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媒體在科技館的應用

2013-09-03 06:32王琴
中國信息化·學術版 2013年7期
關鍵詞:科學傳播科技館新媒體

【摘 要】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網絡媒體、手機媒體已經成為人類生活必要的組成部分,極大地推動了諸多行業的相互滲透和快速發展。近幾年新媒體在科技館的廣泛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科技傳播方式,成為科技傳播的重要平臺。本文以浙江省科技館為例,簡述了新媒體技術手段在科技館的應用,分析了新媒體在科技館應用的特征,最后為新媒體在科技館的發展提出了建議?!娟P鍵詞】新媒體 科技館 科學傳播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354.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7-0040-02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渠道和工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利用,輿論影響力和市場影響力與日俱增。新的網絡媒體、手機媒體已經成為人類生活必要的組成部分,其對于人類生活方式的深遠影響,恐怕是歷史上任何一種傳播媒介都無法比擬的。我們科技館也正在進入一個廣泛使用新媒體傳播科學文化的時代,新媒體的出現和強勁發展,為科學傳播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手段,使科學傳播變得更深、更廣、更長遠,遠遠超出一個科普場館所能傳達的訊息。在新媒體迅速發展并成為未來信息傳播與交流主要載體的潮流下,新媒體的應用不僅是技術工具的革新,還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科技傳播方式,成為科技傳播的重要平臺。因此,科技館應如何利用這一發展趨勢和有利條件,開發更加吸引公眾的科技傳播內容和形式,拓展傳播渠道、增強傳播效果、激發公眾關心科學、熱愛科學,甚至從事科學的興趣,最終達到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目的。

一、新媒體簡述

所謂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我們平時見到的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外的新的媒體形態,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而引入到媒體領域的技術及其傳播方式。

新媒體是基于數字技術而產生的新的媒體形式,目前主要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網絡電視等媒體形態,較之于傳統媒體,它具備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等典型特征,這些特征使新媒體在科學傳播中迅速占據了一席之地,為現代科技館的科普工作帶來許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對激發社會公眾的科學興趣起到了重要作用。[1]

二、新媒體技術在浙江省科技館的應用

多元化、多形式是當今世界科技館的發展走向。新媒體技術應用于科技館,其最顯著的特征是帶來了科技館事業的創新與發展。近年來,浙江省科技館積極利用新媒體的傳播特性和優勢,將科普工作的內容與信息更充分地展示給公眾,增強科技館與公眾的交流互動,積極培養公眾的科學興趣,營造起更濃郁的大科普氛圍。

(一)展覽教育方面的應用

1、在展項表現形式上利用新媒體技術

浙江省科技館一樓展廳的“臺風體驗裝置”展項,就是以我國東南沿海較常見的極端天氣----臺風為主題,利用數字多媒體技術使用環幕4D影院的形式,通過模擬體驗裝置,引起觀眾的興趣,使觀眾身臨其境地體驗臺風的形成過程和臺風所帶來的危害。在體驗過程中,觀眾可以看到臺風來臨之前,天空云量增多、從明轉暗的過程,同時模擬起風的鼓風機開始刮風。臺風來臨,天空變暗并被雨霧籠罩,狂風大作,造雨機模擬暴雨的效果,豆大的雨滴從天空飄落,鼓風機風力加大。之后,天空開始變亮,模擬臺風眼經過。短暫的平靜之后,大風開始從相反方向更加猛烈地刮來,空中伴有易拉罐等雜物飛來,遠處樓房的燈熄滅,由此說明臺風造成的停電現象。臺風過后,天空放晴。這個展項通過新媒體技術給觀眾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激發觀眾對自然現象背后的原理、成因等問題的興趣。這一體驗項目不僅對當地觀眾具有吸引力,更能吸引沒有親身經歷過臺風天氣的北方觀眾。[2]

2、利用新媒體技術建立數字科技館

數字科技館作為科技館的虛擬載體,利用網絡的傳播功能,采用數字技術將科學知識進行虛擬展現,為公眾搭建了一個網上學習的平臺,為實體科技館的展品提供了新的展示方式,對科技館的實體載體進行補充、拓展和延伸,使展品與展示更具感染力與吸引力,對教育的創新發展增加了廣度與深度空間。在浙江省數字科技館,訪客不僅能在三維仿真的科技館場景中以一位虛擬人的身份飽覽館藏展品,體驗互動展項,如乘坐宇宙飛船飛越太空、登陸月球,同時還能與其他訪客進行交談和結伴同行,使大家處于更加形象逼真的環境中。特別是在“浙江院士”展區中,觀眾可以通過多媒體與院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向院士請教,聆聽他們的學術思想、人生感悟,以及可持續發展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問題。虛實結合,最終達到數字科技館與實體科技館相得益彰的效果。

3、利用新媒體技術創建物聯網系統

2011年12月以采用射頻識別(RFID)為主的物聯網系統在浙江省科技館投入試運行。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體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體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整個系統以觀眾手中的一張RFID門票為基礎,涵蓋了教育、服務、管理等多方面的應用,以此增強參觀者體驗,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加強科技館的現代化管理。在科技館展廳內觀眾可以隨時通過攜帶的RFID門票在導覽系統獲取多項服務功能,如展項介紹、影院門票預約、游客中心、周邊信息等,也可以在具有網絡教育功能的互動機上參與知識問答和游戲項目,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將RFID技術的物聯網應用于科技館,不僅可以向觀眾展現當今世界最前沿的高新技術的應用,讓觀眾親身體驗和感受最新科技的成果,而且通過過程體驗,還可增強觀眾對科學的向往、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并潛移默化地達到科技館啟迪人們科學觀念的目的。物聯網系統的建立,不但擴展了展項的教育內容,而且也增添了一種新的參觀方式,是科技館開展教育活動的一種新嘗試。物聯網將使未來科技館的科學管理、教育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使公眾與展品、公眾受益與教育效應之間達到新的提升,使科技館更具活力,向智慧科技館發展。

(二)科普活動方面的應用

1、與果殼網合作承辦品牌科學活動

果殼網是一家致力于面向公眾倡導科技理念、傳播科技內容的社交網站,也是國內領先的社交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社交媒體是建立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互動社區,是一種參與性與互動性極強的媒介形態,采取點對點的、網絡間的人際傳播方式傳遞信息,對于科普信息傳播來說,這是一支極具潛力的傳播力量。2012年浙江省科技館與果殼網正式合作,聯合主辦了“菠蘿科學獎”和“科學+”等多個品牌科學活動,正是利用社交媒體的傳播優勢,擴大科普活動影響,給科普信息的傳播帶來了全新的體驗。例如,2012年4月7日首屆“菠蘿科學獎”頒獎典禮,即中國版的“搞笑諾貝爾獎”。通過征集科學領域內“好笑而嚴肅”的研究成果,開展線上線下活動,以生動新穎的手段向大眾傳播科學,讓大眾一起體會科學的趣味,喚起人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熱情。

2、開通浙江省科技館官方微博

近年來,微博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并在新媒體的舞臺上大放異彩。微博又稱微型博客、微博客,是一種發端于網絡的、基于用戶關系的綜合信息互動平臺。微博以其互動性、即時性、全天候、全球性、海量信息儲存性、傳播速度快等特點,為科技傳播提供了全新的傳播模式,使使公眾接受科技文化知識的渠道更加多樣便捷,可以獲取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識。浙江省科技館也順應新媒體發展的潮流,及時注冊了官方微博,設置了“展品拓展”、“科學名人軼事”、“風貌展示”、“前沿科技”、“科普讀物推薦”等欄目。通過微博這一最新的網絡媒體,讓科學更加貼近生活,更加生動有趣,為人們帶來最新的科技咨詢,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最豐富的科學活動,使人們更加方便地親近科學,參與互動,進而傳播科學,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三、科技館新媒體技術的特征

新媒體技術在科技館的廣泛應用,為科學傳播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利于培養社會公眾的科學興趣,尤其是青少年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因此,要利用好新媒體技術手段,應該把握在科技館新媒體的幾個特征。

(一)表現形式多樣性

(二)溝通快捷即時性

(三)信息傳播互動性

四、新媒體在科技館應用的發展建議

新媒體的發展為中國的科技館事業帶來了絕佳的發展空間和機遇,為了更好地利用新媒體在科技館發揮更大的作用,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一些對策建議。

(一)加強觀念轉變,培養新媒體意識與運用能力

面對新媒體的崛起,對新媒體發展的認識不足,在管理觀念中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作為科技傳播工作者,首先應當在思想觀念上“更新換代”,將科技傳播與網絡、手機、數字電視等新媒體緊密結合起來。高度重視新媒體在科技館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獨特優勢為科技館服務,把新媒體的運用納入科技館的傳播戰略之中,深入研究科普活動特點,精心策劃并制定有特色、高水平的科技傳播計劃,充分利用新媒體所帶來的便利做好科普工作,發揮新媒體的傳播作用。

(二)加強開拓創新,發揮自身特色

新媒體技術在“以人為本”的科技信息時代,彰顯著充分滿足人們對于信息多樣化的需求的優勢。對于科學知識這一意義重大的資源,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無疑為其廣泛的傳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新媒體時代,我們要把新媒體作為科學傳播的主要途徑和手段,加強科普工作的開拓創新,結合自身特色,建立形式多樣的新媒體傳播渠道與陣地。

(三)加強科技館基礎設施建設

科普基礎設施是新媒體應用的硬件支撐。目前,科技館基層科普設施、網絡科普設施等都還不能完全適應大規模應用新媒體的需要。因此,要加強規劃設計,使科技館的空間布局、展品、展項、配套設施等,適合新媒體應用的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對現有各類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比如,加強物聯網建設,完善信息管理系統。加大資金投入,爭取政府支持。

(四)加強高端科普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科技館的高端科普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培養一批高水平、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引進先進的科普理念。新時代的科普隊伍,不僅需要踏踏實實從事科普工作的專門人員,還需要擁有一批素質過硬的新媒體技術專家,惟有如此,才能夠真正把深奧的科學知識通過妙趣橫生的技術手段表現出來,并能夠根據形勢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趙軍,王麗. 新媒體在科普中的應用及相關問題研究[J].科普研究,2012(6):46-51

[2]楊溪. 科技類博物館展覽如何激發觀眾參觀興趣[J]. 科普研究,2012(3): 64-69

作者簡介

王琴,浙江省科技館,館員,研究方向為科普、科技傳播學。

猜你喜歡
科學傳播科技館新媒體
找出口
我在四川科技館
科技館驚魂之旅
科技館驚魂之旅
大學的科學傳播:瓶頸與路徑初探
大學的科學傳播:職責與優勢
基于傳播學五要素分析“互聯網+科技館”發展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