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太陽帝國》到《黃石的孩子》——由中日戰爭的表現看中外合拍片里中方話語的增強

2013-09-19 09:20周文萍廣州大學副教授文學博士
電影評介 2013年12期
關鍵詞:中日戰爭合拍片吉姆

□文/周文萍,廣州大學副教授,文學博士

電影《太陽帝國》海報

隨著中外合拍片越來越多,關于中方話語權的爭論也越來越引人注意,尤其2012年的《云圖》、《敢死隊2》等內容基本與中國無關的影片是否算是“合拍”?中方是否只是提供資金與資源,而對影片內容沒有發言權?合拍片的發展趨勢等等問題都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論者看來,對合拍片話語權問題確實應加以必要的注意,但也不必過于擔心。事實上,從中國與西方合拍影片的歷史來看,中國所擁有的發言權是逐漸增大,合拍片顯示中國立場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此處以《太陽帝國》及《黃石的孩子》兩部合拍片對中日戰爭的不同表現來探討合拍片中國立場的問題。

《太陽帝國》拍于1987年,《黃石的孩子》拍于2008年,兩片以中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外國人在中國的經歷,但對中日戰爭的態度卻有很大不同。

《太陽帝國》由美國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執導,影片取材于英國作者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的同名自傳體小說,講述了英國孩子吉姆在1941年日軍占領上海后在集中營里的經歷,是典型的外國人看中國的視角。影片開始時中日戰爭已經進行了四年,但生活在上海租界里的西方人仍然過著悠游自在的生活。他們對發生在身邊的這場戰爭持事不關己的態度,孰是孰非毫不在乎,孰勝孰負也無所謂,甚至連談論的興趣都沒有,只要不影響到他們的舞會,他們就可以對租界外的一切視而不見。當然,好景不長,珍珠港事件后,日軍占領了上海,租界里的西方人被送到了集中營,吉姆與父母失散后也被送到了集中營。西方人在集中營里受著饑餓、疾病的折磨,還被日軍強制勞動、甚至被毆打,但即便如此,影片對日軍的暴行也沒有譴責之意,相反,片中多次出現吉姆向日本軍隊表達敬意的場景:第一次是在前面與父親的交談中他看到兩架零式戰斗機從空中飛過,立即興奮地指給父親看,并說自己最崇拜的就是零式戰斗機;第二次是在吉姆被送到集中營后,他在緊鄰的日軍營地上看到了停著的一架飛機,他立即興奮地沖上前去,激動地撫摸著飛機的側面,這時有幾個日本飛行員走過,吉姆看見后立即面向他們挺直身體,舉手敬禮,幾個日本飛行員先是一愣,隨之也舉手回敬,雙方相互敬禮的場景在霞光和音樂的映襯下被表現得非常激動人心;第三次是在戰爭末期,日軍大勢已去,派出“神風”飛行敢死隊員,吉姆隔著鐵網看見了幾個敢死隊員的出發儀式,他心情激動地舉手敬禮,還高聲唱起了贊美詩。吉姆在集中營里甚至還和一個同樣喜愛飛機模型的日本兵成了朋友,戰爭結束后當那個日本兵被吉姆的美國朋友打死時,吉姆憤怒地與美國人打成一團,并哭著為日本兵人工呼吸想救回他。

相比對日軍的崇敬,影片對中國人則顯得漠不關心,甚至蔑視。片中多次將中國人作為小偷及強盜來表現:吉姆家里有一個女傭,吉姆與父母失散后回到家里發現她正在往外搬東西;吉姆騎著自行車在街上到處找人,稍一走開,一個中國人便將他的自行車偷走了;一個中國孩子搶走了吉姆的褲子和鞋;甚至在集中營里,中國人也會在夜里來偷竊西方人種的蔬菜。

就連在誰是戰爭受害者的問題上,《太陽帝國》的態度也曖昧不清。長達三小時的電影對戰爭給中國人帶來的災難缺乏必要的表現,倒是在戰爭快結束時著力表現了日軍的失敗:一段是國民黨飛機轟炸日軍營地及集中營,日軍的敢死飛機在神圣感傷的氛圍中剛剛起飛,就被一顆炸彈擊中瞬間炸為灰燼,之后國民黨的飛機飛來對著日軍營地及集中營一陣狂轟濫炸,看到吉姆等一班西方人處在炮火的威脅之下,真令人懷疑影片其實是在譴責中國軍隊的行為;一段是戰爭結束之前,吉姆在一天早上看到了天上一道巨大的白光,隨之廣播里便傳出日本遭受原子彈轟炸,宣布投降的消息,影片對“原子彈”的威力反復強調,吉姆也反復念著“原子彈”這個詞。對“原子彈”的強調強化的是日本戰爭受害者的形象,而忽略了其侵略者本質;還有最后那個喜愛飛機的日本飛行員之死,更完全是在誤會中被美國人槍殺??傊?,影片把日軍的失敗表現得神圣而感傷,完全沒有意識到日軍自己正是戰爭的制造者,也沒有意識到日軍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

對侵略者充滿崇敬,對被侵略者則漠不關心甚至丑化,對日軍的失敗滿懷同情,對中國人民所承受的戰爭苦難則視而不見。雖然《太陽帝國》是從孩子的視角來拍攝,其毫無是非觀念的立場傾向卻令飽受戰爭之害的中國人難以接受。中國影迷評論:“電影的背景交代:‘中日開始了一場戰爭’,雖然世界人民都知道那是一場侵略,但導演如此的語焉不詳置身事外,就不能不說其居心之不良了?!?太陽帝國:斯氏偽童話,http://www.mtime.com/my/talentet/blog/314870/#)該片完全站在西方的觀點及立場,而這個西方對中國所遭受的戰爭苦難不僅漠不關心,甚至還對遭受戰爭之害的中國人進行丑化,中方作為影片的合作方對這種是非不分甚至顛倒黑白的表現基本沒有影響力。

相比《太陽帝國》,《黃石的孩子》對中日戰爭的態度終于站在了正義的立場。影片根據英國作家詹姆斯·邁克梅納斯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英國記者喬治·何克在抗戰時期帶著孤兒院里60多位孤兒從湖北黃石遷移到甘肅山丹的真實故事。這也是西方人在中國的經歷,但這不是對中國漠不關心的西方人,而是在戰爭中救助中國孩子的西方人。

影片對侵華日軍暴行的展示極為充分,開頭何克在南京的采訪直接揭示了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成群的中國百姓被驅趕到一起開槍掃射,西方攝影記者在拿出通行證后仍然被日軍當場殺害,何克自己也差點被日軍砍頭。即使在后方,何克也在日軍對逃難人群的轟炸中眼睜睜看著四個孩子的父母被炸死,他只好將四兄弟帶到了孤兒院。戰爭給中國人帶來的不僅是死亡,它給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孩子的心靈帶來了深深的傷害:石凱曾是個官員的孩子,他親眼見到父親被砍頭,母親和姐姐在被強奸后也被砍了頭,他對一切都充滿仇恨;小青是個懂事的孩子,親人死后他每次看到天上飛過的飛機都會嚇得發抖,孤兒院準備離開黃石之時,他不愿離開自己死去的親人悄悄上了吊;年幼的老四在轟炸中失去了父母,此后他便一直緊緊抱著何克不愿離開。甚至成人也無法忍受戰爭帶來的痛苦,護士麗每天忙著救護傷兵,照顧孤兒,自己卻因難以承受如此多苦難的沖擊染上了吸食嗎啡麻醉自己的習慣??梢哉f,《黃石的孩子》盡管仍然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但其對于中日戰爭的表現已經站在了正義的立場上,日軍的暴行與中國人所受的傷害被展現在銀幕之上,引起人們對于那場戰爭的思考。

電影《黃石的孩子》劇照

從1987年的《太陽帝國》到2008年的《黃石的孩子》,20年間,中美合拍影片對中日戰爭的表現立場有了巨大轉變,這顯示了中方在合拍片中影響力的增加。事實上,中方的參與確實對當今不少中美合拍片的對華表現產生了積極影響,但不可忽視的是,中美合拍片對中日戰爭立場的轉變與西方世界對此問題揭示的不斷深入也有很大關系。在此過程中,歷史真相的不斷揭示,尤其是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的出版對南京大屠殺的揭露對改變西方人對歷史的看法起了重要作用。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出版于1997年,即南京大屠殺60周年,它是第一部全面記錄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的英文著作,是華裔女作家張純如懷著正義與責任感多方奔走調查,搜集資料的成果。該書在美國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連續5個月被列為《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年度最受讀者喜愛的書籍,進入了《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等著名暢銷書專欄。隨后數年內該書再版十余次,印數近百萬冊。該書引起了美國及西方世界對日軍南京大屠殺的關注,西方世界被這本書所揭露的歷史所震驚,哈佛歷史系系主任、中國現代史教授威廉·柯比在該書《序言》中寫道:“南京的暴行在西方已幾乎被人們遺忘,所以,本書的問世尤顯重要。張小姐把它稱作‘被遺忘的大屠殺’,將二戰期間在歐洲和亞洲發生的對數百萬無辜者的屠殺聯系在一起?!?《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張純如,她用生命照亮人類的歷史,http://blog.2100cn.com/html/60/n-125060.html)1998年5月16日的《紐約時報》說:“歷史學家、藝術家、政治活動家們這樣評價:如果說這本書有助于填補戰爭暴行空白的話,它同時也具有某種更深遠的意義:對于太平洋戰爭和日本罪責的一種文化和政治上的覺醒?!?評影片《張純如》:放出人格光芒 體察人間冷暖,http://ent.sina.com.cn/r/m/2007-11-09/00171784548.shtml)“美國《新聞周刊》對這本書的評論是:對二戰中最令人發指的一幕作了果敢的回顧,改變了所有英語國家都沒有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詳細記載的狀況?!?《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張純如,她用生命照亮人類的歷史,http://blog.2100cn.com/html/60/n - 125060.html)。

張純如的努力令西方世界看到了二戰期間日本作為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罪行,日本,不能再因受原子彈的轟炸單純扮演無辜的“受害者”角色,在長期遮掩之后其侵略者的一面也露出了真相。張純如之后,西方世界出現了一系列揭露南京大屠殺的紀錄影片,這些影片與張純如都有著某種聯系:

2005年,由美國人朗恩·喬瑟夫博士導演并監制的紀錄片《南京夢魘》在美國加州、華盛頓州、紐約州等地試映50多場,每場都是座無虛席,有時甚至連走廊和門外都站滿了人。許多美國觀眾邊看邊流淚,不少人還反復觀看。朗恩·喬瑟夫坦言自己在25年前已開始關注南京大屠殺并收集相關資料,尚未寫成便看到了張純如的書,因自覺無法超過張純如而萌生了拍攝紀錄片的念頭,因此動用自己的積蓄投資制作了該片。影片試映成功后,制片方將1萬個拷貝銷售或贈送給了有關人士,另將500個拷貝分發給了美國大報,影片中英文版在互聯網上發行。據該片官方網站上的信息,該片已被觀看或下載超過 1600萬人。(http://www.rapeofnanking.info/)

2005年,美國在線公司副總裁泰德·萊昂西斯在看到張純如去世的訃告之后深受觸動,投資200萬美元,邀請美國導演比爾·古登塔格(Bill Guttentag)和丹·史度曼(Dan Sturman)拍攝紀錄片《南京》,2007年影片完成。該片在美國圣丹尼斯電影節上首映,2007年7月3日該片在中國上映。

2007年11月,加拿大著名獨立電影制片人、“世界紀錄片電影節”創始人安妮·彼克(Anne Pick)和比爾·斯巴菲克(Bill Spahic)共同執導的劇情紀錄片《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在加拿大首映,2008年3月28日,影片在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首映。

還有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故事影片:

2009年2月7日,中、德、法合拍,德國導演傅瑞安-加倫伯特(Florian Gallenberger)執導的《拉貝日記》在第59屆柏林電影節舉行首映獲得好評,該片于4月29日在中國上映。

2009年4月,中國導演陸川執導的影片《南京!南京!》正式上映。

2011年12月,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的影片《金陵十三釵》正式上映。

眾多南京大屠殺影片的拍攝表明了全世界,包括西方人對歷史真相的關注,在越來越多西方人以旁觀者視角揭露出歷史真相時,日本右翼勢力對于歷史的掩蓋也會越來越困難。能夠引起這種關注,張純如功不可沒。通過揭示真相,張純如改變了不少西方人對于二戰期間中日戰爭的看法。在張純如之前,不少西方人對于二戰的認識只是歐洲戰場,對亞洲戰場上長達八年的中日戰爭則缺乏了解,對日軍的暴行和中國人民遭受的巨大苦難一無所知,相反由于日本反復強調自己核武器受害國的身份,很多人對日本充滿了同情??紤]到這一情況,《太陽帝國》對日本侵略者流露出崇敬與同情的原因也就可以想象,作者的偏見固然是一方面,但其對日軍的戰爭暴行缺乏了解恐怕也是原因之一。而在張純如為西方人揭示出歷史真相,引起西方人的關注之后,再要不顧歷史真相拍攝有關題材的作品就不再行得通了。

從《太陽帝國》到《黃石的孩子》,合拍片對中日戰爭的不同表現告訴人們:改變并非不可能,關鍵是中國人不能在相關問題上保持沉默,要保持自己的立場,更要發出自己的聲音。這種立場的表達不僅存在于合拍片中,也存在于國際交往之中,事實上,在國際交往中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不僅有利于合拍片里的中國形象,更有利于中國國家形象。

猜你喜歡
中日戰爭合拍片吉姆
原始魅力——吉姆·科普
吉姆餐廳
人教版高中“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思考
專業閱讀推動課堂教學:視角 靈感 素材——以《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一課為例
讓身體從紙中穿過
合拍片《風箏》的跨文化傳播
“一本兩拍”中韓影視合作新模式淺析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思考——以歷史反思為視角
2013香港合拍片創作綜論
兩次中日戰爭之間中國發展海軍的歷史沉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