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高校網球文化品牌構建的重要性

2013-08-15 00:50王茂南京工程學院體育部江蘇南京211167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3年13期
關鍵詞:網球校園運動

王茂(南京工程學院體育部 江蘇 南京 211167)

近年來,中國網球金花在世界網壇上大放光彩,尤其是2011年,李娜站上法網的最高領獎臺之后,在中國掀起了一股“網球熱”。而隨著網球運動的盛行,網球文化應運而生。網球文化是隨著網球運動產生而出現,隨著網球運動發展而發展。獨特的網球文化使得網球運動成為現代社會中人們崇尚的生活方式。自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為學生自主選課以來,這種現象尤為明顯:班級容量遠遠不能滿足大部分學生選擇網球課的需求。這對高校網球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建自己獨特的品牌。

1、“貴族”網球的由來

1.1、網球的起源與發展

網球孕育在法國,誕生在英國,開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國,現盛行全世界。

早在12-13世紀,為了調劑刻板的教堂生活,法國的傳教士常常在教堂的回廊里用手掌擊打一種類似小球的物體。漸漸地這種活動傳入法國宮廷,并很快成為當時貴族的一種娛樂游戲。最初,這種游戲是在室內進行,后來被移向室外,在開闊的空地上,將一條繩子架在中間,兩邊各站一人,雙方用手來回擊打一種裹著頭發的布球。14世紀中葉,法國王儲將這種游戲使用的球贈送英皇亨利五世,于是這種游戲便傳入英國。

在英國,人們將這項運動進行了規格化與制度化。15世紀,這種游戲由用手掌擊球改為用拍板打球,同時,場地中央的繩子也改為網子。16-17世紀是這種活動的興旺時期,逐漸形成了一種比賽。在這之前,由于這種活動只是在法國和英國的宮廷中流行,所以網球運動又成為“宮廷網球”和“皇家網球”。1873年,英國的溫菲爾德(Walter Clopton Wingfield)少校改進了早期網球的打法,并將場地移向草坪地,提出了一套接近于現代網球的打法。后來,又規定了球網的大小和高低,在英國創辦了簡易的草地網球比賽。網球場地規格也做了規定:定為23.77米×8.23米的長方形,球網中央的高度為99厘米(在此之前,球網的高度是2.1234米),并確定了每局采用15、30、40、平分的記分方法。1884年,英國倫敦瑪麗勒本版球俱樂部又把球網中央的高度定為91.4厘米。至此,現代網球正式形成,很快在歐美盛行起來,成為一項深受歡迎的球類運動。

1.2、網球的在中國及國內高校的發展

19世紀后期,英、美、法等國的商人、傳教士和士兵將網球運動帶入中國。最初,網球運動只是在一些教會和教會學校中開展,后來逐漸在我國上海、廣州、北京等部分城市傳播開來。

1906年,北京匯文學校、協和書院、清華學校、上海圣約翰大學、南洋公學、滬江大學以及南京、廣州、香港的一些學校開始舉行校際網球賽,促進了網球運動在中國的傳播(網球進入中國,出了成為少部分商人與國外傳教士的活動外,大都出現在學校體育中,所以學校體育是中國網球發展的重要部分)。

2、網球文化品牌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

正因為校園網球是中國網球發展的重要部分,所以創建有特色的校園網球文化對中國網球的發展至關重要。所謂的校園網球文化,是一項新興產業。網球文化是在追求公平競爭、個人權利、人性解放的社會文化環境中誕生的,因此,網球文化集思想、制度、行為和物質于一身,包括網球運動的只是、技能、制度和行為準則等。在校園體育品牌建設中,美國學校眼光長遠,他們把能奪奧運會金牌的選手都放在各個大學里培養,以提高他們所在大學的知名度。近些年中國學校也有效仿,如南京理工大學錄取國內網球名將公茂鑫,南京師范大學錄取國內網球名將曾少眩等等。以上校園網球的建設,從觀看比賽、接受相關信息到參與相關的網球活動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促進了校園網球文化的建設。而校園網球文化作為學校體育隱性課程之一,加強校園網球品牌建設就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2.1、網球文化能夠提升校園體育文化境界

網球運動能夠培養具有“大愛”精神的身心全面發展的人。高校積極構建校園網球文化,大學生不僅可以通過網球運動強身健體,培養自身積極向上的心態,還可以豐富課余生活,增強與人溝通的能力,塑造新型大學生。

2.1.1、網球能夠傳播以人為本的競技體育文化

校園網球文化與校園生活息息相關,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體育課和課外活動為載體,以校園為生存空間,并且與校園精神相互貫通。高校網球文化就是為達到這樣的教育目的而貫穿到整個高校體育活動中的。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為了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體育意識和體育技能,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高校積極努力形成新型校園網球文化,推進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

2.1.2、網球文化能夠有力推進高校人文教育

網球運動先前是一項貴族運動,其與生俱來的高雅氣質有助于提升學生人文素質,推進高校人文教育。高校應適當增加網球課程學時量,發揮網球運動獨特的育人功能。學校體育應將網球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堅強、果斷、團結協作精神,以及網球文化中文明高雅的禮儀、競爭進取的意識等科學有效地融入網球課程體系中去,進一步完善和促進大學生人格建設。

2.1.3、網球運動是高校弘揚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

競技體育中的人文精神體現在對抗與競爭,在競爭中它能夠激發人的潛能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提高人的自信心。而學校體育常常通過校內或校際比賽來弘揚人文精神。因此,應該多舉辦一些校內和校際網球比賽,營造良好的網球文化氛圍,提升學生參與網球的積極性,促進網球運動的開展。此外,各高校還應加快建立網球協會或網球俱樂部,并在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支持。這類社團也需要增強校際之間網球交流活動、競賽活動,擴大網球運動在校園體育文化中的影響力,并且通過???、廣播等有效途徑宣傳網球文化,讓更多的大學生們了解網球運動的魅力,并參與到網球運動中來。

2.2、網球文化能夠培養大學生優良品格

2.2.1、競爭進取的意識

大學生往往會因為正面積極的事跡而深受鼓舞。各國運動健將在賽場上的頑強拼搏的恒心和毅力感動和鼓舞了很多球迷和網球愛好者,他們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高超的技術水平,更是一種執著進取的精神。網球運動亦是如此。網球運動的關鍵不是比賽的勝負,而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的所展現的有明確目標的力量的對抗、耐力的競爭和全身心的投入,以及他們在賽場上下的表現。當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更應該樹立明確的目標,提升競爭進取意識,以頑強拼搏的姿態全身心投入。

2.2.2、文明高雅的禮儀

網球運動以文明、高雅著稱,任何粗暴激烈的動作在網球運動中表現出來的是溫文爾雅。例如,在訓練和比賽時,網球運動員總是會為自己的失誤向對方表示歉意,也會發自內心地贊美其他球員的出色表現??梢钥闯?,網球這一激烈的運動受到嚴密規則的制約和規范,這有利于培養人的規則意識。同時,觀賞網球比賽也可以培養人們良好的禮儀習慣,網球比賽要求觀眾保持禮貌,冷靜地觀賞比賽,觀眾文明的舉止和行為也成為網球禮儀的一部分。所以,網球運動是一項傳遞禮儀的活動,有利于人個性的成熟和完善。

2.2.3、公平競爭的原則

經過幾次改革,網球運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規則與得分體系。在網球運動的規則中,任何一方運動員機會都是均等的。為了保證比賽的公平性,賽前是通過抽簽或拋硬幣的方式,決定第一局誰先發球。選擇完發球方或接發球方后,由對方決定場地方向。但是在第一局比賽結束后,交換發球權。以后每局結束,均互相交換發球順序,直至比賽結束。由于場地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在網球比賽中是要頻繁交換場地。雙方均得到三分時裁判員呼報為“平分”,平分后需要領先兩分才算贏得一局。在網球的比賽規則中方方面面都體現著公平競爭和人文精神。高校網球文化是校園里呈現和發展的一種特定的校園文化現象,它自產生起就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受到學校管理制度的影響和制約。而正是網球運動嚴密的制度性和公平性,確保了高校網球運動穩定健康的發展,也確保了大學生在其它競技與非競技比賽中公平參賽。

2.2.4、以人為本的品質

現代體育教學具有靈活性和多樣化的特點,因此,學校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學校體育堅持以“學”為主,重視學生學習的教育理念,形成開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氛圍。在這種形勢下,教師不能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網球技能,更重要的是育人,在運動中體現良好的素質是校園網球教育在高校文化教育中的重要體現。因此,要積極探索和推進網球的人文教育,變“網球教學”為“網球教育”,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實際能力為核心,轉變以往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手段,接受新模式、新觀念,保證每堂課都有新內容,為學生營造共學共進的學習環境,形成高校特有的“網球教育”體系。

3、創建校園網球文化品牌的途徑研究

3.1、加強大學校園網球相關資金的投入,發展網球硬件設施

隨著在校大學生人數的增多,使得學校的軟硬件資源都日趨不足,尤其是網球運動場地和設施、器材等表現得非常明顯。這些硬件設施的不足,直接影響到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對于大學而言,其內部的網球建筑、運動場地、網球器材,既是開展各項網球活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學校文化的一種體現,在不知不覺中給人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因此,學校應當想辦法籌措資金,加大網球的資金投入,加強學校網球基礎設施建設,為體育文化的建設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同時,要注意對已有場地、設施、器材的維護,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充分挖掘現有資源的潛力,為校園網球文化的建設做出貢獻。

3.2、完善和深化網球課程體系改革,提高網球教師素質

網球課程是實現大學網球目標的基本途徑,是大學校園網球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但是課堂有看得見的“顯性課堂”和看不見的“隱性課堂”,在完善和深化“顯性課堂”的基礎上,也應當重視對“隱性課堂”的關注。網球“隱性課堂”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能夠將課堂內外完整的統一起來,將學校、家庭、社會連成一個整體。因此,網球課程體系改革,要強調“隱性課堂”的作用,要通過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有計劃或無計劃的活動,以及學校的物質環境、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實施課程教育,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時,要大力提高大學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師是開展教育的領頭人,只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實現體育教育改革的發展。

3.3、充分提高大學學生參與網球運動的動機并擴大其影響

動機源于需要,“需要是個體在生活中感到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一種心里狀態,它是機體自身或外部生活條件的需求在頭腦中的反映,也是引起人們參與動機的主要因素”。學生是否愿意參加并堅持網球活動,主要動力來源于自身內部。學生自己去發現網球運動自身所具有的價值,確信自己具有參加網球活動的能力,體驗到超過成功與失敗本身所蘊涵的“挑戰”樂趣,對促進學生長期、自主的參加網球活動是很重要的。因此,對南京工程學院學生進行參與網球運動動機調查,可以使我們更清楚的了解學生參與網球運動的實際想法和自身感受,為更好的引導學生參與網球運動提供幫助。

參與網球運動的最多動機因素為鍛煉身體占35%,這也是毋庸置疑的,網球運動屬于大負荷強度的有氧運動項目,在一年一度的1000米測試結果中顯示:網球隊成員(包括網球選項課學生)成績明顯好于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類及表演類項目。由此表明:網球運動大多對學生的力量和有氧耐力的發展有益處。22%的大學生參加網球運動的動機是增進友誼,提高社交能力。進入大學,學習成績只是一個小的方面,其次為人處世就顯得格外重要。17%的大學生是沖著網球隊的成績而來,他們感覺參加網球隊能代表學校出去打比賽,能過獲得更高的榮譽;16%的大學生是由于“個人興趣愛好”參加的;而只有6%和4%的學生是分別是為了“專業的教練”、“跟隨同學”參與網球運動的。針對不同的動機,做必要的宣傳,能夠增強大學生參與網球運動的意識。

3.4、更新教育管理理念,通過學生社團來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學生社團是大學中最為活躍的學生集體性組織,它通過一定的規章和制度,將具有相同興趣和共同理念的學生結合在一起,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社團出現得非常早,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學生社團的發展突飛猛進,在數量和質量上較以往都有了較大的突破。相對于學校傳統的體育文化管理模式而言,學生社團在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傳統的組織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學校的相關體育部門來進行具體的實施和操作,掌握主動權,而作為校園體育文化主體參與者的學生而言,沒有主動性,只能被動地接受學校相關部門的領導和安排。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5、充分利用校園媒體,加強宣傳力度

發展大學校園體育文化,僅僅依靠體育部門自身的力量是不夠的,要與校內各個部門通力合作,如校團委、學生會等,通過海報、???、標語、圖展、廣播、錄像等媒體,利用校內媒體的各種優勢,來加強宣傳力度,有計劃、有組織地來進行體育文化的滲透。要形成全民健身的輿論導向和宣傳聲勢,使全體師生員工真正懂得體育以及健身的重要性,培養他們體育的興趣,提高體育的參與度,使他們遠離各種不良文化的干擾和侵蝕,真正地做到全面發展。

4、結論

4.1、構建高校網球文化品牌可促進網球運動社會化、推進大學品牌化建設進程、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尤其是體現在促進校園體育文化,提升大學知名度。

4.2、大學創建網球文化品牌的途徑有以下幾點:加強大學校園網球相關資金的投入,發展網球硬件設施、完善和深化體育課程體系改革,提高體育教師素質、充分提高大學學生參與網球運動的動機并擴大其影響、更新教育管理理念,通過學生社團來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充分利用校園媒體,加強宣傳力度。

[1]易劍東.體育文化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9.35.

[2]龍天啟等.體育哲學基礎[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9.75.

[3]盧元鎮.體育的社會文化審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49.

[4]徐薇薇.趙東平.我國體育品牌建設的系統性分析[J].體育科技,2006,(10).54.

[5]高希生,閣寶成.體育品牌的內涵及外延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5,(12).55.

猜你喜歡
網球校園運動
網球究竟是什么顏色?
腰痛不用愁,網球來幫忙
不正經運動范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簡論多球練習在普通高校網球訓練中的作用
古代都做什么運動
瘋狂的運動
童話里的網球公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