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盲校小學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研究
——基于缺陷補償理論

2013-06-28 17:13郭翠翠
四川體育科學 2013年4期
關鍵詞:盲生盲校課程內容

郭翠翠

盲校小學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研究
——基于缺陷補償理論

郭翠翠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行動研究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探索目前盲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缺陷補償的方式開發出一系列滿足盲生體育需求、補償盲生身心缺陷的體育教學內容資源,開發過程力求理論聯系實際,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和新課標理念確保了開發內容的適用性、科學性、趣味性,同時將課程內容適度延伸,讓學生潛能得到開發。

盲校;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缺陷補償

1 問題的提出

中國盲聾教育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歷程,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以盲聾等殘疾學生為教育對象的特殊教育學校,肩負著用教育改變殘疾孩子命運的重任。教育部頒布的《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指出:“特殊教育學校要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和實際需要實施教育”,要使殘疾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具有較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初步掌握補償身心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泵ばsw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發展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彌補他們身心發展方面的缺陷,開發他們潛在能力的任務。對生活比較孤獨、封閉的盲校學生來說,接受適合其身心特點的體育教育,意義更為深遠。

體育教材是保證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先決條件,然而,目前盲校的體育教學目標仍在沿用普通學校的教學目標,教材也是選用普通學校體育教材,由于身體缺陷,盲生能學習到的體育項目屈指可數,更沒有統一的體育盲教材,在體育教學中一般性體育教學內容偏多,而矯正盲生身體缺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有關的體育教學內容偏少。盲生由于身體上的缺陷,體育(與健康)教育對身體的要求使得它的特殊性較其他學科更為迫切。

2 開發行動的研究構想

本研究致力于開發出適合盲生的體育課程內容,最終形成一本適合盲校學生的校本教材,使他們通過參加體育活動補償身心缺陷,(1)豐富盲校體育課程內容,(2)也是和諧社會下關注殘疾人,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綜合所提出的問題,我們假設通過提高盲生聽覺的敏銳性、平衡能力、定向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四個維度的能力,可以改善盲生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的身體靈活性、方位能力、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差、性格或過分自信或自卑、孤僻等缺陷。

由于種種研究條件的不足,經課題組討論決定,對于四個維度的補償需求各開發三項課程內容,具體行動方案見下表:

表1 盲生的體育課程內容方案表

3 實施過程

3.1 提高聽覺能力的行動

聽覺與視覺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最為重要的兩種感官功能,對于盲人來說,失去了視覺某些活動可以通過聽覺來代償。因此要求盲人的聽覺較常人更加敏銳,本課題旨在提高盲校學生對于聲音大小、距離遠近以及來源的判斷能力,由此,針對聲音的類別分別開發出“聽聲音猜分”、“聽鈴判方向”、“聽鈴砸鈴”3項課程內容,在實施的過程中將“聽聲音猜分”確定為行動1,“聽鈴判方向”確定為行動2,“聽鈴砸鈴”確定為行動3。具體的行動過程如下:

行動1:按照初步計劃實施行動(反思再行動)增加難度,將間隔距離加長或學生站位逐漸變遠。

行動2:按照初步計劃實施行動(反思再行動)增加鈴的數量(反思再行動)增加干擾鈴。

行動3:按照初步計劃實施行動(反思再行動)加大距離、變化投擲物大小。

這三項內容的初步計劃非常一般,但是經過實踐,研究者和行動者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研究決定可以將難度逐漸加大,這樣可以更進一步的鍛煉盲生對于聲音的判斷能力從而提高聽覺的敏銳性.將這三項內容放入到校本教材中,任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身能力、缺陷程度等靈活安排課時和課程難度。

3.2 提高平衡能力的行動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人的平衡能力與小腦有著密切的聯系,小腦半球的功能主要是調節肌張力和協調隨意運動,因此當小腦發生病變時,表現為站立時搖晃不穩。而對于小腦沒有損傷的人來說,平衡與眼睛是相關的,睜眼時雙眼可以衡量周圍的一切,因此我們有平衡感,很容易可以單腳站立。但是閉眼的是有因為我們不能感覺到周圍的食物,只能靠意識維持平衡,所以盲人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平衡能力較差的現象。但是,由眼睛導致的平衡能力差是可以通過后天鍛煉進行補償的,本課題就嘗試通過開發一些體育課程內容來改善盲生的平衡能力。

行動1:按照初步計劃實施行動(反思再行動)盲生對于初步計劃的學習有難度,降低難度:先將粗繩放于平坦的地面上讓盲生走直線(反思再行動)逐漸增加獨木橋的寬度、減少長度、降低高度(根據學生實際情況)。

行動2:按照初步計劃實施行動(反思再行動) 降低難度:原地“金雞獨立”(反思再行動)“單腳跳”(反思再行動)實施初步計劃。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難度。

行動3:按照初步計劃實施行動(反思再行動)盲生初步學習復雜的方位操動作有難度(反思再行動)引入簡單的形體動作(如:芭蕾的七位手)。

3.3 提高定向能力的行動

定向能力是指一個人自己對時間、地點、人物以及對自己本身狀態的認識能力,本課題從體育學角度入手通過體育活動中的聽覺、嗅覺、觸覺、感覺等感官研究盲生對自身及地點、事物的認識能力。

行動1:按照初步計劃實施行動(反思再行動)增強趣味性,編排數字游戲。

行動2:按照初步計劃實施行動(反思再行動)增加難度,將球拋向空中,要求學生撲到球。

行動3:按照初步計劃實施行動(反思再行動)增加難度,將筐放在學生所站的不同的方向(反思再行動)鼓勵學生嘗試將球投入筐中。

3.4 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行動

社會適應能力是指人為了在社會更好生存而進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為上的各種適應性的改變,與社會達到和諧狀態的一種執行適應能力。筆者根據已有的研究和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將社會適應能力歸為8個維度:獨立生活能力、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社會實踐能力、行為約束能力、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而體現到盲生的體育活動中來的是人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差,根據這些表現各開發出一項課程內容,具體開發過程如下:

行動1:按照初步計劃實施行動(反思再行動)學生首次使用器械行走困難大,因此降低難度,不使用器械,學生肩搭肩走(再行動)實施初步計劃(反思再行動)增加難度,改變行走方向(如:側向走、后退走等)。

行動2:按照初步計劃實施行動(反思再行動)降低難度,讓學生觸摸畫有房子的稿紙,根據摸到的房子圖形分組建繩房(反思再行動)潛能開發,分組討論建不同形狀的房子或建其他物體。

行動3:按照初步計劃實施行動(反思再行動)增加難度,將葉子逐步變小。

4 總結與評價

4.1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確保了開發內容的適用性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源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論聯系實際”,本課題的研究過程就充分運用了這一理論,證明了所開發的課程內容不是從理論中憑空而來而是經過了實踐驗證的,對于盲校小學生是普遍適用的.在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構思階段,所有的開發內容都是結合通過"缺陷補償"理論由研究者和行動者共同探討得出來的,而開發過程中,行動者在將初步開發方案運用于實際教學時,發現初步方案存在或大或小的問題,學生也對所學內容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和建議,研究者反思這些問題修改方案由行動者進一步實踐,最終將研究方案不斷完善,使之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達到研究的最終目的.這樣嚴謹的研究態度保證了所開發的課程內容對于盲校小學生的體育需求和缺陷補償是切實可行普遍適用的。

4.2 循序漸進,確保了開發過程的科學性

本課題對于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過程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在開發的構思階段,由于研究者對于研究對象身心缺陷程度認識的欠缺和對于研究對象體育活動能力把握不強,在開發初步方案時,所開發的內容對于盲校小學生來說有的偏簡單而有的又過于困難.針對這些問題,研究者和行動者在初步方案實踐結束后經過反復的討論和研究,對于開發內容在第一次實踐時較難完成,設計將項目難度降低,如:由持械變為徒手或由集體行動變為雙人、個人行動,等學生逐步掌握簡單練習內容后再按照原計劃實施,根據實施的情況再經過反思和討論又可以增加難度,總結下來存在:“難-易-難-更難”循序漸進的規律。對于開發內容在第一次實踐時大部分學生普遍感覺簡單、較容易完成的,設計將項目難度逐漸加大,如:增加距離、增加干擾因素等,使得學生的某項能力隨著課程內容難度的增大逐步得到提高,總結下來存在“易-難-更難”循序漸進的規律。

通過以上兩種循序漸進的行動方式對開發內容的不斷實踐,充分佐證了所開發課程內容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同時試驗結束后對部分學生進行訪談和調查后發現學生的聽覺能力、平衡能力、定向能力在循序漸進的穩步提高,達到了課題的研究初衷。

4.3 遵循新課標理念,確保開發內容充滿趣味性

新課標理念所提倡的: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在盲校體育教學中不但應有所體現,而且應過之不及,加之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是小學生,基于這些考慮在課程內容開發時盡量考慮到所開發內容的趣味性,以游戲的形式為主。例如“盲人摸號”就是由游戲改編,在初步設計課程內容時,教師一直強調關注聲音的來源,讓學生按照1-10的順序排列成一路縱隊,隊伍要整齊等等。學生表現的很緊張,反復練習幾次后,幾個男生表現出了厭煩的情緒,動作變得懶散起來,而且學習態度非常不認真.后經過反思和討論決定采用學生閱讀手機號碼的形式,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這種興趣一直保持到下課的時間.由此可見,課程內容的趣味性對于學生情緒的保持和學習效率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類似的課程內容在本課題所開發的課程內容資源中幾乎都有所體現。

4.4 適度延伸,開發學生潛能

“適度延伸”在本課題所開發的課程內容中都有所體現,每一項課程內容都包含2-3個課時,考慮到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新內容,一般第一課時是相對簡單的教學內容,也是為第2課做好鋪墊,隨著課時的深入,課程內容難度逐漸加深,教師在課中啟發引導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的形式開動腦筋,各抒已見,提出不同意見,舉例說明:“建繩房”在第2課時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在課后思考除了用繩子建房子外,還可以做些其他的什么東西,看看誰做的有創意,在第3課時進行展示.這些措施促使了教學目標更好的達成,使學生某方面的能力得到切實、顯著的提高。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試行[Z].2001.

[2] 王華倬.論我國近現代中小學體育課程的發展演變及其歷史經驗[D].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9~10.

[3] 呂 達.關于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的思考[A].見全國課程專業委員會秘書處.21 世紀中國課程研究與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33~70.

[4] 何敏學,全海英.論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缺陷補償功能[J]. 體育學刊,2010.5.

[5] 鮑永清,陳婷.從缺陷補償到全面發展——對現代聾兒早期教育的認識和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04.10.

[7] 黃汝倩.視力障礙兒童學前教育課程設置探索[J].中國特殊教育,2001(4).

[8] 周柳琴.缺陷補償在視障學生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1(5).

For the Primary School P.E. Curriculum Content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search——Based on the defect compensation theory

GUO Cui-cui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Action research method,Interview method and so on research methods. Exploration of present problem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chools for the blind. Through defect compensation way to development of a series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to meet their physical needs and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and physical defect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gradual and the concept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o ensure that the content of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scientific, Interes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urse content measurable and outspread, Let the students potential to development.

School for the blind; P.E.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Defect compensation

G807.2

A

1007―6891(2013)04―0134―03

2013-01-05

2011年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寧波市聾啞學校,浙江 寧波,315000。Ningbo School for deaf-mute, Zhejiang Ningbo, 315000, China.

猜你喜歡
盲生盲校課程內容
網絡時代盲生德育工作策略探究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六個維度提升盲校德育一體化工作實效——以山東省濰坊盲童學校為例
水彩畫課程內容與教學體系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盲校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質疑意識培養
盲校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直觀教學法在盲校詞語教學中的運用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
依標明辨 巧用萃取——談如何將文本內容萃取成課程內容
富陽“五老”文藝團關愛盲校孩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