中國工夫茶”、“潮州工夫茶”是三位一體的。

什么叫工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勞力、素養、造詣、空閑時間。不得不提的是“工夫”和“功夫”之別。在潮州話中,“工夫”“功夫”發音不同,一個念“工(gang)夫”,一個念“功(gong)夫”,完全不一樣。宋明理學家將“工夫”作為哲學范疇來使用。朱熹尚有“窮理工夫”、“涵養工夫”說。王陽明《答友人問》云:“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這一個工夫,須著此兩個字,方說得完全無弊病?!秉S綰《明道篇·卷一》云:“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笨梢姟肮し颉狈懂犑菍χ黧w整個現實活動的哲學概括,顯示理學家積功累行、含蓄存養心性之修養。此類工夫,絕不能代之以“功夫”。

專指品飲的“工夫茶”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清代俞蛟《夢廠雜著·潮嘉風月》:“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致。爐形如截筒,高約一尺二三寸,以細白泥為之。壺出宜興窯者最佳,圓體扁腹,努咀曲柄,大者可受斗升許。杯盤則花瓷居多,內外寫山水人物,極工致,類非近代物,然無款識,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爐及壺盤各一,唯杯之數,則視客之多寡。杯小而盤,如滿月。此外尚有瓦鐺、棕墊、紙扇、竹夾,制皆樸雅。壺盤與杯舊而佳者,貴如拱璧,尋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將泉水貯鐺,用細炭煎至初沸,投閩茶于壺內沖之,蓋定,復遍澆其上,然后斟而細呷之,氣味芳烈,較嚼梅花更為清絕,非拇戰轟飲者得領其風味……”俞蛟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曾任興寧縣典史,因此,對粵東潮嘉一帶的民情風俗了解頗多,《潮嘉風月》便是其身臨其境之作。他對“潮州工夫茶”的記述,與現在的流行程式幾近一致。他還解釋了工夫茶的主要內涵,那就是茶人的素養、茶藝的造詣以及沖泡的空閑??梢娭吝t在乾隆年間,潮州地區的工夫茶沖泡方法業已形成規范。俞蛟出生于原屬工夫茶中心區的江浙地區,到了潮州親見工夫茶的沖泡,竟然大感新奇,也說明這時候工夫茶的中心區也許已經轉移至潮州。

至光緒年間翁輝東著《潮州茶經》,對工夫茶更是記述細致,眉目清晰—茶之本質:取水,活火,茶具(依次詳說茶壺、蓋甌、茶杯、茶洗、茶盤、茶墊、水瓶、水缽、龍缸、紅泥火爐、砂銚、羽扇、銅箸、錫罐、茶巾、竹箸、茶桌、茶擔),烹法(依次論述治器、納茶、候湯、沖點、刮沫、淋罐、燙杯、灑茶、品茶)等?!冻敝莶杞洝吠怀隽恕俺敝莨し虿琛币浴捌贰睘橹鞯木挥行虻娘嫴璺绞?,是“潮州工夫茶”茶藝成熟、完善的標志。

為什么說“潮州工夫茶”是與陸羽《茶經》一脈相承的中國茶道遺存?因為中國茶道形成于盛唐,《茶經》總其大成,其最大特點就是把中國的茶道用泡茶過程作為一個載體呈現了出來。我專門列表比較過“潮州工夫茶”茶藝與《茶經》茶藝的源流關系,當然“潮州工夫茶”改餅茶為葉茶、改煎煮為沖泡,由此產生的程式和茶具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就其總體邏輯順序而言,兩者卻有著本質上的類同,傳承關系非常明顯。因為泡茶的總體架構沒變,首先選茶,然后取火、選茶具,然后沖泡,最后大家來品飲,都是這5個步驟。再具體看,比如選水,唐朝的時候,第一選山泉水,第二選江心水,第三選井水,一直到現在還是這個標準。因此,完全證實了俞蛟“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致”的說法。

梳理“中國工夫茶”的發展歷史,按沖泡法劃界,大體上可分為唐代的煎茶法、宋代的斗茶法和元以后的泡茶法3個主要階段;按中心區劃界,大體上可分為唐代的長安工夫茶、宋代的河洛工夫茶、明代的江浙工夫茶、明末清初的閩粵工夫茶、清中期以后的潮州工夫茶5個主要階段??梢钥闯?,中國政治中心的變化,牽動了經濟中心的遷移,工夫茶文化也呈現“中心遷移”現象,顯示出由北而南的發展軌跡,最后在潮州地區這個相對“隔絕”的生態環境中“定居”。

自唐代的長安開始,隨著朝代的更迭,都城基本都是從北往南遷。自南宋建都臨安,經濟中心南移已經全面實現,江浙地區經濟繁榮發達。如茶葉一項,每年投放市場總值達100萬貫。發展至明代,江浙地區終于成為文化力度最強、能對周圍地區起文化輻射作用的特殊區域,也是“中國工夫茶”的中心區。用小壺泡工夫茶也是這個時候開始的,因為知識分子、官僚、商人越來越講究,隨之產生了一整套選茶、煮水、進水、出湯、品飲的程序,那就是現在“潮州工夫茶”的雛形。江浙商人到閩北做生意,便把工夫茶文化也慢慢傳到了閩中、閩南,然后就傳到粵北,再到廣東和福建交界的地方,再向南,就到了粵東的潮汕地區。越往后推,工夫茶區越見縮小。

工夫茶傳到潮州,反而在其發源地消失了。為什么呢?工夫茶沖泡需要工夫,一旦經濟大潮涌動,人心浮動,人們就沒有時間去如此程序繁復地烹飲了。特別是明清易代之時,身處其間的士子因感受“亡國”的切膚之痛,遂認定明王朝的垮臺與理學的“性命之說、易入虛無”的空談關系密切。清初思想家如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陳確、唐甄、顏元等,本著“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的精神,積極倡導“經世致用”并身體力行,讓文化盡量貼近經濟,號召士子踴躍從事“治生”經濟活動,緊接著便出現了“貨殖之事益急,商賈之事益重”的文化流向。在經濟活躍的江浙一帶,人們的注意力急劇轉向。到了乾隆年間,“重商”傾向可謂登峰造極。浙江吳興人姚世錫的《前徽錄》記載,當時的士子竟然“用晚生貼拜當商”,“而論者不以往拜為非”。因此,清代中葉以后,江浙便失去了工夫茶中心區的地位,而潮州地區在接受較長時期的輻射、整合之后,逐漸取而代之。

什么是茶道?說白了,泡好一杯茶就是茶道。千利休說得好:“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恳诺美跓?,茶要點得可口,這就是茶道的秘訣?!背敝莨し虿璧呐敕?,其精神實質在于強調自然。烹制工夫茶,首先要有茶,泡茶須用水,煮水該用火,泡茶、煮水則離不開器具。凡此種種,說白了,實在是極平常、極自然的事,卻無處不體現出“道”來。沖泡好工夫茶,首先必須具備無造作、順自然之心態。那么所謂的“方法”不都成了清規戒律嗎?不!“方法”絕不是清規戒律,那是求得色、香、味俱佳的最上乘方法。只有依靠這方法,才能讓人飲得舒心,這也是人性的本能要求,最符合自然法則的規律。

現在日本的煎茶道和臺灣地區的泡茶道都來源于潮州的工夫茶,可以說他們把工夫茶藝術化了。比如現在臺灣的茶具多得很,什么公道杯、聞香杯,這在潮州工夫茶中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因為泡工夫茶就是趁熱喝,但經“公道杯”一番折騰后,茶湯幾乎變成溫吞水。工夫茶品后要“三嗅杯底”,因此“聞香杯”也沒有必要。我不好說他們把簡單的東西弄得復雜化了,但我認為,“潮州工夫茶”把復雜的東西簡化了,是貼近生活的。

之前有一個杭州的學者跟我說:“工夫茶在杭州已經斷子絕孫了?!蔽艺f:“不會,不會,潮州把它的子孫養起來了,現在是萬壽無疆了?!痹谝淮螄H會議上,一個臺灣學者也問我:“潮州工夫茶會不會失傳?現在內地不是快節奏嗎?年輕人拼命地賺錢,誰還來搞這個工夫茶?”我說:“你誤解了,工夫茶生存的依靠是什么?是家庭,我們這里的家家戶戶都有這一套,小孩一走路、一懂事就接觸到了工夫茶,所以絕對不會絕種。只要家庭不消失,工夫茶就不會失傳?!?/p>

潮州當年很多人下南洋,都隨身帶著茶具出去,所以,現在工夫茶不但本地沒消失,在南洋一帶也開始流行了。我有一年去馬來西亞,被邀請當眾演示如何沖泡潮州工夫茶。演示完后,有一位祖籍潮陽的姓陳的老人家跑到臺上來,已經80多歲的他拿了一杯茶說:“陳先生,這不是一杯茶,這是凝聚力呀!”他跟我解釋:“我從少年時期就隨著父輩來到南洋,看到你泡工夫茶,我就想到當年在老家泡的工夫茶,所以我很激動,好像回到少年時期在老家的那個歲月?!边@件事讓我體會到,工夫茶不是單純地大家喝茶,它最深層的內涵正是家庭的紐帶,家族的凝聚力。

(李 鑫摘自《三聯生活周刊》2013年第15期)

猜你喜歡
工夫潮州沖泡
潮州樂調的音階流變梳理與分析
尋找潮州
維生素C泡騰片應該怎么喝呢?
蔡煥松作品選
“工夫”與“功夫”
一杯熱茶的功夫
“詩內”與“詩外”工夫
一杯熱茶的工夫
泡茶水溫的講究
治急性腎小球腎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