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漢英熟語的差異性

2013-08-22 04:57陳玉春景麗華
科學時代·上半月 2013年6期
關鍵詞:熟語漢英差異性

陳玉春 景麗華

【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而作為語言精華的熟語則更能典型地反映出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性。本文將從風俗習慣、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來論述漢英熟語的差異。

【關鍵詞】漢英;熟語;差異性

熟語是語言的精華,承載著大量文化信息。熟語是語言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種修辭手段的集中表現,同時也是語言中的某些部分經過長期反復使用后自然沉積形成的形式簡練、意義精辟、內容豐富的短語或短句。它包括成語、諺語、俚語、俗語、格言、典故等等。

一、熟語的特點

熟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也是人民大眾口頭上習用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它的意思可以用現代語言來解釋,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但是它的結構不一定和現代語言一致,詞匯也不一定和現代詞匯相同。它們是沿用已久、約定俗稱、具有完整而獨特意義的詞語,具有自身的特征。

1.結構上的穩定性

熟語是具有完整而獨特意義的詞語或句子,其語法結構不可隨意改變,如“碰釘子”,我們不能說成是“碰螺絲”;“明日黃花”不能改為“昨日黃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不能說成“留得青山在,不怕沒草燒”。

2.意義上的整體性

熟語的意義是特定的,不能只從字面去解釋,如“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我們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邊騎著毛驢走路邊看演出;再如“周瑜打黃蓋”是“一個愿打,一個原挨”之意,使用中與“周瑜”“黃蓋”無關。諺語、歇后語和慣用語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很多時候屬于交叉關系,同一語言既可能是諺語,又可能是歇后語,也可能是慣用語。所以我們沒有必要非得搞清楚某一語句是諺語還是歇后語或者慣用。

二、漢英熟語的對比研究

1.風俗習慣差異

熟語承載著強烈的民族色彩和鮮明的文化內涵。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會導致人們對同一事物或統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釋,由于每個民族的形成和發展有自己的歷史條件和具體情況,形成了本民族自己所獨有的心理狀態和思想觀念,所以不同民族對同一事物有時有不同的看法,如“狗”一詞在在中國的習俗中,狗是比人低一等的動物,其出現在熟語中的形象多半是令人厭惡的,是貶義的.,此類熟語有狗眼看人低. 如狗膽包天、狼心狗肺、狗仗人勢等都是貶義詞,至于落水狗、走狗等都是為虎作倀的幫兇形象;但在英美人眼里,dog是人的忠實伙伴,西方人對狗的感情不亞于對人的感情,常用狗來指代人,說某人幸運時就說他是個lucky dog.常用它來比喻人,相應的熟語有“Every dog has his day.” “ Love me,love my dog.”等。在漢語習俗中“虎”代表著百獸之王,因此漢語熟語中常用老虎來指代王者和權利,如“狐假虎威”、“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等?!盎ⅰ币灿脕肀扔饔旅屯?,如“生龍活虎”、“虎虎生威”等。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們習慣用獅子(lion)來象征“權利”和“勇猛”,如 lion heart,bold as a lion等習語。中國的俗語“老虎屁股摸不得”,在英語中對應語為Dont beard the lion.(不要挑逗獅子)。在英漢熟語的互譯中,譯者必須充分考慮熟語的特征及其文化因素,使譯文在形式上簡練、上口,同時盡量保存原語文本的文化形象,傳達充滿異域風情的文化,幫助讀者領會其含義,實現其語用功能。

2.文化差異

社會歷史的發展對語言的影響是巨大的。許多習語由歷史典故演變而成,代表著不同民族各個時代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及鮮明的文化個性。漢語熟語主要來自我們自己固有的浩如煙海的中國經傳典籍、寓言故事、神話傳說。如: 漢語中的“破釜沉舟”源于歷史上項羽與秦軍的決定性戰役—巨鹿之戰?!按说責o銀三百兩”、“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葉公好龍”、“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要學武松打虎,不學東郭憐狼”、“身在曹營心在漢”等等。這些熟語都來自本族的文學作品,充分體現了漢民族獨特的古代文化,表現出與英美文化的巨大差異。許多英語習語來源于歷史故事,根據 Ca-esar 建立羅馬帝國的故事,產生了:appeal to Caesar (訴諸最高權力機關) 、render to Caesar the things that are Caesars (凡事各有所屬) 等習語。例如,meet ones Waterloo (遭遇滑鐵盧) 源于十九世紀拿破侖在比利時小城滑鐵盧慘敗一事。英語中的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和希臘羅馬神話,如 Achilles heel (唯一致命弱點) 、Penelopes web (永遠完不成的工作) 、Pandoras box (潘多拉之盒,代表災難、禍害)。歷史文化的差異讓每個民族擁有屬于自己的習語,而了解這些不同的歷史對理解英漢習語至關重要。

3.宗教信仰差異

宗教在各民族歷史發展中均起重要的作用。漢語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響很深,因此漢語中很多的熟語來源于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中記錄了大量的熟語, 比如: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除了儒家文化外,影響中國行為道德觀最深的是佛教文化,形成許多熟語,如:“佛要金裝,人要衣裳”“借花獻佛”、“閑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五體投地”等。西方人信奉基督教,英語中有不少源于《圣經》或同基督教有關的熟語,如 eye for eye, tooth for tooth ( 以眼還眼, 以牙還牙) ,“forbidden fruit (禁果)”,“to cross ones fingers (祈禱上帝保佑)”等;還有一些習語與地獄、魔鬼等有關,如 “talk of the devil (說到誰, 誰就到)”等。上述例子說明了由于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傳統,因此在表達上也就存在著文化上的巨大差異。

三、結束語

英語熟語不僅是英語的精華,而且是英語發展的縮影,是英語語言特征的集中反映,彰顯著一個民族語言文化的發展和演變。同時它還折射出豐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承載著厚重的民族價值觀念、社會習俗和悠久的歷史底蘊。通過對漢英熟語的對比研究,我們不僅能看到不同民族文化間的差異和共性,同時能夠了解文化對語言的豐富和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理解和掌握其內在特征將有助于加深對英語語言的感知認識,還將進一步推動研究者對英語語言邏輯、思維方式和翻譯等領域的探討。

參考文獻:

[1] 包惠南,包昂.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2] 余燕 熊前莉.英漢語熟語的文化差異對比[J]. 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01.

[3] 鄧炎昌:《語言與文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年

[4] 畢研韜,李聞海.語言與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1998.

[5] 焦愛梅, 姚錫遠. 漢英熟語比較研究[J].天中學刊,1996.

[6] 郁福郁,郭珊璉.英漢習語對比[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

[7] Lado,Robert: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作者簡介:

陳玉春(1974-),女,黑龍江泰來人,佳木斯大學公共外語部教師。

景麗華(1968-),女,黑龍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學公共外語部教師

基金項目:

佳木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科研項目“漢英熟語的語言特點對比研究”W2009-189

佳木斯大學教學研究項目“外語教學中閱讀語篇與閱讀模式的研究”2009055

佳木斯大學教學研究項目 “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研究” JKB2011-050

猜你喜歡
熟語漢英差異性
20世紀以來我國綜合性熟語詞典出版分析
看圖猜熟語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奧會項目名稱漢英對照詞表
王漢英的詩
因材施教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韓漢“馬”字熟語對比研究
初中英語差異教學可行性探究
巧手連線
從漢英差別看漢英科技翻譯中主語選定的原則
在翻譯實踐中探討漢英翻譯理論和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