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特征分析

2013-08-15 00:50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3年13期
關鍵詞:游藝雜技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血脈得以延續重要途徑。然而,隨著外來文化的碰撞和社會的變遷,非物質文化遺產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也發生巨大改變,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并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體育非物質文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各民族緊密相關,傳承形式多以口頭傳承呈現,是民族信仰、智慧和創造力的體現。因此,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進程下,加強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義重大。

1、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知

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形式多樣,它與人類歷史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宗教信仰等密切相關,這不僅為研究古代政治、軍事、文化的學者提供了研究素材,更為人類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眾多學科的體系的完善提供了契機。然而,作為當前研究主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研究重視度不斷提高,許多學者也持不同的觀點。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崔樂泉博士2012年7月,在體育文化建設與提升中國體育軟實力高級研修班授課中提出:“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那些被各群體或個人視為其文化財富重要組成部分的具有游戲、教育和競技特點的運動技藝與技能,以及在實施這些技藝和技能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器械、相關實物和空間場所?!?012年,麻晨俊在論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文中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由我國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非生產性活動密切相關,以強身健體為主要目的各種身體練習形式和文化空間?!边@些不同看法的提出是對主題再認識和研究領域再完善的過程,這對于其研究領域無疑是有益的。

2、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

體育文化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并得以傳承至今的珍貴文化遺產,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為了這些遺產更好地得到傳承與保護,我們以存在于中華各民族中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態做如下分類:第一,射箭類;第二,武藝武術;第三,角力與摔跤;第四,練力與舉重;第五,田徑賽跑;第六,球類活動;第七,保健養生;第八,水上運動;第九,冰雪活動;第十,棋類活動;第十一,御術與賽馬;第十二,民俗游樂。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科學合理地分類為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定、挖掘、整理、管理等方面奠定了基礎。

3、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分析

2006至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文化部共確定了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批為518項,第二批為510項,第三批為192項,共計1219項。查閱名錄可以看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分為:民間舞蹈類中的體育項目;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中的體育項目;民俗類中的體育項目三大類。

3.1、民間舞蹈類中的體育項目

民間舞蹈是人們在節慶歡愉時所舉行的民俗活動,可分為單人、雙人、集體舞蹈。國務院批準由文化部頒發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舞蹈類中的體育項目為41項,第二批為55項,第三批為15項,三批共計111項。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拓展名錄中舞蹈類中的體育項目為43項,第二批為45項,第三批0項,共計88項。

3.2、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中的體育項目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將雜技與競技改為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由此可以看出隨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大力開展,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范疇也隨之拓寬。其中第一批公布的雜技與競技類中的體育項目為15項,第二批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中的體育項目為29項,第三批傳統體育、游藝與競技類中的體育項目為14項,共計58項。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拓展名錄中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中的體育項目為5項,第二批為9項,第三批為0項,共計14項。

3.3、民俗類中的體育項目

民俗簡而言之就是人民世代相承的、在特定的時間或地點舉行的民間活動。民俗類中也存在著眾多的體育項目,這些體育項目的開發不僅弘揚了民族體育文化精神,也充實了人們日常休閑、娛樂、健身的項目。目前民俗類體育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一批為3項,第二批為1項,第三批為3項,共計7項。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拓展名錄中民俗類體育項目為0項,第二批為10項,第三批為0項,共計10項。

4、國家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特征

4.1、項目數目不確定性

三批國家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呈遞減趨勢;民間舞蹈類、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項目數量都呈現“∧”型;民俗類體育項目數量呈遞增趨勢。三批國家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拓展名錄總數呈遞減趨勢,民間舞蹈類、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民俗類項目數量都呈現“∧”型。

4.2、民族特征明顯

某一民族都有與之相對應的體育文化,這種文化的產生體現出了該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智慧、審美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進入國家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以看出,體育項目中民族特征明顯,其中,舞蹈類以民族為代表的有土家族擺手舞、湘西苗族鼓舞、基諾大鼓舞,民俗類以民族為代表的有壯族銅鼓習俗、苗族獨木龍舟節,這些項目在加以區分時都以民族為依據,充分體現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族性。

4.3、入選項目地域不均衡

進入國家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按地區分布來看,由多到少依次為:華北33項、華東29項、西南20項、華中15項、華南13項、西北18項、東北6項。

3、結論

3.1、名錄中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總數的14.4%。其中民間舞蹈類中的體育項目比例最大,其次是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中的體育項目,最后是民俗類中的體育項目。

3.2、從地區來看,名錄中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集中在華北和華東地區,西北、東北地區對于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占比例較少。西北地區對于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的挖掘和保護現狀相對處于落后階段。

3.3、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特征明顯,在保護與傳承過程中應該重視民族性,尊重民族文化,尊重民族知識產權,科學鑒定文化遺產的歸屬權。

4、建議

4.1、加大宣傳力度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源于民間,由于地區文化、經濟的差異,人們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程度也不盡相同。宣傳工作的開展,為人們認知各民族體育文化搭建了空間平臺,為我國各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順利開展邁出了卓有成效的第一步。

4.2、加大挖掘力度

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具有豐富的體育文化資源。挖掘工作是保護體育非物質文化資源的基礎。就現階段而言,我國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還處于發展階段,在此階段更應該重視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工作。加大挖掘力度不僅為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定、分類奠定了基礎,也促進了民族、地域之間的文化交流,從而增進各民族之間的認同感,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得以實現。

4.3、建立管理機制

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如此,涉及到社會學、民俗學、經濟學等學科,因此在評定、挖掘、管理工作中難免會出現管理沖突、浪費人力物力的現象。建立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四級一體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組織和體系,對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

4.4、合理開發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業價值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不僅要開發保護和傳承價值,更應該注意開發商業價值。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過程中,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和物質載體的保護都需要資金作為運轉的基礎。結合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旅游業、制造業等方面的商業價值,對于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是積極的、可持續發展的。

[1]王曉.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民族傳統體育保護的若干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No.14001:72-75.

[2]劉暉.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J].體育與科學,2007,No.16906:21-23.

[3]白晉湘.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我國傳統體育文化保護[J].體育科學,2008,01:3-7.

[4]張春燕,田振華,劉躍軍.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民族傳統體育分類探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v.44;No.23203:25-28+33.

[5]王卓.2003-2011年我國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浙江體育科學,2012,v.34;No.16602:1-5+25.

[6]崔樂泉.國家級體育總局體育文化建設與提升中國體育軟實力高級研修班,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研究,講稿.2012.07.

[7]麻晨俊.論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J].赤峰學院學報,2012,v.28;No.13903:186-188.

猜你喜歡
游藝雜技名錄
空中雜技師
看雜技
同賀名錄
作者名錄
生產商名錄
老鼠演雜技
游藝大轉盤
游藝大轉盤
游藝大轉盤
游藝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