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癔癥研究進展

2013-08-15 00:54徐國香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3年8期
關鍵詞:癔癥軀體皮質

徐國香

(保山市仁濟醫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1 病因

(1)心里因素:癔癥的診斷標準中十分強調癔癥的發生與心理刺激密切相關。家庭不和睦、婚姻不滿意、同事糾紛、自尊心受損等矛盾引起的氣憤、委屈、恐懼、憂慮等內心痛苦,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在第一次發病的前一周內可以追溯到這種明顯的心理刺激因素,把其作為診斷癔癥的必備標準之一。但是在以后的這種發作中就不一定有明顯 心里刺激存在,這可能是遇到與第一次發病在內容和情景上有聯系的其他因素,也可以是當病人回憶起第一次發病時的體驗,經過暗示與自我暗示作用,只要病人有自我感覺到的心理沖突的存在,該病的發作就成為可能。但實際上這是心理因素與癔癥素質相結合的結果。有時病人并不能意識到這些誘因,但如仔細詢問病人,多可以影響本病癥狀的產生和內容。

(2)遺傳:一般來說,癔癥的遺傳因素不是太明顯。但也有研究提示癔癥病人父親、兄弟、兒子癔癥發生率分別為1.7%、2.7%和4.6%;母親、姊妹、女兒的患病率分別為7.3%、6.0%和6.9%。全部男性親屬的患病率為2.4%,女性為6.4%。這些結果表示癔癥與遺傳有一定的關系。通過研究發現,癔癥病人中A型血的比例大于正常人群。

(3)人格因素:通常認為,具有癔癥性人格者易患癔癥。所謂癔癥人格,即表現為情感豐富,具有表演色彩,以自我為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病人的情感活躍、生動,但膚淺、幼稚,情感反應過分強烈,帶有夸張和戲劇性色彩,易受環境影響而發生改變,判斷是非的標準也往往從感情出發,對人對事易感情用事。病人能輕易地接受周圍人的語言、行動、態度的影響,具有高度的暗示性,特別富于幻想,內容生動,易于把現實和幻想互相混淆,而給別人造成病人在說謊的印象,甚至病人本人也難以分辨;具有自我中心傾向,過分夸耀自己,喜歡當眾表現,成為大家注意的中心。具有癔癥個性的人在受到挫折、心理出現沖突或接受暗示后容易產生癔癥。但這類人格特征并不是產生癔癥的必要條件,實際上癔癥病人完全具有上述病態人格特征者只在少數。癔癥性格特征的病人,往往在對于一般人來說并不是太強烈的精神因素作用下即可發病,而一些不屬于這類人格的人在強烈或持久的心理因素下,同樣可以發生癔癥,但其癥狀持續時間較短,也較少復發。

(4)軀體因素:臨床表現神經系統的器質性損害有促發癔癥發作的傾向。多發性硬化、顳葉局灶性病變、散發性腦炎、腦外傷等均可出現癔癥樣的發作。突出的癔癥表現有時掩蓋特殊的神經系統特征和癥狀而造成的誤診。有人發現腦干上段水平及以上結構的腦器質損害可導致癔癥癥狀,而此水平以下的神經系統損害則很少導致癔癥發作,因此有人便認為癔癥是間腦、下丘腦疾病的范疇。

2 發病機制

癔癥曾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有目的的反應。在不少的臨床實踐中,我們也常常發現癔癥的確是在一種困境之中或心理危難之時產生的,而且癔癥的發作可以使病人擺脫這種困境,這種心理的繼發性獲益便構成了病人發病的心理機制,即癔癥的發生不僅可以使病人擺脫心理困境,而且還可以使病人免除必要的義務,因此在不少學者看來,癔癥是一種有目的的反應,但這種反應卻又是“無意識”的。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癔癥”的發病是一種壓抑機制,也就是將痛苦的心理內容從自己的意識中轉移出去,諸如遺忘就是通過壓抑這種痛苦的精神內涵而保護個體不受外界環境侵擾或感情困惑,這猶如飽經戰爭痛苦的戰士對一幕幕殘酷戰斗場面的遺忘一樣有類似的機制。對于漫游,則是認為在尋找失去的親人,實際上這表現了一個人在清醒狀態下的一個愿望。對于人格的轉換,一般解釋是一種沖動,這種沖動就是一種被自己平時壓抑或可以正??刂频?,要成為一個新人或新面貌特征的沖動,就像一個平時呆板的老師處于分離狀態的時候,可以表現為興奮、情感十足的人一樣。

巴甫洛夫學派從高級神經活動病理生理觀點出發解釋本病的發病機制。他把神經活動分為三個系統:皮質下系統、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而癔癥病人的神經活動,尤其是第二信號系統是弱的,故受其調節、控制的第一信號系統和皮質下系統的活動就相對增強。第一信號系統的功能與具體形象的感知有關,皮質下部位與情緒活動有關。癔癥病人的皮質下系統機能增強,表現為病人情感強烈鮮明,又因第一信號系統處于脫抑制狀態,因此病人形象性思維突出,且具有生動、豐富的幻想,構成癔癥性格特點。

另一種觀點還認為,癔癥的病理生理機制就是一種原始的反應,在這種原始的反應中,人類的各種本能反應可以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情感爆發、狂奔、聲嘶力竭地喊叫或者是昏睡、癱瘓、聾、啞、盲。

癔癥的行為趨向決定于內在或外在的情緒激發,如果皮質是弱興奮型,則可以引起廣泛的負誘導,從而影響其他皮層區域的控制功能,而癔癥的情感暴發或痙攣發作則是皮質下活動脫抑制的結果。如果大腦皮質的抑制過程向皮質以下部位擴散,可產生深度抑制狀態,以至“不動”,形成癔癥性木僵。大腦皮質容易產生誘導抑制現象,是癔癥意識范圍縮小的病理生理基礎。癔癥病人的皮質功能較弱,原來的興奮灶也較弱,因此舊的興奮灶容易被新的、當前的刺激所抑制,故當前只有新的刺激所產生的興奮灶在活動,由此可解釋癔癥的易于接受暗示性。

癔癥的轉換癥狀的心理學機制也有了很多種解釋,一下的觀點是對癔癥轉換癥狀產生的解釋。

(1)軀體上的癥狀是情感沖突或被阻隔愿望的象征性的表現。應用軀體癥候的語言隱喻來表達情感。

(2)癥狀與他人、現實或想象、個人的沮喪以及隱蔽的沖突相交流聯系在一起。

(3)轉換癥狀有一種模式,這個模式就是自己過去在軀體上的感覺或者是自己所觀察到的,作為一個模式,它應該是可以觀察的,如腹部的痙攣可能就是表示自己通過轉換隱喻表達自己心理上的壓抑,但是胃酸分泌的增多,則是一種不可觀察的現象。

(4)癥狀有很多的決定因素,通常并不是某個生活事件或某種心理的壓抑就可以引起病人傾向去選擇某種癥狀,而與一種不顯露的機制有關。

(5)癥狀可與心理刺激有關,根據精神分析模式,心理刺激可以使被阻隔的愿望進入自己的意識,從而引起“無意識”的沖突。

(6)病人表現的癥狀相當嚴重和生動,但在情感上卻淡然處之。

3 診斷

診斷主要根據以下幾點:發病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癥狀有夸張、做作、易受暗示的特點。精神癥狀常為發作性,發作期間無后遺癥狀。

軀體檢查不能發現相應器質性病變,軀體癥狀常違背解剖生理規律。常有癔癥性格特征。

4 防治

癔癥的預防原則在于強調心理衛生,幫患者樹立對各種生活事件的正確態度,改善患者對精神刺激的應對能力,培養和發展健全的人格。

本病處理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以必要的藥物治療

(1)心理治療:常使用解釋性心理治療,引導患者正確認識和對待致病的精神因素,認識疾病的性質,幫助患者分析個性存在的缺陷,指導患者學習新的應對技巧,增強適應能力。

暗示療法是消除癔癥性軀體障礙的有效措施,急性起病的,迫切要求治療的,且對治療者非常信賴的患者,療效好。治療時可借助于某些物理治療器械(如針刺、電興奮),或用10%葡萄糖酸鈣10ml靜脈緩慢注射,同時給予語言暗示,例如告以出現某種感覺時疾病即可好轉。催眠療法尚可用以治療癔癥的遺忘癥、多重人格等。循序漸進、逐步強化的行為 療法,適用于暗示治療無效、有肢體功能障礙的慢性患者。

藥物治療:癔癥性朦朧狀態、精神病狀態或痙攣發作時,可采用鹽酸氯丙嗪25-50mg肌肉注射或地西泮10-20mg靜脈注射。急性期后,可給予抗焦慮藥。

猜你喜歡
癔癥軀體皮質
人參-黃芪與熟地-山茱萸影響腎上腺皮質瘤細胞皮質酮生成的比較研究
皮質褶皺
針藥并用治療癔癥性失聲驗案1則
迎秋
一場聚會引發的癔癥
現在干什么?
搬家
“人的軀體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葉挺將軍囚禁歲月
頸動脈狹窄伴局限性皮質腦萎縮22例臨床觀察
職院學生癔癥性暈厥臨床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