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經濟視域下福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研究

2013-05-14 02:17蔣依嫻肖志明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9期
關鍵詞:傳統產業升級轉型

蔣依嫻,肖志明

(福州大學 陽光學院,福建 福州 350015)

文化經濟視域下福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研究

蔣依嫻,肖志明

(福州大學 陽光學院,福建 福州 350015)

福建省傳統產業雖然在發展中遭遇瓶頸,但是其對福建省經濟的貢獻重大,應從多方面思考其轉型升級的途徑。該文從文化經濟的視角,分析了文化資源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將傳統產業對文化資源的運用定義為“傳統產業文化化”;思考文化資源與傳統產業生產活動相結合的各種可能性,展開傳統產業的“產品文化化”與“服務文化化”的戰略解析。前者包含三種路徑,實現傳統產業的高端價值鏈延伸;后者包含兩種路徑,實現傳統產業的水平高附加值擴展,最終依靠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來幫助傳統產業獲得更高的附加值,促使其獲得轉型升級。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產品文化化;服務文化化

傳統產業是指發展時間較長、生產技術已經基本成熟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在我國,傳統產業一般是指第二產業中的傳統工業,如紡織、食品、采掘、家電、建材行業和一般機械工業等,也包括傳統建筑業。在本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對象為前者。

福建省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產業包括紡織、制鞋、服裝、造紙、食品加工、建材家具等產業。這些產業為福建省的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勞動力和資源雙重密集的傳統產業面臨著環保、用工、能耗、融資等諸多瓶頸,“轉方式與調結構”成為產業進一步發展的要求,轉型升級成為傳統產業戰略決策的重中之重。

一、對傳統產業的正確認識

(一)傳統產業不等于“劣勢產業”

近年來,社會對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注日益增加,但是歷年的統計數據告訴我們,傳統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及拉動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且時至今日依然位于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位置。黃繼煒,魏澄榮等(2011)在福建省產業和行業競爭力研究中指出,傳統產業(例如紡織鞋服木制品行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相對較大,基本都是福建省的優勢行業,也獲得了超過平均水平的快速增長。

從2012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5%,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6%。強化傳統產業的升級與發展依然是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經濟發展設想重點?!逗{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十二五”)亦指出“以紡織服裝、輕工食品為主體的傳統優勢產業是福建工業經濟的主體。未來五年將是產業布局調整的重要時期,福建應不斷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币虼?,對于大部分地區來說,雖然在新興產業上加大投入是一個大的趨勢,但是傳統產業對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卻沒有降低。對于部分地區來說,傳統產業產值甚至占地區產值八成以上,是縣域經濟的基礎、支柱與命脈,絕對不能動搖與放棄,只能通過轉型升級并加強[1]。

(二)傳統產業發展存在瓶頸

傳統產業的“歷史功績”與先進的地位都不容低估,但是其發展確實存在瓶頸。

第一,傳統產業有資源依賴性或勞動密集型的特征,增長主要依靠大量的勞動力與原材料、能源的投入來換取,資源的利用率較低。表1給出了2011年規模以上傳統產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其中“成本費用利潤率”反映企業投入的生產成本及費用的經濟效益。從表1可以看出在傳統產業中,企業的總資產貢獻率較低,說明投入的生產成本及費用的經濟效益率低。由于傳統產業一般由精于中間加工環節的中小企業構成,缺乏應對上游原材料價格變動和下游自建營銷網絡的能力,從而受到上下游兩端的擠壓,利潤微薄,增產不增效。雖然投入大量的原材料和能量,但是生產規模的擴張不僅無法帶來“規模經濟效應”,反而陷入了“貧困化增長”的“低水平均衡陷阱”[2]。

表1 2011年福建省傳統產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單位:%)

第二,產業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競爭力。表1給出的數據顯示,傳統產業的增加值率大大低于平均的增加值率,中間投入率大大高于平均投入率。其中,“增加值”是指常住單位生產過程創造的新增價值和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霸黾又德省笨梢杂脕矸从钞a業附加值的高低,增加值率高,表明產業生產消耗較低,經濟效率高。傳統產業雖然仍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體,但是其主要優勢集中于低附加值的非核心環節——大規模加工制造和組裝[3],而在產品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方面則比較薄弱,技術、文化附加值較低,產品增值程度很小。

(三)傳統產業可以轉型升級為優勢產業

雖然傳統產業目前面臨著各種發展的瓶頸,但是產業本身不會消亡,采取一定的轉型升級戰略能夠賦予傳統產業新的活力。

在發展趨緩的階段,眾多的學者研究認為要幫助傳統產業進入新的生命周期,最重要是要對其注入高新技術,他們信奉“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技術”。也有眾多學者從產業內部管理改進的角度來思考轉型升級的途徑,如周婷婷、黃章樹(2009)認為信息化能夠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提高傳統產業的盈利水平。 陳建國(2009)、左峰(2010)、王孟欣等(2011)認為應該采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與營銷創新等方式,來實現傳統產業的升級;王志強、何雪韻和陳珺潔(2011)針對福建省泉州市的產業現狀提出須改善金融支持以促進產業升級;劉宣祥(2011)、鄭南源和尤瑞章等(2011)探討通過金融創新來促進產業升級;官華平、諶新民(2011)提出通過高級人力資本積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另有觀點從產業結構的調整來討論產業升級,認為應直接淘汰勞動密集型行業,轉向從事技術與知識密集型行業。

事實上,產業升級應該是多種路徑的綜合運用,不應過分強調科技或管理等某一方面的單一作用。而究其根底,產業升級應該看成是企業在價值鏈間或價值鏈內上升的過程,重要的是獲取增加的價值。因此本研究將“產業升級”定義為“產業由低附加值狀態向高附加值狀態演變的過程”。這里的高附加值指的是獨立于產品主體價值之外的價值,主要應從“產品的文化附加值”上來思考。有鑒于此,本文正是在文化經濟的視角下,探討傳統產業升級的戰略與路徑。

二、文化資源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

面對傳統產業的發展瓶頸,文化資源的合理運用能夠改變其附加值低、原材料與能源過渡依賴的現狀是因為:

一方面,具有相同使用價值和技術質量的商品,其經濟價值不僅可能由于使用功能和技術質量的改進而提高,而且會由于其附加的文化含量的不同而上升[6]。根據美國經濟學家羅默的“新增長理論”,文化作為要素投入其他生產要素中時,對其投入應用和改進越多,這個要素所創造的價值就越大,產品的核心價值越高。傳統產業若以創意為手段開發與利用文化資源來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將使得價格競爭不再扮演市場競爭中的決定性角色,差異化帶來的需求成為市場的主要推動力,傳統產品能夠制定高價,成為高溢價商品。因此,在傳統產品之上加入特定的文化要素,能夠提高產品的核心價值,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1]。

另一方面,對于傳統產業而言,文化資源的投入可能降低原材料與能源消耗,有助于傳統產業向節能降耗型產業轉型。文化資源是一種經濟資源,所謂經濟資源是指必須付出代價才能獲得的資源[5]。即為了實現對文化的資源性利用,必須放棄其它的本來可能投入的資源,如大量的原材料與能源。通過一定的成本來轉化文化資源,產生的附加值卻可能大大超過用相同成本原材料與能源所增產的附加值低下的原有產品所帶來的收益。因此,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改善了傳統產業的獲利結構,為企業節能減排的環境友好型發展做出貢獻。

三、福建傳統產業基于文化資源轉型升級的戰略要點與路徑設計

傳統產業要利用文化資源實現轉型升級,總體戰略思路應為:通過多種途徑與方法將各種文化資源與產業的活動、產品、技術、服務以及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生產出差異化、富含文化價值的商品與服務。在此,本文將傳統產業基于文化資源轉型升級的戰略思路定義為“傳統產業文化化”。將“傳統產業文化化”這一總體戰略思路分解為“產品文化化”[1]與“服務文化化”[1]來詳細闡述,前者能夠使傳統產業實現高端價值鏈的延伸,后者實現傳統產業的水平高附加值擴展。

(一)產品文化化戰略,實現傳統產業的高端價值鏈延伸

文化資源能夠通過合理的創意開發為傳統產業商品的設計、制造、產品包裝等環節所利用,從而促進產業發展、經濟增長。文化根據其所展示的形態,有些是無形的,例如傳說、故事、習俗、大眾語言,這些雖然是無形的,但是可以根據一定的創意總結、提煉出相符程度極大的特征符號。有些文化是有形的,例如古建筑如長城、故宮、古工藝品,如面人、剪紙,有形的文化也易于通過轉移、嫁接從而附加到一般的商品之上。在商品的造型、包裝、商標(品牌)之上顯示出來[4]。

傳統產業可以利用現代的文化符號,也可以利用傳統的文化符號。開發的路徑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種路徑:“文化產業產品授權(如電影、電視劇、動漫)——文化衍生產品設計——制造——營銷”,即企業將文化產業產品中的流行文化元素設計并添加至原有產品之中,制造文化衍生產品,由于文化的共鳴性而擁有良好的市場基礎,能夠為產品制定較高的溢價,并獲得較好的產品銷售成果。例如電影工業發達的美國,電影票房收入只占電影產業收入的27%,而余下的73%全部來源于衍生品的開發和銷售,較為成功案例的如變形金剛、迪士尼動漫,國內的如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片,其衍生品為與其合作的傳統商品制造企業帶來了豐厚的附加收益。

第二種路徑:“文化產品設計——文化產業項目(影視動漫)嵌入式營銷——大規模制作與銷售”,即設計某種具有文化特征的商品,嵌入影視、動漫或其它形式的傳播媒介之中,獲得良好的口碑,從而贏得大規模的訂單,在銷售中獲得高額的邊際收益。此路徑實際上要求企業創造流行性文化,關鍵在于選擇的嵌入媒介的受眾必須是企業的有效目標市場,并且要求文化產品的關鍵要素與影視動漫的契合度較佳。

第三種路徑:“經典文化符號提煉——產品設計研發——細分市場消費者文化認可——特定市場與地點銷售(如旅游景點、博物館、商場專柜)”。相較前兩種模式,這一路徑需要企業對文化類別進行選擇、對文化符號合理提煉,并在此基礎上對產品創意地設計與開發。筆者采取街頭攔截、郵箱留置問卷等非概率抽樣方法,對福建各地市的數百位受訪者進行了問卷調查,目的是為了了解人們對傳統產業的產品文化化各影響因素的重視程度,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63份,回收率為87.67%,通過背景資料的統計分析顯示,受訪者在不同的年齡、月收入、文化程度、職業等分布較均衡,因此調查結論具有較大的可信性。調查結果顯示“產品的創新”所占的響應度百分比最高(見表2),說明企業在產品文化化過程中能顯示出的文化特色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此時的商品可以被稱為文化產品,其物理使用價值只是滿足人們消費的較小的一部分,人們更多獲得的是精神上的文化體驗價值。

表2 產品文化化影響因素Frequencies

傳統產業的產品文化化的三種路徑使傳統產業原本位于微笑曲線底部的生產與制造向其兩端延伸,在前端的研發、設計與價值鏈末端的銷售與營銷中增值,在產品的表現上體現文化附加值,實現了產業的高端價值鏈延伸。

(二)服務文化化戰略,實現傳統產業的水平高附加值擴展

對于傳統產業來說,生產線不僅僅可以用以生產商品,還可以開發出生產流程體驗項目?!胺瘴幕瘧鹇浴本褪且龑鹘y企業充分利用企業的生產資源,為消費者提供近距離的參觀與體驗服務?!拔幕焙艽蟪潭壬暇褪怯蓜趧尤嗣窠浤昀墼路e累下的生活勞作的知識、經驗與習慣所構成,傳統產業的生產之中便蘊含著豐富的技藝文化。因此,產業生產自身就是一個良好的文化資源來源。

這一戰略思路顛覆了傳統產業以提供實體產品為主營業務的固定思維,將傳統產業的業務范圍通過文化實現了服務化的拓展。價值延伸路徑為:服務設計——過程服務——旅游營銷,最終達到產業的水平高附加值拓展。

第一種路徑:“現代生產流程整合——消費者生產流程參觀與體驗服務——現代工業游”。在這個路徑中,在傳統企業的車間廠房開辟游覽通道,向消費者展示生產流程與工廠景觀。對于有深度體驗需求的消費者,提供嘗試產品制作的機會并配以技術人員輔助。許多著名的企業都采用文化營銷的方式來獲得大大超過商品本身價值的收益。例如,星巴克的價值主張之一是: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們對咖啡的體驗。星巴克從視覺、聽覺與味覺上傳遞西方文化價值,消費者可以細細品味煮咖啡時的嘶嘶聲,將咖啡粉末從過濾器敲擊下來時發出的啪啪聲,這種“星巴克情調”是傳統企業能夠借鑒的。又如烏鎮的三白酒、浙江的杭扇即采取“前店后廠”模式,產品售賣與生產流程參觀兼備。通過這一路徑,滿足消費者對現代工業科技的文化體驗需求。同時,也展示了企業的生產環境、工藝流程、高新技術、管理特色,促進消費者對企業與產品的了解,達到了最佳的企業宣傳效果。

第二種路徑:“傳統工藝復原——傳統生產體驗服務——復古工業景觀游”。傳統產業生產的產品很大一部分是自古即有的,那么這些產品在歷史上的生產工藝引發部分消費者的探知興趣。通過這一路徑,企業復原一些傳統產品(例如服裝、家具、瓷器等)在歷史上的生產場景與生產工藝,與現代生產流程形成呼應,滿足消費者對傳統工藝的文化體驗需求。例如,紡織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機具紡織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則采用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機械繅車、紡車、織機,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若紡織企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復原歷史上的技藝,將受到特定文化消費群體的強烈響應。

現代消費經濟已經步入體驗經濟時代,是否能夠吸引消費者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好玩,是否能夠直接參與體驗。傳統產業實現“服務文化化”,滿足消費者對傳統工藝與現代制造技藝文化的好奇與探索需求,用創意讓傳統產業變得更有活力。在前述的調研中,筆者亦對傳統產業的服務文化化影響因素設計了題項,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最關注的因素是“服務質量”和“參觀環境”(詳見表3)。因此無論是選擇哪種路徑,企業都應該在自身的生產條件基礎上精心設計體驗與服務模式,設置消費者友好型的服務流程,達到最好的體驗效果。

表3 服務文化化影響因素Frequencies

當然,傳統產業的升級不是改變產業,而是改善發展。一方面,服務文化化能夠為消費者提供生產流程、技藝文化的體驗。另一方面,企業通過開發工藝體驗服務,帶來的額外貢獻將包括:企業主打產品的直銷收入、門票收入、旅游紀念品銷售收入、餐飲等服務的收入,另外,企業將流程對外開放是一種無形的廣告,能在公眾中樹立起透明良好的形象,亦可能帶來口碑、品牌形象提升等各種潛在收益。綜上所述,服務文化化能夠實現傳統產業的水平高附加值的擴展。

三、結論與建議

本文研究傳統產業運用文化資源獲得轉型升級的戰略與路徑,正是基于文化經濟的視角,思考傳統產業作為生產者,如何與文化產品與服務進行對接。這一對接可以簡單歸納為“傳統產業文化化”,包含“產品文化化”與“服務文化化”兩大戰略思路,研究則從具體企業的生產活動角度展開。因此細化的五個路徑能夠為傳統產業中的各個企業的轉型升級指明方向。

基于文化資源的轉型升級能夠同時滿足消費者的文化需求與企業的發展要求。

對于消費者而言,文化所蘊含的品位、情趣等能夠讓其在社會群體中找到“共鳴”與認同,但是不同的消費者對于文化的需求方式不同。對于部分消費者來說,購買富含文化韻味的商品是他們對文化的消費方式,他們對文化的消費需求在于“實用需求”,企業可以通過“產品文化化”來滿足,產品文化化包括了在產品廓形、款式、色彩以及包裝等之上的文化要素創意運用;對于部分消費者來說,“一睹為快與親手探索”才是他們對文化的消費方式,即他們對文化的消費需求在于“觀賞與體驗”需求,企業可以通過“服務文化化”來滿足,企業自身的生產資源為消費者的文化體驗需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傳統產業中的具體企業而言,產業文化化將帶來利潤與名譽的雙重收益。一方面,“產品文化化”利用文化元素、運用創意手段為企業的產品帶來了差異性,帶來了消費者的注意力鎖定,使其所制造的商品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迫切需要文化創意產品的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大為降低,有利于企業選擇靈活的定價方式,獲得商品高溢價所帶來的額外收益,即獲得產品的文化附加值?!胺瘴幕遍_放了企業生產的文化體驗服務,對于投入的基本生產要素多為勞動力、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動力燃料、原材料等遵循著規模報酬遞減的規律的傳統產業而言,服務業務增加將帶來邊際收益遞增。因此,傳統產業的“服務文化化”利用自身的實體經濟與生產條件優勢,幫助傳統業務往增值效應良好的服務業務拓展,將為企業開拓新的利潤源泉,服務的低耗能也為傳統產業環境的友好型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另一方面,產業文化化,特別是服務文化化對企業而言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廣告,消費者在深入了解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中將加深對企業的信任,加大對企業品牌的向心力與認同感,有利于企業形象與對外知名度的提升。并且,服務文化化對企業的管理水平要求較高,能夠充分發揮各項設施與工藝的旅游服務價值,大大促進了企業各項資源的有效整合。

當然,基于文化資源的轉型升級并不排斥其他要素的驅動,科技、金融與管理創新等各種要素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同樣能夠促使傳統產業更快更好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目標。

[1]蔣依嫻.傳統產業利用文化資源轉型升級的路徑探討——基于消費者偏好的分析[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3(2):106.

[2]中共紹興市委黨校課題組.浙江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實證分析——以紹興市紡織工業為例[J].浙江社會科學,2010(9):28-34.

[3]蔡旺春,李光明.中國制造業升級路徑的新視角:文化產業與制造業融合[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2):58-63.

[4]蔣依嫻,莊 花.基于文化資源的傳統產業增值效應與轉型模式初探[J].海峽科學,2013(4):4.

[5]顏士鋒.文化經濟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3-25.

[6]厲無畏,王玉梅.論產業文化化[J].科技和產業,2004(11):8-12.

F121.3

A

1008—7974(2013)05—0037—05

2013-01-05

蔣依嫻(1985-)女,福建仙游人,福州大學陽光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文化產業。肖志明(1976-)男,福建龍巖人,博士,福州大學陽光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文化產業。

2012年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項目(2012D08)

(責任編輯:呂增艷)

猜你喜歡
傳統產業升級轉型
小投入,大升級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未來5G:顛覆行業 改變生活
馬術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研究
聚焦轉型發展 實現“四個轉變”
轉型
回暖與升級
丘區傳統產業仍大有可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