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視野下的英語學習問題

2013-08-15 00:43馬巧玲
群文天地 2013年2期
關鍵詞:功利性跨文化角度

■馬巧玲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國家最多的語言,在全球化時代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的地位更是凸顯出來。在我國,英語的學習幾乎從幼兒園就開始抓起,但國人的重視并不代表著我國英語教育的成功。從跨文化的視野來看待英語學習的問題,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

一、對英語學習的跨文化分析

(一)英語學習是了解西方文化的渠道

跨文化理論認為,語言不僅僅是人們交流的工具,其背后更是蘊藏了深刻的文化內涵。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更是包含了深刻的西方。由于歷史地理的差異,東西方之間的文化其實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的,這是我們不必回避的問題,但是通過英語的學習,卻能使我們了解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前衛的人文理念。比如早期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在中國傳播開來,與一批懂得英語的人士是分不開的。如果不是有人首先掌握了這門語言,那么根本談不上去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同樣的,西方的文學著作,以及其中包涵的人文內涵,如果不是首先有一批能掌握這門語言的有識之士,那些人文主義的思潮,啟蒙運動的理性思想,都是無法傳遞到中國來的。五四運動時期愛國知識分子們高舉著“民主”和“科學”的大旗,鼓舞了無數仁人志士為改變國家而努力,而這兩個詞語其實都是英語舶來品,可以看出英語確實是我們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渠道。

(二)英語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載體

從跨文化化的角度來看人際互動,我們會發現文化的差異是時時存在的,而不同的人都會帶著其在自身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習得的方式去與他人交流,由于自身不同的文化特質,必然會產生一些沖突和隔閡。尤其是東西方之間,很多學者的研究都表明,東西方人之間的文化是有很大差別的,對于同樣的事情會有不同的理解,語言也成為了其溝通不暢的一個重大障礙。而通過英語言的學習則可以減少文化沖突,降低東西方人之間的隔閡。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通過語法學習、聽力學習、閱讀學習等,也是一個了解對方文化的過程。文化作為一種虛擬存在,本身就需要有語言作為其展現的載體,而英語的學習則可以成為東西方之間文化交流的載體。

(三)英語學習是開拓東方人思維的方式

英語學習不僅是學習單詞、句子,會講幾句外國話,更是開拓人的思維的一種方式。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通常都要閱讀英語文章,有時還需要與外國人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習得的不僅僅是是語言,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比如中國文化受到佛教和道教很大的影響,我們的俗語中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等,而西方國家則受到基督教很大的影響,遇到困難時他們會說‘God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強調個體自己的自我拯救,更注重自身的的獨立性。所以說,在英語的學習中,作為東方人,我們也開拓了自己的思維,有了更多的思考問題的角度。

二、目前中國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前文從跨文化的視角分析了英語學習的意義所在,而目前我國學生的英語學習則普遍存在以下的問題。

(一)英語學習功利性太強

在我國,學生學習英語主要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英語學習的功利性太強。高中生學習英語是為了高考考高分,大學生學習英語則是為了四六級通過或者期末不掛科,還有一些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出國。對中國的學生而言,英語學習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完全失去了語言學習的樂趣。事實上,語言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其中包涵了豐富的內容,比如西方人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以及音樂、舞蹈、戲劇等等,都是有著非常深刻的內涵和多彩的生活在里面的。但是我們的英語學習卻因為功利性太強,而完全失去了這些樂趣,英語學習都成了“被學習”。

(二)英語學習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

從跨文化的視角去看待英語學習,我們會很明顯地感受到語言的學習也是不斷地了解不同文化的過程,但是我們國家學生的英語學習卻大多缺乏持續的動力,只要不考試就不會再去繼續語言的學習了。很多學生在高考時英語很好,但是進大學后考過四級卻成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這與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是分不開的。高中時為了考一個更好的大學,學生會拼命學習英語以提高自己的總成績,但是到了大學階段,只要英語及格能夠順利畢業,對學生來說就完事大吉了,因而很多學生就忽視了英語的學習。如果我們從跨文化的角度去看待英語學習的問題,就會發現其實語言的學習是一個不斷了解不同文化,開拓自我思維的過程,從自身發展的角度,給予自己持續學習的動力。

(三)英語學習中忽略了對不同文化的探究

前面已經提到,我國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是為了應付考試,普遍存在功力性太強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一般都比較注重試題特點的分析,應試技巧的掌握,完全忽略語言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內涵,在英語的學習中忽略了對不同文化的探究。比如中國是農業大國,在我們的語言中就有很多與農業生產相關的詞匯,如斬草除根、揠苗助長等,而英國是島國,有著很多的海洋文明的文化特征,他們的詞匯中多與海洋相關的,如 allatsea(不知所措),between the deviland the deep sea(進退兩難)。但我們在平時的語言學習中,則很少去思考這些詞匯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含義。

三、如何激發英語學習者的自主性

以上提到的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問題,從根本上講還是一個自主性缺失的問題,應對目前出現的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解決。

(一)調整英語學習的目的——開拓視野的方式

目前我國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都是出于應付考試這樣的功利性目的,這就決定了英語學習者的自主性不可能很高,或者說即使學習者會自主地把自己的時間拿來學習英語,那也不是他內心真正的選擇,而是一種向現實屈從的策略。要真正改變英語學習的功利性太強的問題,首先需要調整的就是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目的,不應當將英語的學習當做應付考試的工具,而是將它作為自己開拓視野的一種重要方式。畢竟這是一門世界上使用的最廣泛的語言,通過這門語言,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不同的文化、不同地區的生活方式,以及世界科技、文化最前沿的動態,相信學好英語是可以極大地開拓我們的視野的。

(二)改變英語學習的思維——從理解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語言

我們的英語學習,一般都是學語法、記單詞、背課文,只是為了掌握一門語言的技巧而去學習,卻沒能從理解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語言。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有助于文化的傳遞,促進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的交流。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對西方文化的掌握,有助于我們英語的學習。要學好英語,我們必須改變過去的應試型的學習語言的思維,關注語言背后包括的社會背景、歷史因素,從宏觀上去把握英語的學習,而不是陷入一個個陌生的單詞中。

(三)樹立終身學習英語的理念——英語學習是完善自我的方式

在關于目前我國學生英語學習的問題中提到,學生的英語學習缺乏持續的動力,這與大家終身學習英語理念的確實也是分不開的。一般來說,大家從沒想過要把一門語言當做終身的學習,但是隨著國際間交流的不斷深入,英語確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的越來越緊密,無論是從日常生活的角度,還是從職業發展的角度,或者是文化學習的角度,都應當將英語學習作為一種終身的理念,一種不斷完善自我的方式,在英語言的終身學習中,不斷地去了解西方文化,了解世界上最前的科學、文化、藝術,尤其是對于高層次一點的學習而言,比如研究生的學習發展,更是應當樹立終身學習英語的理念。

[1]王逢鑫.英漢比較語義學[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2]徐子亮,吳仁甫.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賈玉新.跨文化交際研究[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劉曉紅.隔膜·沖突·融合[J].思想戰線,1998,(9).

[5]王世友,莫修云.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2).

猜你喜歡
功利性跨文化角度
跨文化的兒童服飾課程初探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價值的閱讀,恰恰是非功利性閱讀
一個涉及角度和的幾何不等式鏈的改進
角度不同
人啊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關于現代大學生文學閱讀傾向的思考
防守壓倒一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