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體育專業田徑教學現狀與改革趨勢研究

2013-08-15 00:50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3年13期
關鍵詞:田徑教學內容體育

眾所周知,田徑是運動之母,田徑運動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它的普及和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國民的體質健康狀況。田徑項目是我國高校體育專業的骨干課程之一,在傳統教學大綱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田徑項目的數量多,對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發展比較全面,在促進身心健康方面占據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近年來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田徑教學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和影響,比如有些高校的田徑公體課,由于選擇這門課的學生較少,甚至沒有人選擇,就取消開設田徑這門課程,使得田徑教學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另外,在高校的體育專業中,由于有田徑這個專項,而真正喜歡田徑專業的學生并不多,只是由于體育專業的某些學生由于受自身身體各種素質條件的限制,迫于無奈,才去選擇田徑這門課程來作為自己的專項,這樣對田徑的開展和普及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會使田徑喪失自身的魅力。

1、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

1.1、田徑教學的定位不明確

多年來,由于我國受到傳統教育觀念思想的枷鎖,學生沒有廣闊的自我塑造的空間,學生都是在教師的要求下被動地接受知識。隨著近幾年來田徑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顯示,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學工作,存在著脫離實際的傾向,脫離了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的基本要求,導致了很大一部分學生在踏上工作崗位時不能很好地適應中學教育的環境。在訓練理論與實踐課中,片面強調以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中心,以傳授與掌握運動技術的課堂教學和教師為中心,限制了學生的獨立性活動。有很多教學經驗不足的專業教師,側重于把學生當運動員來進行教學和訓練,教材的選擇大多從運動技術角度考慮,忽視了針對學生作為未來的基層教師、基層教練員的教育能力的培養。

1.2、教師方面的問題

高校田徑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是一個突出的因素,這一點在綜合類高校比較普遍。高校體育專業的部分老師教學態度不認真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同時教學內容比較死板,往往以教師的主觀意志來選擇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與教學大綱格格不入。比如某個老師擅長于短跑項目,他就只教學生短跑技術,其他的項目就一筆帶過,或者只是輕微的介紹一下而已。

1.3、內容、評價標準缺乏更新

高校田徑專業的課程從內容,方法到評價體系一直沒有什么變化,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無論是普修課還是專選課,都以側重技術教學為主,忽視健身性,忽視學生的理論學習。并且練習內容單調,練習形式單一??己说脑u價標準主要以競技體育的“高度遠度速度”為主要手段,忽視了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從而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評價標準主要以“理論考試”、“技評”、“達標”來評價學生成績,重結果輕過程。使學生只注重書本知識和技術達標,而忽視體育教學能力和社會體育實踐能力的培養。

2、高校田徑教學改革策略

2.1、轉變教學觀念,明確培養目標

高校體育教學最基本的目標是體育育人,田徑是一個內容多,技術復雜的大集體,如果以單純的走跑跳投為主來進行教學,難免會使學生產生枯燥感。也有大部分學生一提到田徑,就跟跑聯系在一起,籠統的認為田徑是一件很累很苦的運動,這樣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目前新課標的頒布,將素質教育融入體育課堂,必須沖破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要加大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

2.3、轉變教學模式

高校體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絕大部分是未來的體育老師和相關體育部門的工作者,在高校田徑教學改革中,應該改變傳統的組織模式,將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活動團體緊密地結合起來。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在的學生與過去的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的學生敢想敢問,在教學中要主動迎合學生需要,創設情境式教學等手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4、創新教學內容

在高校體育專業中,田徑是一門基礎主干課程,但是課程內容的選擇必須伴隨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更新與完善,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也是推動課程內容選擇與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社會體育文化的發展,田徑教學內容已經不僅要滿足現行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需要,還要滿足于社會和學校體育發展的需要。比如在教學內容中可以穿插趣味性,知識性較強的一些輔助項目,定向運動、攀巖、遠足等是最優選擇

2.5、創新教學方法

目前高校田徑課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是“傳授運動技能和“培養基本教學能力”兩種模式,完全是以教師、教材、課堂教學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講解、示范、糾正錯誤,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培養學生的探索性和創造力,積極創造師生問答、教學討論、驗證學習等環節,加重對學生田徑教學和組織能力的培養。

2.6、制訂合理的考試評價體系

傳統的田徑課程考核方法以“技評”和“達標”為主來評價學生的成績,重結果輕過程。這樣往往容易挫傷一些技術不好但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新的教學評價體系要充分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同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上,要注重考核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專業術語,實踐上要重視學生的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以往學生只注重技術達標,在知識經濟日益發達的21世紀,隨著新課改的再一次修訂,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教學組織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樣才能符合社會對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

3、田徑教學改革趨勢

3.1、田徑課以終身鍛煉和健康第一為主的培養能力為目標

隨著新的《課程方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陸續頒布,“健康第一”和“終身鍛煉”是貫穿整個學校體育改革的一條紅線,同時也是體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應該淡化體育教學中的競技化教學傾向,牢牢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建立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三維體育與健康觀。在教學過程中,應把“健康第一”與“掌握技能”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3.2、田徑課程內容設置的綜合化

新《課程方案》將戶外運動、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歸屬到田徑類教學課程,進一步凸顯了田徑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興趣化、知識化、多樣化原則。將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競技與健身、學習與生活、教學與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擴大了高校田徑課程與高校田徑教學的內涵與外延。改變傳統的以單項技術為主的田徑教學內容,將一些新興的時髦的與田徑運動相關的休閑運動項目,例如:定向越野、野外生存、遠足、攀崖等戶外運動納入課外田徑活動內容甚至編人田徑教材,目前已經有部分高校付諸實施,許多田徑專業的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就是戶外運動。從而改革學校田徑教學內容,淡化競技體育意識,樹立健康快樂的體育觀念,加強田徑課程活動的時尚性,激發學生的田徑興趣,以提高學生參與田徑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3、構建全新的田徑課程考試評價體系

結合田徑課程自身的特點,目前田徑教學改革的基本走向,是如何強化田徑課程的健身內容和淡化競技性教學的前提下,重視田徑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實用性,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突出田徑運動的人文精神。在此前提下,由于田徑教學主要是以學習運動技術、提高運動成績和掌握教學技能為目的,因而在考評體系中要注重綜合能力和過程性評價,不使用終結性評價。比如組織田徑理論考試時可使用試題庫,使考試手段更加科學化。對技術考試,可以由田徑教研室隨機指派教師進行統一評分。對于教學能力的考試,采用正規的手段和模式來進行考核,比如微格試講等,并做到嚴格、準確和客觀地評價,不再或更少地使用隨堂考試這種形式。

4、結語

高校體育專業田徑方向的學生處于從學到教的預備教師或教練員階段,其體育教學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應該在平時中多加積累,積累就要從邊教邊學中來尋找突破口。在田徑教學實踐課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由于個體差異,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而傳統的體育教學實踐課教學忽視了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建議將由單一的體育教育向體育健康保健、教育素養、競技和娛樂游戲相結合等多元化方向發展,適當增加田徑課的教學時數,以滿足田徑教學“廣而全”的特點,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實際操作能力的鍛煉?;A課程將注重“綜合性、文化性,多角度”,術科課程要突出“基礎性、一專多能型”。因此,對現今的體育專業的田徑實踐課進行改革是勢在必行的舉措。當然,這種改革還需要體育教師本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同時還要更新田徑教材的內容,完善田徑課的測評體系和考試制度。

[1]姚蕾.體育教學論學程[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8.

[2]王小美.高師體育[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4.

[3]張英波.現代田徑運動訓練方法[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

[4]李秉德,李定仁.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張培基.體育課教學組織形式新探[J].福建教育,1989(3).

[6]劉瑞武.我國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J].體育科學,1991(4).

[7]郭建明.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比較研究[J].江蘇教育,1998(2).

猜你喜歡
田徑教學內容體育
科學運動會:田徑篇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從第15、16屆世界田徑錦標賽透析我國競技田徑的發展
2016體育年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我們的“體育夢”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如何進行高中田徑教學改革
借助實心球進行田徑訓練之我見
談體育實踐課中知識的擴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