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青少年網球運動“體教結合”培養模式的研究

2013-08-15 00:50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3年13期
關鍵詞:體教結合體教網球

1、前言

隨著綜合實力提高、經濟水平發展,我國體育事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競技體育水平更是進入了世界前列。從李婷/孫甜甜的奧運會雙打冠軍,到鄭潔/晏紫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和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雙打冠軍,再到李娜法國網球公開賽的單打冠軍,我國的網球運動正在蓬勃發展。網球這一高雅運動逐漸成為一項國人皆知的健身運動,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涉及范圍越來越廣,尤其是青少年網球運動的發展。

中國網球女子選手近幾年在國際網球賽事中取得了驚人的戰績,燃起了全國人民對網球運動的熱情,對全國的網球事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此,以提高我國網球運動綜合實力為目的,從我國青少年網球運動入手,抓住機遇、客觀分析、準確判斷、科學規劃,以理論研究指導實戰訓練,讓體育和教育相結合,促進我國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綜合能力水平的提高為基礎,最終達到促進全國網球運動事業快速發展的目標。

“體教結合”概念的提出并付諸實踐始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體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體教結合”原本不是一個命題,“體教結合”問題的提出源于體育與教育部門的分置狀態,而這種狀態的產生則源于20世紀50年代中國特殊的歷史背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脫離教育系統的運動員隊伍出現的諸多問題,已影響到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體教結合”成為日益緊迫的問題?!绑w教結合”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素質教育、促進青少年訓練、為國家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勞動者和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的一項新的重要舉措,是整合體育、教育等資源而實施的人才培養戰略的重要措施,體現了體育、教育事業最根本的培養目標,符合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通過“體教結合”模式所培養出的后備人才具有綜合素質高、社會適應能力強等優點。

鄭婕在《“體教結合”培養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的研究》中提到,“體教結合”新體系的呈現方式是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由體育和教育部門共同構建、協調配合的“體教聯合體”,并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運行模式。其其重點是如何保障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運動員的文化教育,難點在于體育和教育部門的協同配合。鄭一材在《我國網球后備人才培養中網球學校培養模式的研究》中提到,我國網球后備人才培養模式雖然多種形式并存,而網球學校培養模式堅持“體教結合”的方針和“學訓并重”的原則,所培養出的學生整體綜合素質高,社會適應能力強,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發展的前景比較廣闊。王彥飛在《體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中提到,21世紀競技體育的發展不僅是體能、技能的競爭,更是科技、智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是人的素質全面提升與挑戰人類身體極限的競爭。運動員是競技體育人才的核心力量,其文化教育問題會影響競技成績的提高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對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體育發展至關重要。王凱珍等人在《深化“體教結合”構建運動員文化教育新體系》中提到,“體教結合”的結構包括3個層次,即:體育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機制結合;體育學校與普通學校的結合;運動員運動訓練與文化課學習的結合。運動員文化教育新體系由基礎階段、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組成,新體系強調“體教結合”,與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相匹配。曹杰在《美國肯塔基州大中小學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訓練結合的研究》提到,體教結合即運動訓練和文化教育的合理結合,使運動員成為與同齡人有著相同文化水平的社會人。置身于學校的美國高水平競技體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運動員必須在達到學校對普通學生的要求的前提下,才‘有權從事競技運動。合理的訓練時間規定不僅有利于獲得運動成績避免受傷和過度訓練,還為文化課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精力上的保證。而嚴格的法律規定和監督實施以及科學的訓練理念和方法,是實現上述要求和規定的前提。

2、研究對象和方法

2.1、研究對象:

通過對帶隊參加浙江省青少年網球比賽的各市區教練員進行訪問,了解當地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培養模式、管理模式、訓練模式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數據庫、圖書館館藏論文、書籍資料查閱近年關于目標定向論文和學術文章,并閱讀相關的外文資料,借鑒學習前人有效成熟的研究和調研成果,對前人的研究進行收集、整理、歸納、總結與分析,作為本論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理論。

2.2.2、調查訪談法

通過對參加浙江省青少年網球比賽的選手和教練員以及家長進行現場訪談以及到各地的網球培訓機構進行走訪調研,采用經過專家修訂的問卷進行發放和回收,以獲得研究所需的數據資料。

根據查閱的文獻資料和訪談所獲結果形成初步問卷,并讓部分研究對象試答,回收對題目進行分析后進行篩選,刪除部分相關系數低于統計學標準的題目形成最終問卷。

將最終問卷發放給浙江省各級青少年網球訓練隊教練員、運動員及家長,以說明浙江省青少年網球運動“體教結合”培養模式的現狀。調查時間為2013.5-2013.6,共計發放問卷50份,回收問卷50份,其中有效問卷48份,有效率為96%。

2.2.3、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浙江省各省市網球培訓機構的青少年培養模式進行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3、結果與分析

3.1、浙江省青少年網球訓練與文化學習結合的基本模式

處于小學階段的少兒選手平均每周訓練12小時,周六周日共訓練6小時,周一至周五有兩天休息時間,其余每天放學后進行2小時的網球訓練,其中并不占用上文化課時間以及學校組織的其他集體活動;當升入初中或高中之后,大部分青少年選手成為了網球特長生,平均周六日全天訓練共訓練10小時,周一至周五有一天可以不用訓練,其余每天平均訓練2小時,但平日需占用每天的自習課時間進行訓練,參加集體活動的時間隨著年級的上升而逐漸減少。

3.2、浙江省學校和網球培訓機構合作的基本模式

浙江省多個城市具有完整的培養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方案,從青少年運動員的選材、網球啟蒙、初級訓練以及中高級專項訓練,其中還可以在指定的學校進行文化學習,這樣可以保證訓練、學習不沖突,能夠起到雙管齊下的作用。以臺州臨海市為例,臨海市白水洋鎮小學開展網球進體育課的活動,網球教學由體育老師和臺州萬祥網球學校的教練負責,對選材條件好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白水洋鎮小學與臨海中學對接,將這些小運動員輸送到臨海中學完成初中的文化學習,同時課余時間作為走訓生到臺州萬祥網球學校進行網球訓練。臨海中學與臨海六中對接,臨海中學將優秀的網球特長生輸送到臨海六中,在臨海六中完成高中階段的文化學習,同時作為長訓生,在網球學校進行長期的專項訓練。

3.3、訓練和文化學習相結合存在的問題

3.3.1、存在早期專項化訓練。

通過調查發現,浙江省多個地區的處于小學階段的少兒網球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存在大量的效率低的網球專項化訓練,這些訓練占用了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時間,還打破了運動技能系統訓練規律。這樣不僅讓運動員的運動潛能不能被全面挖掘,還會讓他們對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失去信心并產生厭煩心理。

3.3.2、過于注重網球的培養,輕視文化學習。

通過調查發現,在業余體校、網球學校、網球俱樂部長期訓練的青少年運動員,超過半數的運動員文化學習成績平均分不及格,但80%的運動員文化學習時間并未被網球訓練所占用。由于自身缺乏對文化學習的興趣、教練只重視訓練忽視文化學習、學生家長缺乏對孩子的督促、學校任課教師對這些網球特長生的不重視,導致這些孩子缺乏文化學習的動力,甚至是放棄了文化學習。

3.3.3、中途放棄學習或訓練。

有很多很有前途的青少年選手,在訓練了幾年之后會突然放棄網球訓練,其原因有重視文化學習或者是資金缺乏等。還有一些青少年選手,由于文化學習成績差,網球水平高,就放棄了文化課學習,全天投入在網球訓練當中。

4、建議與對策

4.1、政策扶持

個人文化素質的提高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乃至其他項目運動員的培養密不可分。中國網協應本著對中國網球未來發展負責的態度,出臺相關規定,要求各專業隊的青少年運動員必須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否則將不予注冊。同時教育部門也應當多開展一些講座,讓教師、教練、家長以及青少年運動員自己明白“體教結合”的重要性。

4.2、業余體校、網球學校、運動隊加強管理

網球的專門培養機構,應配備輔導文化學習以及思想政治學習的老師,加強運動員文化學習的管理,嚴格要求,不能將文化學習變成“形式主義”。加強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思想教育,改變其對文化學習的不良態度。建立獎勵制度,激發運動員對于文化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4.3、提高教練員自身文化修養

在教學訓練中,教練員不僅是在教授運動員專業技術,其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意志品質都會影響到運動員。很多專業隊的教練員都是從專業運動員退役下來,沒有太多的文化學習經歷,從而自身的不足又會影響到下一代的運動員。對此,筆者建議,體校、網球學校及運動隊的管理者應加強教練員的文化學習和素質培養,教練員自身要嚴格要求自己,在運動員面前樹立一個正確、正面的榜樣。

4.4、體校、網球學校實施新生入學文化考試制度

將文化成績列為入學考核內容,與技術測試和身體素質測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與普通小學中學合作,營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氛圍,確保青少年運動員文化課學習時間,將每次考試成績進行排名,獎勵成績優秀者。

4.5、教練員和任課教師保持溝通,文化、訓練齊抓共管

這是科學合理安排運動員文化課和專業訓練最有效的手段,改變教練員“重訓輕學”的做法,杜絕“棄文從武”的現象;同時任課教師要多多關心文化成績差的運動員,及時給他們補課,教練員與任課教師經常溝通,減少之間的矛盾,這樣就能學習訓練兩不誤。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孫晉芳.銳意改革不斷進取,努力實現中國網球更大突破[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2):1-7.

[3]鄭婕.“體教結合”培養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的研究[N].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4]鄭一材.我國網球后備人才培養中網球學校培養模式的研究[N].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

[5]王彥飛.體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N].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6]王凱珍,潘志琛,劉海元,等.深化“體教結合”構建運動員文化教育新體系[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2):129-135.

[7]孫晉芳.中國網球運動回顧、挑戰與設想——2012年全國網球訓練工作會議主報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114-122.

[8]鄭丹蘅,焦敬偉.對普通學校和體育專門學?!绑w教結合”實踐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2,26(6):74-78.

[9]白宏舟.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與“體教結合”發展模式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2,28(9):139-140.

[10]顓孫長宗.培育精神凝聚文化錘煉品格——推進“體教結合”的新成效和新思考[J].基礎教育參考,2012(19):84-85.

[11]盧葦,李雪穎.體育助教讓體教結合走得更遠[N].中國體育報,2012-12-21(1).

[12]韋雪梅,劉震.新時期下“體教結合”的理念及其重構[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28(5):35-36.

[13]孫新設.走體教結合創業訓新路——從南通“世界冠軍的搖籃”談起[N].中國體育報,2012-11-9(6).

猜你喜歡
體教結合體教網球
中國特色體教融合發展思考——對《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的詮釋
中國體教融合推進的現實困境與應對策略
網球究竟是什么顏色?
腰痛不用愁,網球來幫忙
體教結合“一條龍式服務”模式探索
簡論多球練習在普通高校網球訓練中的作用
發展校園足球現存主要問題及改進策略
體育運動學校如何落實體教結合辦學模式
淺談體教專業教師的教學理念
童話里的網球公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