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志·詩賦略》分類論略*

2013-08-15 00:44左宜華陳祥謙
關鍵詞:詩賦歌詩楚辭

左宜華,陳祥謙

(1.湖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湖南常德415000;2.湖南工業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株洲412007)

一 問題的提出

班固依《七略》編成的《漢志》類分眾籍為六藝、諸子等6略38種,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圖書目錄。其著錄圖書的類例大體分明,學術亦淵源有自,開啟了目錄學“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傳統。按《漢志》基本體例,每略有總序,略內每種有小序,這為研究者考察其分類思想和方法提供了依據?!稘h志·詩賦略》著錄五種:屈原賦之屬、陸賈賦之屬、孫卿賦之屬、客主賦之屬、高祖歌詩之屬(以下簡稱屈賦、陸賦、荀賦、雜賦、歌詩)。遺憾的是惟此五種無小序,遂使其分類義例等問題成為后世論爭焦點。鄭樵就《七略》分類體例首先發難,繼而批評班固,其云:“劉向父子所校經傳、諸子、詩賦冗雜不明……緣劉氏章句之儒,胸中元無倫類。班固不知其失,是致后世亡書多而學者不知源?!保?]開批評《漢志》“不明類例”之先聲。胡應麟認為雜賦“蓋當時類輯者,后世總集所自始也”。[2]章學誠因而類分前三種為別集,雜賦及歌詩為總集之體,認為“三種之賦,亦如諸子之各別為家”,[3]99必有分類義例。姚振宗則批評鄭樵菲薄劉、班,“不知己之所言乃真無倫類耳”,[4]認為《漢志》分類有序且部次井然。

前賢時彥多在意《詩賦略》前三種的分類,觀點主要有:(1)體裁說。如姚振宗:“劉氏編詩賦之例,蓋以體分?!保?]其以體裁區分四種賦為“楚騷體”、“不盡為騷體”、“賦之纖小者”、“尤其纖小者”。姚名達則以前三種為“聚文章體裁相同之書為一類者”。[5](2)風格說。劉師培、章炳麟、曹道衡等以前三種為按辭賦風格區分,如劉師培:“寫懷之賦,屈原以下二十家是也;騁辭之賦,陸賈以下二十一家是也;闡理之賦,荀卿以下二十五家是也?!保?]章氏則認為前三種之風格分別是:“屈原言情,孫卿效物。陸賈賦不可見,其屬有朱建、嚴助、朱買臣諸家,蓋縱橫之變也?!保?]曹道衡力主地域影響風格:屈原等楚人“保持楚地特色最純粹”;陸賈雖楚人但“受其他地區文化影響較多,其賦作已與純粹的楚風有別”;趙人荀卿“賦在文體上與屈宋差別更大,故置于漢人陸賈之后”。[8](3)“家法”說。林頤山《重刻張編修〈七十家賦鈔〉敘》提出:屈賦“為第一種家法,閎麗溫雅者也”;陸賦“為第二種家法,嫚戲詼笑,較第一種而少變者也”;荀賦“第三種家法,風諭惻隱,較第一種侈麗閎衍,簡練其式少變者也”。[9](4)品第說。章必功、汪祚民、李士彪等認為前三種是按作家作品成就高低劃分,如李士彪:“屈原賦之屬為上品,陸賈賦之屬為中品,荀卿賦之屬為下品?!保?0](5)擬《詩》說。如熊良智:“《詩賦略》分類義例出自漢代主流意識的詩學思想,前三種賦可視為風體之賦、雅體之賦、頌體之賦,雜賦一種,附錄而已?!保?1]

以上諸說經歷了從一元到多元的分類過程,學術視野逐漸打開。先賢闡釋分類義例不乏精到,多有可取;然均有不能圓滿解決問題的遺憾,或有所遺漏或觀照不周。即如程千帆所說:《詩賦略》前三種不可以地域、時代、氣息、主題、巨細、聲音等為分類標準,“蓋都略有其意,而又不能具體”。[12]而時彥觀點大都新穎,亦頗富學術眼光;但苦于基本義例標準的不能發明,特別是著錄作品的大量亡佚和文獻不足征引,令其分類研究也難免捉襟見肘、管中窺豹??傊?,局限于《詩賦略》前三種分類的研究,無論如何立論,略內及《漢志》中的一些問題依然得不到合理解釋,有的觀點未為圓照甚至前后牴牾。因此,返歸歷史語境考索《漢志》分類的基本義例,整體觀照并辨析《詩賦略》涵蓋的文體、歸類方式及內部之種屬關系,探討《漢志》的流變,以廓清《詩賦略》原本由源于《詩》的荀賦、雜賦,肇端楚辭的屈賦、陸賦,樂府采錄的歌詩三類編目的事實,就成了本文試圖解決的主要問題。

二 《詩賦略》內涵及基本分類辨析

“詩賦”合稱在先秦漢代文獻中較常見。如《楚辭·大招》:“二八接舞,投詩賦只?!蓖跻葑?“詩賦,雅樂也?!保?3]王褒《四子講德論》:“何必歌詠詩賦,可以揚君哉?”[14]《漢書·揚雄傳》:“雄以為賦者……非法度所存,賢人君子詩賦之正也,于是輟不復為?!庇帧抖Y樂志》:“多舉司馬相如等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庇帧堆Ψ絺鳌?“(方)喜屬文,著詩賦數十篇?!庇帧对髠鳌?“上召見(劉)歆,誦讀詩賦?!敝T如此類,不勝枚舉。上述“詩賦”所指雖無從逐一落實,但在此期文化語境中其概括性、代表性及使用頻率則一目了然,《詩賦略》或基于此而設。一般以為《詩賦略》僅詩賦兩類,然事實并非如此,即如《六藝略》不止有“六藝”。其著錄文體實有:

(1)詩、歌?!读嚶浴贰霸姟毙?“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笨肌对娰x略》著錄,凡標題“歌詩”者皆樂府和樂歌詞,即《禮樂志》所謂“詩”,如高祖“《風起》之詩”,亦稱《大風歌》。樂府組織司馬相如等制作的《郊祀歌》,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等未著錄于“歌詩”。另有部分歌詩被歸于“賦”,如屈原賦中有《九歌》;孫卿賦中有《佹詩》,即《孫卿書錄》“為歌賦以遺春申君”[14]者;王褒賦中有號為“頌”的《中和》、《樂職》、《宣布》詩,即《漢書·王褒傳》“王襄選好事者令依《鹿鳴》之聲習而歌之”者??芍对娰x略》“歌詩”未完全著錄樂府采集和制作的詩歌。

(2)賦?!对娰x略》著錄四種,此“賦”本非文體,而是與“歌”相對的一種表達方式,即“不歌而誦”??贾T家“賦”所收文章,顯然不全為賦,如“屈原賦二十五篇”既有騷又有歌,唯獨闕賦;“趙幽王賦一篇”是歌詩;“揚雄賦十二篇”為班固所補者乃楚騷、雜文。反而文體單純的不題“賦”,如李思《孝景皇帝頌》,《成相雜辭》,《隱書》等。漢皇帝多好辭賦,召高材待詔誦讀,樂府則設“夜誦員”。據《王褒傳》,王褒、劉向等為宣帝誦讀《楚辭》,又為太子“朝夕誦讀奇文及所自造作”如《洞簫頌》等。劉歆曾為成帝“誦讀詩賦”。蓋劉氏編目時以此類文體駁雜,故用“賦”這種誦讀形式統言之。

(3)頌?!对娰x略》荀賦、歌詩類著錄“李思《孝景皇帝頌》十五篇”,《頌德》若干,“《送迎靈頌》三篇”。其實,諸家大都有“頌”,如屈原有《橘頌》,揚雄有《趙充國頌》。據《漢書》本傳:劉向“與王褒、張子僑等并進對,獻賦頌凡數十篇”;淮南王“又獻《頌德》及《長安都國頌》”;王褒與張子僑等隨宣帝行出,“所幸宮館,輒為歌頌”;枚皋“為賦頌,好嫚戲”;嚴助“作賦頌數十篇”。王延壽說:“物以賦顯,事以頌宣?!保?4]摯虞云:“頌者,美盛德之形容;賦者,敷陳之稱也?!辈⑴u“馬融《廣成》《上林》之屬,純為今賦之體,而謂之頌,失之遠矣”。[14]可見“頌”不同于“賦”?!绊灐比缢难栽?,可歌可誦,故賦類、歌詩皆有著錄,“賦”則不然。

(4)成相、隱?!对娰x略》著錄“《成相雜辭》十一篇”,“《隱書》十八篇”?,F存《荀子》有《成相》篇,楊倞注曰“蓋亦賦之流”,盧文弨以為“古詩之流”,[15]盧說是;此當屬“孫卿賦十篇”?!端囄念惥邸纺静恳冻上嗥?,注曰:“成相,淮南王所作也?!保?6]此當在“淮南王賦八十二篇”中?!俺上唷贝蟮终厥加陬壷S誦之詞,曾一度流行,《睡虎地秦墓竹簡》中有8章與《荀子·成相》相似的韻文可佐證?!半[”也是古老文體,劉勰云:“荀卿《蠶賦》,已兆其體?!保?7]意即荀況開創了“隱”體?!啊峨[書》十八篇”顏師古注:“劉向《別錄》云‘隱書者,疑其言以相問,對者以慮思之,可以無不諭’?!眲③恼摗半[”,或因向說。

(5)謳、謠、聲曲折?!对娰x略》歌詩類著錄有“謳”、“謠”、“聲曲折”?!端螘分尽份d,秦青、薛談、王豹善謳,韓娥、綿駒、虞公善歌,“若斯之類,并徒歌也?!稜栄拧吩?‘徒歌曰謠?!笨梢?,周秦西漢頗多謠謳?!奥暻邸被蚴菢犯安稍娨拐b”的聲調,如摯虞所謂“雖備曲折之體,而非音之正”[14]者,即指樂府歌謠之類?!端鍟ね踣總鳌?“劭于是采民間歌謠……撰為《皇隋靈感志》……閉目而讀之,曲折其聲,有如歌詠?!币嗫勺C“聲曲折”是“有如歌詠”的誦讀聲調。

盡管劉氏未明確表達其文體觀,較早的文體研究又發生于魏晉,卻不能因此否定上述文體在前漢的現實存在,[18]《詩賦略》著錄條目所示即是明證;也不能漠視劉氏就此而辨章學術的功績,如其基本歸類。(1)按作者歸類,流派明晰?!对娰x略》著錄的106家有71家以此歸類,且有淮南王群臣等群體。群體之作風格基本相同,如《楚辭·招隱士》王逸云:“(淮南王)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保?3]可知淮南王群臣之作實楚辭遺響。(2)按體裁歸類,門徑清楚。如劉勰云:“荀況《禮》《智》,宋玉《風》《釣》,爰錫名號,與詩畫境……述客主以首引,極聲貌以窮文?!保?7]可知《詩賦略》“《客主賦》十八篇”等源自荀況賦。(3)按題材、地域歸類,化繁就簡。此類往往整合數個題材、地域為一條,多以“雜”名;如《雜禽獸六畜昆蟲賦》即由禽獸、六畜、昆蟲等題材雜合而成。而劉氏每校讎一書“輒條其篇目”,那么,見諸《漢志》的這種多題合署一目者,應是班固提要整理所致。如《六藝略·書》著錄的“《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原是《大夏侯章句》與《小夏侯章句》二書;又揚雄《太玄》等四書被《諸子略·儒》合署為“揚雄所序三十八篇”;諸如此類,不一而足。若分解成劉氏纂錄原貌,《詩賦略》雜賦則有25家,歌詩則有46家。

綜觀之,現存《詩賦略》每種皆匯聚了不同文體,而各體還存在風格、地域、題材、表達方式等差異,根本不能統括于某種文體。然則,它們之所以能夠歸入“賦”與“歌詩”,是因劉氏采用了比較寬泛且不具排他性的標準,即歌詠與否。其將韻文區界為兩類:一是不歌而誦之賦(含有可歌的詩頌),二是歌詠之詩。顯然,歌詩類的著錄以樂府采集、施用者為限,且多是“風詩”。如《郊祀歌》、《安世房中歌》等“序郊廟”者未著錄其中,“《雅歌詩》四篇”則被著錄在《六藝略·樂》;而如《高祖歌詩》純屬楚風。劉氏編纂目錄本無范式可依,分類已屬不易,何況其分類標準無可厚非,故不應以現時觀念苛求其分類。

三 《詩賦略》序文所示分類義例解讀

《詩賦略》“賦”類雖分屈賦、陸賦、荀賦、雜賦四種,形式上也各為單元,但其分類義例不明;結合“論辨流別”的總序加以考察,則有跡可循??傂蛟?

……春秋之后,周道寖壞,聘問歌詠不行于列國,學《詩》之士逸在布衣,而賢人失志之賦作矣。大儒孫卿及楚臣屈原離讒憂國,皆作賦以風,咸有惻隱古詩之義。其后宋玉、唐勒,漢興枚乘、司馬相如,下及揚子云,競為侈麗閎衍之詞,沒其風諭之義。是以揚子悔之,曰:“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

序文述“不歌而誦”及春秋卿大夫賦《詩》言志現象后,即轉入上引流別之論。據《孫卿書錄》,荀況“善為《詩》”,被稱大儒和“天下賢人”,曾“為歌賦以遺春申君”,“卒不用于世”。[14]可知“賢人失志之賦作”是指荀況承《詩》所作歌賦。據《史記·屈原列傳》,屈原“楚之同姓”,離讒憂國而作《離騷》,“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芍半x讒憂國”而“作賦以風”的是屈原,宋玉下及揚雄皆祖述屈原卻“沒其風諭之義”。值得注意的是,此所謂“大儒”“楚臣”非特為辨識身份,實為區分流別。劉勰云:“屈宋以《楚辭》發采……荀況學宗,而象物名賦,文質相稱,固巨儒之情也?!保?7]荀況雖與楚有關聯,然其賦的淵源在《詩》,是名副其實的“古詩之流”;而屈原“嫻于辭令”,其《離騷》諸作即或稱賦,亦是純粹楚辭之濫觴。二者僅在具有《詩》式諷諭精神上一致,卻不能以此證明《詩》與楚辭亦為源流。這就是“詩人之賦”與“辭人之賦”的區別。

顯而易見,序文僅論及荀賦、屈賦、歌詩三類,而“賦”對應于現存《詩賦略》著錄的實有四種,意味荀賦、屈賦各轄二種。按著錄次第,一類應即屈賦、陸賦,一類當是荀賦、雜賦。換言之,陸賦是從屈賦類析出,雜賦是從荀賦類析出。理由有三:

其一,每類兩種賦之家數基本相等,屬典型的一分為二,應是后繼編者所為。如屈賦20家,陸賦21家;荀賦25家,雜賦亦25家。而《漢志》另五略著錄的每類一般數種相雜,卻無再分。如《六藝略》“易”、“書”、“詩”、“禮”等至少有經、傳兩種,“春秋”還附有史類11家,均未另立門類;班固去重的《伊尹》、《陸賈》等9家原著錄《兵書略》“兵權謀”,與《吳孫子兵法》之屬顯然不同,此亦多種混雜之例。班氏依《七略》編《漢志》不僅“刪其要,以備篇籍”,也有整理:(1)去重復著錄,如上所舉。(2)調整類別,如從《兵書略》“兵權謀”中“出《司馬法》入禮”,即調到《六藝略》“禮”類;從《諸子略》“出《蹴鞠》一家”入《兵書略》“兵技巧”等。(3)雜合條目,如前文所述大小夏侯、揚雄之書的雜合?!对娰x略》“歌詩”種類繁富于“賦”,但雜合為28家與荀賦相當后,亦未再分??梢妰深悺百x”的均分并非《七略》原貌,而是班固所為。

其二,屈賦、荀賦均著錄了周秦時代的作品,如屈賦中有屈原、唐勒、宋玉賦,荀賦中有荀況賦、秦時雜賦;惟獨陸賦與雜賦無此類著錄??肌稘h志》著錄基本體例,其“略”內每種無例外地著錄有周秦典籍著作,并依類編次,而漢人著作僅以流、裔地位著錄,以明學術源流。如《六藝略》“小學”著錄《史籀》等周秦著作后,繼以司馬相如《凡將》等漢人著作。諸如此類,不贅述?!吨T子略》“道”著錄“劉向《說老子》四篇”雖在老子弟子《文子》、《蜎子》前,卻是“《老子鄰氏經傳》四篇”類之流裔。即便“歌詩”亦著錄有周秦作品,如《周歌詩》、《左馮翊秦歌詩》等,但未按時代編次。筆者以為,此目錄實為劉氏搬用樂府之舊,并未作太多更易,而樂府則是以采錄先后編目的,這可見證于《禮樂志》記載:高祖《風起》之后,依次是《太一》、《甘泉》等,與“歌詩”排序無二致。顯然,完全不同于上述的陸賦、雜賦,并非源流自明的獨立門類。

其三,陸賦、雜賦的源頭分別在屈賦和荀賦。陸賦中僅司馬遷、揚雄有作品遺存,其余多不可見。陸氏居首,大抵以其為漢代較早作賦者。劉勰云:“賦也者,受命于詩人,而拓宇于《楚辭》也……漢初詞人,順流而作,陸賈扣其端,賈誼振其緒,枚馬播其風,王揚騁其勢,皋朔已下,品物畢圖?!保?7]“順流而作”當是沿襲楚辭而作,如自賈誼以至王褒都是漢賦杰出作者而同列屈原之屬,故陸賦中作者如枚皋以至揚雄亦應作如是觀。班固說得更清楚:“(屈)為辭賦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華,則象其從容。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漢興,枚乘、司馬相如、劉向、揚雄,騁極文辭,好而悲之,自謂不能及也?!保?4]又陸賦作者嚴助、朱買臣亦以楚辭揚名,《漢書·地理志》:“(屈)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屬慕而述之,皆以顯名。漢興……枚乘、鄒陽、嚴夫子之徒興于文景之際……而吳有嚴助、朱買臣,貴顯漢朝,文辭并發,故世傳《楚辭》?!眲③闹^朱“以騷體制歌”可佐證。司馬遷《悲士不遇賦》殘篇有楚騷遺風已成共識,而揚雄《反離騷》諸篇正因為是楚騷之流而被班固增補。按此,可知陸賦中作者亦依則楚騷,更可證明班固均分屈賦仍著眼于本類義例,并無楚騷之外的著錄標準。而且,班氏有意將父子、君臣分列,以明確陸賦均分自屈賦。如莊夫子(嚴忌)與莊匆奇(嚴助昆弟)、枚乘與枚皋、張子僑與張豐、劉辟疆與劉德為父子分列;“臣”對應“上”,則陸賦中“臣說賦”、“臣吾賦”原本著錄于屈賦類“上(武帝)所自造賦”下無疑。

荀況之前無“賦”體,自其承《詩》而作《禮賦》諸篇“爰錫名號”,始有所謂“賦”。荀況賦實際包含“客主”、“隱”、“成相”三種體式?!懊朗⒌轮稳荨钡摹绊灐币嘣从凇对姟?,不同于“極聲貌以窮文”的屈賦類。劉勰云:“(頌)敷寫似賦,而不入華侈之區”;“秦政刻文,爰頌其德,漢之惠景,亦有述容”。[17]“秦政刻文”即劉勰所說“秦世雜賦”??芍扒貢r雜賦”、《孝景皇帝頌》皆“頌”體,與荀況賦同源,故著錄在荀賦類?!半s賦”著錄的首家為《客主賦》,最后兩家是《成相雜辭》和《隱書》,此首尾三家均源于荀況賦,前文有論。自《雜行出及頌德賦》至《大雜賦》雜合行出、頌德、琴、山陵、雨旱、禽獸等22種題材,主要是“頌”,即如前文所述王褒等跟隨宣帝行出“輒為歌頌”,淮南王獻《頌德》,班固去《六藝略·樂》著錄之重的“淮南、劉向等《琴頌》”,及董仲舒《山川頌》,東方朔《旱頌》,王褒《碧雞頌》等。而“秦時雜賦”不入“雜賦”為義例,恰是班固不將其別為一類的明證,即“雜賦”本屬荀賦。

按劉氏本意,荀賦位列第一?!对娰x略》序論至為明確:大儒孫卿,楚臣屈原,樂府歌詩。班固亦未更易順序,即便《楚辭》單行后,論“賦”者仍依《漢志》著錄次第,如皇甫謐《三都賦序》:“是以孫卿屈原之屬,遺文炳然?!保?4]摯虞《文章流別論》:“前世為賦者,有孫卿屈原?!爆F存《漢志·詩賦略》著錄次第可能為唐宋治《漢志》者受《七錄》、《隋志》別立“楚辭”類之影響而更改?!稘h書》較早刊本為北宋景祐本,張元濟云:“(景祐本)原闕《藝文》、《溝洫》二志,配以大德覆本?!保?9]即今本《漢志》是以元大德本配補,姚振宗《條理》謂《漢志》舊本文相連屬,后被改為分條刊刻,說明《漢志》已非原貌。荀賦承《詩》余緒從而獲得“則”的經學立意,為“詩賦”之首,正是漢儒經學意志的折射。[20]

綜上所述,《詩賦略》著錄源于《詩》的荀賦、肇端楚辭的屈賦、樂府采錄的歌詩三類,各有體制且自成流別。不僅其分類義例彰顯漢儒《詩》經學思想,編次亦以《詩》之部類為則。故班固《兩都賦序》曰:“抑亦雅頌之亞也”;“稽之上古則如彼,考之漢室又如此”。荀賦類多用四言詩體,兼有頌德諷諭之義,可謂《詩》的正統之流,堪稱“頌之亞”;“拓宇于楚辭”的屈賦類,盡管自宋玉下及揚雄“競為侈麗閎衍之詞”,尚不失“以抒下情而通諷諭”,可視為“雅之亞”;按序所言,歌詩類“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顯屬“風詩”。章學誠云:“由劉氏之旨,以博求古今之載籍,則著錄部次,辨章流別,將以折衷六藝,宣明大道,不徒為甲乙紀數之需?!保?]誠如斯言。

[1]鄭 樵.通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7:835.

[2]胡應麟.詩藪[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55.

[3]章學誠.文史通義·校讎通義[M].上海書店影印,1988.

[4]姚振宗.漢書藝文志條理//二十五史補編[M].上海:開明書店,1935:1528,1649.

[5]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6.

[6]劉師培.論文雜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116.

[7]章太炎.國故論衡//章氏叢書:15[M].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1:101.

[8]曹道衡.關中地區與漢代文學[J].文學遺產,2002(1):4-13.

[9]張惠言.七十家賦鈔//江蘇書局學古堂校讀本,卷首[M].光緒二十三年1897.

[10]李士彪.三品論賦[J].魯東大學學報,2006(3):106-108.

[11]熊良智.《漢志·詩賦略》分類義例新探[J].中州學刊,2002(3):58-64.

[12]莫礪鋒.程千帆全集//閑堂文藪[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17.

[13] 洪興祖.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221,232.

[14]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58:356,333,790,1905,611,1873.

[15]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455.

[16]歐陽詢,汪紹楹.藝文類聚[M].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1544.

[17]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6:137,77,423,78,86.

[18]陳祥謙.南朝“婦人集”略考[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2(1):126-130.

[19]張元濟.涉園序跋集錄[M].北京: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40.

[20]陳祥謙,左宜華.“正始之音”可指代“正始詩歌”之說商兌[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9(1):52-55.

猜你喜歡
詩賦歌詩楚辭
《楚辭·九章·惜往日》校讀一則
歌詩達塞琳娜號與鉆石公主號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處置措施的對比及啟示
“詩賦不必寓教訓”與“文學的自覺”關系討論
屈原和楚辭
熊亨瀚:用忠誠血寫信仰的詩賦
變革抑或回歸:重思諾貝爾文學獎的理想主義傾向*——從鮑勃·迪倫憑“歌詩藝術”獲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談起
秋夜讀《楚辭》
新時代“弄潮兒精神”全國詩賦征集大賽啟事
歌詩達亞洲戰略新布局 大力發展廣州母港航線
魏晉南北朝時期楚辭的接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