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解決企業成本控制和法律制度沖突策略研究

2013-09-22 06:54和笑寒董亞娟
投資與創業 2013年1期
關鍵詞:市場經濟成本控制企業管理

和笑寒 董亞娟

摘要:企業要實現利潤最大化,離不開成本控制,但是有的企業為了獲取利益而置法律于不顧,用法律手段合理限制企業成本控制且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規范企業經營行為,從而實現市場各主體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有序實現。所以,解決企業成本控制與法律制度之間的沖突,有利于建設有序規范的市場經濟秩序。

關鍵詞:成本控制;企業管理;市場經濟;公平秩序

企業參與競爭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掌握市場主動權,獲取最大的利益,在競爭中有個別企業難免會使用不正常手段損害他人利益或社會利益,無限制降低成本,想方設法逃脫法律的監管。而法律制度主要是為了約束企業的競爭行為,為企業限定一個有效的權利范圍,要求企業守法經營以維護社會公平。那么就容易造成企業成本控制與法律制度之間的沖突問題的出現。企業應該如何有效化解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呢?

一、企業成本控制需要法律制度來加以約束

企業要實現成本控制,首先看清楚她的核心降低成本,增加利潤。而法律制度則是以維護有序的市場競爭、維護社會公平為目標,用嚴格的標準或要求來對企業的成本控制進行約束。在實際管理中我們知道:無論企業在守法和違法上均要增加企業的成本支出。比如《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就明確要求企業產品質量要符合法律設定的標準,對于產品質量特別是缺陷產品,法律都對生產企業設立了嚴格責任,這就在企業設計創新、原材料采購、設備技術、生產包裝、運輸使用等方面就有了控制的范圍和要實現的標準,這樣就必然增大企業的產品成本。在企業的人工成本方面,法律明確了勞資雙方的主體權益,協調并穩定勞資關系,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與企業的生產目標整體實現。而《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則規范企業了用工行為,人性化地限制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契約自由”。制定了相應的企業最低用工條件和標準,很顯然這樣的規定就會增加企業的用工成本;勞動法還在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方面增加了企業的違法成本。

在安全生產方面,《安全生產法》、《工傷保險條例》等一系列法律制度,在規范企業獲取安全生產許可、以及安全設備設施配置和專職安全管理人員配備,同時也在工傷賠償等方面做出了規定,目的是要求企業的這些行為要符合國家法律要求,維護企業財產及員工的安全利益,實現維護社會安全的目的,這些嚴格的要求必然會增加企業安全成本支出。在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方面,法律也做出了相應的制度界定,那么如果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給環境資源帶來的破壞,繼而不去按照這些法律制度規定增加環境成本投入來避免這種不利影響。那么就會產生很大的問題。由于環境破壞給國家和和社會會造成嚴重的損害,因此相關部門必然會采取強制手段.出臺一些相關的法律制度或政策,硬性實施環境管制,這樣就是的外部成本轉為內部化,這就

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要擔負責任的原則。還要采取通過規定企業的行為中使用的技術和方法來迫使企業降低污染排放,除此之外還要利用罰款、關停、整頓、輿論譴責、強制治污等行政手段強行對企業環境實行成本管理。實施強制管制的行為就會增加環境維護成本,也會降低企業的利潤,從便面看雖然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投入.但卻維護了

社會各方主體利益的平衡、同時也保證了市場公平合理的競爭秩序規范。

二、企業發展運行成本與法律制度沖突的結果

企業為更好的發展均會制定出經營目標.許多的企業面對法律所設立的所謂標準和要求,或鋌而走險、或打擦邊球,有的甚至公然與法律相沖突,不惜違反法律制定的標準,在管理中按照自己的方式來一味降低企業成本,追求自身的價值目標,追求利潤最大化:實際上,企業也法律發生沖突的最終結果將會是:更多利潤的削減和更大成本的投入。筆者在此做進一步說明:

(1)體現在產品成本的縮減上。這里簡單地說,每個企業獲取利潤的過程成就是銷售收入與其成本支出之間的差額。企業希望提高企業的利潤必然就會從兩個方面去做文章,第一個方面自然是以銷售收入的增加。而另一方面就是要實現成本支出的減少。很大一部分企業通常會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成本的降低上,而產品成本是由產量成本和質量成本所組成,那么企業要縮減產品總成本,就離不開降低產量成本和質量成本,由于產量的的成本難以降低成本,所以企業往往會從質量成本的降低做文章。

采用原材料低等級采購或者是不合格原材料、設備配備采購也購置質量低的產品,如此下來,使用等級低的原材料和用最簡陋的設備生產出產品,這就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產品總成本的降低。這樣的管理和運行方法自然會與法律相沖突。這樣與法律沖突的結果就是要承擔法律的責任,不僅會受到嚴厲的制裁,支付必要的違法成本,而且也會與企業當初實現利潤的愿望背道而馳,從而失去更多的市場甚至是倒閉。從近年來的現實存在的問題來看,這樣的事情也很多,想南京的“冠生園”的破產,以及家喻戶曉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案件,都是企業由于質量管理成本的縮減,導致了整個企業的毀滅。

(2)體現在人工成本的縮減上。企業成本很大部分就是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的增加也就意味著企業利潤的削減。部分企業為了減少成本的投入,有的采取降低工資標準,減少員工培訓,不配備必要的勞動保護設施設備:違法要求員工加班或延長工作時間:不為員工辦理社會保險等。這些固然是降低企業人工成本的措施,這樣的做法與國家的法律制度是相沖突的。企業最終除承擔法律責任,還要支出必要的違法成本。

(3)體現在安全成本的縮減上。部分企業只看中眼前利益,短期行為嚴重,不愿在安全方面進行投資。如不配備安全設備設施、對員工不進行必要的安全培訓、各種設施的安全維護也不加以重視,違法縮減安全成本,使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增大。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企業將承受直接的或間接的經濟損失,從而使企業利潤減少。

(4)體現在環境成本的縮減上。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想方設法降低環境成本。雖然政府以政策和法律形式強制企業承擔相應的環境成本,但由于目前政策法律和體制上的不夠完善,部分企業乘機鉆政策和法律的漏洞,違法縮減環境成本獲取超額利潤,這樣就會給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這種行為如果被發現就會受到罰款等眼里的處罰。不僅在經濟與聲譽受到損失。而且,企業要恢復好的形象也需要付出相當大的成本。

三、企業成本與法律制度制衡的價值取向

(1)企業要贏得市場獲得利潤的保證,就需要有優質的產品,優質的產品需要企業付出更多的質量成本,只有增加質量成本才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因此企業要不斷調整發展思路,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盡量在質量保證的前提下,在法律框架的范圍內做好成本的控制。

(2)企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就是看員工待遇。近年來,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強制性,有許多的企業對違法用工或者縮減用工成本的行為越來越多。主要表現是:第一:《勞動合同法》中對試用期員工的工資做出了新的規定,要求企業在試用期工人工資時不得低于勞動合同約定或用人單位同崗位最低檔工資的80%,對于企業來說了試用期工人的用工成本增加。第二:《勞動合同法》要求用人單位一個月內完成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工作,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的,用人單位在用工第二個月起每月支付勞動者雙倍工資,這也增加了支出成本。第三是解雇成本的增加:《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除勞動者主觀上有過錯的情況下,用人單位解雇勞動者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若是在其他下或者企業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要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金。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那就要支付雙倍補償金。第四是社會保險責任導致了成本的增加: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為員工參加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從以上可以看出,企業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完善各種職工待遇,確實會增加企業的用工成本。但是《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為企業保持持續健康發展著想,盡管企業通過守法增加了少量的用工成本,但也穩定了員工隊伍,調動了他們用心于企業的發展,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的積極性,這種隱形增加利潤手段企業應該清楚。

(3)企業的安全生產是實現企業發展的保證:企業管理者其實很清楚,安全設施投入越大、管理防范越完善,那么事故損失成本就越低對員工的人生安全也有了必要的安全保障。企業能夠正常進行運營和生產,為企業持續實現利潤奠定了基礎。

(4)環境資源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外部條件需要保護,可以說嚴格的環境控制肯定在短期內會增加成本.削弱企業的競爭力,尤其是經過了科學設計和嚴格按照環境管制措施的企業,這種創新不但會降低污染,還會提高產品的質量。同時也能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隨著時間的延續和技術創新,那么先前投入到環境保護方面的支出會逐年消減,與節省的成本將抵消、有的企業也會出現小于環境管制給企業帶來的成本負擔,從而使企業的總成本下降,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四、結語

企業要實現快速的發展.需要企業注重企業與法律的總體協調,按照法律法規制定的標準去要求自己,不斷完善企業運行質量和產品質量。要做到以人文本,尊重職工的勞動,對他們予以關心和愛護,這樣才能使企業具有人氣和吸引力,也能激發出大家為企業著想的積極性,為企業提供有的人力資源支撐。做好安全和環境保護工作是企業應該擔負的社會責任,擁有社會責任的企業才能發展的更好、更快。

猜你喜歡
市場經濟成本控制企業管理
商務部:美方認定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嚴重歪曲事實
關于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機械制造企業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新經濟形勢下加強企業管理的有效途徑分析
企業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液晶生產企業客戶管理新概念探究
淺析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突發事件基本類型及其對管理的意義
淺談制造業企業成本控制有效性
論市場經濟行為的善惡原則及對傳統道德的印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