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質健康促進視域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的研究

2013-08-15 00:50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3年13期
關鍵詞:普通高校健康狀況視域

當前,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逐年下降,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在青少年人群中的發病率顯著上升,甚至大學生猝死現象也時有發生。為了改善大學生體質,我國推出了《大學生國家體質健康標準》。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重點均放在了體質健康測試和評價方面, 缺乏有效的體質健康咨詢指導和體育課健康干預。

增強學生體質是國家和社會賦予學校的重要使命。體質健康促進實驗室是大學體育課教學中關于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與管理的重要輔助工具,很多高校也建立了自己的體質健康測試實驗室。將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與體育教學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有效的解決了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與學生健康問題實際相脫節的局面,為全面、有效的改善普通高校體質健康狀況提供科學化的服務。

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承擔著發展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務,大學體育課應當改變傳統的體育技能教學模式,向發展學生體質的教學模式過渡。本研究是從高?,F實情況出發,依托普通高校體質健康促進實驗室,提出了 “體育課體質健康促進教學模式”,為提高普通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提供體育課干預策略。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以“體質健康促進”“體育課”、“教學模式”等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查找文獻,對體質健康測試的指標、體育課教學模式以及當前公共體育課中存在的問題等進行了研究和借鑒。

1.2.2、專家訪談法

就普通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體質健康促進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等對普通高校一線教師、體質健康實驗室管理員以及教務處老師等進行了訪談。

1.2.3、實地調查法

對部分普通高校的體質健康實驗室以及部分普通高校的體育課進行了實地調查,了解了一些現實狀況。

2、結論和建議

2.1、體質健康促進視域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指導思想

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公共體育課教學目標為核心的基本觀點和認識,對高校公共體育課起著方向指導作用,是設立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重要依據。公共體育課教學是普通高校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要在“體質健康促進”思想的指導下,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生理機能和運動素質等,提高學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要在“終身體育”思想的指導下,以增長體育知識技能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為出發點,不斷開發學生的體育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受益著想。

采用排放績效標準作為反映火電機組發電過程中兼顧能源利用效率與污染物排放控制的綜合指標,根據火電機組發電量來計算其污染物許可排放量,使所有火電企業遵循同等的環境管理要求,在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方面不僅可以有效促進火電行業的清潔化發展,還可以提高發電效率。由此,實施統一的基于產出的排放績效標準,一方面在環境管理政策方面操作簡單而公平,另一方面為火電企業提供有效的競爭機制,促進火電行業的綠色持續發展。

2.2、體質健康促進視域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的設定

體質健康促進視域下的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就是指以發展學生體質為目標,在普通高校體質健康促進實驗室、醫務室和管理部門等的配合下,著力創造一種以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目標的體育課教學模式。該模式主要突出以下幾點:首先,要將體育課教學與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與評價相聯系,為有針對性的體育課教學提供可行依據;其次,要記錄并長期跟蹤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讓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清楚的了解自己的體質健康狀況以及改善自身體質狀況的方案;第三,要著重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中的“短板”,并對每一個組設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并有針對性的提高;最后,設定的教學模式要符合實踐需求,是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的開展可行性方案。

綜上所述,體質健康促進視域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模式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在學生新學期入學時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和評價,了解學生個人在體質健康方面存在的和繼續解決的問題;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將學生每次的體質健康測試結果與每一學期體育課參與情況記錄在案;根據學生體質的“短板”進行分組,將學生分為身體成分組、耐力組、力量組、速度組、柔韌組和靈敏組六個組;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技能教學和專項素質教學的時間,合理安排不同組的鍛煉方法,降低或消除學生的體質健康風險因素。最后經過一學期的體育課健康干預后再進行學生體質測試,記錄在學生體質健康檔案中,并與之前的體質狀況進行對比,并對上一學期的體育課教學進行評價。

2.3、體質健康促進視域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的實施

2.3.1、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測量與評價

2.3.1.1、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測量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因此需要學生、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的密切配合。作為測試對象,學生對待體質健康測試的態度至關重要,其認真程度將直接關系到測試數據的準確與否。因此,測試前的講解與引導是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取得理想化效果的重要保障。為了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取得理想化效果,學校教師要對學生講解體質健康測試的項目、方法、目的和意義等,讓學生理解和認識體質健康測試標準、測試內容與體質健康的關系,引起學生對測試工作的高度認識,避免漏測、替測和弄虛作假等現象的發生;作為測試者,教師對學生測試過程的嚴格監督和對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絕對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其態度如何直接決定了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的真實與否。因此,測試中教師的嚴謹態度是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可持續性開展的重要基礎。為了保障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師要在測試前要了解測試的內容和測試儀器的性能以便測試中的熟練操作,并在測試中要嚴格把關;另外由于普通高校學生數量眾多,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的綜合統計以及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評價較為繁瑣,再加上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遇到的測試場地、學生請假以及一起管理等問題,這無疑增加了體質健康測試數據測試和上報的難度。但是體質健康測試數據是在該教學模式下實施體育課教學的重要依據,因此學校管理者對測試后數據的如期上報是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條件。

2.3.1.2、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以及學生生活習性的評價

通過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的評價可以了解學生體質健康動態,通過對學生生活習性的評價可以了解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因此,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和生活習性的評價是大學體育課新模式中的重要環節,亦是了解學生體質健康狀態的重要途徑。

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體質健康動態,體質健康測試的指標要科學、合理的反映大學生的身體成分、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韌性和靈敏性等方面的狀況;體質健康測試的標準要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普遍狀況,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的評價要反映學生個體的健康狀況,而不是集體化的評價。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青少年學生的生活、學習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學生在享受舒適、便捷生活的同時,也給自己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威脅。造成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造成學生耐力、柔韌、力量以及肺活量等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體育鍛煉不足;其次,熱量攝入過多、不平衡膳食、睡眠不足、家長教育方法不當、心理壓力過大、適應能力較差等也是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只有正確了解了學生個人生活習慣,才能找到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下降的根本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

2.3.2、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的建立

高校應當依托學校網絡,為學生建立“體質健康檔案”,及時反饋體質測試成績及對每位學生體質測試的評價,并適時給予健身指導意見,從而為學生參與有效的健身活動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指導。首先是將學生每一次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評價結果以及測試后的體育課干預方案錄入進每一個學生的體質健康檔案。其次是建立體質健康預警機制,對一些體質健康測試結果欠佳者要及時通知學生,并予以重點指導。最后要將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及評價反饋給每一位學生,有利于學生真正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態并激發學生自身鍛煉的自主性。還可以通過長期的監測與評價,預測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趨勢,為體育課干預項目的選擇提供依據,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的最終目標。

2.3.3、學生體育課分組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指標反映了對發展和改善學生健康狀況有直接影響且關系密切的身體成分、心肺循環系統的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柔韌性等。在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體質健康測試結果,找到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短板”因素,據此對學生的“短板”因素進行分組,盡量將同一“短板”因素的同學分在一組,在充分考慮到學生技術水平和身體健康狀況差異的情況下分組、分內容授課,有組織、有計劃的對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進行體育課干預,為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降低了學生體質健康“短板”風險因素的影響,進而提高了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提供了可能。

2.3.4、體育課的組織形式

體質健康促進視域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課是有計劃、有組織地根據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短板,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學習不同鍛煉效果運動項目,以降低體質健康風險因素水平,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因此,普通高校體質健康促進教學模式下的公共體育課教學應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公共技能教學,另一部分是有針對性的分組教學。該研究中的公共技能教學就是指對全班學生的某一運動項目的教學。該研究中的教學分組主要是根據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將全班學生分為身體成分組、速度組、耐力組、力量組、柔韌組和靈敏組。在體育課上體育教師關注學生體質健康的實際狀況,適時地調整公共體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梢栽谇?5分鐘進行普通的技能教學,在后45分鐘進行循環式的各項素質教學。在每堂體育課的專項素質教學中,根據鍛煉內容將全班學生分為兩個部分,重點對本班學生的“短板”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并對學生提出課內鍛煉的時間、強度和頻度等要求以及課后的有效鍛煉形式等。比如在速度素質練習中,將學生分為以速度組為主的部分和其他組組成的另一部分,在教學中教師將重點關注以速度組為主的那一部分,并予以專門性的指導;在下一堂課中的力量素質練習中,教師對以力量組為主的那一部分給予重點關注,如此循環往復的安排體育課的素質練習環節。這種教學模式為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提高體質健康水平提供了有效保障。

2.4、體質健康促進視域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是促進課程實現教學目的重要環節,而體質健康促進視域下的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評價應包括“體質健康”和“體育能力”兩個部分,一是將學生學期前和學期后的體質健康測試狀況與教學評價相結合,二是將學生的體育態度、參與狀況、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與教學評價相結合。既考評學生體育知識技能的學習效果,有關注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可以充分發揮評價體系的診斷、反饋和指導作用。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體質健康促進視域下的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指導思想要以“體質健康促進”為實踐目標,以“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為長久目標,切實為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而努力。

3.1.2、體質健康促進視域下的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要在充分利用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的情況下,根據學生體質健康中的“短板”設定不同的教學形式,并實現對學生體質狀況變化的長期監測與跟蹤,為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的科學開展提供保障條件。

3.1.3、體質健康促進視域下的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要根據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進行分組,并將課程平均分為技能教學和專項練習兩個部分;在專項練習部分,教師對某一組的同學基于專門性的指導和訓練,減少了該組學生體質健康危險因素的影響程度。

3.1.4、體質健康促進視域下的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評價既要充分體現“體質健康促進”的教學目的,又要體現“知識、技能提高”的教學效果,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診斷、反饋和指導作用。

3.2、建議

3.2.1、體質健康促進視域下的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具體實踐中較為復雜,體育教師一定要分清主次,合理安排素質練習的內容,有針對性的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

3.2.2、普通高校在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道路上,既需要體育教師高質量體育教學和強烈的責任心等外力的推動,更需要學生主動利用測試信息,針對性的提高自身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愿望的內驅支持。

[1]陳志軍.大學生體質測試信息的運用[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2(01):95-97.

[2]董王偉.高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1(03):45-47.

[3]鄭允勇.山東高校公共體育課實行俱樂部制教學模式的研究[J].天津大學職教學院碩士學位畢業論文,2008.06.

[4]王軍濤.我校學生體質與健康測試存在的問題分析[J].科技教育,2012.09:348.

[5]岳保柱.構建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服務體系的若干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04):453-457.

[6]張瑛秋.青春發育突增期(高峰年齡)不同發育類型學生體質特征及健康促進總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01):71-73.

[7]宋正剛.我國高校學生體質測試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2(02):11-12.

[8]宋宏偉.遼寧省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6(02):247-248.

[9]張虎,楊西勇等.對我國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模式的思考[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09:71-74.

[10]杜小安,朱斌.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后續服務管理模式與運用[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08):91-94.

[11]李鴻斌.青海大學公共體育教育“課內外一體化”整體課程模式的研究[D].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05.

猜你喜歡
普通高校健康狀況視域
對戊戍維新派思想家心路歷程的思考——以“啟蒙自我循環”為視域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不含2C)
昆明市大學生口腔健康狀況調查
“一帶一路”視域下我國冰球賽事提升與塑造
基于養生視域論傳統武術的現代傳承與發展
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改革探析
簡論多球練習在普通高校網球訓練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改革探討
三維視域下的微電影透視
“中小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問題雜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