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瑟勒斯坦·弗海內:永遠的"當紅"教育家

2013-07-23 12:48
未來教育家 2013年2期
關鍵詞:當紅班級兒童

練 瑩

武漢大學WTO 學院法語教研室主任

他來自法國南部阿爾卑斯濱海省一個偏僻荒涼的小山村。那片貧瘠而淳樸的土地叫做卡爾,在香水之都格拉斯的北部,遠離當時山外面正紛繁涌現的現代工業文明。童年的他,從未讀過報紙,也未見過商店的玻璃櫥窗,更不知火車為何物。而他卻擁有另外一種特別的童年生活:與日月星辰對話,與溪水牛羊玩樂。正是大自然的神奇開啟了他探索世界尋求真理的心靈;正是簡單艱難的物質生活造就了他性格的頑強與堅韌;正是這段田園牧歌般的快樂經歷,成為他后來教育思想與教育改革的靈感之源。后來的他,離開格拉斯去看世界,幾經顛沛沉浮,最終又回到這里,并以此為據點,掀起上個世紀法國乃至歐洲在教育領域的革命狂潮。他叫瑟勒斯坦·弗海內 (Celestin Freinet),是法國20 世紀著名的教育學家和教育改革家。格拉斯,這片花香飄溢的土地,是他夢開始的地方。

12 歲那年,弗海內到格拉斯城區上小學,然后順利進入尼斯高等師范學校繼續深造 。盡管后來他發表文章不計其數,出版專業著述也不勝枚舉,但對自己少年及青年時代的學校生活,他總是緘口不言。 一直到52 歲那年,弗海內才發表了一篇傷感憂郁的小詩,以緬懷他14 歲那年痛苦的學校寄宿生活。他說:“我本該在40年前就寫出我的這些痛苦,但那時根本不會有人在意它。相反,人們會嗤笑我的大膽,嘲弄我的絕望?!闭沁@段在傳統學校里苦悶無聊的經歷,促使弗海內后來思考:怎樣才能讓學校生活不僅有效用,而且快樂呢?即不僅能讓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更能催生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獨立性,讓學生樂在其中。他后來一系列的教育理念與改革行為都是針對傳統學校的這個主要缺陷而展開:無聊與苦悶。他所追求的理想學校,是創造一種積極有趣的學習氛圍,培養一種終生快樂學習的學習者的學校。

1917 年,弗海內入伍參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是肺部在戰爭中受重傷,落下終身殘疾。這次可怕的戰爭經歷使他成為一個堅定的和平主義者,并猛烈抨擊傳統學校對學生施行的思想灌輸與鉗制,從而培養出一些只會盲目服從卻沒有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的人。弗海內認為,學生有自由選擇政治道路和人生方向的權利。童年生活賦予他堅強的意志力和對生命的無限熱愛,雖然身體遭受巨大痛苦,但他最終決定成為一名小學老師,去實踐在心中醞釀已久的理想。

但他絕不會成為自己苦悶學校生活里的那些老師的翻版,而當時一些新型的現代學校又只面向富裕家庭,所以弗海內決心尋找一種新的教育形式,一種新的人民教育,面向普通大眾的孩子,特別是工人和農民的孩子們。他想要把兒童的生活與表達變成學校工作的中心。弗海內認為,兒童是就像一株植物,應該幫助他們和諧的生長。兒童成長的過程是在成人的協作下自我教育、自我培養的過程,因此應該改變教育的軸心:學校的中心不再是教師,而是兒童,我們不該再費盡心機地研究教師的需求與偏好,而應該把注意力放到兒童的生活中去,去發現他們的需求和潛在的稟賦與能力。尊重兒童,給予自信。這就是弗海內的人民教育理想的基礎。1920 年,弗海內如愿成為阿爾卑斯濱海省的一個鄉村小學教師。

弗海內認為傳統學校脫離生活實際,于是總帶著他的學生們走出課堂去觀察生活,比如田野上勞作的農人,美好的大自然,人們日常公共生活的場景,等等?;氐桨嗉壱院?,組織學生集體寫一個觀察報告,并把這個觀察報告作為教學內容。他發現,每次讓學生把這個報告抄寫到自己的作業本上時,相當于又回到了無生趣的機械訓練,學生的學習熱情頓時大減。于是他一直努力尋找一種能夠復制學生報告的方法。后來,他發現一種原本只是用來印刷宣傳海報的木質印刷機,就嘗試著將孩子們的作品像成人的書籍和報紙那樣被印成鉛字。孩子們因此非常興奮,并大受鼓舞。就這樣,每個孩子每天都會在自己的文件盒里收到一張印有自己文章的海報。后來,成為了他們各自的《生活之書》。 此時,弗海內意識到,如果能與其他班級的學生交換閱讀班級的《生活之書》,將令兒童更有創作的積極性。于是,在弗海內的推廣下,班與班之間,校與校之間開展了交換閱讀印刷物的活動,學生之間也開始用書信進行交流,這產生了最初的學校筆友形式。但是政府當局面對這種新興事物并沒有采取積極支持的態度,拒絕給與這種書信往來一定的郵費優惠。于是,弗海內團結所有參與活動的教師,給省政府建議創辦一份聯合學校報紙。由此誕生了完全刊登學生文章的學校報紙。

隨著參與交換閱讀兒童印刷物的班級和學校越來越多,每個班已經不可能把自己的《班級之書》寄給其他所有班級,于是弗海內提議創辦一份兒童刊物,名叫《花束》。每月參與的班級選送一篇兒童文章,由組織協調人員收集并裝訂成冊,然后發送給每個參與的班級。這種方式可以更加直觀地展現每個班級的成果,并讓新教師領會到印刷品的妙用。這本刊物獲得巨大成功,幾年以后,由于需求量急劇增加,它的印刷工作不得不交予專業印刷部門來施行。

1928 年,在弗海內的推動下,法國成立了世俗教師聯合會,這個組織出版了一份教學通告,名叫《小學印刷物》。在這本通告里,有關當時法國及其他國家的各種教育問題,都得到自由而激烈的探討。

在系統學習數學和語法方面,弗海內希望,能夠讓兒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個性化學習和自我糾正。于是,弗海內出版了兒童自學漸進叢書:兒童每做完一道習題,可以自己根據答案來進行自我糾正,只有遇到難點不能自我糾正的時候,才去請教老師。叢書還配有自我檢測考試題,來檢驗兒童是否真的消化了這一階段的知識難點。

就在一切教學試驗進展順利之時,當時法國當地政府拒絕繼續支持弗海內所任教的公立小學,因為這所學校的大部分學生都是工人和農民的后代,并且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移民。一些極右“?;庶h”人陰謀策劃了一起全國性聲討那些背離傳統的小學教師的戰斗,而“左派”報紙則公開表示支持弗海內。但當地政府及富人給當地民眾施壓,不允許他們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弗海內任教的學校,強迫弗海內休病假,并將其調離到另一所小學。弗海內拒絕接受,因為如果接受,就意味著承認自己犯了職業錯誤。

于是他干脆離開了公共教育部門,擺脫束縛,回家鄉自己創辦了一所小學,并在那里大刀闊斧地實踐自己的教育理想。他買下了一個農莊作為教學基地,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種植了各種植物,把小農莊打造得有聲有色。盡管政府部門百般刁難,弗海內的學校還是招收到了二十多個學生。后來學校名聲逐漸傳播開來,每年都有許多教師自愿到他的學校來參加培訓。

二戰期間,弗海內的學校被迫關閉,但他在這段流亡的歲月里開始著書立說,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給父母的建議》、《法國現代小學》、《職業教育》等,對法國乃至歐洲的現代兒童教育產生巨大影響。二戰結束后,弗海內和妻子又重新開辦學校,把自己的余生都獻給了學校的發展及教育理念的實踐與推廣。1966 年弗海內與世長辭,葬在了他童年生活的地方。

弗海內的學生們說,從他身上,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多的是感受并體驗了人性的智慧與溫暖,這對他們的一生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也正是弗海內的初衷。

弗海內的教育理想與傳統的資本主義的選拔教育和命令教育是背道而馳的。傳統資本主義教育是以效益為導向,以對自然的瘋狂攫取為特點,以獲取財產和權力為唯一目的。如今,人類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自身的局限性,認識到為了短時利益和對權力的占有,而對自然和人類財富的過度開發的危險性,認識到我們必須回到生活的本初。這是讓我們能夠清楚意識到人類自身的局限與脆弱的唯一哲學途經。無論這種回歸是建立在人類命運的神話基礎之上,還是滲透在我們日常的教育及政治政策中,生命與自然教育是唯一能夠喚醒這種回歸意識的方法。在孩童的行為及日常交際中尋求人格的充分發展,發展對人類的自尊及對自然的敬畏之情,通過合作來加深知識的進步,這是弗海內畢生追求的教育理想。

50 年前,他那被認為是幻想的教育理想,今天看來,卻可能是讓我們珍貴而脆弱的人性得以幸存的唯一出路,這樣的選擇在以前更多是美學層面上的,而現在卻變得越來越具有必要性。在教育層面上,弗海內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前所未有的直抵理性和心靈的道路。

猜你喜歡
當紅班級兒童
班級“四小怪”
班級英雄
如何構建和諧班級
防曬進行時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當紅明星賣萌窘照
班級被扣分后
初春,搞怪涂鴉最當紅!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